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毀壞業以三種方式發揮作用 : 1、它中止較弱的業,且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也阻止另一個業帶來果報; 2、它中止較弱的業,且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但允許另一個業帶來果報; 3、它中止較弱的業,並引生自己的果報。 毀壞業也可以是不善或善的,它有猶如截停飛箭並令其墜落的強力。
・同一性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已經造作的行為,是由一連串的業組成。根據同一性理,這一連串的業,不同的速行心,都具有同一性。這樣的令生、支持、阻礙、毀壞四種業是同一組業。
・四種業的作用。如果一個業帶來結生時和生命期間的果報名色,就叫令生業起作用;如果一個業支助善或者不善令生業的果報成熟,並使果報持續,它屬於支持業產生作用;如果一個業障礙善或者不善令生業的果報,它就作為阻礙業產生作用;如果一個業得到控制權,並終止善或不善令生業的果報,它就作為毀壞業產生作用。
・有人粗惡語是因為別人對他粗惡語。這是因為他感覺「我的自我」,這個自尊受傷了而還擊。在任何情況下,在說粗惡語的那一刻,說的人總是希望他的話語能夠令聽到的人感到痛苦,所以在說粗惡語的當下都是瞋。
雲端起觀-第148課業的運作&毀壞業&成熟之地
毀壞業以三種方式發揮作用 : 1、它中止較弱的業,且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也阻止另一個業帶來果報; 2、它中止較弱的業,且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但允許另一個業帶來果報; 3、它中止較弱的業,並引生自己的果報。
毀壞業也可以是不善或善的,它有猶如截停飛箭並令其墜落的強力。
舉例而言,善的令生業帶來再生為天人,但某個不善的毀壞業突然成熟而導致天人死亡,並投生為動物、鬼或地獄有情。 有時毀壞業就像阻礙業一樣運作:它只在一期生命內中斷一個較弱業的果報。也就是說,這個較弱的業仍能在其後的某生命期產生果報。
毀壞業的例子
有過失的天人
舉例而言,因過度享樂或心中嫉妒而有過失的天人,會從其天人的生命狀態墮落。嬉樂有過失(khiḍḍāpadosika)的天人沈迷於過度的嬉戲與享樂,那樣做令他們猶如酒醉一般,失去自控。基於此原因,一個不善業會中止令他們生為天人的善業,他們因而消失並再生於惡趣。心意有過失 (manopadosika)的天人在看到另一位美麗的天人或另一幢漂亮的天宮時,會十分嫉妒。同樣地,一個不善業會中斷令他們生為天人的善業,他們便消失並再生於惡趣。
再舉未生怨王的例子。佛陀為他開示殊勝的《沙門果經》。未生怨王本來有足夠的巴拉密可以在聞法的當下證得入流果,但是在聽聞佛陀開示《沙門果經》的時候,他殺父的不善重業阻斷了他的巴拉密,令他沒有辦法證悟,使得他依然是一位凡夫。但是他這樣的巴拉密的業,不會被完全終止掉,在久遠的將來,會令他成為獨覺佛。
所以像這一類情況,如果有某一個人處在臨終的時候,我們去做臨終關懷就要特別小心了,不要去犯殺父、殺母的業。安樂死或者放棄搶救,或者鼓勵他,說:「現在這麼苦,我們去哪一個天界,哪一個極樂世界更快樂,這個身體也沒有用處,就是個臭皮囊。」如果他因此而死掉,你就很危險了。雖然你不是像未生怨王那樣惡意殺死父母,但是你很有可能因為無知而造成了殺父、殺母的重罪。所以要特別小心。
還有一位叫蘇那卡瓦基咖 (Sunakhavājika)的老比庫的事情,這個事情發生在古代的斯里蘭卡。蘇那卡瓦基咖 (Sunakhavājika)是個獵人,他總是帶著他的狗去打獵。他的兒子叫索納,索納是一位出家人,並且有很好的證悟。他一輩子都勸他父親不要打獵殺生,但是始終無法說服他的父親。直到他父親年老,不能打獵了,終於勉強聽從自己的建議出家成為一位比庫。
後來在這位老尊者臨終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趣相:很多巨大的狗把他團團圍住,好像要把他吃掉一樣,所以他非常的恐懼,害怕地大叫他的兒子。索納尊者知道他的臨死業出現了,就讓其他的沙馬內拉拿來了很多鮮花,然後把花撒在佛塔的平台和菩提樹的平台上供養佛陀。然後把他的父親連同床一起抬過來,告訴父親,所有的鮮花都是代父親供養佛陀的,讓父親禮敬佛陀。老尊者這樣做完以後,心就安定下來了。安定下來以後,他生起歡喜心。這個時候他的臨死的趣相出現了變化,出現了天界的宮殿和美麗的花園還有天女。
他臨終的時候,本來是做獵人的不善業已經要成熟了,結果他禮佛、供養佛陀的善業(當然還有其它善業的支助),中斷了他臨終時要成熟的獵捕無辜動物的不善業,而讓他投生到天界去。
中止-無果報-阻止
毀壞業產生作用的第一種方式是:僅中止較弱的業,既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也阻止另一個業帶來果報。
護眼尊者的故事。護眼尊者在過去生曾經是一名醫生,並且醫術很高明,專門幫人家看眼睛。其中一個病人得了視力衰退去找他,而且承諾如果能把他治好的話,他會把自己的孩子送給醫生做奴隸。
然而當他視力恢復以後,卻改變了心意,於是告訴醫生說他的視力比以前更差了。其實這個醫生很明白,他內心覺得這個人很不地道,結果就給了他另外一種可以讓他眼睛瞎掉的藥。當這個女人把藥膏塗在眼睛上以後,他完全瞎了。
這個是《法句經》-〈雙品〉的第一個偈,「諸法意先行」後面的護眼尊者的故事。護眼尊者這一生是他的最後一生。這一生他作為比庫,他決意在一個雨安居中只採取三種姿勢:行走、站立與坐姿。在這三個月中,他將不會躺臥——這是佛陀所教導的十三種頭陀支之一。過了一個月,護眼尊者的眼睛開始感到不舒服。在證得阿羅漢果的當天晚上,他雙目失明。為什麼會雙目失明呢?因為過去生他心懷惡意讓那個女病人眼睛瞎掉的不善業,現在成熟為毀壞業,切斷了他的眼根,也就是他的眼淨色不能再起作用。但是這個毀壞業沒有產生自己的果報。沒有產生自己的果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毀壞業沒有導致護眼尊者再墮落或者出現其他的情況。它也阻止其它的業帶來果報。
當時也有一個醫生要幫護眼尊者治病,但是護眼尊者就是不接受。所以就沒有任何其它的善業,讓護眼尊者的眼睛重見光明。這個是終止較弱的業,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也阻止另外的業帶來果報的例子。
中止-無果報-允許
毀壞業產生作用的第二種方式是:中止較弱的業,且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但允許另一個業帶來果報。
沙瑪瓦帝王后
在此,我們將以伍迭那王(Utena)的王后沙瑪瓦帝(Sāmāvatī)及宮女作為例子,薩瑪瓦蒂王后是伍迭那王的皇后。薩瑪瓦蒂在他的過去生,是巴納那西國王的王妃。有一天他和其他宮女跟國王在河裡面去游泳洗澡。當時比較冷,他上岸後就點燃了附近的一堆草來取暖驅寒。當草燒完了以後,他才發現有一位國王敬重的獨絕佛坐在裡面禪坐。
他們並非故意要燒他,所以這種行為本身不是惡業。但由於國王對這個獨覺佛非常尊重。薩瑪瓦蒂和他的同伴,擔心國王會認為是他們燒死了獨覺佛而懲罰他們。所以他們又在獨覺佛的身體上堆各種草,澆油點火,想焚屍滅跡。這種以邪惡心去燒獨覺佛的行為,是不善業。雖然獨覺佛當時進入滅盡定,沒有任何事物能傷害他,沒有被燒死,但是薩瑪瓦蒂和他的同伴在過去生,還是因此造下了大量的不善業,在未來要承受果報。
在佛陀時代,過去的一個善業令他成為人,而且成為王后,往昔的同伴都成為他的宮女,並且都成為虔誠的佛弟子,供養佛陀和僧團很多的生活資具。他們學習佛法,修習止觀,薩瑪瓦蒂王后還證得初果,其他的同伴也相應有不同的證悟。
有一天,因為焚燒獨覺佛的不善業成熟成為毀壞業。他被另外一個王妃嫉妒,那位王妃放火把他們燒死了。這個毀壞業切斷了他們的命根。這個毀壞業自身的果報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再生,而是讓道給他們在佛陀時代造下的止觀善業。因為他們是證果的聖者,所以他們帶著各自的善業往生到天界或者梵天界。這裡體現出來的就是第二種情況,毀壞業出現,終止較弱的業,不帶來自己的果報,但允許另外的業帶來果報。
中止-自己的果報
毀壞業產生作用的第三種方式是:中止較弱的業,並引生自己的果報。
魔羅度西
對此,魔羅度西(Māra Dūsī)是個合適的例子。在咖古三塔佛(Buddha Kakusandha,拘留孫佛)的教法時期,佛陀的兩位上首弟子分別是維荼拉尊者(Vidhura)和散基瓦尊者(Sañjīva)。一天,散基瓦尊者在樹下禪坐,進入滅盡定(nirodhasamāpatti)。一些路過的牧牛人、牧羊人和農夫見到尊者坐在樹下,以為他已經死了。於是他們以草、木等覆蓋尊者的身體,點火後離開。然而,一個人入滅盡定時是不可能受到絲毫傷害,其資具也不可能被損毀。次日黎明時分,散基瓦尊者出定後毫髮無損。他將衣披覆齊整,便持鉢入村集食。那些前一日為尊者荼毗的牧牛人、牧羊人與農夫見到他前來托鉢,以為那位比庫死而復生,他們驚嘆不已,並對尊者深具信心。
當時摩羅度西跟所有的摩羅一樣,不喜歡具有美德、品行端正的比庫。因為他們證得了阿羅漢,所以摩羅無法知道他們的來去。當他們入般涅槃或者入滅盡定時,根本就看不到他們的心識。所以摩羅經常變化成舉止不端的比庫形象,故意讓婆羅門或者是家主們看到,然後就慫恿婆羅門批評、辱罵、喝斥,滋擾具德的比庫。但咖古三塔佛教導比庫們修習慈悲喜捨,所以摩羅的計劃最終落空。
摩羅看反的不行,就來正的。他就慫恿婆羅門家主非常恭敬、非常尊重地禮敬比庫僧團。他想,這樣的話,這些比庫就會因為有很多享受而生起欲樂,然後就障礙修行。
咖古三塔佛就教導弟子們修不淨想、食厭想、一切世間不樂想、無常想。比庫們就依著佛陀的教導,對治自己的貪、瞋、痴,越來越多的人證阿拉漢。所以摩羅的計劃一再落空,他很生氣。
有一天咖古三塔佛和上首弟子維都納一起去托鉢。這個時候摩羅度西就附體在一個小男孩身上,讓這個男孩拿起一塊石頭朝向維都納尊者扔過去。碎瓦片划傷了尊者的頭,還流出血。這個時候咖古三塔佛,就像象王一樣回轉過身來對他說:「摩羅度西不知分寸!」當下大地裂開,摩羅掉進了大地獄裡面。據說,他在地獄裡面要被燒煮一萬年之久。他長的是魚的頭,人的身體。
摩羅度西攻擊一位上首弟子的業,這個業當下成熟,中斷了他天界的生命。摩羅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欲界天最高層的天主。這個毀壞業終止了他在他化自在天的天主的善業,引生了果報,讓他投生到大地獄,而且是最苦的一個大地獄。
以上就是毀壞業的三種運作方式。
接下來我們講同一性理。同一性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已經造作的行為,是由一連串的業組成。根據同一性理,這一連串的業,不同的速行心,都具有同一性。這樣的令生、支持、阻礙、毀壞四種業是同一組業。
舉個例子說,一個人造佈施、持戒還有修習止觀的善業,你從準備佈施,到做佈施,到佈施之後,前思、中思、後思,做完一個佈施,這是一組業。這一組業具有同一性理。在同一性理的原則下,一般我們把這樣的行為每一組,都當成同一組的業。
同樣,如果一個人造下了殺生、偷盜、邪淫、虛妄語、吸食麻醉品的不善業,也可以把這個行為,單獨的一個行為當成一組業。
這一組業的行為並不是說他只有一個思,而是有非常多、億萬的不善或者善的心路組合在一起的一組業。只要你的心沒有足夠清淨,一般在一組業裡面都會包含各種各樣的善業和不善業。所以當我們說到同一性理的一個業,例如我們平常說:「你佈施的業、你持戒的業。」其實是指一組業,一連串的業已經造下來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個業,會以若干的形式產生作用。
我們先回顧一下前面四種業的作用。
如果一個業帶來結生時和生命期間的果報名色,就叫令生業起作用;如果一個業支助善或者不善令生業的果報成熟,並使果報持續,它屬於支持業產生作用;如果一個業障礙善或者不善令生業的果報,它就作為阻礙業產生作用;如果一個業得到控制權,並終止善或不善令生業的果報,它就作為毀壞業產生作用。
所有這四種作用都可能由一個業來產生,一組業來產生。也就是說,同一性的不同業,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也當你做一次供養,在佈施前、佈施時和佈施後,有許多億萬的意門心路在你的名色相續流中生起滅去。其中每一個心路都有七個速行心,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不善的。它們有些作為令生業產生作用;有些作為支持業產生作用;有些作為阻礙業產生作用;有些作為毀壞業產生作用,還有很多根本不產生作用,未來它會成為無效業。
關於這四種作用如何在同一個生命期內運作,迭瓦達德尊者是個佳例。一個善業作為令生業起作用,產生了他生於王族的生命。該善業也作為令生業與支持業起作用,在他作為釋迦王子以及其後成為比庫時,繼續帶給他快樂。然而作為比庫,後來他由於惡行而被宣佈與僧團無關,他失去了人們的尊敬,被人瞧不起,這是他的善業被成熟為阻礙業的不善業所障礙。最後,他因分裂僧團而再生於地獄——他分裂僧團的不善重業作為毀壞業起作用,中止了產生並維持他人生的善令生業與支持業。
在此,沒有一個業既是毀壞業又是令生業。當迭瓦達德尊者分裂僧團時,許多許多億萬的不善意門心路在他心中生起,每條心路都有七個速行心,也就是說因分裂僧團這一個行為就生起了億萬、億萬計的不善速行心。那些億萬計的速行心皆具同一性,但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一個分裂業作為毀壞業起作用,中止了產生他人類生命的善業 ;另一分裂業作為次生的令生業起作用,帶來他在無間地獄的結生。其他分裂業,以邪惡心出佛身血的不善重業以及其他行為造下的不善業,皆作為隨後這生的支持業起作用,加劇並延長其地獄之苦,使之持續至輪圍世界毀滅。
對於這個情況,雷迪西亞多也有一個解釋。他說一個人在他的生命期間奪去其他有情的生命,這種殺生行為的思,有足夠的力量作為令生業發揮作用。
這個令生業是什麼意思呢?是現法受業。就是他還活著的這一生,有足夠的力量在他這一生的生命期間帶來果報。當然,遇到合適的條件,它也可以作為次生受業和後後受業產生地獄有情的結生。不過在死亡或者可能投生到惡趣之前,當期生命裡面類似殺生的行為依然可以發揮其它的三種作用。在你這一生里,支助其它的不善業的果報,或者阻礙你這一生的善業的果報,或者終止你這一生的善業的果報。這種善行或者不善行的思,如果作為後後受業的話,像前面講的這三種——支助業、阻礙業和毀壞業,可以長達十萬大劫都不會消失。
難達咖鬼
正如一個善毀壞業可以中止較弱的善令生業;同樣地,一個不善毀壞業亦可截斷較弱的不善令生業。毀壞業也可以帶來自己的果報,其他具同一性的不善支持業則可延長這果報。對此,難達咖鬼(Nandaka,難陀迦) 是個佳例。 難達咖鬼上一世是人,他是蘇拉特(Suraṭṭha)的柄嘎喇王(Piṅgala)的將軍。他固執持守佛陀所稱的「大邪見」(Mahādiṭṭhi)。根據「大邪見」,無因、無緣有情清淨,苦樂有定量,輪回有止境。猶如線球翻滾著松開,直到線盡球無,每個有情在輪回中的時間亦如此展開,到固定的時候有情即徹底消失。因此,「大邪見」是宿命論,糅合了常見與斷見兩者的成分。由於將軍執持此見,終其一生他造下了億萬、億萬計的不善業。我們不知道,臨終時他對此見的執取有多強,不過依巴利原典記載,他因此再生為鬼。 然而,他的女兒伍答拉(Uttarā)卻持有正見,他是一位入流聖者。父親去世後,他供食給一位到村中托鉢的阿拉漢,並將功德回向給已故的父親。當供養完成後,難達咖鬼喊出了「薩度」(Sādhu,善哉)。雖然該善業還不夠強大,尚不能中止維持他鬼道悲慘生命的不善令生業,但它卻足以作為該生命期間的令生業起作用,帶來了猶如天人般(vemānika)的享樂。然而這只持續了六個月,其後一個更強的邪見業(與維持其鬼道生命的不善令生業具同一性)作為不善毀壞業產生作用,並帶來自己的果報,難達咖鬼即再生於無間地獄。其他邪見業則成熟為支持業,令他在無間地獄的生命持續。
我們總結一下依作用有四種業。
一個是令生業,它是在結生的時候和生命期間產生有情的名色,它可以是善或者不善。不善業帶來畜生、鬼界、地獄界的有情的結生以及生命期間的名色;善業帶來天、人結生,及生命期間的名色。
第二個是支助業、第三個是阻礙業、第四個是毀壞業。
這是佛陀教導的十二種業的類型。根據《攝阿毗達摩義論》的理論,還有一組四個業:不善業、欲界善業、色界善業和無色界善業。這個大家就已經很熟悉了。
總結下來,不善業和欲界善業類似於我們以前講的十善業道和十不善業道,身三、語四、意三,十種善和十種不善。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可能大家對十善業道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我們對很多細節往往容易錯掉。
十不善業道,佛陀說:「諸比庫,怎樣的三種身業是有過失和失壞呢?俱不善思,產生苦,有苦果報。」
第一個是殺生。「諸品庫,在此有些人殺生,殘酷、手常血腥、專恃殺戮,對一切眾生類無憐憫。」人為什麼會殺害眾生呢?他可能出於貪,也可能出於瞋,但是只要有貪、有瞋,就一定有痴。痴就認為有男人、女人、有動物、有魚,有可以吃的好吃的東西存在。屠夫和漁民是以殺生為謀生的形式,這是貪,因為他想要享受這個欲樂;同樣的,士兵可能因為貪而殺生,也可能出於恐懼和憤怒而殺生。
農夫可能為了保護自己的莊稼而殺生。他想要很好的收成,這是一種欲樂想,所以這是貪。如果他遷怒於蟲或者鳥或者其它的羊、鹿、野牛、野豬來偷吃自己的莊稼而殺害它們,這是瞋。也有一些人可能會因為美化自己的房子、花園而殺生,這是貪。如果是遷怒於你房間裡面的蚊子、蟲子或者蟑螂,或者其它你認為是害蟲的,因為它不漂亮或者你看著惡心的而殺生,這是瞋。
同樣的,醫生可能為了生計而讓一名沒有辦法治癒的重症病號安樂死,病人的家屬也可能因為討厭看到親人承受病痛而同意或者要求讓病人安樂死。如果有人討厭看到得病的動物的痛苦而讓人給它安樂死,這也是同樣的貪或瞋的道理。
醫生也可能以幫人墮胎為生計,這是貪。母親可能因為不想照顧自己的孩子,或者他違反某一種法律政策而找醫生墮胎,這是貪。或者因為他沒有結婚,他不適合帶孩子,貪圖自在,討厭孩子威脅到他的自由和名譽而墮胎。如果孩子有殘疾,他可能會討厭他,因為孩子不正常,需要更多的看護。如果一個母親因為被強姦而懷孕,他也可能因為憎恨強姦他的男人而墮胎,或者由於討厭腹中的孩子總會讓他想起那個男人,這也是瞋。這所有的情況後面都有痴。
如果一個人認為殺生沒有過錯,或者認為某種程度而言是對的,比如害蟲是必須要殺的,那麼這個業是跟邪見相應的。我們講業的運作裡面有邪見相應、邪見不相應。儘管殺的前面可能存在貪或者瞋,但是在殺的當下一定是瞋。有瞋一定有痴,這個我們要明確。因為沒有瞋和痴就不可能殺生的。
第二、不予取。佛陀說有些人不予取,在村落或林野,以盜心不予取他人的財富與所有物。同樣的,盜竊的原因是貪和痴,也可能是瞋和痴。一個人可能由於貪圖某些物品而偷盜,也可能由於憎恨擁有者而偷盜。拿到該物當下可能有歡喜,也可能有恐懼,恐懼就是瞋。他可能會擔心自己所做的會被別人發現,也可能因為知道自己在做壞事而感到害怕,這都是瞋。但任何一種都有痴。
如果一個人認為偷盜他人的財物沒有過錯,或認為某種程度來講是對的,這是邪見相應。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第三、欲邪行。佛陀講有些人欲邪行,就是跟十種守護者行淫。邪淫的對象,男女都是可能的。一個人這麼做,可能出於對對方的貪欲,也可能出於瞋恨。希望傷害對方或者傷害他的家庭,或者傷害他的某一個人,這是瞋。但是跟殺生不同,欲邪行發生的當下都是貪。雖然他一開始的時候可能帶著瞋,但是在發生的當下一定是貪。有貪一定有痴。
痴、無慚、無愧、掉舉心所,是遍一切不善心的心所。如果一個人認為欲邪行沒有過錯,或者認為某種程度來講是可以的,你情我願,諸如此類,這是邪見相應。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這上面三種是三種身不善業,殺生、不予取、欲邪行。後面四種語不善業。
第一種是虛妄語。說虛妄語、撒謊,是因為貪與痴或瞋與痴。有人可能由於貪圖某物而妄語。若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免受傷害而妄語,這仍是貪。有人也可能想要傷害別人,因此出於瞋恨而妄語。兩者都有痴。
如果一個人認為虛妄語並無過錯,或認為某種程度而言這是對的,那麼該業與邪見相應——與關於業運作的某種邪見相應;否則,即與邪見不相應。
下一個是離間語。離間語就是破壞和合、引生分裂、樂於不合、喜愛不合、喜歡不合,它是導致不合之話語的講說者。同樣的,它也跟貪或者瞋有關。有人可能貪圖某些所得而中傷他人。比如人們在法庭上互相詆毀,有人也可能想要獲得權利或者屬於他的利益,得到屬於本來是他人的這樣的一個工作;或將別人的朋友或者信徒據為己有,因此而離間,這是貪。也有人可能因為瞋而離間,就是想要傷害他人,想要破壞他們的關係。
同樣,如果一個人認為離間他人沒有過錯,或者某種程度而言是對的,這是邪見相應。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下面是粗惡語。佛陀說: 「有些人說粗惡語。 凡所言說,激烈、粗暴、刺激他人、激怒他人、近乎憤怒、不導向於定,他說像這樣的話語。」
粗惡語同樣因為貪或者瞋。可能由於貪圖某種所得而對他人惡語相向。比如盜賊或者沒有滿足他要求的政府官員惡言惡語。父母時常會呵斥沒有按自己的要求去做的孩子;孩子也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跟父母頂嘴。經常發生的是,有人粗惡語是因為別人對他粗惡語。這是因為他感覺「我的自我」,這個自尊受傷了而還擊。在任何情況下,在說粗惡語的那一刻,說的人總是希望他的話語能夠令聽到的人感到痛苦,所以在說粗惡語的當下都是瞋。
同樣,如果一個人認為說粗惡語沒有錯,或者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的,這是邪見相應。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雜穢語。雜穢語就是不適時的語言、不真實的語言、沒有利益的語言、非法的語言、非律的語言、沒有意思價值的語言,不適時、沒理由、沒完沒了、不俱利益,這是雜穢語。
佛陀講到了三十幾種雜穢語,我們就不一一的來看了。這裡麵包括了世界的起源,世界是由誰創造?是哪一個天神創造?大海怎麼出現?諸如此類都是雜穢語。所以經常掛在我們嘴邊的大部分都是雜穢語。為什麼建議大家不要看政論節目。政論節目都是雜穢語。佛陀說如果一個人想要證悟涅槃,他就不應該談論這些。
佛陀稱這樣的言論為低級、村野、凡夫、卑賤,沒有利益。佛陀說這些雜穢語不能導向厭離、離貪、滅盡、寂止、證智和覺悟,不能導向涅槃。當我們討論這些的時候,我們滋養的是貪瞋痴。
如果一個人認為說雜穢語也沒有過錯,或者某種程度上來講大家都一樣,都是這樣說,那是邪見相應的。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這是四種語不善業。
還有三種意不善業。佛陀說:「諸比庫,怎樣的三種意業是過失和失壞呢?俱不善思,產生苦,有苦果報。有人貪婪,他貪圖他人財物和所有物:都希望這些東西將是我的。」
同樣,貪婪可能也是因為貪或者瞋。有些人會圖謀某些所得,他可能由於貪求。他也可能因為憎恨擁有者,想要通過搶奪對方的財物而傷害他,這可能是因為競爭或者帶有嫉妒。在貪圖該物,非法圖謀他人財物的當下,就是貪和痴。
如果他認為這樣沒有過錯,或者某種程度上來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邪見相應。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第二種就是瞋怒,我們叫害尋,心懷惱害之意。佛陀講:「有某些人其心瞋怒,有邪惡意和邪思惟:願這些眾生被殺戮、被捕捉、被滅絕、被毀滅或不存在。」
瞋怒也有由於貪,也有由於瞋。舉例而言,屠夫和漁民對他們殺戮的有情眾生總是懷有害心:「今天收成很好,抓到很多魚。」恨不得有更多的魚被他宰殺。士兵對敵人心懷憎恨,甚至對一些宣傳的敵國或者是不友好的國家,心存恨意,乃至於他們的家園被炸毀,親友被殺戮,也會心存歡喜,認為是應該的。
同樣的,一名持守五戒的農夫不會殺害任何有情。當有些有情損害他的莊稼時,由於貪與痴,瞋怒仍然會生氣。持守五戒了,不能殺生了,但是看到你房間裡面出現老鼠、蒼蠅或者蟑螂,你依然會很憤怒。也可能你的房子很漂亮,然後上來白蟻了,你不能殺生,但是你可能希望它死掉,「不然我的房子就毀了」。
一個醫生雖然不會讓病人安樂死,一個病人的家屬也知道不能夠讓病人安樂死,但是他長時間地照顧病人,他心裡面也是很痛苦:「唉呀,這麼痛苦,但願他早點死了。」這也是瞋恨。
不想要孩子的母親也會這樣。他可能對業的運作有瞭解,他不敢通過墮胎來殺孩子,但是他依然希望孩子自己死掉,最後流產,也是可能的。雖然生起惱害心之前可能會有貪或瞋,但在希望友情受傷或死亡的當下都是瞋。
如果一個人認為他這樣做沒有過錯,或者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的,這是邪見相應。反之是邪見不相應。
最後一個是持邪見。邪見我們講到有二十種邪見或六十種邪見。一般佛陀講十種基本邪見:沒有佈施、沒有供養、沒有獻供、沒有善行、惡行諸業之果或異熟;沒有此世、沒有他世、沒有母親、沒有父親,沒有眾生是化身者;世上沒有沙門、婆羅門是正行者,正行道者以自智證知此世和他世而宣說。這是佛陀講的十種基礎邪見。簡單來講就是否定業的運作和再生。
邪見的持有可能是貪,也可能是瞋。有人持邪見的原因是因為渴愛,就是欲貪、有貪和無有貪。執取邪見也是貪,「愛、取、有」都是貪。這樣的「見」,可能與「我慢」相應,這也是貪根。貪根這種邪見是人們之間很多紛爭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持邪見是因為物質層面上的利益,或許別人承諾給他酬勞。許多人開始持有邪見是出於對伴侶的喜愛,女孩對男友的邪見,或者男孩對女友的邪見,這些出於喜愛。這些是貪根。
現在很多邪見也變得流行,比如有人為了獲得某一些時尚人士的認可而持有邪見,想趕時髦,這是貪根。有人可能因為恐懼而持有邪見。有位賢友講說:「我總是擔心有鬼會出現,我一睡著鬼就出來怎麼辦?」這是邪見,因為恐懼而持有邪見。或許害怕他因持有其他觀點而遭到迫害,甚至有人為了報復而持有邪見。一個人雖然接受邪見之前可能有貪和有瞋,但是在思考邪見,並依此來看待事物的時候,當下都是貪。
否定業的運作的邪見,在所有的不善業道中最為嚴重。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只要執持這樣的邪見,就非常容易造作所有的不善行。
這就是今天我們講到的十種不善業。不善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果報,我們明天再學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