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2-04-21 上午9.20.48.png

 

《阿毗達摩講要(上)》第 317 頁: 修行佛隨念的方法是取佛陀的功德為所緣,為禪修的目標,持續地把心投入於佛陀的功德,使心平靜,使心持續地朝向佛陀的功德。佛陀有九種德號,禪修者可以取其中一種德號持續地憶念著。但是,只是憶念佛陀的名號還不夠,要知道其功德的含義。比如說「佛陀」,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包括兩種含義: 1、已透過究竟解脫智覺悟了應覺悟之法,稱為佛陀。2、佛陀無需老師的指導而自己覺悟了四聖諦,同時還有能力教導他人也覺悟,所以稱為佛陀。 我們要先明白這些意思,然後專心地隨念「佛陀,佛陀, 佛陀」。當他的心能夠平靜、專注,達到心一境性時,應維持這種定力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持續達到心只有佛陀的功德。如果禪修者在過去生曾經見過佛陀的話,他將可以看到佛陀的影像。不過,在《清淨道論》裏說佛陀的功德屬於究竟法,因此修佛隨念最多只能夠達到近行定,不可能證得禪那。近行定只屬於欲界定。

 

這個問題我在 2009 年的一次禪修營時,曾當面請教瑪欣德尊者,尊者開示說佛陀的功德是自性法,所以是究竟法。

 

《清淨道論》PTS.p.113 敘述:「在十隨念中除了入出息隨念及身隨念之外,其餘的八種隨念,食厭想,四界差別,識無邊處及非想非非想處的十二種為自性法所緣。」,瑪欣德尊者在《阿毗達摩講要 (下)》第 298 頁引用此句並加以說明: 什麼是自性法(sabhāvadhamma)sabhāvadhamma)?擁有自性之法為自性法,即究竟法。每種究竟法都有特定的特相、作 用、現起、 足處,例如地界之相是硬等。但是概念法並沒有自性。 十二種以自性法為所緣的業處,其專注對象都是究竟法。

 

佛隨念的所緣是佛陀的功德。我們不能以佛陀的身相來修佛隨念,也不是念著佛陀的名號,而是專注佛陀的功德, 佛陀的戒定慧等功德屬於自性法。法隨念的所緣是九出世間法和教理。僧隨念的所緣是證得聖道聖果的聖賢僧的素質。戒隨念的所緣是自己清淨的戒行,戒是離心所。捨隨念的所緣是自己布施的功德。天隨念的所緣是諸如信心、戒行、智慧等如諸天般的功德。四界差別的所緣是地、水、火、風四界。識無邊處的所緣是空無邊處定心。非想非非想處的所緣是無所有處定心。這些業處的所緣都是究竟法、自性法。

 

佛陀的功德指的是佛陀的戒定慧等功德。

 

四道心、四果心和涅槃是九出世間法。四道心和四果心仍是生滅的有為法(但禪觀時不必觀出世間心為 無常、苦、無我,因出世間心不是執取的目標,出世間心的四名蘊不能稱為取蘊),涅槃是不生不滅的無為法。

 

四道心、四果心的所緣是涅槃,但四道心、四果心不屬於涅槃的範圍。

 

 

 

文章取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