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雜品
290.若棄於小樂,得見於大樂。智者棄小樂,當見於大樂。
291. 施與他人苦,為求自己樂;彼為瞋繫縛,怨憎不解脫。
292.應作而不作,不應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長。
293.常精勤觀身,不作不應作,應作則常作❶,觀者漏滅盡。
294.殺愛欲母與慢父,殺婆羅門族二王,殺其虎將第五疑❷,趨向無憂婆羅門。
295.殺愛欲母與慢父,剎帝利族二王❸,破王國·殺其從臣❹,趨向無憂婆羅門。
296.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業,彼常念佛陀。
297.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業,彼常念達摩。
298.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業,彼常念僧伽。
299.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業,彼常念於身❺。
300.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業,常樂不殺生。
301.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業,心常樂禪定。
302. 出家愛樂難,在家生活難,非儔共住苦❻,輪迴往來苦。
303.正信而具戒,得譽及財❼者,彼至於何處,處處受尊敬。
304.善名揚遠方,高顯如雪山❽。惡者如夜射,雖近不能見。
305.獨坐與獨卧,獨行而不倦,彼獨自調御,喜樂於林中。
註釋:
❶應作的事,指勤修戒、定、慧。
❷第五疑:在此說五蓋中的「疑蓋」,有人說是五蓋或人中之虎。
❸剎帝利族二王,即常見(對一些事物懷有永存的觀念)與斷見(對一些事物懷有偶然的觀念)
❹王國,即六根與六境。從臣,即欲望。
❺身:在此指身體的髮、毛、爪、齒、皮等三十二種成份,明白身體的不清淨,而不執著。
❻非儔共住苦:與見解不同的人住在一起是苦事。
❼雪山:即喜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