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04_001

【沈能元╱台北報導】腸道菌落不健康,引發腸道疾病,竟可用糞便治療。一名42歲男子罹潰瘍性結腸炎,引發腸道菌落失衡,每天腹瀉10次,病史長達20年,藥物都無法緩解病情,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採用糞便治療,從男子肛門灌入其女兒糞便,改變腸道菌落,腹瀉明顯緩解。治療成果昨於台灣內科醫學會發表,男子為高醫首例糞便治療患者。

 

昨發表成果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許文鴻說,男子長年飽受腹瀉困擾,藥物都無法有效控制病情,評估可採用糞便治療,將男子女兒的糞便,經男子肛門移植進大腸,改變腸道菌落後再追蹤6個月,男子每天已從腹瀉10次降為34次,但病情仍可能隨腸道菌落改變而復發,現已調整用藥。

 

捐贈者僅限親屬

 

高醫另名糞便治療患者是85歲罹失智症老婦,因長期臥床有泌尿道感染、肺炎、褥瘡等病史,長期用抗生素治療也引起腸道菌落改變,感染困難梭菌,每天腹瀉510次,曾在3個月內因感染困難梭菌住院3次,經兒子捐贈糞便,採胃鏡將糞便注入老婦十二指腸,每天腹瀉已降為23次。

 

許解釋,糞便治療在國外已發展約5年,對潰瘍性結腸炎、困難梭菌感染者等治療已有成效,但在台發展僅約2年;治療前須先篩選捐贈者,透過抽血、糞便檢查等,排除慢性肝炎、寄生蟲等問題,挑選健康者捐贈糞便,捐贈者需為患者親屬。

 

捐贈者捐贈50公克糞便後,會在糞便中加入300c.c.生理食鹽水,用果汁機攪拌均勻,再萃取出150200c.c液態糞便,經由大腸鏡或胃鏡輔助,將液態糞便灌入腸道,藉此改變腸道菌落。

 

「國人接受度低」

 

許文鴻坦言,國人對糞便治療仍有心理陰影,接受度不高,但國外研究證實,糞便治療對困難梭菌的療效佳,全台每年約1千至2千名染困難梭菌的住院患者,可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困難梭菌是難纏的腸道細菌,如長期用抗生素造成腸道菌落失衡,該菌會大量繁殖,導致反覆腹瀉,嚴重時脫水、腸道破裂甚至敗血症死亡。

 

盼能治療糖尿病

 

合作研究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國外研究證實,糞便治療對潰瘍性結腸炎等胃腸疾病的療效佳,這次在醫學會發表,希望更多醫療人員投入研究,若發展成熟還可用於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治療。

 

腸道菌落失衡恐有害健康。研究糞便治療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醫學研究已發現,腸道益菌、壞菌等菌落失衡,恐增加罹糖尿病、心肌梗塞、肥胖、大腸癌等風險。

 

每天應有32

 

吳表示若要改善,日常應注意飲食、運動,或每天喝約240c.c.優酪乳,有助增加腸道益生菌、維持腸道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要讓腸道充滿好菌應多吃蔬果,建議每天至少32果,3份蔬菜可選擇芹菜、空心菜、甘藍菜等多纖維菜類,每天食用總重約300公克;2種水果則選蘋果、草莓等富含可溶性纖維,每天應吃200300公克水果,可促進腸道長出益菌。

 

蘇秀悅說,除攝取足夠蔬果,每天應再喝水2000c.c.,並從事快走等運動30分鐘,協助腸道蠕動以順利排便;另應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習慣,每人排便時間不同,可能是早餐後或晚餐後,切記有便意時應盡速排便,長期不排便恐增便秘風險,而使腸道壞菌孳生。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則提醒,為讓腸道充滿好菌,還可多吃堅果類、豆製品,讓益菌順利生長。

 

 

 

 

◎記者沈能元

 

 

 

 

 

 

 

 

 

 

 

 

 

 

 

 

 

 

 

 

 

 

 

 

 

 

 

 

 

 

 

 

 

 

 

 

 

 

 

 

 

 

 

 

 

 

文章來源: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71204/37863994/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71204/37864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