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84677_1707452469323639_660585473571291136_n.jpg

摘自《大護衛經》Mahā Parittā瑪欣德尊者 編譯

由於護衛經具有免除危難、帶來吉祥的功效,
因此也容易讓人產生許多誤會。
下面將列出幾個常見的錯誤觀點,並稍作澄清。

1. 護衛經是咒語?

有很多人認為護衛經是咒語,因而把“護衛經”誤譯為“護咒”,例如把《蘊護衛經》誤譯為《蘊護咒》,把《孔雀護衛經》誤譯為《孔雀護咒》等。

《蘊護衛經》(Khandhaparittauṃ)《孔雀護衛經》(Moraparittaṃ)等經的緬文版都直接稱為《蘊經》(Khandhasuttaṃ)《孔雀經》(Morasuttaṃ)。

咒,梵語為 mantra(曼怛羅,譯作密咒、真言)、dhāraṇī (陀羅尼,意為總持) 或 vidya(巴 vijjā,意為明、明咒、咒術)。是指不能以言語說明的、有特殊效驗的神秘音聲,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時所念誦的秘密章句。故咒又可作神咒、禁咒、密咒、明咒、真言等。

咒語一般可分為:
息災咒、增益咒、幻變咒術和降伏咒詛。

⑴ 息災咒 (梵śāntika):
可以用來護身治病、袪除災厄、滅除障難等。

 

⑵ 增益咒 (梵pāuṣṭika):
可以用來祈求利益、獲得成就、增長福德等。
有時這兩種咒的區分並不大,
即有些咒語在達成消災的同時也可增福。

 

⑶ 幻變咒術 (梵 māyāka):可以隱身遁形、
神通變化、上天下地、穿牆走壁、刀槍不入、
水火不侵、點石成金等。

 

⑷ 降伏咒詛 (梵 abhicāraka):可以驅役鬼神、降妖除魔、起屍殺人、誅殺怨敵等。

世界各地的先民們幾乎都存在著咒術信仰,
在印度遠古的吠陀時代 (公元前 1500-前 600),咒術已經普遍應用。其後編集的四種《吠陀》(Veda,意為智、明、知識) 成為婆羅門教的根本聖典。

其中的《夜柔吠陀》(梵 Yajur-veda)是婆羅門祭司舉行祭祀時所誦咒文的集錄。《阿闥婆吠陀》(梵 Atharva-veda)是禳災、招福等咒語的集錄。

在佛典中,通常稱博學的婆羅門為“諷誦者、持咒者、精通三吠陀者”(ajjhāyakomantadharo tiṇṇa vedānaṃ pāragū)。同時,在非婆羅門的各種沙門團體中,也有許多外道修行者依靠替人念咒、作護摩(homa,火供一類的祭祀儀式)、看相、預言等來謀生。

然而,佛陀卻把這一類的咒術稱為“畜生明”(tiracchānavijjā),稱依靠咒術等伎倆謀生的手段為“邪命”(micchājīva, 不正當的謀生方式)。

而且佛陀遠離依靠這些“畜生明”來謀生的“邪命”,對於佛陀的弟子們也是這樣 。

註1:《長部·梵網經》中說:「沙門苟答馬(Gotama,佛陀)遠離像這些依靠畜生明的邪命。」
註2:《長部·沙門果經》等經中說:「他遠離像這些依靠畜生明的邪命。這也是他的戒。」

在《律藏•小品•小事篇》中,佛陀明確禁止比庫們學習和教導“畜生明”。因此,在佛陀的教法中,是不存在所謂“咒語”的。

佛陀不曾教導咒語是因為:
【唸咒並不能斷除煩惱,與解脫生死無關】。

當然,禁止唸咒並不意味著否定咒術的效驗。
在《無礙解道》《佛種姓注》《所行藏注》和《清淨道論》等書中,皆提到「咒術所成神變」(vijjāmayā iddhi)是十種神變之一。

不過,從護衛經所能產生的功效來看,卻與息災咒與增益咒的作用非常相似。這也就難怪會有人把護衛經誤會成咒語、把“護衛經”誤譯為“護咒”的了。

但是,咒語和護衛經還是有區別的。

咒語注重的是神秘的語言及音節,賦予其語言與音節神秘的意義 ,相信透過念誦這些語言及音節能夠產生不可思議的神秘效驗。

咒語通常都不需要翻譯和解釋,咒語的含義並不重要,音聲本身遠遠高於其意思,有許多咒語甚至只是一些毫無意義可言的音聲組合。

如Oṃ (唵)字,由a,u,ṃ 三個音素組成。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各派都曾$解釋過其所含攝與象徵的意義。或謂「唵」字象徵宇宙的本源、世界生成的根本等。而a,u,ṃ 三個音素則像徵陽、陰、中三性,或表過去、現在、未來三時,或表三吠陀,或表醒覺、夢、熟睡三態,或表天、空、地,或表毘濕奴、濕婆、大梵三神,或表宇宙的住續、破壞、生成云云。

然而,護衛經的力量並不在於音聲,
念誦護衛經的語言也不神秘,
有時理解經文的含義比死記硬背更重要。

許多經典之所以被視為護衛經是因為:
她們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例如:《吉祥經》在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是一篇家喻戶曉的經典,學校甚至把它當成教科書來教育年輕一代。

僧俗信徒們依照《應作慈愛經》中的教導來散播慈愛以及作為禪修業處。

佛陀教導《蘊護衛經》的原意在於散播慈愛而非機械地念誦經文。

《十法經》是出家人應當經常用來檢查、省思自己身心的十條行為規範。

而更多的護衛經實際上只是佛陀的教導開示,從內容上很難發現它們跟神秘力量有任何的關係。

2. 護衛經萬能論

由於通過念誦護衛經能夠起到排除不幸和使痛苦、危險、疾病消失的作用,因此有些人無論遇到任何大小事情、各種不幸,都把希望寄託在護衛經上,把護衛經當成是消災解厄、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佛教相信緣起,世間上的任何事物和現像都離不開因果律,在佛教中的各種觀念和行為也不能與業果法則相違背,念誦護衛經當然也不例外。

對於護衛經與業果法則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聽聽彌林德王(Milinda)與龍軍(Nāgasena)尊者之間的一番問答。

彌林德王問:“龍軍尊者,世尊如此說過:

‘非虛空.海中,非入山.縫隙;
世界不存在,能脫死神處。
《法句》第128 頌。

但世尊又教導護衛經。諸如《寶經》《慈愛經》《蘊護衛經》《孔雀護衛經》《旌旗頂經》《阿嗒那帝亞經》《指鬘經》。

龍軍尊者,如果去到虛空中、海洋中、殿堂、小屋、山洞、洞窟、孔穴、縫隙或山林之中都無法擺脫死神的話,那麼誦護衛經就是錯的。

如果基於護衛經可以擺脫死神的話,那麼‘非虛空.海中……’這句話就是錯的。這也是自相矛盾的問題,結上加結,今向您提出,您必須解開它。 ”
“大王,世尊如此說過:'非虛空.海中……。
'世尊也教導過護衛經,但那是對尚有餘壽、具足生機、已離業障者來說的。大王,對壽命已盡者則沒有作為和手段能使其存活。

大王,就如一棵已死、乾枯、無生機、生命已壞、壽行已離的樹,即使用一千罐水去澆也不能使之存活或發芽變綠。

同樣地,大王,藥物和誦護衛經對壽命已盡者則沒有作為和手段能使其存活。大王,地上的藥物對那壽命已盡者是不會產生作用的。大王,護衛經可以保護、護佑尚餘壽命、具足生機、已離業障者,為了他們,世尊才教導護衛經。

大王,就像莊稼成熟、可收割時,農夫會防止水流入。但在穀物幼嫩、如雲般具足生機時,則會用水灌溉使它增長。

同樣地,大王,對於壽命已盡者,可把藥物和護衛經的作用置之不理。但對那些尚有餘壽、具足生機的人,為了他們而念誦護衛經之藥,他們能通過護衛經之藥得以增長。 ”

“龍軍尊者,如果壽命已盡者會死,尚有餘壽者能活,那麼,護衛經之藥也是無用的。”

“大王,
你以前見過有疾病通過藥物而治癒的嗎?”
“是的,尊者,見過好幾百次。”
“那麼,大王,‘護衛經之藥也是無用的。
’這句話即是錯的。”……(中略)

“龍軍尊者,護衛經是否保護一切人?”
“大王,保護一些人,不保護一些人。”
“那麼,龍軍尊者,護衛經並不是萬能的。”
“大王,食物是否能保護一切人的生命?”
“尊者,保護一些人,不保護一些人。”

“什麼原因呢?”
“尊者,因為有些人過量吃食物,
有些人因霍亂而死。”

“那麼,大王,食物不能保護一切人的生命?”
“有兩種原因食物可以奪取生命:飲食過量或熱力羸弱(消化不良)。龍軍尊者,能夠維生的食物可因惡習慣而奪取生命。”

“同樣地,
大王,護衛經保護一些人,不保護一些人。

大王,有三種原因使護衛經不能保護:業障、煩惱障和無信障。大王,能夠保護有情的護衛經可因自己的所作而失去保護力。

大王,猶如母親滋養腹中的胎兒,細心地準備生產。生產後除去不淨、污垢、鼻涕,染以最上之妙香。後來有別人的兒子辱罵、毆打或打傷他時,她會憤怒地抓他們帶到君主處。但如果是她的兒子犯罪、越軌,人們在抓住他去君主處時用棍棒、拳腳打他、揍他。大王,他的母親是否也可以抓住抓他的人而帶到君主之處呢? ”
“不能,尊者。”
“大王,是什麼原因呢?”
“尊者,因為是他自己的罪過。”
“同樣地,大王,能夠保護有情的護衛經對自己有罪過者是徒然的。”——《彌林德問》

3. 護衛經非佛說

上述的“護衛經萬能論”是一種極端,而這種“護衛經非佛說”的觀點則是另一種極端。持有這一類錯誤觀點的人多數是所謂的“原始佛教論”者和一些佛教學者。這些人一般都受過西式的現代教育,接受西方的理性思維以及治學方法。他們在研究佛教經典時多數只是注重經典中的理性成分。

護衛經強調信仰的力量、天神的介入,而通過念誦和聽聞護衛經所產生的功效和作用,也非所謂的科學、唯物主義等所能解釋。

由於護衛經中所包含的這些非理性因素,故有些學者認為:護衛經與古代印度人對天地鬼神的信仰和萬物有靈論有關,像佛陀這樣重視智慧、反對迷信的導師是不可能教導諸如護衛經一類低俗信仰的。護衛經的出現只是後期佛教徒在受到婆羅門教和民間習俗的影響下,為了順應一般民眾的信仰才產生和集成的。

我們並不否認現今形式的護衛經是後期編集的作品,也不否認後期的佛教徒曾或多或少地誇大了護衛經的神秘力量。

然而,正如在前面“護衛經的起源”一節所述,佛陀的確教導過弟子們為了保護自己而學習某些護衛經,念誦護衛經的傳統的確可以上溯到佛陀時代。大部分的護衛經都是佛陀言教的真實記錄 ,編集者只是把這些經典奉為護衛經而已。

註3: 有些護衛經也並非完全是佛陀所說的。如《諦分別經》為沙利子尊者所說,《孔雀護衛經》為菩薩過去世投生為孔雀時所誦,《阿塔那帝亞經》為韋沙瓦納天王所說等。

在禪修過程中,信根和慧根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學習佛法時也一樣。 《清淨之道》中說:

“信強而慧弱則成迷信,信於不當之事。
慧強而信弱則偏於虛偽一邊,
猶如由藥引起的病般不可救藥。
唯有兩者平等,才能信於正當之事。 ( 見《清淨道論·說地遍品》的「諸根平衡而行道」。)

信根偏於感性,而慧根則傾向於理性。

過度感性容易造成偏激、盲從、迷信或宗教狂熱;過度理性則傾向於狡黠,不但自己不肯踏實修行,而且喜愛批判與評頭品足。

這兩種態度對修學佛法都是有害的。

亦如前面所引的《彌林德問》中提到,
不信障正是使護衛經失效的三種原因之一。

 

 

 

 

 

 

 

 

 

圖文取自 邁向覺者之路(佛陀的正法律)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