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時常幫助別人嗎?」
「但你自認的善舉,真的『幫助』到對方了嗎?」
這兩個問題,最近持續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波哥大街頭的「交易」
我在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Bogotá)換宿。某天走在波哥大的街頭,不遠處看到一位街友,向一位帶著小孩的媽媽乞討。
那位親切的媽媽拿出了鈔票,輕輕放在那衣衫襤褸、神情渙散的街友手掌上。然後媽媽帶著小孩繼續往前走,街友也離開了。
街友繼續往廣場走去,因為同路,我也跟在後頭。此時有另一個人朝他走來,他們在交會的那一瞬間,交換了手裡的東西──沒有說一句話,腳步沒有停留,一切就跟電影裡演的一模一樣。
我知道那個街友手中拿的,是剛剛乞討來的錢,他交換了甚麼東西呢?
我想此刻的你已經猜到了,那 99% 是一小包毒品。
想想也幽默,媽媽捐錢給遊民,讓小孩學到在有能力的時候要幫助別人,這是非常好的機會教育──但是媽媽或許萬萬沒想到,這樣隨意的給了錢,卻讓這位遊民繼續沉陷在毒品中。
給他錢去吸毒,劣質毒品破壞了他的腦袋,讓他喪失自力更生的能力,這一點也稱不上是幫助。
「自以為是的善心導致更多悲劇發生,全世界都在上演。」
就拿我實際看過的例子來說吧。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十多歲不到的學齡小朋友,在路上賣東西──當一般人看到時,心裡的第一個念頭,多是「他好可憐,這麼小就出來工作」,所以也大都願意幫助他們。
但實際上在多數情況下,他們的父母都有工作能力,也正是原本賣東西的人──直到他們發現,用小孩子代替自己當小販,可以博取同情心、賺到更多的錢,便要求自己的小孩不要去上學了,要他們出門去賺錢。
就因為我們自以為是的「幫助」,反而間接害得那些小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
還有更加誇張的例子:
為了「公益旅行」,被製造出來的「孤兒院」
在柬埔寨,非常盛行「公益旅行」這件事,甚至有旅行團會安排參訪孤兒院的行程,來吸引「想發揮善心」的遊客們。
結果「神奇」的是,在短短時間內,柬埔寨真正的孤兒並沒有增加,孤兒院數量卻大增。
結果經聯合國和柬埔寨政府介入調查,才發現其中有大量「假孤兒院」的存在:院裡收容的「孤兒」明明有父有母,但因為公益旅行的「市場需求」,才被原生家庭「賣」或「租」到孤兒院去,被迫與家庭分開──經政府公布的數字,單單在一次結合聯合國的行動中,就發現有 3,500 名幼童,以這樣的方式被送進「假孤兒院」。
說到這裡,坊間如今有很多機構,幫人安排所謂的「志工服務」,國內、海外都有──但這是需要收費的,甚至費用比起「旅行團」來說,有時還要高昂一些。(他們也可能美化為「捐款」之類的名義)
但說穿了,就是「付錢去當志工」──對我來說,如果甚至連組織的理念、目的和經營方針、實況都不清楚,那麼「付錢當志工」這整件事,本身就荒唐至極。
我有一位朋友,就付了錢給這類型的機構,為的是去某貧困國家做志工。他到了當地以後,每天都在漆牆壁──據他所述,那牆壁其實感覺上並不需要重新粉刷,就只是硬找件事讓他去做。
然後,他仔細向當地的組織與管理人員,查詢了之前付的錢的流向,才發現他給的錢當中,只有 3% 是真正用來幫助這個志工計畫的,其他全是以不同名義,讓中介機構拿去了。
不是「給予者」,而是「消費者」
說實話,也曾親身經歷過相似情況的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我只能嘆口氣對他說:「醒醒吧!你並不是在做善事──你只是『消費者』,而『志工服務』是這中介機構所提供的商品罷了。」
且當越多人透過這類包裝精美、收費高昂的機構,尋找「志工服務」、「公益旅行」的機會時,只會讓真正需要志工的地方人手短缺。
想幫助別人的心,自然值得推崇。但千萬要想想,自己的善意,真的有幫助到別人嗎?若做著所謂「好心人」所做的事滿足自己的道德感,卻完全不去追究自己做出的「善事」,會導致怎樣的後果,這種偽善,反而會成為讓情況越來越糟的幫兇。
「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由善意所鋪成的」。這篇文章,絕不是要大家「停止幫助別人」,而是我們有幫助人的心之外,還需要更多做一點功課──要選擇對的行善途徑,也要知道自己的舉動,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例如:捐完錢後確實追蹤金錢流向;在「進行幫助」之前,能充分了解他人的需求背景再做行動;選擇內部作業、財務公開透明的非營利組織⋯⋯等等。
這樣才能對有需要的人,做到真正的「幫助」,也才不會讓自己的一片善心,在不自覺中,成為讓情況更糟的幫凶。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文章來源:
https://today.line.me/TW/pc/article/eEDkXZ?utm_source=lineshar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