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治癒系”。因為每個人背負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加快,每個人忙的停不下來。
自然,大家都樂意見各種“小可愛”、“小清新”、“小溫暖”等治癒系作品。
大家的壓力越大,市面上各種心靈雞湯與療愈課程也隨之火爆起來。
我們都被提醒要過一個“健康”的人生,我們開始往購物車裡放橄欖油、雞胸脯肉、低脂優酪乳、全麥麵包,同時也開始報瑜伽課和各種身心靈課程。
我們的內心隱約地覺得,如果一天完成了五組波比跳和三十分鐘的靜坐,生活就會變得美好、充滿了希望~
前幾日,主頁君在朋友圈裡看到一組心靈漫畫,描繪了如何慈心正念的過一天。
我們先來看一看組圖如下:
以上兩種情境,哪一個讓你感覺更貼近自己的生活?
左邊!
有多少人覺得,修行就是要把左邊的情境轉化成右邊的情境?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
如果你真如此希望這樣的生活,恐怕現實會讓你感到失望的。
無論你多麼地想充滿感恩幸福的去生活,在週一早晨的鬧鐘中醒過來,絕對不會是下圖右邊的場景。
也許你覺得可以轉變成理想模式,你當然可以擁抱自己,但是你不可能通過“假裝幸福”來消除內心的真實反應。
享譽佛國緬甸的焦諦卡禪師在《炎夏飄雪》寫到:
就我所知,禪修(Meditation)並非要創造某些事物(止息、定、觀智或其他);禪修是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清楚的觀察當下所發生的事。如果我們禪修是為了獲得平靜或觀智,這是回到原點。因為我們沒有從原來的地方開始,所以我們總是退回原地。
修行一定是從看見真實的自己開始。
例如,以往生氣時,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別人,“你為什麼這麼說話?”“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事。”“你這個人有沒有素質!” 慢慢地,我們看見了自己,看到因為別人持有與我們不同的意見或標準,我們氣急敗壞,我們說話時,語調升高,聲音加重,我們眼睛睜大,我們指責別人。
修行,首先要看到自己。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博士如此描述第一次去參加內觀禪修課程。
我從觀察自己呼吸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雖然我讀了那麼多書,在大學上了那麼多課,但對自己的心智幾乎一無所知,而且根本沒什麼辦法控制心智。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會想到別的事情,專心觀察氣息如何進出鼻孔的時間怎樣也撐不過10秒。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個人品牌的首席執行官,但禪修不過短短幾小時,就足以證明我對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控制的能力。我非但不是首席執行官,就連當個看門的也不太夠格。雖然我只是站在自己身體的大門(鼻孔)旁,觀察一下有什麼進來、有什麼出去,但沒一會兒我就擅離職守了。那真的是一次讓我大開眼界的經歷。《今日簡史》
如果重慶墜江事件中那位女乘客能夠在爭執中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僅僅是因為錯過一站,而喋喋不休的謾駡長達六站,她如果能夠及時地看見自己,看見這樣的爭吵不會給她自己帶來任何利益,我相信她一定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可惜當時,她只看見了“她恨的人”,沒有看見她自己,更沒有看見行車中的“大家”。(相關內容:重慶車禍慘劇:以瞋怒來回應瞋怒,這是惡劣的人、惡劣的事。)
坦尼沙羅尊者說,當我們沒有覺知和洞見時,就徹底沉浸在癡迷當中。
我們講心對事物的執取,心對事物的緊抓,不過,並不是它有手去抓。當它“執取”某事時,只是說它在不停地想那件事,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想。放開那個執取,意思只是,你讓它停下來 。你能夠做到讓它停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出離其外,把它單看成內心的一個事件。
每一次一個思想出現,這就是你的機會: 你是要跟隨它,還是從它那裡退後一步? 那些思想也許是瘋狂的,也許是你不該去想的,不過,只要你能夠從它們那裡退後一步,你就處在了一個良好的位置。
你現在退到的這個地方,也許不如你希望的那麼徹底牢固,但是它帶引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如果你沒有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安全可言。根本沒有保護,沒有大局角度。沒有這個角度,就沒有智慧,沒有洞見。沒有洞見,你就徹底沉浸在癡迷之中。(查看完整文章點擊:坦尼沙羅尊者:沒有覺知和洞見,就徹底沉浸在癡迷之中)
因為有覺知,我們就能及時地看見煩惱習氣,看見心鬱悶、渴望、生氣、無精打采,當我們看到這些時,我們已經退後一步,於是這些煩惱習氣就無法主宰我們,我們已經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
去培養正念吧,當煩惱習氣生起時,你就能更快的看見它們,於是就不會被煩惱所欺騙,徹底沉浸在癡迷中。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U4Njc0OA==&mid=2650989884&idx=1&sn=c80f7dd08044e324c7fccf91fe0dc81d&chksm=8b5b9bafbc2c12b988b1d6dfb4bc2b00616d19b605fd08be4367103b747e271cc07c32b20873&scene=21#wechat_redirec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