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大四十經》。
・「欲」是為見解服務的。
・要學會觀察自己的想蘊標記。強有力的想蘊標記會成為你的知見、你的看法。
・欲願層級越低,越容易被貪等不善綁架。
・永遠不要對結果採取行動。
阿毗達摩實修——願欲的培養(雲端阿毗達摩第31講)
欲願怎麼運用,如何培養善的願欲呢?
首先,要明白欲是為你的見解服務的。所謂見解用中國話說,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你對人生的態度,你的價值取向,你對生活、工作各種各樣的看法。八支正道裡面第一支是正見。佛陀在《大四十經》里一再強調:「諸比庫,正見為先導。」以正見為先導,才有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要學會觀察自己的想蘊標記。強有力的想蘊標記會成為你的知見、你的看法。你對某件事,某類問題,某樣事物,某人的認知標記,如果深刻或經常重復,就會形成你的觀念、你的看法。而這個看法決定你未來對相似目標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也和這個有關。
有人說:我看到自己的貪,看到自己的問題,當下也去對治了,但就是效果不明顯,下次碰到了還起來,怎麼辦?
要做想蘊梳理和重構。要轉換知見——認知習慣。見有很多個層面。但是至少在改這個毛病的時候,先要觸及導致對這件事情貪或者嗔背後的直接標準,你必須把它找出來,改變它。你不改變它的話,都是以石壓草或者轉移目標,很難根本解決問題。在你面對人事物的時候,要找到過去類似處理這樣一件事情的標準——想蘊標記。我們所有的欲願、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想要、想做、想爭氣、想貪、想佈施、想供養、想服務、想禪修、想證涅槃,背後都是這個見。所以,欲是為見服務的。
有同學提到,孩子打遊戲停不下來,怎麼辦?有的說,孩子只有遊戲的興趣。有的說,孩子興趣太廣泛了,音樂、繪畫、藝術、宗教都非常有興趣。有的說,我的孩子背板標記就是要與眾不同。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欲,而且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欲。欲不是一成不變的,但都有一個基本面。如果一個人的欲強大就會比較有活力;但即使一個陰沈的人,能找到他的興奮點,也一樣可以煥發出很強的激情。看你怎麼去發現,怎麼去發掘。
志向是有層次的。怎麼樣來訓練孩子的志向呢?一個人樹立什麼樣的志向,以什麼作為生命的目標和方向,是有些不同層次的。
第一、佛陀的志向。他自己度越生死,然後教導其他人度越生死。佛教徒不是以生命活得好,活得有意義,活得光鮮,成為一個偉大人物為志向的。佛教徒以徹底斷除煩惱度越生死為最終目的。四聖諦是諸佛最卓越的教法。它能導向一切善法中的至善:證悟道果,最終成為阿拉漢——生、老與死的終結。
第二,儒家士大夫的志向。忽略死是儒家的文化。「不知生,焉知死?」孔夫子不談死,不侍奉鬼神。儒家就是怎麼樣把生命過好,讓生命輝煌,發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儒家的士大夫講這樣的志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先是一個有德行的人;然後對社會要有貢獻,不僅對當下有貢獻,對未來還要有貢獻,要留下言說,著書立說,傳與後人。這是講生命要發光,要過得有意義,有價值。縱觀全世界來講,生命如何發光,儒家是排在前面的。
第三,普通人的志向,追求卓越。現在的心靈雞湯都是這樣勵志。各種成功學,大家樂此不彼。這樣也比碌碌無為要強,但再怎麼做都是營造輪回。以這一期生命為唯一:怎麼讓生活過得好一點,過得比較有成就,豐衣足食,出人頭地……,怎麼經營你的人生。
讓我們回到冰山圖來,以度越生命為志向的人,他是要看到涅槃的。他不認為生命輪回是好東西,因為再輝煌的生命也是dukkha的、anicca的、anatta的,無常、苦、無我,不是皈依處,不可靠。冰山再怎麼晃耀,都會融化,不真實,不可靠,要超越它。
追求卓越的人呢,他就要經營冰山,怎樣讓冰山有價值。經營冰山的人跟超越冰山人,志向的高低、勝劣層次就不同了。
氣概格局和理想有什麼不同?理想是具相的,有個具體的對象參照。儒家講「器」,「君子不器」。比如我要成為偉大的科學家、音樂家、哲學家,或者我要成為像比爾蓋茨、巴菲特、馬雲這樣的人,很具相。
氣概是什麼?就是你是傑出,還是平庸?你是一流的,還是末流的?你有什麼樣的氣概,就會孵化出什麼樣的理想。理想是在氣概上被孵化出來的,被影響出來的。一個孩子內心非常充實,志向非常高遠,格局非常開闊,雄心萬仗,會從理想的角度上表現出來,但是它跟理想不同。當一個孩子有很開闊的心胸,有高遠的志向,內心非常寬廣,有雄心大志的時候,他會有各種各樣的理想。他的支點是:我不做末流,我不甘於平庸。古人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抱負,也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立大事就是有高遠的志向開闊的格局,超世之才是智慧是能力,堅忍不拔是精進,也是欲增上,這是氣概。中國有句話叫做「格局決定結局。」格局和理想是不一樣的。
流品意識和職業氣質要知道怎麼分?流品意識是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甘於平庸;職業氣質是要做好某件事,很認真、很嚴謹、很細緻。藝術家思維非常活躍,對美的觀察非常敏感,這都是一些職業氣質。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看看你的孩子,看看你自己,格局怎麼樣?流品意識怎麼樣?
在中國有清華北大,在美國有哈佛麻省,每年清華北大入學畢業的人幾千、上萬;美國前三、前五的幾個名校,每年也是數以萬計的人進去,但真正在社會上有成就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被培養出來的都是職業性人才。他們很聰明,很了不起,考試很好,非常願意學習,待人接物也很好。但好多人到四五十歲時就是庸庸碌碌的。這是什麼原因決定的?他的格局決定的。
用一個人的智力來衡量他能不能成功,很難講的。智力之外還有意志力,意志力之外還有品德,品德之外還有抱負、胸襟、眼光和氣概。抱負、胸襟、眼光和氣概跟簡單的理想是不同的,但是理想是會通過你的抱負、胸襟、眼光、氣概呈現出來,或者說抱負、胸襟、眼光、氣概會透由具體的理想表現出來。由此,我們就要看清楚,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你將以什麼樣的形像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你會成為第幾流的人?這是對於發光生命和經營人生的人來講。這些所有的最後的支撐都是欲。
這樣的欲為什麼所用呢?就要回到對生命的態度,回到正見了。欲願層級越低的人,越容易被貪和不善綁架。為什麼呢?因為你只要把冰山(生命)當作你的所有,冰山的任何一小塊缺失或問題,你都會覺得掉了一塊肉。我們很容易落在這個事欲上。事欲就是事物的欲,眼見色,耳聽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這些五欲的東西。你只要以這些五欲作為你的生命目標的時候,生起來的都是事欲的煩惱。你的欲就為這些事欲服務。你再設立多少目標,看起來多麼了不起,也是為這個服務,不可能從這個裡面超脫出來。
孩子不愛學習,玩遊戲怎麼辦?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來看,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學習沒有快樂。如果他學習很快樂,你根本不用跟他講你要學習的。有快樂的事情誰不乾?所以,先要搞明白,為什麼孩子學習沒有快樂,而不是天天對他說,你不學習,以後就會變成乞丐,以後就沒有用。對孩子來講,乞丐很遙遠,因為你家還有錢,他不可能做乞丐的。要回到他的無明、愛、取,他不愛學習的想蘊標記,要回歸到這裡。如果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好處,還總是被逼迫著學習,只要有一點點成績不好,就被打擊、挨罵。久而久之就會越恐懼學習。學習沒有獎勵機制,就會去尋找學習之外的快樂,不讀書了。
遊戲是按照快樂跑步機的模式來設計的。角色快速的變化,每一步都充滿驚奇,可以有各種方法去獲勝,不行還可以重頭再來。在日常生活中總達不成目的,在遊戲裡面可以成為英雄。內心有哪些期待和缺陷,在遊戲裡面都可以得到滿足和掩蓋。他怎麼能逃的掉?
打罵孩子、要求、逼迫,是沒有用的。永遠不要對結果直接採取行動!孩子玩遊戲上癮,天天被你罵也是很痛苦的。但是,就像你被手機刷屏控制的時候,也知道它非常浪費時間。然而,既使把手剁掉,可能還會用腳指頭把手機打開。為什麼?剁手是沒有用的,因為你的心態沒有改變。
那麼,玩遊戲無法解決了?方法很多,根本的是要找到比玩遊戲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替代品。這又要回到欲願上,引導孩子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相信能夠把遊戲玩得很好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個聰明的孩子,只要適當引導,都能培養「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只要他有欲願,那就有辦法。
將志向和目標帶到每一天,需要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和準備,有一點進步就鼓勵他,在正面啓動鼓勵機制。遊戲慢慢減,從一天打六個小時到一天打五個小時就是進步,就鼓勵。然後省出來的一個小時學習了,在學習上找到點再鼓勵,慢慢就轉過來了。怕的是什麼呢?自己天天抱著手機、電視,要求孩子不能玩遊戲,那就完全沒有救了。
為什麼把貪、欲和精進放在一起講呢?因為我們對這三個心的素質容易混淆,一講精進就執著,以為抓取才叫精進。
昨天一個賢友說,做了一個實現善法欲的清單後覺得心很緊繃。善法欲會產生心緊繃嗎?只要有善法,一定輕安、輕快、柔軟、適業、正直、練達。如果你的心沒有輕安、輕快、柔軟、適業、正直、練達,一定不在善心裡面。做了一個學法和改毛病的規劃,每天緊張兮兮的還以為是精進。為什麼?一做計劃就貪大求全,搞得每天都很緊張,還覺得是精進強大。
阿毗達摩的想要很明確,就是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牽涉到很多個心的素質。想要可能是貪,也可能是無貪。比如想要賺錢這個是否有貪,自己可以觀察;想要佈施這個是否有貪,也可以觀察。面對所緣,如果有黏著,是一個貪的舉動;如果面對所緣,有念有信,沒有黏著,這樣一個想要,就是無貪的舉動。
另外一個在體驗中跟這個想要有點相似的就是精進,一直付出努力去做,不放棄。想要與不放棄,有時候是容易混淆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要處理事情努力地獲取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不屈不撓,這個想要是貪還是精進?是執著還是堅持?是渴望還是努力呢?這就要區別貪和精進了。面對生活一些實際考驗的時候,我們是執著那個東西呀,還是堅持我們的工作;我們是渴望回報呢,還是我們在付出努力;哪些是貪,哪些是精進,就要從它們的相、味、現起、足處來分析。
精進的特相就是努力,不懈地從事他所要從事的目標,簡單來講就是從不偷懶,或者說很勇敢地、再苦再難也要堅強的這樣一種狀態。勇敢的素質就屬於精進的範疇。勇敢、果敢後面有決意的特性,決意的特性是勝解心所,但勇敢主要是精進。
帕奧西亞多在講解精進心所的時候,引用義注、附註對精進的特相從三個方面來詮釋。
第一,勇者的心智。也就是說精進心所能夠讓人們忍受難以忍受的身心痛苦,去完成任務,就像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一樣。很勇敢,因為精進這個心的素質,使人能達到這樣的心智。
第二,勇者的行動。當我們擁有精進的時候,在行動中就像一個勇士一樣,不後退,不畏縮,不言放棄。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勇者的精進。
第三,如果一個人擁有精進,有這樣的特質,他在從事一件事情或一份工作的時候,他會通過前行,方便善巧來完成這個工作,這個也是精進。他思維如果這個工作懈怠的話,有什麼壞處;努力的話,有什麼好處。如果不做有什麼過失,如果做有什麼利益。放到修行來說的話,思維如果懶惰修行有什麼過失,精進修行有什麼好處。通過這樣的審思前行方便,自我激勵,達到的效應就是精進。這樣的思維也是精進。
修行的一個基本前行要求,就是你在生活中怎麼樣通過四念住來訓練你的正念正知。從現在開始一直到你證得阿拉漢,都不能放棄這個東西,這是基礎。魯莽不是勇敢,魯莽不是精進,魯莽是一種愚痴,一種不觀緣起的衝動。勇者從發起規劃開始——初發心,策勵正行,不放棄,到最後完結這件事情,始終如一,一以貫之,這是精進。
2020年9月7日,尊者於洛杉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