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鏡法門
158.「阿難,這並不稀奇,生而為人皆當有死。假如每當有人死時都前來如來之處詢問此事, 阿難,這只會煩擾50如來。所以阿難,我將教導名為法鏡的法門,具足它的聖弟子有意願時可以自己為自己宣說:『已盡地獄,已盡畜生類,已盡鬼界,已盡苦界、惡趣、墮處,我是入流者,無墮處法,必定趣向正覺。』
159.阿難,什麼是法鏡法門,具足它的聖弟子有意願時可以自己為自己宣說:『已盡地獄,已盡畜生類,已盡鬼界,已盡苦界、惡趣、墮處, 我是入流者,無墮處法,必定趣向正覺』呢?
在此,阿難,聖弟子對佛陀具足不動淨信51:
『那位跋葛瓦也即是阿拉漢,正自覺者,明行具足,善至,世間解,無上者,調御丈夫,天人導師,佛陀,跋葛瓦。』
對法具足不動淨信:『法乃跋葛瓦所善說,是自見的,無時的,來見的,導向[涅槃]的,智者們可各自證知的。』
對僧具足不動淨信:『跋葛瓦的弟子僧團是善行道者,跋葛瓦的弟子僧團是正直行道者,跋葛瓦的弟子僧團是如理行道者,跋葛瓦的弟子僧團是正當行道者。也即是四雙八士,此乃跋葛瓦的弟子僧團,應受供奉,應受招待,應受供養,應受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具足聖者所愛樂的、無毀損、無缺陷、無斑點、無雜亂、自由、為智者贊嘆、無執取、導向於定之戒。
阿難,這就是法鏡法門,具足它的聖弟子有意願時可以自己為自己宣說:『已盡地獄,已盡畜生類,已盡鬼界,已盡苦界、惡趣、墮處,我是入流者,無墮處法,必定趣向正覺。』」
跋葛瓦住在那帝咖村的磚屋期間,也多次向比庫們作此法語:「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遍修戒之定,有大果報、大功德;遍修定之慧,有大果報、大功德;遍修慧之心,能完全從欲漏、有漏、無明漏的諸漏中解脫。」
160.當時,跋葛瓦在那帝咖村隨意居住之後,對具壽阿難說:「來,阿難,我們前往韋沙離城52。」
具壽阿難應答跋葛瓦:「好的,尊者。」 於是,跋葛瓦與大比庫僧團一起去到韋沙離城。在那裡,跋葛瓦住在韋沙離城的安拔巴離林53。
於其處,跋葛瓦對比庫們說:「諸比庫,比庫應住於念與正知。這是我們 對你們的教導。
諸比庫,比庫如何有念?在此,比庫於身隨觀身而住,熱忱,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於受隨觀受......於心隨觀心......於法隨觀法而住,熱忱,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諸比庫,比庫如此有念。
諸比庫,比庫如何有正知?在此,比庫在前進、返回時保持正知,向前看、向旁看時保持正知,屈、伸[手足]時保持正知,持桑喀帝、鉢與 衣時保持正知,食、飲、嚼、嘗時保持正知,大便、小便時保持正知,行走、站立、坐著、睡眠、 覺醒、說話、沈默時保持正知。諸比庫,比庫如此有正知。
諸比庫,比庫應住於念與正知。這是我們對 你們的教導。」
--------
50 煩擾 (vihesà):以智眼不斷觀察那些有情的所趣智、投生智、來世智會造成身體的疲憊而說「這只會煩擾如來」,但諸佛的心是不會受煩擾的。
51 不動淨信 (aveccappasàdena):以不動搖、不可滅的淨信如實知解佛陀的諸功德。復註解釋:絕對、完全知道後取其相(佛 93 陀功德相)而產生的淨信為「不動淨信」,即通過證悟聖道而生起的淨信。因為他像岩石山一樣毫無動搖,不會以任何理由消失,所以說「不動搖、不可滅」。後面兩段也同理。
52 韋沙離城,巴利語 Vesàlã,梵語 Vai÷àli,是瓦基國(Vajjã) 的王都。韋沙離意為「寬廣」,諸義注說由於人口的增長,該城曾一牛呼(govuta, 不到 3 公里)一牛呼地通過城牆擴建了三次,因其一再擴建故(visàlãkatattà),稱為韋沙離城。今址位於印度比哈爾省母扎法布爾區(Muzaffapur)的巴沙爾赫村 (Basarh),在巴特納以北 55 公里處。
53 安拔巴離林 (Ambapàlivane):屬於安拔巴離妓女私家花園的芒果林。
安拔巴離(Ambapàlã)意為芒果樹生,是韋沙離城有名的妓女 (gaõikà)。因她在韋沙離城王家花園中的一棵芒果樹下化生, 園丁發現後把她送進城。因其生於芒果樹下,故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