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餘報 三個月吃馬麥
吃麥(yavakhàdanaü ):佛陀居住在韋蘭迦村(Vera¤jà)時,吃了三個月的馬麥。
據說在過去九十二個大劫以前,我們的菩薩曾投生於某一家庭。當時他因為自己的出身和暗愚無知的緣故,看見普思佛(Phussa Buddha)的弟子們在吃米飯等美味飲食時,厭惡地說:「咄,禿頭沙門怎麼也吃米飯?他們只應該吃麥。」
菩薩因為該不善業的果報,在以後的輪迴中有許多千年都墮落到四惡趣中受苦。在此最後一生,菩薩證悟成為佛陀,為了攝受世間而雲遊於村鎮都市之間。
在跋葛瓦成佛的第十二年,他與五百位大比庫僧一起來到了韋蘭迦婆羅門村,住在村郊外一棵枝葉茂盛的印度楝樹下。韋蘭迦婆羅門(Vera¤ja Bràhmaõa)早就聽說過佛陀的名聲,於是前往拜謁跋葛瓦。跋葛瓦以各種方式說法,使婆羅門對佛法僧生起信心並證悟了入流道果。隨後,韋蘭迦婆羅門邀請跋葛瓦和比庫僧團一起在韋蘭迦村度雨安居。
跋葛瓦以沉默的方式接受了婆羅門的邀請。恰巧在那個時候,韋蘭迦地區發生饑荒,莊稼得白病,收穫困難,人們要靠發放的糧票維生,不易依靠集食持缽過活。更糟糕的是,從雨安居的第二天開始,惡魔使整個韋蘭迦婆羅門村的村民都著了魔,他們被著魔到連跋葛瓦前去托缽,也都得不到哪怕是一湯匙的飯菜。跋葛瓦和比庫僧團只好空著缽回來。 那個時候,從北路(Uttaràpatha)來的馬商帶著五百匹馬正好來到韋蘭迦村度雨季。他們在馬圈中把五百匹馬的馬糧分了,為每位比庫各準備了一巴特18 量之麥。
比庫們在上午時分穿好下衣,拿了缽和衣,進入韋蘭迦村托缽,得不到食物時走到馬圈去托缽,把一巴特量之麥帶回僧園後,用臼搗碎後食用。阿難尊者把一巴特量之麥用石磨碎後供養給跋葛瓦, 跋葛瓦食用它。
跋葛瓦聽到比庫們用臼搗麥的聲音後,對阿難尊者讚歎說:
「薩度!薩度!阿難。阿難,你等善人戰勝了饑饉、貪欲和欲求。以後的人們將會輕視粳米煮的肉飯(sàlimaü sodanaü )。」(Pr.16)
那隊馬商供給了當天的馬麥後,並邀請從那天開始繼續供養跋葛瓦和隨從的五百位比庫。跋葛瓦和比庫們就這樣吃了三個月的馬麥。
三個月過後,惡魔的干擾才消失。到了雨安居結束僧團作邀請(pavàraõà)的那天,韋蘭迦婆羅門才想起他三個月前曾作過的邀請,於是懷著極大悚懼供養了以佛陀為首的比庫僧團,禮敬後請求懺悔。
《本行》聖典在談到佛陀的罵僧宿業和吃馬麥餘報之間的關係時,以偈頌說道:
「普思聖教時,我罵其弟子:你們吃馬麥,不應吃米飯。以該業果報,住韋蘭迦時,婆羅門邀請,三月吃馬麥。」(Ap.1.39.88-89)
18 巴特:巴利語 pattha 音譯,容量單位,約相當於四分之一升。 9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