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7-28 上午10.16.26.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89 種心,展開二分,就是造業的心和不造業的心; 展開三分,就是善心、不善心和無記心; 展開四分,善心、不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分成界呢,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出世間; 按因來分,有無因、二因、三因。

 

・從生命期間的心流來看,又分為路心和離路心。離路心,不在心路中生起,是單個單個獨自生起來的。離路心只有三種:結生心、死亡心和中間的有分心。路心是屬於心路過程的心。

 

・五識、領受心、推度心,這三個被稱為果報心。

 

・應該知道看、聽、嗅、嘗、 觸的當下,遇到所緣,首先生起的是果報心。果報心是善的果報,還是不善的果報?

 

・你任何時候的看、聽、嗅、嘗、觸,面對的所緣,都是你的果報,不要怪別人,全是你的果報。

 

・欲界心不只可以出現在欲地,它也可以出現在色地和無色地。

 

・「界」——是指「心」經常活動或往返之處。

 

・各種界心,大多出現於與界心相符的地,但也可能出現於其他的地。

 

・色地眾生不只可以生起色界心,也可以生起欲界心,或者無色界的心。

 

・色界心也可以在我們人間的欲地裡面出現,但是色界心不會出現於無色地,就是無色界的天人,不會生起色界的心。

 

・無色地又稱為叫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是既沒有物質,也沒有方位的這樣的世界。

 

・無色地的眾生可以生起欲界的心,但是他不會生起比他更下層的無色界心或色界心。

 

・出世間心是以取涅槃為所緣的心。其他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心我們稱為世間心,世間心就是取世間所緣。

 

・在我們欲界裡面,只要有悅受,它就一定有喜心所在裡面。

 

・無行的善心,只能產生無行的果報心,它的果報心也會比較強。

 

・有行心如果是不善的時候,就有昏沈、睡眠心所在裡面,心是比較遲緩、沈滯的,所以它的力量比較弱。

 

・苦受一般是指身苦,憂是指心苦,心的苦受稱為憂。

 

・凡是跟瞋相應的心生起來都是憂俱,就是不舒服。

 

・無因心: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捨俱領受心、捨俱推度心。

 

・雙五識只在五門心路過程中生起,而且都是過去業的果報。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都是捨俱,它的「受」裡面不會有樂受生起來;但身體是有樂受、苦受的。

 

・貪瞋痴的痴根相應的,就是捨俱的疑和掉舉。

 

・89 種心裡面,不善心只有 12 個,但我們總是會選擇活在這 12 個不善心裡面。我們總是戴上這 12 種有色眼鏡去看問題,去面對所緣,去理解所緣。

 

・領受心也是無因果報心,它有兩個,捨俱的不善果報領受心、捨俱的善果報領受心。

 

・領受心跟五門轉向心屬於意界,領受心有善和不善果報兩個,總共是三個心,89 個心裡面只有這三個心被稱為意界。

 

・推度心也是無因果報心,它有三個,捨俱不善果報推度心、捨俱善果報推度心、悅俱善果報推度心。

 

・實踐題:列舉自己生起過的十二種不善心的例子,並分析動機(無明、愛、取)。有孩子的和孩子分享自己這十二種不善心的例子。

 

 

 

 

雲端起觀- 99 89 種心分類 

89 種心,展開二分,就是造業的心和不造業的心; 展開三分,就是善心、不善心和無記心; 展開四分,善心、不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分成界呢,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出世間; 按因來分,有無因、二因、三因。 如果按受來分,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 89 種心裡面,大部分都還是蠻好的心,不舒服的心不多,然而我們就偏偏只選擇那些不舒服的心來過活,這也是蠻可憐的。 

這個圖表現在先放在這裡,老同學是一目瞭然的,新同學隨著我們今天講的以後,你一個個往上對,就會很清楚地把它們對出來,以後自己可以畫。 

所以我們學法要提綱挈領,要能抓住根本,幾個大原則抓在手上, 後面就好展開了。 

這個總表是八分法,就是把無因心和大善果報心分出來,其它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把幾個點抓住後,就容易記了。具體的列開來,我們會看到一些名詞,比如什麼叫悅俱邪見相應無行、悅俱邪見相應有行、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又有捨俱智相應、悅俱智相應、捨俱耳識、苦俱身識等等,把這些詞語的解釋瞭解一下, 再來看這些心就簡單了。 

這個圖已經給大家看過很多次了,從生命期間的心流來看,又分為路心和離路心。離路心,不在心路中生起,是單個單個獨自生起來的。離路心只有三種,結生心、死亡心和中間的有分心。路心是屬於心路過程的心。心路過程無外乎就是六門心路,哪六門呢?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意門。五門心路比意門心路多四個心識—— 五門轉向心、五識、領受心、推度心,五識、領受心、推度心這三個被稱為果報心。能夠對所緣進行推理、分析、判斷、思惟的,都是意門;意門心路過程才能夠對所緣進行分析、評價、判斷、概念化的觀察。五識(眼耳鼻舌身)只是識別五所緣,顏色、聲音、香、味、觸 (地、火、風)。它本身這個識別就像我們的照像機,拍出來是什麼底色就是什麼底色,不會加工的。因為分析、判斷、評價需要意門心路過程來完成,但是對於一個意門沒有完全被訓練的生命,要靠眼、耳、鼻、舌、身,去識別色、聲、香、味、觸。 

有分流是你的心不活躍的時候,一個一個剎那生起來的有分心。當色所緣出現的時候,心就要從意門的有分流轉向眼識,所以它就有一個五門轉向心。有分流就像平靜的海面一樣,風來了,會起浪花;所緣出現,有分心流就要變成轉向心路,五門轉向心就會生起來。接著生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領受心、推度心,領受這個所緣、推度這個所緣。 

(五識、領受心、推度心)這三個被稱為果報心,所以我們講,看、聽、嗅、嘗、觸的當下,你遇到所有的所緣,不管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嗅到的、舌頭嘗到的,身體接觸到的,所以你的先生、太太、孩子、朋友、你喜歡的車,不管什麼樣的東西,你看、聽、 嗅、嘗、觸到的都是果報。 

前天給大家的作業:舉一個看、聽、嗅、嘗、觸的當下,你當時心生起來的、認知這個所緣的心,屬性是什麼?大部分人都沒有答對。 那一堂課講的就是善心、不善心、果報心。所以你若是做作業的時候就應該是:「我看到了。看到了什麼東西?這是我的果報。是善果報還是不善果報?」你要描述一下啊!「面對這個果報,我生起什麼心呢? 善心、不善心?還是你能生起唯作心?可能性不大,因為你不是阿拉漢。能夠生起的不是善,就是不善。至少應該知道看、聽、嗅、嘗、 觸的當下,遇到所緣,首先生起的是果報心。果報心是善的果報還是不善的果報?可喜所緣就是善的果報,不可喜所緣就是不善的果報。 

你任何時候的看、聽、嗅、嘗、觸,面對的所緣都是你的果報,不要怪別人,全是你的果報。這個果報接下來生起什麼心?善心、不善心就是在速行裡面。如果所緣足夠大的話,極大所緣會生起彼所緣,這一點我們在講心路的時候會講。 

又要講到心,為了讓大家不會覺得唐突,先讓大家有一個簡單的概念。 

雙五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五門轉向就是從意門轉向五識,領就是領受,推就是推度,確就是確定,速就是速行,彼就是彼所緣。 

89 種心的分類總覽表,不管是幾分法,所有的分法都在這裡了。 

按界來分有欲界、色界、無色界、出世間。按照性質來分的話, 可以分為善心、不善心、無記心。無記心分成 36 個果報心和 20 個唯作心。36 個果報心又分成 21 個有因的、15 個無因的;20 個唯作心就是 3 個無因唯作心和 17 個有因唯作心。 

欲界有 54 個心。欲界心是指最常出現於欲地的心,欲地包括人類、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還有六層欲界天。這一個生存地的眾生,有食慾、淫欲(要交配,傳養後代)、睡眠欲......。但是欲地的有情,比如我們人界有情,不單可以生起欲界的心,如果通過修習,也可以成就色界定和無色界定,從而可以生起色界心和無色界的心。同樣的道理,欲界心不只可以出現在欲地,它也可以出現在色地和無色地。怎麼講呢?比如色界天的天人一結生,他的欲界天結生心一生起,他也要過 16 個心識剎那,然後會生起一個欲界的貪速行心路。欲界的貪速行貪什麼?貪色界的生命,他那個貪是色貪,不是欲貪,但也是貪心,那它就是欲界的心了。 

色界天的天人,他看到東西,生起眼門心路過程;他聽到聲音,生起耳門心路過程,這些心都是屬於欲界心。無色界的天人也一樣,他在沒有入無色界定的時候,也會生起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無色界天的天人結生之後的 16 個心識剎那,也會生起一個無色貪的心路過程。這個我們要明白,「界」和「地」我們要知道一下。 

「地」比較精確,就是指有情投生和居住的所在地。在《阿毗達摩》裡就分成三地——欲地、色地、無色地。我們經常講的三界,其實更精確地來講,應該叫三地。「界」是指心經常活動或往返之處。 

這個「地」叫 bhūmi,「界」是 avacaraavacara 是心經常活動或往返之處,它們分為欲界心、色界心、無色界心、出世間心。各地的有情(欲地、色地、無色地)經常生起的心,是跟這個地相符的界心。比如欲地的有情大部分生起來的是欲界的心;色地有情大部分生起來的是色界的心;無色地的有情大部分生起來的是無色界的心。但是他也可以生起其他的界心。就是各種界心大多出現於與界心相符的地,但也可能出現於其他的地。我們要把這個先分清楚,要不然會亂。 

色界心,就是最常出現於色地的心。修成色界定的人或天人,如果臨終的時候,他的色界定惟持到死亡心生起,那麼他下一期生命就會到相應的色界地化生。比如你以初禪的禪那惟持到死心,那你就會到初禪天這個色地去結生。所以色地也叫色界天,色界天是指它生存或依存的色法(物質基礎)是非常地淨妙。不單是他的身體非常淨妙,他能看到的外在世界,也是很淨妙,很清淨、殊妙的一個生存界。 

色地眾生不只可以生起色界心,也可以生起欲界心,或者無色界的心。同樣的道理,色界心也可以在我們人間的欲地裡面出現,但是色界心不會出現於無色地,就是無色界的天人不會生起色界的心,至於為什麼,我們後面再講。 

我們再往下看,無色界心。無色界心是最常出現於無色地的心,無色地又稱為叫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是既沒有物質也沒有方位的這樣的世界。修得無色界定的禪修者,如果他的無色界定惟持到死心,那麼他下一生的結生就在無色地,相應的禪那分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四處稱為四空處。無色地的眾生只有精神作用,只有四種名蘊之身(受想行識)。無色地的眾生可以生起欲界的心,但是他不會生起比他更下層的無色界心或色界心。也就是說,空無邊處地的無色地眾生,可以生起空無邊處心、識無邊處心,無所有處心、非想非非想處心;但是他不會生起色界初禪心、二禪心、三 禪心、四禪心,但是他可以生起欲界的心。比如說:無所有處地生存界的眾生,可以生起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的心,但是他不可以生起識無邊處、空無邊處以及五禪的心,但可以生起欲界心。 

最後一個,是出世間心。 

出世間心是以取涅槃為所緣的心。其他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心我們稱為世間心,世間心就是取世間所緣。為什麼稱為出世間呢?《阿毗達摩義論廣釋》有講,說:度過取蘊有為的世間,成為無漏的狀􏰀,就為出世間道心;然而從此越過,又稱為出世間果心。這兩者同樣是以涅槃為所緣而超越世間,換而言之,處於無上的、優勝的功德為出世間。 

不善心我們大家已經很熟了,每天做作業都把善心、不善心放在裡面,大家都知道,再說一遍。不善心就是造不善業的心,在它生起的當下是不健康的,是會給自他帶來傷害的,會留下不好的影響力, 在未來會引申相對應的不善果報,屬於非福行,也稱為不善,也稱為惡。它是能夠損毀、傷害現前和未來的這樣的惡法,也會導致再生於惡道。不善心就是跟三種不善根(貪瞋痴)相關的。最簡單的不善, 就是我們講的十不善業,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語、兩舌、粗惡語、綺語、貪、瞋恚、邪見,但是它的根本是貪痴,表現為身語意的不善,包括意門的不善,就是不善心了。 在表格裡面我們還能看到很多「悅俱」,有的把它翻譯成「喜俱」, 「俱」的意思就是伴隨,「悅」就是悅受或喜受,悅俱的意思就是伴隨著喜受(悅受)一起生起來的心,一起陪同。一般很多人把它翻譯成「悅俱」,在我們欲界裡面,只要有悅受,它就一定有喜心所在裡面,我們在前面學心所的時候已經學過了。所以我們看到所有悅俱、憂俱、捨俱,這些都是在欲界心裡面出現的,在色界心、無色界心、出世間心裡面沒有這樣的描述。 

邪見,我們已經學過了,邪見是個心所(diṭṭhi)。前面我們講過各種各樣的邪見,六十二種邪見,二十種薩迦耶見,認為「色中有我, 我擁有色,先生是我的,太太是我的,我的名譽受到損害,這個人居然辱罵我,侮辱我的人格,這個就是我的人格,神聖不可以侵犯。」 是,我們不能侵犯你,但是當你帶有這個觀念的時候,很抱歉,你是有邪見的。這樣的心我們就稱為邪見相應。 

相應的意思就是和它相關聯、接連、連接的意思,就是心和心所相關聯。比如說邪見相應,就是說這個心是跟邪見相關聯,它帶有那個「常、樂、我、淨」,或者無視因果這樣的邪見心所在裡面。同樣,像智相應,就是名聚裡面有慧根,含有慧心所。 

無行、有行,這個我們以前介紹過。無行就是自發的,自動自發的,內心裡面沒有猶豫,你自己決定的,外面沒有受到別人的􏰂慫恿, 所以無行心它的心的力量強過有行心。也有一個觀點,就是無行的善心,只能產生無行的果報心,它的果報心也會比較強。 

「有行」就內在來講,就是自己反復思考,做了很多比較,然後再做出來的決定;或者得到別人的􏰂慫恿、刺激,被人家一激或者被人家勸說,才生起來的心,這個就叫有行。有行心如果是不善的時候,就有昏沈、睡眠心所在裡面,心是比較遲緩、沈滯的,所以它的力量比較弱。也有論師說,有行的善心只能產生有行的果報心。 

「不相應」就是跟它不關聯。所謂「悅俱邪見不相應」的心裡面沒有邪見心所。 

捨俱,就是伴隨著捨受,它沒有苦受也沒有樂受,也沒有悅受。 

憂俱,不如意(domanassa),它是講心的苦受。在講受的時候, 有講苦受和憂受。苦受一般是指身苦,憂是指心苦,心的苦受稱為憂。憂俱,在不善心所裡面,包括了瞋、嫉妒、慳吝、惡作(就是追悔 kukkucca)。凡是跟瞋相應的心生起來都是憂俱,就是不舒服。 

瞋恚,就是我們講的瞋心,就是跟瞋相應,瞋相應最根本的特點就是抗拒所緣、排斥所緣,嚴重的就是粗野、瞋怒,怒燒身心,燃燒自己的心所依處,也就是強烈的怒火。但是也有比較弱的,比如憂愁、悶悶不樂,這也是瞋。總體來講,就是心排斥所緣,抗拒所緣乃至身心熱惱,這就是瞋恚。 

下來有「捨俱疑相應」。疑,我們在這裡特指􏰁疑八事,而不是 「某某人今天會不會回來?」這不是叫「疑」,這是「尋」。 

掉舉,我們講掉舉心所的時候講過了,就是心不平靜、散亂,心動搖不定,它也是屬於四個遍一切不善心的心所。如果它是心的話,它就是屬於十二種不善心之一,但是這個掉舉心不會產生結生的力量。 

再過來我們會看到無因心: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捨俱領受心、捨俱推度心。眼、耳、鼻、舌、身這五識大家都很熟悉了,五識能夠認識色、聲、香、味、觸所緣,它單純的只是認識,它是屬於無因的不善果報心和無因的善果報心。你看到的色所緣,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認為「這個東西挺好看」,那麼對於這個生存地的生命來講,就可以說你遇到的是善的色所緣果報,你生起來的就是一個善的無因眼識。 

聽到聲音也是,聽到很美妙的音樂聲,它是善果報。噪音,那是不善果報。鼻識,普遍的人都認為很香,善果報;普遍的人認為是臭的,不善果報。舌識、身識都是一樣的。 

善果報、不善果報各有一對,它們都是無因的。雙五識的這個情況就是這樣,我們介紹到這裡,就是善和不善的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雙五識只在五門心路過程中生起,而且都是過去業的果報。眼識、耳識、鼻識、舌識都是捨俱,它的「受」裡面不會有樂受生起來;但身體是有樂受、苦受的。你被很有經驗的按摩師按摩,你感覺很舒服;你的孩子、伴侶愛撫你一下,你都感覺很有樂,這就是身識的樂俱。身識還有苦俱,不小心碰到門框了,吃飯不小心咬到舌頭了,這個就是苦俱。我們剛才講,這個受是很有意思的。五識裡面能直接感受到苦受、樂受的只有身體,而其他的眼、耳、鼻、舌四識要對所緣感覺,比如感覺聲音很好聽、很好看、很好聞、味道很好,這種感受它要體現在推度心上,到了推度心的時候,就能夠體會它了。 那個推度心裡面就可以有悅俱、喜俱這樣的內容了。身感受苦稱為苦,它是跟不善果報身識俱行的受。《廣釋》裡面講,有了惡劣的果報,然後你的身樂受到破壞,乃至於難以忍受,這個稱為苦。欲界十二個不善心包含什麼呢?悅俱還是捨俱、邪見相應還是不相應、有行還是無行,前八個貪心就是這麼劃分。接下來是憂俱瞋恚有行、無行,因為瞋恚相應不會有捨俱,它一定是憂俱。貪瞋痴的痴根相應的,就是捨俱的疑和掉舉。

十二個不善心就是貪瞋痴三種根,貪根最多,八個,瞋根兩個,痴根兩個。 如果完整地來念,就是悅俱邪見相應無行一心、悅俱邪見相應有行一心、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一心、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一心、捨俱邪見相應無行一心、捨俱邪見相應有行一心、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一心、捨俱邪見不相應有行一心,第九個是憂俱瞋恚相應無行一心、憂俱瞋恚相應有行一心、捨俱疑相應一心,捨俱掉舉相應一心。 89 種心裡面,不善心只有 12 個,但我們總是會選擇活在這 12 個不善心裡面,我們總是戴上這 12 種有色眼鏡去看問題,去面對所緣,去理解所緣。我們講到了不善心的特點,就是要損害自他利益的,在當下是不健康的,未來會帶來不善果報的,不善果報是會苦的,dukkha 的, 會產生身苦的,會讓你的身樂受到破壞的。所以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我們人類有這麼多苦,是因為我們總是要生起這樣的心。很多老師在講這 12 個不善心,都會給大家舉例。今天我就不給大家舉例,大家自己去寫,因為我們心所講過了,所有的名詞也給大家介紹過了,那我們就要去對應。今天的作業就是舉出你自己在你內心發生過的、這 12 種不善心的具體表現。一件什麼事,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嘗到什麼、接觸到什麼、內心想什麼,然後跟這 12 個不善心相關聯的,跟這個能對上的,大家把這個作業做一下。五門轉向心,這個我們在圖上講過了,它是兩種轉向心之一。有五門轉向心和意門轉向心,轉向心的意思就是把心轉向目標。如果所緣是呈現於五根門的,就是色、聲、香、味、觸。原來的心流是有分流,就要把心轉向所緣,因為看或聽嗅嘗觸到東西了。有分流,原來心是緣上一生臨死前成熟的業的取相或者業或趣相,那你的心就要從那個所緣轉向色所緣(以眼門為例),所以要完成這個轉向。五門轉向心就是純粹起這樣的作用,它是無因的、它是捨俱的,它屬於唯作心,它只是完成這個工作,它不是造業的善或者不善,它也不是受業報的果報心。 

意門轉向心,意門對應的是法所緣。當法所緣呈現在意門的時候,你把心轉向那個所緣。法所緣就是:比如你在打坐,本來你的所緣目標是安那般那,這時候進來一個念頭,「中午吃什麼?冰箱裡還有一塊肉」,那個是法所緣,這一個概念。你的心就轉向這個所緣,這是意門轉向。如果是在五門心路裡面,這個意門轉向就是那個確定心,也就是當色聲香味觸呈現在五門的時候,經過領受、推度,然後要對這個所緣採取行動,它是透由確定心來轉向的。就是確定這樣的一個所緣目標,我們的心應該對它採取什麼行動,它是確定心。它裡面的心所的素質和作用跟意門轉向心是一樣的。 

領受心就是當五所緣出現,撞擊你的根門和意門的時候,生起五門轉向心,再生起一個五識。比如說顏色,你就會生起一個眼識,眼識只是對這個所緣有一個印記,我們說目標撞擊眼門、顏色撞擊眼根的時候生起眼識,生起的眼識它只是識知這個顏色;領受就是去感受、 領納眼識留下來的印記,就是納受眼識剛看到的這個目標。領受心也是無因果報心,它有兩個,捨俱的不善果報領受心、捨俱的善果報領受心。領受心只在五門心路過程裡面生起來,而且都是過去的業的果報。 

領受心跟五門轉向心屬於意界,領受心有善和不善果報兩個,總共是三個心,89 個心裡面只有這三個心被稱為意界。雙五識就是五識,89 心扣除雙五識,再扣除這三個意界,剩下的這 76 個心,我們稱為叫意識界。 

推度心是跟在領受心後面的。眼識對色所緣做個印記,接下來領受心把這個印記領納下來,再往下一個心就對這個印記做一個考察,考察該印記,檢查剛剛受到五識和領受心所識知的這個目標。推度心也是無因果報心,它有三個,捨俱不善果報推度心、捨俱善果報推度心、悅俱善果報推度心。當你眼睛看到一朵很美麗的花,那到了推度心的時候,如果這個花足夠漂亮,那個推度心就會有悅俱,就是我們講的賞心悅目。同樣,你吃到好吃的,在味蕾那個地方,你會感覺到,雖然這都是意門裡面的心生起來的,感受都是在心裡面的,但是它是從五門引發來的。 

實踐題:列舉自己生起過的十二種不善心的例子,並分析動機(無明、愛、取)。有孩子的和孩子分享自己這十二種不善心的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