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081680-828297653_n

問:尊者為我們解釋了,當我們實行布施、持戒和禪修,便是在圓滿我們的巴拉密。那麼,針對布施,懇請尊者說個例子,我們應該布施給誰,和行哪一種布施?怎樣的布施才是在圓滿我們的巴拉密,而不僅僅只是行善業?

答:正如我剛剛所說的,無論你所行的是哪一種善行,或許是布施、持戒或禪修,如果你善行背後的用意是為了達到苦的熄滅,這便是在圓滿巴拉密。根據這樣的建議,請你們依個人的意願,去選擇想要布施的類別。

相信你們大家都知道這句偈頌:「法施勝一切施!」(《法句.第354偈》)

所以,如果諸位有能力,就可以提供法的禮物,應當盡你的所能。即使你是無法像一位出家眾一樣地給予開示,你仍舊可以提供佛法的書籍或是錄音帶,給那些還未知曉佛法,或是喜愛聽聞佛法的人。這樣的布施,就是一種勝過所有其他禮物的布施了。

這裡總共有三種類型的布施:「物質方面的財布施、無畏施和法布施。」當然,法布施是最高尚的贈予。

佛陀也有教導過其他類型的布施─適時的布施(kāla-dāna)。(《適時布施經》(Kāladānasuttaṃ)《增支部.五集.第一之五十經.第4品.第6經》或《增支部.五集.第36經》「諸比庫,有這五種適時的布施。哪五種?給予客人的布施;給予旅者的布施;給予病者的布施;於食物難得時給予布施;凡新穀物、新果實,首先向具戒者建立布施。諸比庫,這是五種適時的布施。」)我希望大家用心去思考「適時布施」的涵意。適時的布施,對施者與受者,雙方都具有益處。

誠如佛陀所說:「比庫們,一位有德行、具戒之人的願望,藉由清淨的行為,定能如願以償。」(《布施受生經》(Dānūpapattisuttaṃ)《增支部.八集.第一之五十經.第4品.第5經》或《增支部.八集.第35經》)

對於有德行、具戒之人,沒有一項祈求是不可能不如願的。

所以,當你們將行布施時,你們應該要具足德行和持戒。你們應當明瞭業果法則。並且,當以歡喜心來布施,和用正當途徑所獲取的財物去布施,這些,是施者所應具備的四項條件。再者,佛陀說:「如果你們能布施給一位有德行、具戒的受供者,它將帶來極大的果報。」

當你們供養的時候,應供養者不僅僅只是具足戒行,並且還善於修習禪定(samādhi),這所帶來的福報,將更勝於第一種類型的供養;而供養一位修習觀禪的人,所能帶來的福報,將更勝於前兩類型的供養;布施供養給一位聖者所帶來的福報,將遠勝過所有其他類型的布施。沒有任何文字能夠描述,如此供養能帶來何等廣大的果報了。

然而,菩薩從來不會去區別他所布施供養的對象。相反的,他布施供養給任何有需要的人。如果我們能夠向菩薩看齊,以此來學習,這樣將會更好。

但是,在大多數佛教徒的心裡,他們傾向於布施供養給出家眾或具戒之人,或是能夠禪修的人。然而,我期許大家能夠布施給真正有需要的人。你們應該不僅僅是布施給出家眾,而且要布施給真正有需要的人,這才是我所謂的「適時的布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