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_146445494  

我們常常頭頭是道地批評別人,但是否想過,為什麼我們總是能如此一針見血?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太熟悉了?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真正討厭的是自己?

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拿下金鐘獎最佳編劇的徐譽庭,在TEDxTaipeiWomen和我們分享身為編劇的故事。編劇經常會就地取材,將身邊朋友們的特色寫進劇本裡,當然這些特色也包含了缺點。然而有一次,當她的朋友們開始討論起這齣劇時,她意外地發現,這些人批判的竟然不是其他人,而是劇本中的自己。

同樣的,身為觀眾的我們,對於劇中角色的缺點感到不自在或反感的時候,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缺點在我們身上似曾相識。也就是說,我們常常不經意討厭自己的某些部分,卻又逃避面對這些缺點。

 

 

克服厭惡自己,我們必須和自己「聊一聊」我們常常和家人、朋友聊一聊,卻很少和自己聊一聊,也因此我們常常在討厭自己而不自覺,而不自覺地討厭自己導致我們總是花很多時間在隱藏自己的不完美,卻沒有真正花時間欣賞自己的美。人生並不完美,但正因為這些不完美使我們與眾不同,若過於追求完美,似乎只會讓自己距離完美越來越遙遠。

「生活並不完美,但不代表它不美。」《我可能不會愛你》女主角,程又青說到。 「我並不完美,但我有我美的地方。」徐譽庭最後說到。

 

脆弱的力量

 

 

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斥著「脆弱」的世界,做一件不保證成功的事、先向喜歡的人說出「我愛你」、在乳房X光檢查後等待醫生回電等等。當我們害怕面對這些脆弱時,我們常常會選擇麻痹它們,但情感是一體的,人無法選擇只麻痺一種情緒,因此我們同時也麻痹了生活中所有的喜悅、感激和快樂。

害怕脆弱使我們總是將那些不確定的事變成確定的事,像是宗教已逐漸從神秘的信仰變得似乎確有其事,政治溝通更從雙向對話轉變成單方面的責怪。為了要確定所有事情的對錯,人們只好不斷地責怪他人,然而卻忘了,責怪其實就是釋放痛苦與不安的方式。

坦蕩地接受脆弱,相信脆弱會讓自己美麗。當我們願意直視脆弱,同時也撬開了自信、喜樂、創造力與一切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時,同時也獲得了「脆弱的力量」。

從滿地破碎的自我中站起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等到長大以後,我們就會變得很堅強、就不會再感到脆弱了。曾經以為成長是越來越堅強,但後來才發現,成長其實是個接納脆弱的過程,因為活著就是脆弱的。

國際知名的人際關係專家Barbara De Angelis在《愛是一切的答案》書中描寫人生中的不完美──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把一生當中大部份的時光用來蒐集我認為美麗的盤子,然後一起轉動。當然,我失敗了,因為生命的目的有一部分就是要這些盤子掉下去,好讓我們凝視滿地破碎的自我。

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樣的自我,誠實地面對生活中各種狀況,並勇於承認自己的傷痛和缺失。最重要的是,要隨著走出的每一步而更加敬重自己。雖然不完美,但卻是真實的美。

 

(本文轉載自「TEDxTaipei」)

 

 

 

 

 

 

 

 

 

 

 

 

 

文章來源: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88/article/2782?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Xx4zPgDO.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