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我們讓身體跟心在一起,不論做甚麽都要把心放在當前的事務上。行時置心於行,坐時置心於坐。要把戒定慧結合為一。如果我們的身心共處,我們的心就安樂、有力,而且令我們自己能作主。身處於人群之中便如一人獨處。佛陀教我們活於行善,活於捨己,不追隨欲求,知足,擁有得多也快樂,擁有少也快樂。因為即使我們想得到更多也不行。因為真正的快樂在於心,如果我們的身體在於一個地方,心在另一個地方,那就好像一個流浪漢一樣,沒有自己的家,沒有自己睡覺的地方。我們要回頭找回自己。不要多想,不要庸人自擾,沒事找事,放火燒自己。我們要燒掉煩惱,不要追隨煩惱,努力刹車,停下來。
如果心中無事就訓練舒服地吸氣,舒服地呼氣。我們不用多做甚麽,只要舒服自在地呼吸。於每種威儀姿態中多多修習,在呼吸中找到快樂。我們之所以要訓練呼吸自在,是為了不被習氣和外境拉走我們。因為呼吸是自性清淨的,沒有造作。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風火四大組成的,呼吸之風是自性清淨的。
如果我們跟著習氣走,追逐利祿名譽,那是沒有盡頭的。越追逐便越累,越為自己找來煩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六處接觸(外境)。當觸到時我們要認識和看清楚它,不要去跟它走。如果我們跟它走,那就是迷失於境相和習氣,這是導致我們的根器和波羅蜜不成熟的因緣,令我們不明白修行,日常生活中遇到甚么外境都跟隨著去。人生遭遇就像蔽日之雲,很快就散滅或飄過。當下我們就要認清楚,我們要訓練不追隨習氣、不追隨外境。如果我們跟隨而去就會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有很多苦,就會成為沒有佛陀的人。因為佛陀要我們每天訓練,不怪責埋怨所遇之事,不大意疏忽,不放逸,不軟弱。我們總喜歡軟弱,心要堅強、果斷、堅定、正直,真心地面對自己,面對我們的修行。
別做個無主孤魂一樣的人。心四處飄蕩,便如睡覺做夢一樣。一天又一天,就是飄來飄去。沒有佛陀、知者、覺者、悅樂者。我們如果不停地做善事就一定會得到善果。心意和語言方面要做好,行為上也要做好,而且一直地做下去。所謂放下不是說什麼都不做。放下是心的放下,但是我們的事務、責任和工作要十分努力(去做),要比過去更努力。我們是為了捨己付出而做,因為我們自私。它執著樂受,執著懶惰,執著舒服,執著散漫。我們要為了捨己付出而工作,每個人的工作不一樣。比丘、沙彌、優婆塞、優婆夷有自己的工作,比如經行的工作,打坐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保持快樂。思惟身体的工作,思惟三法印的工作。讓自己看到萬事萬物的無常、苦、無我,看到生,住,滅,這是為了令自己跳出轉世輪迴。而居士的工作:如果是小孩就要讀書,念書要專心。如果是工作的年紀,就要全心全意地工作,令心感到快樂。不要去想什麼工作繁重,沒有時間休息。如果我們那樣想就不對了,那代表我們很自私。
我們要付出,從醒來直到睡覺。要樂於不斷做好事。我們不要迷失方向。這條路是人生道路,我們要追尋高尚的道路。思想是一種工作,同時還有語言和行為,我們要努力自我改善以求正法,那是善的,是高尚的。有自私心的人會致力於擁有自己的世界: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子女,這是我的財產。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只有我我我。如果我們想令每個人對我們好,我們就要扔掉自私心。我們要先自己脱困了才去幫助別人。佛陀教我們幫助自己,修自己,然後以修行榜樣的方式去教導别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不論我們的心,還是財富、利祿名譽都會變得貧乏,因為欲望幫不了我們甚麽。我們要付出,要讓身心同處,讓心安樂,這叫做有念,有定,有慧,活於高尚之道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