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4266_1130747783610706_1810656397573543588_n  

【再評盂蘭盆偽經】水如空

和任何宗教文化一樣,一旦離開其本土,傳到一個新的地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傳統文化的影響,佛教也不例外。佛教傳入中國後,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文化影響而變異,更是出現了難以計數的偽經偽文,且大肆流傳,誤人無數。

有一部被稱為『佛門孝經』的《佛說盂蘭盆經》就是這樣一部偽經。其影響之深之廣,遠超大多數同類諸經。而且因此偽經流傳,還形成了一個七日——盂蘭盆節,也即中國的『鬼節』七月十五,據說,這天超度亡者會有大功德,不僅使死去的親人脫離地獄之苦(難道真有那麼多人認定了自己的親人一定下了地獄,非得『超度』不可?),並且連其他無主鬼魂也可以借光脫離地獄。所以,在盂蘭盆節做法事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可惜,《佛說盂蘭盆經》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偽經,騙了華人佛教徒一千餘年。

下面指出其中的一些明顯的問題:

1、『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注意其中『道眼』一詞,佛教中,阿羅漢得六神通,其一為『天眼通』,據說,『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覆若細諸色,無不能照。』然而在佛教所有經典中,都是直稱『天眼通』,從無有『道眼』說法,這是《盂蘭盆經》中特有的詞彙,有學者搜索譯者竺法護的其他譯著,亦無此詞。可證是偽。另,有學者檢索竺法護所有譯著,發現有其他詞彙都是此經獨有:『宰相、三公、孝慈、所奈何、乞願、年年、汲灌、盆器、錠燭、缽飯、火炭、歡喜日、三塗(三途)之苦、福樂、福樂無極、十方眾僧、 目連比丘』。更確證此經是偽,絕對不是竺護法所譯。

2、『目連大叫,悲號涕泣』。佛弟子大目犍連,或譯摩訶目犍連,除此外,鮮有稱『目連』者。這且不論。目犍連是兩大佛弟子之一,人稱『神通第一』,早證阿羅漢果。而且此經也說『始得六通』,得六神通的,一定是證了阿羅漢果的。而證了阿羅漢果,就一定徹底地破除煩惱,破除了所有的貪根心、嗔根心和癡根心,無論遭遇什麼,都不會有任何情緒上的變化。對於目犍連來說,即使是他在最後被外道用石頭砸死,死前都不會有嗔恨和悲哀。那麼,看到母親在地獄受罪,就『大叫,悲號涕泣』,是絕不可能的。而且試看『悲號涕泣』情形,很顯然,是中國古代孝子們在父母死亡時的表現,是編著偽經者為了迎合儒家孝文化所作的虛構。

3、『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這段,『天地神祇』是典型的漢語說法,『道士』亦是中國特有。當然,其他佛經中也有此詞,但含義不同。而看其根本法理,則假得離譜。要知道,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的佛弟子,可是『一人力』不行,連『天地神祇』等加在一起也不行,可是『十方眾僧』之力就行了,正就在了那句對聯『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而且,這個『眾』也沒有一個具體數字。到底多少和尚之力才管用呢?騙人騙得都不夠級別。

4、『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十方眾生』是《盂蘭盆經》特有用詞,其他佛經中不見。此外,『自恣日』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日子,佛制每年夏九十日間,僧眾聚集一處安居,堅持戒律、皎潔其行,稱為『夏安居』。於最後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請僧眾舉出各自所犯之過失,於大眾中髮露懺悔而得清淨,自生喜悅,稱為自恣,又稱歡喜日。可見,所謂的『自恣』是結束夏安居時眾僧互相實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日子,僧團通過這種方法使每一個成員戒律更加純淨,此後更可結束夏安居,四出遊行,和什麼『盂蘭盆(救倒懸)』沒有任何關係。

5、『香油錠燭』,這個更明顯,『錠燭』是中國特有的東西,紙是漢朝發明的,古印度沒有紙,拿什麼做『錠』呢?

6、『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此節為表現僧人之多,羅列了不少,但其中順序混亂,內容重複,騙騙不懂佛理的無知信眾還可以,但凡懂些佛理,一看就知是假。比如,『一切聖眾』,佛教中,『聖眾』指的就是四雙八輩,即證果的四種佛弟子,而且證得最高果的許多都有了六神通,這個前文也提到過。可是該經接緊接著又說『或得四道果』『或六通自在』,重複得離譜。此外『十地菩薩大人』,這說法實在可笑,菩薩什麼時候也成了『大人』了呢?還有『其德汪洋』,用『汪洋”來形容『德』,也是其他佛經中絕對沒有的,很明顯的漢文化色彩。

7、『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這個是偽經一貫的手段:利誘。在七月十五搞了個施僧活動就可以讓父母『福樂百年』。若果真如此,那麼當個孝子也太簡單了。而且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絕對不會胡說八道。這法子不妨一試,如果試過了父母不能『福樂百年』,便知是偽。

8、『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佛在世時,是嚴禁弟子唸咒的,視之為『畜生道』,無論善咒惡咒。而且當時都稱『比丘』,不稱『僧』,眾僧在一起稱『僧伽』即『僧團』之意,沒有『十方眾僧』一說。此外,佛在世時,世上還沒有『塔寺』,僧眾除了住樹下塚間外,一般住信眾供養的『精舍』,如此經開篇提到的『祇樹給孤獨園』,又稱『禰洹精舍』,是沒有寺院的。至於塔,則是佛滅後信四方供養佛舍利所修(少林寺塔林也是埋葬歷代祖師屍骨的地方),佛還活得好好的,不可能說出什麼『塔』之類的事情。

9、『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佛教的因果律,父子不相代,善惡不相抵。就是說,即使做了一百件善事,也抵消不了一件惡事。善業受善報,惡業受惡報。就如做好事不能抵消違法犯罪一個道理。所以受業者,除非業滿,不會因外力消除。所以絕沒有因為施捨僧人吃頓飯就使人『脫一劫餓鬼之苦』這樣的事。

10、『佛言:大善快問』……這句,簡直不知怎麼說好了,哪個譯經者都不會譯出這麼離奇的句子來。什麼叫『大哉快問』呢?除了《盂蘭盆經》這樣的偽經,其他經中(無論真偽)都沒有過。

11、『我正欲說,汝今複問。』佛說法,都要因緣具足,大抵有主動說和弟子請問兩種,但絕沒有『正欲說』就趕上『複問』的。即使正好趕上,也不會直接點出。這也是《盂蘭盆經》中特有的。

12、『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這個好像不用解釋,什麼『宰相』『三公』『萬民』『庶人』,但凡有點兒文化的都知道是中國特有的。

13、『孝慈『,這個詞應該更熟悉,是『子孝父慈』的簡稱,出自《左傳》。佛教中也有孝的概念,但從沒有提到過『父慈』的觀點,其中的『慈』是指對一切眾生都有慈悲心,也孝慈無關。

14、『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一切佛弟子』分明是後世的說法,而且也是漢傳佛教獨有的說法,絕不會從佛自己的口中說出『佛弟子』,佛陀只會以『比丘』或『居士』稱呼。這也是其他經典中絕對沒有過的用詞。

15、『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四輩弟子』指的是四雙八輩弟子,即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等四對八種弟子。,在佛經中,一般都依次列出,未見有一語概括的。一般來說,佛經結尾都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字樣,這裡說『歡喜奉行』亦可。但注意,前文已經提到一次『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顯然與文末重複。而且,全經開頭並沒有提及參會者都有哪些人,中間提到『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結尾卻不提『大菩薩眾』,只提『四輩弟子』,與菩薩果位根本對不上,可見是胡撰瞎編時考慮不夠周到。

16、最後,且看此經掛名的譯者『竺護法』,百科中記載:「竺法護,又稱支法護。西晉譯經僧。音譯作曇摩羅刹、曇摩羅察。祖先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歲出家,師事竺高座,遂以竺為姓。性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數萬言,並博覽六經,涉獵百家。其時,關內京邑雖禮拜寺廟、圖像,然諸大乘經典未備,師乃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據法華傳記卷一載,師于武帝泰始元年(265)攜帶大批胡本經典至東土,居於長安、洛陽,專事譯經,有聶承遠、仁法乘、陳士倫等人參與筆受、校對等工作。武帝(265~291年在位)末年,在長安青門外營建寺院,精勤行道,廣布德化二十餘年。後示寂於湣帝建興年間(313~316)。或謂師于惠帝(291—3 0 5年在位)西奔之頃病逝,世壽七十八。」而《佛說盂蘭盆經》這經的名字最早出現在隋朝費長房所著之《歷代三寶紀》裡,當時資料不全,費長房曾將許多『失譯經典』安置在他人名下,此舉也頗為後人詬病,所以很可能成為將《佛說盂蘭盆經》定為竺護法譯文的始作俑者。前文第1條中提到的諸多《盂蘭盆經》獨有的名詞更為確證。此外,該經至今沒有發現梵文本,許多大德高僧也將其歸為『疑偽』之列,筆者倒是覺得只是因其流傳太廣,高僧們向來為人小心,不敢明確證偽罷了。

附:偽經《佛說盂蘭盆經》全文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複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複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為何我選擇學習南傳佛教

 

 

 

 

 

 

 

 

 

 

圖文取自 Seki Yakumo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