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 以智慧戰勝魔力,防守心識如固守的城池 ◊◊

 

040偈】

知身如陶器,住心似城廓,

慧劍擊魔羅,守勝莫染著。

 

【註解】

 我們的軀體猶如陶器一趟脆弱易碎。一顆安住的心卻有如城墻一般的牢固。舉起智慧之劍將邪惡的摩羅砍殺。守護好殊勝的心,不讓它受染著。

  

【慧劍斬邪魔——五百阿羅漢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五百名比丘。

 

在一個夏安居前,五百名比丘從佛陀那兒獲得了禪定的修學法門後,便集體離開舍衛城,來到百里開外的一片大樹林,他們覺得那兒是個適合他們集體修學禪定的好地方,便決定在那兒留下。

 

守護樹林的夜叉,心中開始恐慌,與這些正氣凜然的出家人共住一片樹林總是不恰當的,大大的妨礙了他們的正常作業。起初,以為他們只是暫住一夜,十四天過去了,這群比丘並沒有離開的打算,後來他們意識到這群比丘要在這片樹林裡度過四個月漫長的夏安居,於是,決定嚇跑這群比丘,他們發出各種恐怖的叫囂聲,幻化成各種凶惡,恐怖的形態,很不友善的對待這群比丘,比丘們的修行嚴重的受到干擾,比丘們終於不勝其煩,集體回到祇陀園。

 

比丘們向佛陀匯報了樹林裡所發生的一切後,佛陀說,這群夜叉是因為得不到任何護持,心中恐慌才會有這些舉動,佛陀為眾比丘演說了 《應作慈愛經》,並告訴眾比丘,憑《應作慈愛經》的力量,能護持世間的一切眾生,化解一切眾生的戾氣,佛陀要眾比丘重新回到樹林,繼續他們的修學。

 

《應作慈愛經》經文如下:

 

十偈誦:

1. 如是修習之賢善

   以此親證寂清涼 

   常養勤快與真誠 

   正直言語意和婉 

 

2. 待人和藹不驕慢 

   知足易養俗物少 

   儉樸六根悉平靜 

   謹慎謙虛不俗攀  

 

3. 慎勿違反纖細罪 

   以免將來智者訶 

   應常散發慈愛心 

   唯願眾生得福安 

 

4. 普願一切諸眾生 

   心常喜悅住安樂

   凡有生命強或弱 

   高壯中等矮粗細 

 

5. 可見或是不可見 

   居於鄰近或遠方

   已生或是將生者 

   一切眾生常安樂 

 

6. 願彼恆於一切處 

   不鄙視亦不欺瞞 

   假使憤怒怨恨時 

   心亦不念彼得苦 

 

7. 尤如母親以生命 

   護衛自己獨生子 

   願能如此於眾生 

   施放無限慈愛心 

 

8. 慈愛遍及全世界 

  上下地平四維處 

  遍滿十方無障礙 

  無有敵意或仇恨 

 

9. 無論行住或坐臥    

  若是心中覺醒時 

  應常培育此正念 

  此乃最高之德行

 

10.心中不落於邪見

  具足戒德與慧觀 

  去除欲樂及貪念

  必定不再生於胎 

 

五百名比丘在佛陀的指示下,一路高聲齊誦《應作慈愛經》一直到他們居住的樹林。慈心力量所凝聚的一片祥雲,也隨著他們籠罩了整個樹林,樹林裡的一切眾生,包括夜叉在內,全部被慈心的力量所感化,一切邪惡的心念、暴戾的行為也全都在慈心力量的感染下,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樹林裡的一切眾生,包括五百名比丘在內,全都受到慈心力量的護持,大家和平共處,相安無事,五百名比丘因此也能集中精神,全心全力於禪定修學方面精進。

 

佛陀在廂房裡進入甚深的大禪定,於禪定中,佛陀以慧眼觀察世間,他發現是五百名比丘成就正等正覺的時候了,他發出一道金光,將自己的影像出現在樹林上空,為五百比丘開示此段詩偈。

 

五百名比丘在佛陀的開示後,努力精進,很快的,全部都證得了正等正覺,獲得最高果位,成為佛教僧團最大的一個集體——五百阿羅漢。

 

【評論】

知身如陶器 ——將軀體譬喻陶器,那是因為軀體像陶器一樣,經受不起任何打擊,輕輕一碰就碎裂了。

 

住心似城廓 ——安住的心,只有通過禪定的鍛煉,我們的心才能安住。一顆安住的心,猶如厚實的城墻,任你怎麼攻也攻不破。

 

慧劍擊魔羅 ——在佛教中,智慧指通過禪定的修行所獲得的「後得智」。世間人所說的智慧,在佛學上指知識,只有用好那把得來不易的智慧之劍,才能擊退魔羅。

 

守勝莫染著 ——擁有一顆殊勝的安定心後,還要繼續把它看護好,不要再讓它受到各種世間法的污染。

 

 

 

 

 

 

 

 

延伸閱讀:

應作慈愛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