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 勤奮、不放逸,這種生活令今世和來世都得到快樂 ◊◊

 

168偈】

奮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

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樂。

 

【註解】

從現實中覺醒,不被欺騙,過著現實和正確的日子,他將於今世或來世舒適的活著。

 

 

◊◊ 實踐妙法,不要三心兩意。確保到處得到安樂 ◊◊

 

169偈】

行正法善行。勿行於惡行。

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樂。

 

【註解】

實踐妙法至完善,不實踐於錯誤方面,他過著正確的日子,在今世和來世都舒適的活著。

 

【正義者在今世和來世都獲得快樂——佛陀生父淨飯王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榕樹林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他的父親國王淨飯王。

  

淨飯王是佛陀的生父,當他得知佛陀在王舍城居住及弘法的消息時,急切的想和兒子見面,他一連九次派遣朝中大臣和隨員前去邀請佛陀回迦毗羅,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那些大臣接受佛陀開示後,都隨佛陀出家了,並都證得了阿羅漢果。證果後他們對世事無動於衷,也就沒有把國王的囑咐放在心上,最後他派遣大臣卡魯達伊,佛陀童年時的玩伴,前去邀請佛陀,可是他也和其他人一樣加入僧團,並榮幸的證得阿羅漢果,但是他並沒有忘記國王的囑咐,在適當的時機,他勸請佛陀回迦毗羅——佛陀的老家。佛陀在一大群弟子的陪同下,沿途化緣弘法,經過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回到迦毗羅,國王做好一切準備,安排佛陀居住在尼拘律園。

  

有一些釋迦族的長老充滿傲慢心,他心想:「你是我們族裡的小輩,我為什麼要向你頂禮?」他對小王子說:「你向他禮拜,我們就坐在你的後面。」由於他們不向佛陀頂禮,而且沒有禮貌的坐著,佛陀以神通升上空中,發出水和火來抑制他們的傲慢。國王見到這種奇妙的現象,馬上下跪向他禮拜,這是國王第三次向佛陀下跪頂禮。第一次在佛陀還是嬰兒時期,他見到佛陀站立在阿私陀大仙頭上,他原本要兒子向這苦行僧頂禮的;第二次在佛陀童年時代,一天國王看見童年的王子盤著腿在沉思,由然的生起向他頂禮的心。由於國王已跪下向佛陀頂禮,因此所有釋迦族的族人被迫一定要向佛陀頂禮。

  

這時候,佛陀從空中降落坐在為他準備的席位上,謙虛的親戚們都坐下來聆聽佛陀的開示,這時候大雨降落在集聚著的親戚們身上,引起大家議論紛紛,佛陀說:「這已不是第一次了,在前世大雨也一樣降落在集聚著的親戚身上。」接著,他講述了《維桑達拉本生故事》。聽了佛陀的講述後,親戚們充滿感激的離開了,沒有一個人邀請佛陀回家接受供養,甚至連國王也這麼想:「我兒子不回家,那他將去哪兒?」所以他也沒有邀請佛陀回家,當他回宮後,即刻吩咐下人準備足夠兩萬人的食物及席位等候佛陀的到來。隔天,午飯前,佛陀照樣進城化緣,出發前他心想:「過去佛在回到出生地時是先回家,還是先一家一家的去化緣?」他馬上意識到是先去化緣,於是,他也同樣的一家一家去化緣。佛陀未出家前的妻子雅素達拉知道這回事後,認為佛陀當街化緣,有辱門風,心理充滿矛盾,她馬上向淨飯王報告,國王接到報告後馬上整裝出宮,來到佛陀面前,向佛陀下跪,說道:「兒子啊!為什麼你這樣的羞辱我,見到你一家一家的去化緣,我心理感到很難堪。你曾經在這城裡坐著華貴的御車到處去,現在你卻一家一家的去化緣,這是很不恰當的,為什麼你要這樣羞辱我?」「偉大的父王,我這麼做並非羞辱你,我只不過在遵守我家的傳統罷了。」「哦!一家一家的去化緣是我們家的傳統?我們是大日族戰士的後裔,沒有一名戰士曾去化緣。」「不!偉大的父王。那是你帝王家的傳統,這不是你家的傳統,而是我家的傳統,因為在無數過去佛時代,已經這麼一家家的去化緣,獲得食物來維持生命。」佛陀就站在街上對國王說:「在門前化緣不放逸,過正義的生活,那正義者在今世和來世都安樂的活著。」

  

聆聽了佛陀的偈頌後,淨飯王放下帝王家的面子與執著,當下證得了初果。

  

淨飯王親自替佛陀托缽,並帶領佛陀和眾弟子前往王宮接受最豐富的供養。餐後,佛陀再度為他開示:「過著正義的生活,不要有腐敗的思想和行為,那正義者在今世和來世都安樂的活著。」開示後,國王證得二果,佛陀的繼母大愛道證得了初果。

 

有一回,淨飯王聽信謠言說佛陀已失去對自己的親情,甚至連死也都不管了,為了這件事,佛陀為他講述了《法喻本生故事》,並提到,在前世國王看到一堆骨骸後還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了。佛陀講完後,淨飯王證得三果。在臨死前,淨飯王最後一次聆聽佛陀弘法,並證得阿羅漢果,經過七日解脫的安寧(滅盡定),淨飯王於佛陀四十歲時,以在家阿羅漢的身份去世。

 

【評論】

佛陀自從出家而成正覺之後,第一次回到父親的王城--迦毗羅的時候,第二天照常挨門次第托缽。他的父親淨飯王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刻跑到佛的面前對他說:「兒啊!你為什麼侮辱我?你以前在這城內是坐金轎,現在卻一家一家的步行托缽,這實在使我無限的羞恥」!佛陀便對他說,此乃一切諸佛傳統習慣,並對他說此二頌。

 

國王對佛陀有極深切的愛心。根據一些傳統記載,佛陀還是太子時,出城門而體會到那生、老、病、死之苦而萌起出家的念頭前,國王曾經做了七個夢:

  

一、數以萬計的人圍繞著一名乘坐在白色御象上的偉人,他們把他抬起在城裡遊行,最後從東門出去。

  

二、王子乘坐由御象拉動的御車從南門出去。

  

三、王子坐在由四匹白馬拉動裝飾華貴的御車從西門出去。

  

四、一個極為壯觀鑲嵌滿珠寶的鐵輪飛越空中並向南門飛去。

  

五、王子坐在城裡四條大馬路的交界,手握權杖在使勁擊鼓。

  

六、王子坐在城中心的高塔上,四大天界撒下各種珠寶,這些珠寶被聚集的眾生收集起來。

  

七、在離城不遠處,六名男子高聲啼哭,並用手拔掉頭上的頭髮,然後拋向天空,又飄落地上。

  

國王邀請多位婆羅門法師前來為他解夢,可是沒有人能給國王滿意的解答,後來一位天人化身為婆羅門前來替國王解夢,他說:

  

一、王子很快的將放棄目前的一切,在眾多天人的供護下出城而去,成為出家人。

  

二、王子出家後,很快的覺悟和獲得心智的佛法。

  

三、王子在覺悟後達到四無畏的境界。

  

四、王子將轉法輪和利益眾生。

  

五、王子成佛後,妙法之聲將傳入天界。

  

六、王子覺悟後,為人天八部眾生的利益撒下妙法之寶。

  

七、六外道領導人因王子的覺悟而揭發了他們的短處,因此受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