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253_526053140806847_1607145189_n.jpg

心經在北傳佛教徒心目中佔有一定的地位,是北傳佛教徒對般若空觀思想的重要奉持經典。心經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而大眾最熟悉的版本是來自於唐玄奘大師所翻譯的。
 
這部心經相當精要簡潔,全文字數僅260個字。而且它另有幾個奇特之處:
 
第一,此經沒有一個一般經藏之中都有的序分(即“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第二是沒有流通分(例如:「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第三是佛陀在此經中完全沒出現,而出來說法的人是觀自在菩薩; 而最後,此經加上了一段曼陀羅咒「偈諦、偈諦、…、菩提薩婆訶」收尾。
 
如此的一部經典在缺乏序分、流通分、佛陀說法來判斷它是否是一部偽造經典是已經很明顯的,且令人強烈懷疑它就是一部偽造經典; 甚且,此經又是如此的簡短。另外,心經經文(除了咒語部分)又是幾乎是百分之百與《大品般若經》裡的經文相同。我們幾乎可以猜測出心經經文本就是從《大品般若經》中擷取出來的!
 
故,《心經》旣然被稱為「經」,且又是廣大華人所奉持,為何當初不好好的把它「加工」一下,把被懷疑的部分給加入,而讓它看起來就好端端的像一部經呢??? 再者,在般若空觀思想的時代裡,持用咒語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那為何心經卻有這段「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呢?
 
《心經》在唐朝時代的經錄中是被歸類於「多心經」。且《心經》的名稱又有《佛說多心經》、《般若多心經》、《佛說般若多心經》、《多心般若經》、《多心般若經》、《觀音多心經》、《波羅蜜多心經》、《蜜多心經》等等。且在日本文倉院文書中也多作《多心經》,甚至日本法隆寺本梵語《心經》上都用漢字注有《多心經》的字樣。而這種情況,在唐代以後還一直延續。
 
所以,《多心經》的本意是甚麼呢?我們發現在唐朝時“心”是“咒”、“陀羅尼”、“真言”等是可以互換的,從而得出“心”即是咒文之意。另外,在經錄之中“陀羅尼經“也可以與”心經“作術語的互換,而且在唐代經錄中,多心經的分類次序,除《大唐內典錄》卷五外,正倉院文書也將多心經包含於陀羅尼經典、神咒經中,可說以同類處理而並列著錄的”。這種情況還可以從敦煌寫卷中有將心經歸入“大明咒藏”之中獲得另外的支持。
 
而另一個重點是《心經》中觀自在菩薩的出現。《心經》是出於《大品般若經》,且也正值北傳佛教轉型期,也就是密教即將興盛時期的般若思想,這時般若思想的說法者改由當時備受崇拜的觀自在菩薩來擔綱。觀自在菩薩在當時的印度是神蹟靈驗的大菩薩,被佛教各宗派所崇拜,其中最為尊崇的是北傳密教。在這時期,許多經典也時常以觀自在菩薩為說法主,並不僅僅止於《心經》。例如:在《大品般若經》的經典中,原本是「菩薩摩訶薩」的地方被改成「觀自在菩薩」,但內容思想與原經相同維持不變。
 
《心經》除了在少數知識階層之中,會被當作般若空觀的思想體現者之外,在唐代社會中壓倒性多數的信徒是把它當作以密咒來信仰的。也就是說,《多心經》是與其以密咒為核心思想信仰相應的,而到了宋代以後,隨著去密教化以及禪宗的日漸興盛,《心經》也就開始替代了《多心經》。
 
所以,我們要的答案出來了。原來《心經》在唐朝時只是一本陀羅尼,也就是說它只是一本咒本。是早晚課敲木魚時用來做功課用的。
 
 
 
 
 
 
 
 
 
 
 
 
 
 
 
 
 
文章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