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有看人不順眼的時候,但我們卻很少這樣思考:
那些越是被我們看不順眼的人,恰恰是反映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照出我們最不成熟的一面。
中國古代哲學家說,你看到什麼,說明你內心有什麼。
蘇東坡年輕時與佛印一起坐禪。
蘇東坡說:「大師,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
佛印說:「看來像一尊佛。」
蘇東坡譏笑著說:「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微微一笑。
回家後,蘇東坡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完說,「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別人也會像大便。」
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
看別人不順眼,處處都要挑人刺,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這顆心。
成熟的人懂得換位思考
媽媽喜歡帶著五歲的孩子逛商場,但是孩子卻一直不樂意去。母親就很疑惑,商場裡那麼多商品,這麼熱鬧,怎麼就不招自家孩子喜歡。
這位媽媽一度以為是孩子故意跟自己鬧彆扭。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繫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
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不同的立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孔子周遊列國。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忍飢挨餓,大家七天沒有吃到米飯,顏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飯,在米飯快熟的時候,孔子偶然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塞。
孔子默默地離開了,裝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去責問顏回。
等顏回煮好了飯,將飯食獻給孔子的時候,孔子才說:「我剛剛夢到祖先了,我想,我們應該把這鍋沒有動過的白米飯,先敬獻祭祀祖先。」
顏回立刻拒絕:「不行的!這鍋飯我剛才已經吃了一口了,不能用作祭祀!」
孔子看著顏回說:「為什麼要這樣做?」
顏回說:「因為剛才煮飯的時候,房樑上掉了些灰塵在鍋裡,我覺得沾了灰的白飯扔掉可惜,於是就抓起來吃了。」
孔子聽聞,教育弟子們說:「平時,我最信任的就是顏回,可是今天見到他抓飯,我還是會懷疑他。你們要牢記這件事,不要隨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別人,要了解一個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有些時候,即使是親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凡事應當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認識,不要過於主觀地去「我認為」、「我覺得」,這樣最容易造成誤會。
成熟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不同
古人有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面對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寬容的心態包容。
看人不順,未必是別人不對,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
不成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價值觀裡所認為的一切當做唯一。與他意見相左,就都是錯誤的,低級的。
成熟,就是允許、尊重別人與你不同,不會隨隨便便評論別人。
當看不慣別人的時候,不要急著下判斷,不妨換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對方,尊重別人的不同。
所謂成熟,就是不斷的去掉「我執」,面對那些我們看不慣的東西,不再指指點點,而是嘗試去包容、接納。
看誰都順眼,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行。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例並不罕見,甚至更糟。
當這種狹隘變成偏見,映射在他人身上時,就會以一種既定的認知框死對方,連帶自身的好惡與感情一併放大,致使最後哪哪都看人不順眼。
一個人的成熟之處,在於懂得自我審視,而非以己度人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曾說:「別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越是不成熟的人,越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把自己價值觀裡所認為的一切當做唯一。
誰要是與他意見相左,別人都是錯誤的、低級的。
其實,把別人看順眼,就是把自己看順眼,這,何嘗不是一種成熟?
網路上有一熱議話題: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我們總有「看不慣人」的心理?
有網友回答:「那是因為人性中最醜陋的那一部分在作怪。」
還有網友回答:「你眼中的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射。」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看不順眼」其實是一種投射效應,即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知覺他人。
正如馬歇爾·盧森堡所言:「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減少「看不順眼」帶來的人際交往障礙呢?
給大家如下幾條建議:
1. 接觸不同的圈子文化。
在不同的人際圈子中,見識各種層次的人,從他們身上感受多樣性。
隨著見識的增長,眼界的開拓,對於迥然不同的事物也會更加包容,凡事都有所接觸,也就不足為奇,不足為怪了。
2. 承認多元化的價值觀。
固步自封只會讓人更加狹隘。
相反,多元化的價值觀不僅能讓人與時俱進,還能培養人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舊知識帶來的偏見被剔除了,「看不慣」自然沒有存在的理由。
3. 不要隨意揣度評價他人。
古人有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當你不懂別人的生活方式和對幸福的理解時,請不要隨便評論,輕下結論,更不要帶著評論的眼光觀察周圍,過好自己的生活,至於別人,無需你多言。
4. 保持界限,敬而遠之。
你看不慣的未必就是不好,更何況別人為什麼一定要與你一樣呢?
保持恰如其分的界限與相處舒服的距離,時間久了,對方對你的情緒影響自然處於一個不斷弱化的過程。
周國平曾說過:「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文章來源:
http://horo88.cc/358/?from=instant_articl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