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11079_2112548045431870_2803188479649906688_n.jpg

結言

“雖然任何業處都只是念者及正知者所成就,但於此業處以外的業處作意者是明瞭的。”*31在此情況下,Ānāpānasati的修習與其它禪修業處明顯不同。

 

但是,當技巧和定力提升,即使在步行時呼吸有點快或粗,禪修者立即能認知概念息(息團)。要對焦靜止概念息(智慧息),禪修者不需要等待息變得非常微細。通過善巧地運用技巧及遵循規則,禪修者能在整個Ānāpānasati修習中保持著靜止概念息,儘管息(息團)的顏色與亮度會改變。

 

當定力提升並逐漸加深,外部對焦方式的細節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似乎並非一致。尤其是當靜止概念息(息團)變成透明和三維,方向感將變弱——心眼與所緣之間的距離感將(幾乎)消失。一旦禪修者能對焦和集中在透明息團時,在修習的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穿透期),外部對焦途徑已不再適用。為何如此?禪修者的心(智慧之眼)能對焦在透明息團內部的某處。之後,他們感到有如沉入在清澈同質的所緣,而之前的對焦方式(對焦的方向和距離)已不再明顯。有時,此類在透明息團內的對焦,我稱為“內部對焦方式”。

 

通過內部對焦方式集中著息團*32,定力將變得更強且更深,因而減少了令人分心的念頭。如此持續修習,很快禪修者可以清楚地辨識禪支*33。

 

現在,我們將停止討論Ānāpānasati修習。在討論結束之前,我想再次提醒大家,這裡所提到的技巧僅是為那些尚未獲得定力的初學者。實際上,我們已討論過原理、一些規則及修習Ānāpānasati的情況。通過好好地學習,不僅對禪修者理解定力較低層次的各階段有幫助(修習的啟蒙階段、修習的初級階段和修習的中級階段——穿透期),同時也為突破定力更高層次的各階段做基礎。

 

現在,到了討論的尾端,你已經理解,對於平常人而言,要在修習的過程中掌握Ānāpānasati的修習原理並非易事。在此,我想引述一些在聖典中所提到的摘要。

 

“Ānāpānasati作為一個禪修業處——於種種業處之中,此最上,一切佛、一些獨覺佛、一些弟子以此足處得證聖位及現法樂住。”*34

 

“然而這Ānāpānasati是困難的,困難培育,只是諸佛、諸獨覺佛、諸佛子們之心所安住的領域,這不是平常事件,不是平常人所培育的。正確的數數作意,則愈加寂靜而微細,故於此須有強念與強慧。”*35

 

使用一把鑰匙令你破解在修習過程中所碰到的無數障礙:——Ānāpānasati修習的原理——“對焦在鼻孔的位置之後再對焦息團,認知它。”無論如何,在培育定力的禪修者,最好能在一位堪勝任的老師嚴密引導下修習。

 

 

注解:

 

31 《清淨之道》Visuddhimagga。

 

32 息團在此用於代表定力的似相(paṭibhāga-nimitta)。

 

33 就Ānāpānasati而言,五禪支是:1)尋(vitakka):心投向禪定的似相。2)伺(vicāra):維持心在禪定的似相。3)喜(pῑti):喜歡禪定的似相。4)樂(sukha):對禪定似相的樂。5)一境性(ekaggatā):心對禪定似相的一境性。

 

34 《清淨之道》和《增支部·光明品》Aṅguttara-Nikāya。

 

35 《清淨之道》Visuddhimagga。

 

********

 

願你修習Ānāpānasati有所成就 !

 

願你安康快樂!

 

Bhikkhu Paññānanda (Intagaw-Pa Auk)

慧喜比庫(因達苟-帕奧)

 

2011年5~10月

印尼(喜地卡朗)

 

 

 

Buddha sāsanaṁ ciraṁ tiṭṭhatu

願正法久住

 

未經作者同意,請勿作出任何不符合本書原意之修改(如:未經授權擅自更改本書封面或其內容)。可翻印本書,免費流通。

 

因達苟帕奧禪修中心

寺院 Email:pamcintagaw@gmail.com

微信 WeChat:gonmin007

Facebook:Intagaw Pa-auk

電話號碼 Phone:(+95)9777220665

(+95)95161649

 

********

 

Ānāpānasati Sutta, Majjhima-Nikāya :

 

Ānāpānasati,bhikkhave,bhāvitā bahulīkatā maha-pphalā hoti mahānisaṁsā.

比庫,當已開展、已培育Ānāpānasati,

將得到大果報、大利益;

 

Ānāpānasati, bhikkhave, bhāvitā bahulīkatā cattāro satipaṭṭhāne paripūreti.

比庫,當已開展、已培育Ānāpānasati,

將圓滿四念處;

 

Cattāro sati-paṭṭhāne bhāvitā bahulīkatā satta bojjhaṅge paripūrenti.

當已開展、已培育四念處,將圓滿七覺支;

 

Satta bojjhaṅgā bhāvitā bahulīkatā vijjā-vimuttiṁṁ paripūrenti.

當已開展、已培育七覺支,將圓滿明與解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