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20190308-20647-02.jpg

 

少數同時擁有放療專科執照與化學治療專科執照的癌病專家季匡華醫師,在其新書指出,對晚期及年長的患者就應該選擇安寧或緩和治療?

 

兩個建議:1. 對年長病人不宜立刻選擇安寧緩和治療,應考慮「放療的有效性」。2. 對晚期病人不宜立刻選擇安寧緩和治療,應評估是否「真的晚期」。

 

一半以上的癌症發生於65歲以上的長者。我們都聽說過「未老先衰」或是「老當益壯」,真正的年齡與身體功能年齡是有差距的。評估老年人要依據運動功能、認知功能、共病狀態(如心血管、糖尿病等)、營養狀態來決定治療的積極程度。老年人的確對各種治療的忍受力較低,包括手術麻醉風險及化療的全身性毒性等。對於放射治療,由於老年人照射範圍較小,副作用問題可以比較放心。一般而言,有經驗的醫師會用較保守的治療法來治療老年病患。比方說用放療取代手術。而放療也只做主要腫瘤照射就好,不需要加大範圍,例如,將可能的淋巴轉移走向一網打盡式療法的傳統策略,不予採用。

 

較早期癌若能做手術,也做比較保守的手術,如局部切除,內視鏡切除等。原則上,外科屬於較大手術種類的如食道癌、胰臟癌、肝癌手術等,盡量以放療取代之。轉移性癌症需要化療也要予以必要的減量,因為老年人的肝腎功能代謝較緩慢,相對的血中濃度也可能較高。如果能用「節拍式化療」最好(低劑量每天口服化療±定期中低劑量注射)。當然有標靶藥可用者以標靶藥優先,但也常要減量。我們有很多超過85歲以上的長者病患,尤其是攝護腺癌,可以很有把握地認為放療能完全取代外科。

 

不少無法手術或不願手術的乳癌、肺癌、食道癌、腎癌、肝癌甚至直腸癌年長病患,完全未手術而用放射線成功的治療案例,所以也別輕易地掉入「不能開刀那麼就選擇安寧吧」這種錯誤的迷思中。老年人很多固體腫瘤常常比較不會擴散出去,只要把局部放療做好做滿,可以合理的省掉化療而達到治癒的目的。因為放療造成全身副作用相對最低,而局部的副作用,若能控制好劑量與範圍就能相對安全。

 

放療醫師要懂得適時中斷一下放射治療,讓病人休息一下,整合一些口服藥物,不僅控制率不輸給連續的治療,副作用也能相對降低很多,此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年紀大長者有不少肺氣腫也易產生放射性肺炎,治療肺部時要非常小心。治療老年癌病最能反應出放射治療的優越性,像立體精準放療(SBRT)就特別適合老年人。病家切記無血、無痛、無侵入式的放療,其實可以等於外科的概念。

 

對於癌末卻一下子就選擇安寧緩和治療是一種過當的消極行為,除非已完整地請教過腫瘤專家的意見,否則不管是醫護人員、病人或病人家屬不要輕易決定要逃避治療,也許有一天會因為偏見而後悔。社會資源給「安寧緩和」的消極支持力度若大過給予「研究改進」的積極力度太多,未嘗不是一種過度的無作為,其實對醫學發展及病患是不利的。

 

有好幾個類似的病例,其中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患者老太太,曾因乳癌做過手術及化療,雖然很辛苦卻也熬過來了,過了幾年肺部發現一個腫瘤,一般正常的醫療程序是要想辦法排除是否她又得了另一個早期肺癌的可能性,而千萬不要一下子就認定病人是轉移性的四期乳癌。因為如果是另一個早期肺癌,她可以因內視鏡手術或放射手術而「再度治癒」她的癌病,如果大家都態度消極,就可能把她當成末期癌症而不作為,他的家人就會因為「不忍看媽媽很痛苦」而主動召開家庭會議要她「安寧治療」。還好,有位家人因緣際會地帶了片子看了我的診,在我堅持下,確定病患是另一個早期肺癌,經過內視鏡手術後的確「再度痊癒」了好多年。所以不要看到老年人就驟下「安寧」的決定。現在的醫療很進步了,許多痛苦在徬徨時會被誇大了,樂觀面對一切問題最重要。

 

 

 

 

 

 

 

(本文作者為台灣癌症熱治療學會理事長;原文刊載於季匡華、陳旻苹《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時報出版)​

 

 

 

 

 

 

 

 

 

文章來源:

 

https://health.gvm.com.tw/webonly_content_2068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