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89040_2427458050606333_9107446016222691328_n.jpg

今天要為大家開示的題目是:生命流轉的過程。

 

關於生命流轉的過程,根據佛陀有關緣起的教法,它是指十二因緣。為什麼眾生不能夠解脫輪迴的痛苦呢?因為無明,還有呢?因為愛、取。所以無明跟愛取,就是緣起的兩個根本。緣起的兩個根本,也就是生死流轉的兩個根本,就是無明跟愛取。

 

所以佛陀在長部裡有講到:「阿難,這個緣起是非常深奧的,眾生就是不能,就是沒有辦法瞭解這個緣起,所以眾生無法解脫四惡道之輪迴。」因此,要解脫這個四惡道之輪迴,就有必要瞭解十二因緣,它整個的緣起結構,眾生是怎麼生起、怎麼死亡、怎麼在這個輪迴中一直地旋轉?這十二個因緣支,徹底地解釋了整個生命的流轉過程。十二因緣開始於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此生起了整堆的苦蘊,這個是它的程式。

 

無明是第一個支,但在佛陀的整個教法中,是沒有第一因的,無明是幾時開始的,佛陀從來不講;因為輪迴是無始的,我們找不到它的開始,所以也找不到無明是幾時開始的。(由於人類的智慧有限,對於無始無邊的時間觀與空間觀是無法臆測)無明是根本,但不是第一個因,無明緣行,什麼是無明呢?不知道因果。還有呢?不知道常、樂、我、淨是錯的。還有呢?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是整個輪迴的根本。無明是整個輪迴的根本,因此我們有必要知道,到底這個無明是什麼東西?這個兇手是什麼東西?你們講得對,但是還不夠徹底。無明就是愚癡?對什麼愚癡?對了,對四聖諦,我要的是準確的答案。所以,什麼叫無明?就是不知四聖諦。這個在經典裡一直可以看到,佛陀講什麼叫無明?

 

在八聖道裡面,什麼是正見?正見就是了知四聖諦,了知四聖諦就是智慧,不了知四聖諦就是無明。無明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不知』,第二個是『錯知』。很多人都知道『不知』,但是很少人知道『錯知』。不但不知道四聖諦,還錯知四聖諦。怎麼錯知呢?第一個苦諦,什麼是苦諦?五蘊是一個,對的。四聖諦是整個佛法的精華,如果我們身為一個佛教徒,不瞭解四聖諦,實際上是我們還沒有抓到整個佛法的中心一樣。一棵樹最重要的是它的中心,不是它的根或種子,也不是它的枝葉,所以我們學佛要抓到佛法的精華、核心,四聖諦是整個佛法的精華,整個核心。

 

四聖諦第一個是苦諦,什麼是苦諦呢?這個很容易背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苦,還有呢?執取五蘊,這個是最重要的,執取五蘊就是苦諦。我們先講生命,新的一生,無明不但不知道生命是苦的,還錯知生命是快樂的。為什麼生是苦呢?為什麼生命是苦,我們大家都清楚生日快樂、生日快樂,但是,生日應該是快樂的嗎?為什麼生日是苦?因為有生就有老、就有死,所以生是苦,不但如此,出生對於佛教來講,就是剛開始第一個結生識,我們的心識在母胎中生起的那一刻,就是苦的了。在母胎中黑墨墨的,黑漆漆的又很多廢物在裡面,一個胎兒擠在裡面,當母親喝下熱的東西,他(她)好像火在燒一樣,當母親喝下冰冷的東西,他(她)好像全身又受寒。要是母親摔了跤,他(她)整個人就在裡面翻筋斗。而一個胎兒從母體出來的時候,就好像一隻大象從門孔出來這樣。想像一隻大象從門孔出來是多麼痛苦,所以,這個結生識在母胎的第一刹那就是苦的開始了。那生出來過後的過程中,有求不得的苦,你要這個你得不到,你跟你的親愛的孩子、父母、妻子啊分手也是另外一種苦;對不喜歡的人,在辦公的時候,你最不喜歡的人就坐在你對面,也是另外一種痛苦;總之最後對無明,不但不知道這些是苦的,還錯知生命是快樂的,所以我們就會慶祝新生——新的生命。

 

我不一一解釋,我只解釋重點而已。然後五取蘊是苦,為什麼五取蘊是苦呢?因為五蘊無常。因為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一直都在變化,色、受、想、行、識是因緣法,佛陀講:一切因緣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世間一切法,除了涅槃之外,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這個五蘊一直受生滅壓迫,生起、滅去,生起、滅去。一直受到生滅壓迫的東西不會是樂的,一直受到生滅壓迫的現象不會是樂的,所以無常故苦,為什麼苦呢?因為它受生滅壓迫。有為法一直受到生滅的壓迫,你不能夠說有一個主宰,沒有一個主宰,主宰這整個生滅的過程,所以說是無我。無明不瞭解,這五取蘊是痛苦的,因為它一直生滅,所以無明不瞭解五取蘊是痛苦,還以為五取蘊是快樂的。

 

所以我們做了一些善事,祈求或希望下一世能出生在天界,或出生為出家人,出生在哪裡,祈求新的五蘊的生起。所以,無明不但不知五蘊是痛苦的,還錯知五蘊是快樂的。所以我們會祈求、會許願,下一世要出生在這裡、那裡,要跟彌勒佛見面,要等待彌勒佛出世啊,要等這麼多世,這麼多世的五蘊的生起。這個叫做無明,對苦諦的無明。這是第一個無明。

 

第二個無明,四聖諦的第二個是什麼?集諦。好,什麼是集諦?什麼是苦的原因?貪愛,對的。貪愛又分三種,哪三種貪愛?第一個是欲愛。第二個呢?有愛。第三個呢?無有愛。什麼是欲愛呢?對六塵或者說六處、六門、六根的貪愛叫做欲愛,眼睛要享受漂亮的色塵,耳朵要聽到悅耳的聲塵等等,這叫欲愛。然後有愛,什麼是有愛呢?貪愛於生命叫做有愛,有愛是跟常見相應的。那無有愛呢?無有愛是跟斷見相應。所以,無明不但不知道,貪愛是痛苦的根本、痛苦的原因,還錯知貪愛是快樂的來源,所以眼睛貪於看,耳朵貪於聽快樂的,舌頭貪於好吃的東西等等。所以沒有這個貪愛,人們就好像魚兒在水中很快樂,你把它從水中拿出來的時候,放在乾燥的草地上,它就很痛苦地跳來跳去。同樣的,我們的生活如果離開這個貪愛,我們整個人就會好像很枯燥。所以無明不但不知道貪愛其實是痛苦的來源,還錯知有貪愛才會有快樂。就像魚兒這樣,貪愛於水。我們修行也是一樣,當我們去長期修行,比如說三個月、六個月的時候,我們五官要閉著,只是專注在我們的禪修業處當中,那禪修目標是沒有什麼貪愛可言的,所以很多人就受不了了,可能十天他(她)就離開了,他(她)受不了這麼長期的業處訓練。因為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我們一直都在錯知著,一直不知道貪愛其實是痛苦的來源;我們反而錯知,貪愛是快樂的泉源,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離開這種貪愛,我們就受不了了,這個叫無明。

 

無明也貪愛這個五蘊,剛才也講到了我們期望每一世都有新的五蘊的出生,不管是男的五蘊、女的五蘊等等,出生在天界、出生在淨土,一個出生就是五蘊的出生,所以執著於這個五蘊,無明不知道五蘊是無常的,因為不知道所以產生執著。舉個例子,在《中部》第七十五摩犍提經,有一個天生盲子,天生瞎眼的,看不到顏色,看不到什麼是藍色、白色,也看不到物體,有一次他聽到有人稱讚說,這件白衣非常地純淨、非常地純白、漂亮、沒有瑕疵,他聽到的時候心中產生了執著,所以,他到處去要求別人給他一件純白、無瑕疵的上衣,他朋友就取笑他說:「你自己都是瑕疵,白色對你來講,黑色、藍色、黃色對你來講根本沒有意思。」他朋友便不給他純白上衣。但是,因為他看不到,一聽到人家一直稱讚這個白色的、純潔的、無瑕疵的白衣,所以他堅持要。結果,他朋友就送給他一件黑衣(黑得像木炭一樣)。那件黑衣還有點破爛,然後,他朋友拿去黑衣給他,並且說:「這個是件白衣,純潔的、沒有瑕疵的白衣。」因為他是瞎子看不到,他就非常高興,穿上去就到處跟人家講:「哇!你看,我身上穿的是潔白的、無瑕疵的白衣。」然而,他身上穿的那個其實是一件黑衣,一件破爛的黑衣。但是因為無明的關係,因為瞎眼,他不知道那件衣,原來是黑色的、是破爛的,因為他不知道、看不到,所以對這個破爛又黑的衣服,產生很強的執著。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五蘊就像這個破爛的黑衣一般,充滿了過患,但是在我們身上,我們還洋洋得意,到處跟人家宣傳,哇,我的身體多漂亮,我的身材多好,我的什麼什麼等等,而產生很強的執著。因為無明的關係,我們看不到我們身上穿的這個破爛的黑衣,也就是我們的五蘊,其實是充滿著過患的;所以,我們對自己的五蘊產生了很強的執著,就像這個瞎眼的人,對他身上穿的黑衣產生很強的執著一樣。

 

第三個無明,是不知道滅諦。什麼是滅諦?苦的止息,也就是涅槃,貪嗔癡的止息,這個是滅諦。因為貪愛是痛苦的來源,當貪愛止息的時候,就是痛苦的止息了。所以,滅諦就是貪愛的止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不知道滅諦是滅貪,滅貪就是沒有名色、沒有五蘊了。不知道滅諦是貪愛的止息,他們以為滅諦——這個貪愛的止息或另外一個名詞,就是永恆的快樂,認為永恆的快樂是出生在淨土,或者出生在梵天;就好像有些印度教的信徒,他們認為永恆的快樂是出生在梵天,基督教則認為永恆的快樂是出生在天堂,這些都是無明的關係。無明不知道永恆的快樂,只是五蘊的徹底熄滅,滅去、永遠不再生起,因為有生就必有死、有生就必有痛苦。你不出生的話,怎麼會有衰老跟死亡呢?你不生就不會有老跟死,那才是永恆的快樂。所以無明不知道,還錯知出生在某一個地方,出生在淨土啊、出生在梵天啊、出生在天堂啊等等,是永恆的快樂。

 

因此,你既然錯知出生在那個地方是永恆的快樂,你就會朝那個方向走;你的道路,就會一直朝著那個方向走;而你朝向那個方向走的時候,你就會造業,若造的是善業,善業造下就留下業力,當這個業力成熟,新的五蘊就會出生;你出生在梵天,或者出生在淨土,或者出生在天堂。然而,有生就必有死,所以無明不但不知,而且還錯知。

 

第四個無明,是不知道道諦。什麼是道諦?即八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無明不但不知道,八聖道是唯一正確的滅苦之道,還錯知各種各樣的修行是滅苦的道路。

 

無明不但不知道,這八支是唯一朝向滅苦的道路,還錯知其他各種各樣的苦行,在印度的古時候有各種這樣的修行;包括我們的悉達多太子,當他出家的時候修苦行六年,折磨自己的身體,有時候他停止呼吸,後來越來越嚴厲;他一天只吃一粒米,所以身體瘦如骨材,一動到前胸就動到他背骨了,最後幾乎餓死,這個就是無明,錯知苦行是朝向滅苦的道路。在那個時候,印度一些修行認為痛苦與煩惱,是來自於物質身體,不是來自於精神層次,所以他們就虐待、折磨這個身體。以為折磨了身體,過後就是滅苦的道路。這就是無明,包括悉達多太子成道之前,他也有這個無明。所以因為無明的關係,不知八聖道是唯一的正確道路,還錯知苦行是解脫的道路。所以悉達多太子修了六年的苦行。

 

在印度還有很多各類的修行,《中部》裡面有講兩個修苦行的,一個修牛的苦行,一個是修狗的苦行。狗的就學狗走路,學狗吃東西,不是人的東西,給狗吃的東西;牛呢,讓自己走路就像牛這樣走路,睡覺像牛這樣睡覺,吃的是牛的東西。他們兩個,一個叫仙尼亞,一個叫本那。他們修了很多年,他們認為這樣的修行,什麼時候他們能夠出生為很有威力的天神,那個就是永恆的快樂。有一天,他們聽說佛陀來到他們的地方,他們就很高興,就去見佛陀。那個袞那就說:世尊,我這個朋友叫仙尼亞,他修狗行,狗的行為,已經很長一段日子了,他吃狗的食物,睡覺也像狗一樣,那他死的時候會往生哪裡?他就問佛陀,佛陀說這個問題你最好不要問,他說不行,怎麼可能不要問,我們是希望能夠告訴我們,他死的時候往生哪裡。第二次,佛陀說你最好不要問。但他還是堅持,佛陀第三次也講,你最好不要問。那第四次佛陀講,我既然不能夠阻止你不問的話,那我就給你說,他死的時候會出生為狗,因為他的行為朝向、傾向於狗的行為,那當然出生為狗了。但是,如果他在臨終的時候還沒有放下那個邪見,什麼邪見呢?認為學狗的行為可以出生在天界,成為很有威力的天神,如果他死的時候沒有放下這個邪見的話,他會出生在兩個地方:地獄或者是畜生的境界,這兩個地方。

 

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得出,邪見是很嚴肅的,如果我們修一個法門的時候,是帶著一種邪見的話,那個邪見會帶我們下惡道乃至地獄,因此,正見是八聖道的第一個,很重要的,所以這個邪見我們一定要去掉。

 

當佛陀講的時候,這個仙尼亞一聽的時候,他就嚎啕大哭了。佛陀就講,我就叫你不要問,你為什麼還要問,我就是不想傷你的心。仙尼亞就講,不是,佛陀你講的對,我只是很難過,走了這麼多冤枉路。那另外一個他就問,那我的朋友呢?他學牛的,他會出生在哪裡?一樣的命運。結果這兩個都放棄了這個錯誤的修行。這就是無明的關係,無明不知八聖道是唯一的解脫之道,還錯知各種各樣的修行是解脫的道路。

 

在現在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修行,所以你們千萬記得,如果那個修行沒有八聖道,你就不要認為它可以導致解脫。無明因為不知,還錯知,所以就造下很多業了,不管是善的還是不善的,所以無明緣行。

 

什麼是行呢?行就是身行——身體造出來的業,語行——嘴巴講出來的業,意行——就是我們心中想的,意念、邪見等等。這是根據經典上的解釋,如果根據阿毗達摩的解釋,行有分為福行、非福行、不動行。福行就是所有的善業,包括佈施、持戒,包括色界禪定。

 

非福行就是所有的不善業,身口意等、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還有惡口、兩舌,意行就是貪婪、嗔恨跟邪見,種種這些不善的叫做非福行。不動行,是指無色界的禪定。所以無明緣行,因為他們認為無色界是永恆的,或者是色界是永恆的,因為梵天神的壽命非常地長,一旦一個眾生擁有禪定,不管是色界禪還是無色界禪,當他死亡的時候因為禪定的力量,他會出生在梵天;並且壽命非常地長,長到他以為他是永恆的,這在經典有講到,因為壽命太長嘛!然而,人類可能不認為我們是永恆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時常看到人死,我們的親戚也死亡,所以我們知道人類不是永恆的。但是在梵天,壽命太長了,長到你認為你自己是永恆的,也認為自己是創造者、造物者,是創物者。因為,如果是第一個出生,那慢慢地別人出生,你會認為那個是你創造出來的,就變成了創物者。所以無明緣行,因為無明的關係,所以造下各種各樣的善或惡的業,業一旦造下來一定會留下業力;這個業力就像你在地下撒下一粒種子,這個種子就帶有一種潛能,這種潛能當它遇上因緣條件,比如說有雨水、有陽光、土地又很肥沃,這個種子就會萌芽,萌芽過後慢慢地它就生長為一棵小樹,然後到大樹。同樣的,每一個業造下的不管是善、還是不善的業,它都有這個潛能,就像種子有潛能這樣,那種子的潛能我們也看不到,但是,我們知道它有潛能。同樣的,每一個業都有它的潛能,這個潛能就叫做業力。

 

這個業力是我們看不到的,所以當這個業力成熟的時候,那個人在他(她)臨終的時候,我們一生中造過很多善跟不善的業,當我們在臨終的時候,因為業力成熟,所以臨終者就會見到三種相的其中一個,第一個叫做業,第二個叫做業相,第三個叫做趣相。

 

什麼是業呢?比如說我現在在講經,講經是一個很大的功德,你們在聽經也是個很大的功德,你聽得很高興、法喜充滿的話,你的業就很有力量,那這個業在你臨終的時候成熟,你就會在你的心流中看到這個相出現,你看到你自己,好像又坐在那邊聽經一樣,在那一刻你就投生了,這種叫做善業。那我呢,現在講經的這種善業成熟的話呢,在我臨終的時候,我會看到自己好像坐在這邊講經一樣,好像看電影一樣。如果你做了善業,今天拿來佈施,當這個佈施的業力成熟,在你臨終的時候,好像看到你自己還在做佈施,這種叫做業。

 

第二個是業相,業相是我們造業時用的工具,比如說一個醫生,外科醫生時常幫病人開刀,所以當他臨終的時候他看到那把刀,就是動手術那把刀,這個叫業相。比如說你時常以鮮花供佛,當你臨終的時候這個善業就要產生它的果報了,所以在你臨終的時候你看到花;或者你用油燈供佛,那這個善業在你臨終的時候成熟,你就會看到那個油燈。對一個屠夫來說,屠夫拿刀殺豬,在他臨終的時候這個殺豬的惡業要成熟的時候,他就會看到殺豬那把刀。不管是善業也好、惡業也好,就是你在造業時用的那個工具,在臨終的時候呈現出來,叫做業相。

 

第三個叫做趣相,趣相就是表示你將在那裡投生,比如說一個屠夫,因為殺生之業成熟,他將出生在地獄,所以在他臨終的時候,那個業力會使到那個相呈現出來,這個相就是地獄的火,所以這個殺豬的人他就會看到地獄的火,表示他將出生在地獄,這種叫趣相。那些時常以花供佛,時常做佈施的人呢,這個業力要成熟了,產生新的五蘊了,所以因為業力成熟將要產生它的果報,在臨終的時候就呈現出一個相,所以這個時常做佈施的人他(她)就會看到天界的宮殿,或者是看到天界的仙女下來迎接他(她),這叫做趣相,表示他(她)未來將出生的地方。但如果一個人因為惡業的關係,他(她)將來會出生為猴子,所以在他(她)臨終的時候,他(她)可能會看到森林,看到很多樹(猴子跳來跳去嘛),這個表示他(她)將出生為動物。所以這個叫臨終之相,一共有三個,一個是業,一個是業相,一個是趣相,其中一個會生起。這種相只有他(她)自己本人、臨終者才看得到,我們是看不到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是他(她)本身的業力,所產生出來的相,不是我們的業產生出來的相,所以我們看不到。那些在醫院工作那些護士,那些見過臨終者的人,我相信他們會瞭解得很好。那些臨終者,你從他們臉部的表情,大概就可以知道他們會出生在哪裡。為什麼他們臉部的表情各種各樣呢?就是因為他們看到這些相。有的看到地獄的相,他(她)臉上就會很恐怖,有的還會叫,叫出來:「很熱、很熱」;有的看到天界的仙女,他(她)就很高興,就會微笑著投生了,所以在醫院護士這些,對臨終的人她最瞭解。

 

我在澳洲講經的時候,剛好講到這一點,講完過後有一個居士來跟我說,說有一件事困擾她很久了,她說她先生得了癌症已經投生了,在他臨終的時候,他一直講說:「很亮、很亮」,她說那時候我也不知道,當他講很亮的時候呢,我馬上跑去把燈關掉,她以為亮是這個燈的關係,他的亮是什麼呢?是天界了,對了。天神是很亮的,所以你在經典時常看到,當天神來的時候照亮了整個寺院,所以天神是很亮的。就是他已經看到了,這是什麼相啊?趣相,這個叫趣相。他看到了趣相,所以就講說很亮、很亮。但是他的太太因為不瞭解這個過程,所以就很困惑,她說我明明都把燈關掉了,對我來講是很暗了,為什麼他還在講很亮?所以她聽到我這個開示,她才瞭解過來,她感到非常地高興。所以這個知識也是很重要。再問一個問題,這個相可不可以改變?怎麼改變?對了,如果他在那一刻壽命還沒有斷絕的時候,他的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說在斯裡蘭卡有一個獵戶,他剛開始當獵戶,後來年紀很大了,不能夠當獵戶他就出家當比丘,他的孩子是阿羅漢,他當比丘不久就病倒了,要投生了,因為他是獵戶殺生太多了,所以他臨終的時候看到地獄的狗來追他,他就喊:「跑,跑開、跑開」,其他人就聽得莫名其妙,因為他孩子是阿羅漢,所以他瞭解說,慘了,我的父親看到不好的趣相了,那時候他的命還沒有斷絕,所以他孩子就趕快叫些沙彌去採一些花來,然後叫沙彌把他父親抬到佛塔面前,告訴他父親說,我代表你向佛塔供這些鮮花,請你歡喜隨喜,就提醒他父親。他父親一聽到馬上就很高興,生起了善心。善心一生起整個趣相就變了,他看到死去的前妻(出生在天上),下來迎接他,他就說:「孩子,你媽媽從天上下來迎接我了。」他兒子一聽,就知道父親將投生到天界。所以投生的趣相,是可以改變的。

 

無明緣行,行就是我們造下的一切善或不善留下來的業力,這個業力在臨終的時候就成為一個相,臨死的人,在看到這個相之後,他就會死去,並重新投生。死的時候的心識叫死亡心,緊接著,出生的第一個心識、新的心識就生起了。這個新的心識,我們叫結生識,是取前一世臨死速行心的目標為目標;也是取比如說這個花為目標;所以你看無明緣行,行緣識,什麼是識呢?識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結生識,第二個識是在一期生命裡面的各種各樣的識,比如說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跟身識。

 

很多人解釋這個十二因緣,沒有辦法把這一段解釋得很好,無明緣行,行緣識,行緣識這一段很少人能夠解釋得很好,因為要解釋這一段,你要有很好的阿毗達摩基礎,如果你沒有很好的阿毗達摩基礎,就沒有辦法把這一段解釋得很好,所以有人講十二因緣只是這一生而已,不是三世,只是這一世,這是不對的。尤其是泰國的傳承,他們時常說十二緣起只是今世,不是過去世的,但是精通經典的話,你應該可以看得到,佛陀講的無明緣行是過去世的,行緣識,從識開始就是今世了,我們的結生識。

 

結生識為什麼會生起呢?是因為我們過去由於無明所造下的業,在臨終時候它生起了相——業相,新的結生識生起,也是取這個業相比如說花,供佛的花為目標,當這個識生起的時候,名色也跟著生起了。識有兩個,第一個是結生識,就是生命的第一個心識,那接著下來就是生命,一期生命(從我們出生到結束),我們眼睛有看到,所以有眼識;耳朵有聽到,所以有耳識;鼻子有嗅到,所以有鼻識,舌頭有嘗到,所以有舌識;身體有觸到,所以有身識,有各種各樣的識生起,當因緣俱足的時候,所以叫無明緣行,行緣識,識就是這個意思。

 

識緣名色的這個『名』(心理與精神),我們有五蘊(有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或者稱為色蘊和名蘊)。

 

五蘊其中的識蘊,這個結生識是識蘊,我們還有剩下的三個名蘊:受、想、行。識緣名色的這個名,就是相應的這三個識,受蘊、想蘊跟行蘊。然後識緣名色的色,色就是色蘊了,什麼是色蘊呢?四大跟四大所造色。四大就是地、水、火、風,依靠地、水、火、風,就會生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性、女性、心所依處等等,所以識緣名色就是這個意思。

 

根據阿毗達摩,識(心)的生起,一定要跟其他名法一起,我們叫做心所,心不能夠單獨生起,它一定要跟心所一起生起;心所也不能夠單獨生起,一定要跟心一起生起,但心跟心所的關係,心是王,好像皇帝、國王,心所是它的隨從;心識的生起,心所跟著生起,這個心所就是受蘊、想蘊、行蘊。所以識緣名色就是這個意思。心不能夠不依靠色法而生起,除了在無色界,因為無色界沒有色法,所以無色界的心生起,不依賴色法。但是在其他的界,心生起一定要依靠色法,所以識緣名色,就是這個意思。色就是地、水、火、風跟依靠四大所造出來的二十四種色法。

 

名色緣六處:名色緣六處,因為色法的生起,眼處色、耳處色、鼻處色、舌處色、身處色,意處就生起了,這裡的意處是指心識。名色緣六處的那個名是心所,所以六處有眼、耳、鼻、舌、身、意,那個意處是心識,因為心和心所可以同時生起。其他的處是指色法。由於有地、水、火、風四大,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些依處色法才會生起,所以名色緣六處。

 

這個六處非常重要,為什麼呢?包括我們在《相應部》裡有講到一個專門講六處的。因為所有的煩惱都是從六根進來的,所有的煩惱都是從眼進來的、耳進來的、鼻子進來的、舌頭進來的、身體進來的,包括你想進來的。一個男人眼睛看到漂亮的女孩子,煩惱進來了,什麼煩惱?貪欲進來了。一個人聽到很悅耳的聲音,貪愛也生起了,從耳朵進來的。很好的食物又從你舌頭那進來了,產生執著了,這食物真好吃,煩惱又進來了。同樣的,你的觸,觸到柔軟的產生了貪愛,所以煩惱又從身根進來了。意呢,只要你想到美好的,你就會產生執著,所以六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所有的煩惱,貪、嗔、癡等等都是從這六根進來。

 

六處緣觸:六處緣觸,這個觸是contact,一共有六種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跟意觸,有六根就會有六觸。

 

聲音撞擊到耳根生起了耳識,三者的集合就叫做耳觸。什麼是觸呢?佛陀在經典時常有解釋,比如說什麼是眼觸——色塵撞擊到眼根生起了眼識,色塵、眼根、眼識這三者的集合就叫做眼觸,什麼是耳觸呢?耳根、聲音、耳識這三者的集合就叫做耳觸。鼻觸呢?鼻根、氣味、鼻識這三者的集合叫做鼻觸。舌觸呢?舌根、味道、舌識這三者的集合叫做舌觸。身觸呢?身根,觸,什麼是觸?可觸摸的東西,什麼是可觸摸的東西?觸有三種:地、火、風,這三個叫觸。什麼是地?地是硬跟軟,或者粗,硬、粗、重、軟、滑、輕六個,這六個叫做地。這六個都是可以觸到的,你一觸你的手——硬的,你一摸你的頭髮——粗的這些都是可以觸摸的,所以觸包括地。還有呢?火。什麼是火?熱或者冷,這兩個都叫火,不是很冷就是熱,其實是相對的。還有呢?風。什麼是風?推動,凡是會動的就是風,還有一個呢?支持。為什麼身體可以坐直?支持的力量。所以風有兩個,也是可以感覺到的,可以感覺到風支援著你的身體。所以地、火、風這三個叫觸。觸加上身根,加上身識這三個的集合叫做身觸。什麼是意根?OK,心所依處色。所有的心,一定要依靠一個色法才能夠生起,所以,心依靠什麼生起?依靠我們的心所依處。意根加上法塵,然後加上意識這三個的集合,叫做意觸。

 

所以我們一共有六種觸,這個觸不是那個六處的處,不要誤會,那個處我們叫六入好了,有六入就會有六觸。

 

觸緣受:觸緣什麼?觸緣受。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斬斷輪迴,這個階段你就要開始修了。觸緣受,什麼是受呢?一共有六種受:眼觸生受,由於眼觸到這個色法、色塵生起的受叫做眼觸生受;然後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一共有六種受。這六種受又可以分為,每一種受比如說眼觸生受,又可以分為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六種受再乘三就十八種了。

 

比如說眼睛看到漂亮的物體,產生了眼觸生受,因為它是漂亮的物體,所以那個是什麼受?樂受。同樣的,眼睛看到不漂亮的物體,眼觸生受,因為它是不漂亮的物體,所以就生起了苦受。那如果那個物體不是很明朗的,也不是很細嫩,不是很令人厭惡的,那就會生起眼觸生受,那個受是什麼受?不苦不樂受。所以眼觸生受有三個,同樣的,耳朵聽到人家稱讚你,生起什麼受?耳觸生受,什麼受?樂受。相反的,如果人家譭謗你,譭謗的聲音撞擊到你的耳朵,生起耳觸生受,什麼受?苦受。同樣的,你只是聽到別人在講東西,不關係到你的,也是生起一個受,什麼受?不苦不樂受。所以鼻觸生受,也有三種受,身觸生受,也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如果說眼睛觸到漂亮的東西,生起了樂受,生起樂受過後,心的反應是怎樣的呢?貪愛就會生起了。貪愛是意業,每一種業都會留下業力,當業力成熟就會產生果報,新的生命就會開始。我們也知道貪愛是輪迴的根本,是痛苦的來源,要怎麼斷這個貪愛呢?怎麼厭離?知苦,什麼苦?什麼無常?對了,受無常!我們要斬斷輪迴就是在這個階段了,不用去修這個苦受,不需要。在五塵撞擊到你的六根的時候,所生起的一切受,不管是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就在當下你就要修了,這個是斷輪迴的最好方法。比如說,你眼睛看到了一個很漂亮的東西,生起了樂受,這是自然的過程,阿羅漢也是會生起樂受,我們凡夫也是會生起樂受。樂受生起了,如果你不觀這個樂受是無常的話,它一定會蔓延到貪愛,這是心的一種自然反應,你就會執取這個樂受,執取這個樂受就是貪愛,所以要斷這個貪愛,因為貪愛是整個痛苦的來源,也是輪迴的根本,所以要斷貪愛,你就要從這個受下手。

 

所以,在四念處有個受念處,證明它多重要,也就是觀這個受無常。你不要說,樂受、樂受、樂受,我當然知道是樂受啊,還要觀樂受作什麼?是要觀它無常,不是去觀樂受。

 

正念之道,知道樂受生起;智慧之道,遍觀樂受無常。這兩個千萬要記得。

 

如果你沒有正念的話,樂受生起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貪愛,一定被貪愛欺騙了,貪愛一定跟著來的,因為樂受生起你不知道,所以貪愛就會跟著樂受來,那你就享受了。很少人知道我在享受。沒有修行的人就是這樣,有修行的人他(她)的正念是很敏銳的,一來他(她)就知道,所以要斬斷貪愛也比較快。所以正念之道,樂受生起。然後,智慧之道,樂受無常,你就觀無常,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心臟這邊,所有的受都是從這邊生起,觀它無常、無常、無常,你一定要默念它,因為你還不熟,不熟這個法門你要默念它,讓它加深,把這個無常觀加強,所以你就默念它無常、無常。對,這也是其中一種觀,如果你的正念不夠強,你看它的時候,它有時候會很久的,久到你又生起了貪愛。這個也有可能。除非你正念很強,其實你正念很強你馬上觀,是會馬上滅掉的。

 

有各種各樣的觀法,每個人很喜歡最快速的觀,滅這個就是觀無常。一切因緣法都是,因為它的因還在,受就再生起,你繼續觀它無常,因滅果就會滅了。樂受生起、苦受生起、不苦不樂受生起,你就觀它無常、無常、無常,但是正念不夠強已經蔓延到了貪愛,沒有關係,你也觀貪愛無常,這個叫心念處。我們有受念處,觀不到漸入心念處,還有法念處。你就觀貪愛,心念處,貪愛生起、知道貪愛生起,貪愛消失、知道貪愛消失,這個也是佛陀的教法。

 

有時候你也可以用另外一種,就是以擇法覺支,我們有七覺支。貪愛、貪愛,為什麼貪愛會生起?佛陀在《大念處經》有講到,貪愛的生起,是因為讓你感覺到快樂的,那個東西讓你感覺到有樂受的,產生快樂、產生樂受的東西,就很容易產生貪愛。所以有時候你可以研究,為什麼貪愛會生起,原來是這個能夠引起我貪愛的物體,然後你可以回去觀這個外在的,這個也是無常,內觀、外觀兩個都一起觀,比如說一個美好的食物撞擊到你的舌根,生起了樂受,然後你再來一口,再來一口,這個就表示什麼?貪愛生起了,你要知道「再來一口,再來一口」就是貪愛的現象,正念不知道就吃到你肚子脹你才知道,所以正念馬上知道「我要再來,我要再來」就是貪愛了,所以,你要很清楚整個心的過程。為什麼貪愛會生起?因為這個好吃的,如果不好吃那你貪愛也不會生起,所以你認為好的、漂亮的、快樂的,就會生起貪愛,所以那時候你可以觀這個味道也是無常、無常、無常,這樣觀它。貪愛是內在的,內在的貪愛也是無常,這個味道也是無常,你不相信無常你再多吃五、六口,你吃不下了。你沒有胃口吃不下,真的是無常嘛,對不對?就是這樣觀,這是內在跟外在。

 

另外一個觀法,比如說人家譭謗你,那個聲音撞擊到你的耳根的時候,生起了苦受,如果你沒有去觀這個苦受會怎麼樣呢?嗔心,對了,嗔心就會生起,所以舍利弗尊者講到,當人家譭謗你的時候,生起了苦受,那你就要觀、研究、審查,或者覺知、抉擇這個苦受為什麼會生起?因為耳觸,聲音觸到耳的關係,觸生受,因為耳觸的關係生起了苦受,舍利弗尊者就講,先要觀耳觸無常,因為耳觸是因,苦受是果,所以就觀耳觸無常;聲音也是無常,耳觸無常,苦受自然也是無常,因是無常,果怎麼會是常呢?所以當你這樣觀的時候,你的苦受就消失了,這是舍利弗尊者的教法。

 

我再問一個問題。當人家譭謗你的時候,生起了苦受,那時正念不夠強,生起了嗔恨,現在人家譭謗你三分鐘,你生起嗔恨三分鐘,現在譭謗的聲音沒有了,你的嗔恨有沒有消失?沒有消失,對了,為什麼沒有消失?執著什麼?最強的執著就是執著『我』。你被罵生起了嗔恨,你執著那個嗔恨是『我』,那個嗔恨的自我,『我執』嘛。『我執』就是最嚴重的,要破我們先破『我執』。所以當人家譭謗你的時候,如果譭謗的聲音,撞擊到你的耳根生起了苦受,苦受生起嗔恨一定跟著生起,如果你不能夠觀苦受無常,後果就是嗔恨生起,你看人家譭謗你三分鐘,由觸生受,苦受應該三分鐘而已,但是那個譭謗的聲音消失了,苦受還沒有消失。佛陀講,因消失果應該跟著消失,為什麼現在耳觸沒有了,聲音沒有了,我這個苦受沒有消失呢?就是因為你執著這個苦受是『我』,自我,苦受,苦受是『我』,『我』是苦受!你不要苦受是對,但是,你認為苦受是『我』,就完全錯了。明白嗎?每個人都不要苦受,但因為你錯誤地認為苦受是『我』,『我』就是苦受,這個叫做有身見,身見。

 

我們執著五蘊的每一個蘊就是『我』,這叫有身見。就是這個有身見,使到我們的頭朝下,一直朝向四惡道: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在四惡道裡,一直重現、一直出生在四惡道,就是因為這個有身見。我們把所體驗的一切,都當作是我、我的、我的自我,所以須陀洹斷三種煩惱,第一個就是有身見,須陀洹一斷有身見,四惡道的門對他永恆地關閉。你執著樂受是『我』,也是有身見。每執著樂受為『我、我』,當這個樂受消失你就會痛苦,會不會痛苦?一定會痛苦,怎麼會出生在天界呢?任何的執著為『我』都是身見,身見就是通向四惡道之路。這個譭謗的聲音撞擊到你的耳根生起了苦受,現在聲音消失了,為什麼苦受還在?

 

所以你就要擇法覺支了,去覺知、擇法為什麼會存在?這個是智慧的開發,啟發你的智慧。為什麼會存在?因為『我』執著它,我執著這個苦受是『我、我的』,不僅執著『我』,還執著它是常、常的,永恆、永恆的這兩個。所以本來是應該消失的,佛陀說,因消失、果就消失,本來因消失、果就應該消失,但是因為你的錯誤的執著,所以它好像還在那邊。可能你還要等到兩天,或者四天,嗔恨心比較重的可能等到五、六天,甚至一個月、兩個月,有的人還把這個嗔恨帶到下一世去。所以修行者跟沒有修行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佛陀給了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個人在沙灘上寫字,一個修行者,他在沙灘上寫字,寫下來留下了痕跡,但是海水一沖消失了。一個沒有修行的人,他把所有的情緒不是寫在沙灘上,而是刻在石頭、岩石上;下一次他再來,哎,這個是我刻的,它還存在。因為他這個人不會觀無常,他認為那個情緒是我、我的,是常的、永恆的,所以他就刻在岩石上,可能要很多世這個痕跡才會消失。但修行者一觀無常,海水一沖過去了,這個就是解脫的道路了。

 

所以一切生起的受,都要觀它為無常、苦、無我,苦是比較難觀到了,除非苦受。樂受你要這樣觀苦,樂受怎麼觀苦?苦是因為受無常壓迫才是苦。那你可能會問,我觀無常、無常,我都沒有真的看到無常?沒有關係,為什麼呢?因為在漫長的輪迴中,我們的想蘊,想心所一直在作用。

 

什麼是想蘊?想蘊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標誌,比如說你第一次看到小鳥,你標誌,小鳥有兩個翅膀在天空飛,這是第一個想蘊的作用;它第二個作用就是認知你所標誌過的東西,所以你第二次看到的話,你會知道這個是小鳥,為什麼你會知道?因為想蘊已經標誌過了,這個是小鳥。所以第二次看到你就會知道,這個就是想蘊的功用了。在漫長的輪迴中,因為無明的關係,我們一直標誌錯誤,我們一直標誌所有的有為法,都是常的、永恆的、快樂的、我的,常、樂、我、淨,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嗅到的、觸到的、想到的一切,都標誌為常的、永恆的、快樂的、有一個我的等等,你一旦標誌錯誤,你要改是非常地難的,非常非常地難。

 

就算你明明看到了無常,你想一下,從你出生到現在,你是不是經歷過太多的生滅、太多無常?有沒有?但是雖然你經歷過很多的無常,你從來沒有去標誌無常、苦、無我,雖然你自己經驗過很多無常,你還是標誌常、樂、我、淨,這是因為你從漫長的輪迴中標誌得太過強了,雖然無常、苦、無我在你面前展現出來,你還是不會去標誌它無常、苦、無我。就是標誌錯誤,導致延長我們的輪迴。所以,現在就是要把這個標誌,這個錯誤的想蘊給糾正過來,要怎麼糾正呢?就是所有生起的感受,苦、樂、不苦不樂,所有生起的情緒,快樂、痛苦、悲哀、憂愁、憂鬱,所有生起的情緒,你就標誌它無常、苦、無我。一旦你真的體驗到它的生滅,第一步是重要的,先把你標誌錯誤的想蘊先給糾正過來,你都沒有糾正,就算是無常展現在你面前,你也不會去講無常的,剛才已經講過,從你出生到現在,你體驗過太多無常了,情緒的無常,比如說你以前,你上學成績好你高興,成績不好不高興,這都是無常啊,過去了,可是你從來沒有標誌無常,就是因為你的想蘊已經太深刻了,現在先把它糾正過來,真的有沒有看到無常,我們先不要理它,先把這些錯誤的想蘊糾正過來,慢慢地你的正念強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它一生起——滅掉,生起——滅掉,生起——滅掉,那時候你就感覺到,受無常壓迫是苦的,你就會真正體驗到了受無常的壓迫是苦的,你不先把這個想蘊糾正過來的話,無常展現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有沒有道理呀?有道理就去修!(嗯?我講了這麼多你還問我怎麼修?!眾人笑)就是凡是生起的一切受、一切情緒,你都標誌它無常,就是這樣修明白嗎?如果你不標誌它無常,什麼後果呢?你不標誌它無常,你就認為它是常的,你認為它是常的你就容易產生執著。所有的執著就是痛苦的來源。

 

緣受生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悲、苦、憂、惱:緣受生愛,愛有六種: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愛。

 

緣於愛,取生起。什麼是取呢?強烈、強化的愛叫做取。比如說,一個男人他看到一個漂亮的女人,這個漂亮的物體、這個色塵撞擊到他的眼根的時候,他生起了樂受(由觸生受),因為樂受的關係,他生起了愛,因為愛,他發現他沒有辦法觀她無常,他就強化了,變成他想得到她;非常強烈的愛,想得到這個女的,所以這叫做取。那要得到她,要怎麼得到?你就一定要採取行動,採取行動你才能夠得到她。所以這個取生起,其實就是意業了,愛跟取就有意業了,意門的業。然後你採取行動,不管是正當的行動還是非正當的行動,你就造下了身業。或者,你用花言巧語來欺騙她,你已經有太太的,你還跟她說你是什麼單身的,你就造下了口業。所以愛緣取,取緣有。這個有就是業有,就是一切的身、口、意的行為,從愛那邊開始,取所以就造業,為了得到那個所執取的東西,你就造下了業,所以取緣有,業有。

 

業造下的時候已經講過,不管是善的還是不善的,就會留下業力,這個業力一旦因緣成熟,就會產生果報,這個果報緣於有,生——新的一生又生起了。由於有是業有,緣於有,生、生起,生就是五蘊,以究竟諦來講就是五蘊的生起,以世俗諦來講就是一個眾生的生起,譬如一個天神的生起、一個人類眾生的生起、一個動物眾生的生起、一個鬼類眾生的生起、一個地獄眾生的生起,這是世俗諦。但以真實諦來講,則是五蘊的生起。那有生起,就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此生起了整堆的苦蘊。

 

所以,十二緣起就是講解整個眾生如何在這個輪迴中流轉,一旦無明跟愛欲(輪迴的根本)被徹底地斬除,那所有我們所造過的業,就不會產生它的果報,無明跟愛欲沒有被斬除的話,以前所造下的包括現在所造下的業,不管是善的還是不善的,一定會產生它的果報。所以當果報一生起的時候,新的生命生起,又有老了、又有病了、又有死了,又再造業了,一旦重新造業,生命就又再重新地流轉,所以輪迴的根本就是無明跟愛欲。

 

要斷無明、愛欲,我們就要修戒、定、慧或者八聖道,比如說正見、正思維這兩個就是慧學,正語、正業、正命這三個是戒學,正精進、正念、正定這三個是定學。三學或者是八聖道,是解脫生死輪迴的唯一道路。當你修到一個終點的時候,你就證到阿羅漢道果,阿羅漢道智,就徹底、永恆地斬除了無明跟愛欲。當無明不再生起——滅的時候行就滅,當行滅識就滅,當識滅名色滅,當名色滅六入滅,當六入滅觸滅,當觸滅受滅,當受滅愛滅,當愛滅取滅,當取滅有滅,當有滅,生,不再生起了,五蘊不再生起,當五蘊不再生起的時候,也不再生起『老、病、死、愁、悲、苦、憂、惱』。於是,如此整個苦的熄滅。

 

十二緣起一定要以三世來看,『無明』跟『行』是過去世,過去世所造下的,所以我們這一生,有新的生命開始;新的生命從『識』到『有』是今生,然後因為無明還沒有被斬除,所以造下的業,又會產生下一世新的生命,所以十二緣起一定要從三世來看。

 

 

 

 

 

 

 

 

 

 

圖文取自 顯正法藏─佛陀禪法(帕奧禪法)台灣共修會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