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遠久遠以前,當梵授王在波羅奈治理國家的時侯,他有四個兒子。
某天,他們把車夫召來說:「我們想看甄叔迦樹,請你指給我們看。」車夫說道:「好吧!我指給你們看。」但是,他沒有同時指給他們四個人看。
第一次,在甄叔迦樹樹幹綻芽時,他讓老大上車,帶他到樹林,指給他看甄叔迦樹,說道:「這就是甄叔迦樹。」第二次,在長出新葉時,帶老二去看;第三次,在開花時,帶老三去看;第四次,在結果時,帶老四去看。最後,當這四弟兄坐在一起時,其中一個問道:「甄叔迦樹像什麼?」老大說:「像遭火燒過的樹幹。」老二說:「像榕樹。」老三說:「像肉塊。」老四說:「像舍利沙樹。」他們爭執不下,去到父親那裡,問道:「父王,甄叔迦樹像什麼?」國王反問道:「你們說像什麼?」他們各自告訴國王自己覺得像什麼,國王說道:「你們四個看到甄叔迦樹時,只是在車夫指給你們看的時候,你們沒有問他,其它時候,甄叔迦樹是長什麼樣子的,所以才產生這樣的分歧。」說完,唸了這首偈語:
同見甄叔迦,為何爭不休?
皆不問車夫,終年如此否?
*** 請先自己先思考一下,在這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發,再看下面的寓意。
寓意:不要像瞎子摸象似的,要完整了解全貌,不能以偏概全,只認定自己所看見的。除了主觀認知,還要加上客觀角度,才能知道事情的全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