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D468B4-5987-4708-8A7F-0EEEACD93AF8.jpeg

 

琳賽‧吉普森

圖片 達志 提供

 

互動時用上這類自我對話,你就能牢牢穩住自我連結。合乎實際的自我對話能讓你保持客觀,不忘自己的內心世界和需求跟對方的同等重要。

 

運用自我對話的三種狀況

 

自我對話能帶來情緒力量,但單靠自己不易做到,所以這裡提供一些建議用句,讓你在情緒不成熟之人的情感脅迫下能派上用場。

 

1. 當他們怪你做得不夠時,你可以告訴自己:

 

我沒做錯任何事。我可以聽,但絕不接受內疚。

 

我不壞,而且問題不在我。

 

她要失望,這不能怪我。她的期待根本就不切實際。

 

事情會過去的,儘管他一副「回不去了」的樣子。

 

她的要求實在太超過,我永遠都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那會讓我受不了。

 

2. 當某人的情緒失控時,你可以對自己說:

 

他管不住自己的情緒,不能怪我。

 

她很氣,但我還好。地球依然在轉動。

 

他又在不高興了,但那不表示這件事他是對的。

 

有人在生氣,不表示我就得聽命行事。

 

她講的東西完全是誇大渲染。

 

她想說服我這是世界末日,但明明就不是。

 

3. 有人想指揮你、控制你的思想,你可以提醒自己:

 

我的需求跟他的一樣重要。我們都是成年人,彼此是對等的。

 

我的人生不屬於她。我有權反對。

 

我選擇我效忠的對象,而他並不在其中。

 

我的價值,無關他怎麼看我。

 

這都只是她的意見,而我並不屬於她。

 

互動時用上這類自我對話,你就能牢牢穩住自我連結。合乎實際的自我對話能讓你保持客觀,不忘自己的內心世界和需求跟對方的同等重要。

 

刻意練習讓自己快樂

 

想想看,你的心是個盒子,能放的想法就那麼多。當某種想法增加,就擠壓了其他想法的空間。整體而言,你的目標是在這個盒子裡儘量擺放愉快的經歷,並挪走負面思維。

 

刻意把時間花在開心、歡樂、可能性等想法上,就可改變正負思考的比例。當你著重於正面經驗,那些想以害怕、內疚或羞恥控制你的情緒不成熟之人就無計可施了。

 

神經心理學家瑞克.韓森(Rick Hanson )在他的著作《大腦快樂工程:發現內在的寶石,像佛陀一樣知足》 (Hardwiring Happiness )中解釋道,大腦會因我們放大開心和感恩的想法而受惠。

 

他表示,即便每次只持續短短幾秒鐘,刻意多想些令人高興的念頭就能重組大腦原有的思考模式。

 

就像韓森說的,你越常回味可喜之事,就越能鍛鍊大腦朝感覺良好的習慣走去。這一天過得好不好、覺得自己是不是個值得交往的人,再也無須由別人決定。有覺知地專注在對自我肯定之處,就能改變心情。

 

佛霞曾提出實證指出,療癒性的情緒轉化,最能發生在心情昂揚的正面狀態中,而非縈繞負面經驗之時。這種追求自我了解和正面肯定,並非逃避,而是我們提升自我的墊腳石。

 

當你拓展並深化快樂時光,你也強化了自己的個體性及自主性。當你主動回想歡愉的感受,就是握有情緒與自尊的主控權。

 

所有這些刻意品嘗喜悅、自我肯定的微小片刻,都能提升自我效能意識,讓你看到自己是個積極自主的人,不再那麼易受情緒不成熟之人那些情感脅迫、接管、扭曲力場所影響。

 

重點不僅是心存歡喜,而是要培養自主、坦然和溫暖的感受。當你發現只要專注於可喜之事就能改變內心狀態,讓你感覺更好時,你將不再仰賴那些耗盡你心力的人際關係。你將能提升自己的效能與自主,創造更多舒服的經驗,不斷累積美好和快樂。

 

 

(本文摘自《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和內在父母和解,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橡實文化出版,琳賽‧吉普森著)

 

 

 

 

 

 

 

 

 

 

 

文章來源: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mV3G2p?utm_source=linesha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