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jpg

你跟孩子間,是愛還是債?
  
在晤談室裡,曾與一對母子有過這麼一串對話:
 
「連眼睛要瞎了也不在乎,您說他嚴不嚴重?」媽媽冷不防劈頭一問。
 
「眼瞎也不在乎?是有點嚴重。」沉吟半晌總得給點回應。
 
「就跟你說你很嚴重吧!心理專家也這麼認為。」突然發現自己被媽媽「設計」了。
 
「我哪有!」進診間後一句都沒吭的孩子,猛然如暴龍般大吼。
 
「你看你看,就說你脾氣越來越差……」不甘示弱的媽媽,完全不明白自己又開了一槍。趕忙將母親給請出晤談室。
 
做父母最感痛苦的,莫過自己對孩子如此在意的心,竟得不到絲毫理解;許多前來求助的家長完全無法明白,為什麼不管再怎麼付出,卻只得到子女的一臉不屑?
 
殊不知漸比父母高壯的孩子,已成一把待磨的刀。為了成就一把鋒利亮眼的好劍,自然少不了磨刀霍霍的揮汗過程;而這待磨鐵片能否真的化為寶刀名劍,實取決於磨刀石是否耐磨?
(發現自己就是那塊磨刀石的家長請別昏倒)
 
要當一塊稱職的磨刀石並不容易,過多的刻意作為,往往只會逼出利刃的「反作用力」。就像前面這對會演變成完全無法談下去的母子,其實早在家裡廝殺了數回:
  
「快關機啦,來吃飯囉。」←→「好,等一下。」
 
「叫你關機沒聽到嗎?」←→「再等一下下啦,就要破關了嘛!」
 
「你說再等一下已經等九下了。你電玩再玩個不停,眼睛準瞎掉!」←→「吵屁啦,瞎就瞎嘛,我的眼睛不用你管!」
 
結局:#$*@+動手……
  
就專業角度而言,任何再嚴重不過的親子衝突,其實只要肯錯開空間,並給彼此一些時間冷靜後就會發現:沒有什麼事是沒辦法商量的。
 
道理都懂,只是真在日常碰上時,卻好難做到。
  

長期陪伴這麼多家庭,發覺現代家長已經從「我家小孩講不聽」的不滿,退而求其次地只想學會「如何跟子女做朋友」;反倒是孩子們經常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被帶進診間「聊天」。
 
「請問心理師:到底要怎樣才能跟家裡這位『仁兄』好好講上幾句話?不管你問他什麼,等了老半天就只會回一句『不知道』。小時候的他,不會這樣啊!」如果你家裡也有這類困擾,不妨繼續翻下去。說不定還能因而省下日後一筆心理晤談開銷呢!
 
但真要說穿,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祕密:孩子泰半會從國小的中高年級起跟家長鬧意見,並在國、高中(職)時進入高峰。而雙方動輒得咎的衝突,只要等待他們到了二十出頭後,便會緩緩消褪。
 
「我也不是完全不懂他啦!可是一見他那副嘴臉,實在忍不下去,然後就冷戰了。這孩子到底還有沒有救?」所有急著要改變青少年的家長,都想知道究竟有什麼妙方?殊不知這樣的心態,反而更洩漏了他們壓根搞不清楚自己正陷入何種局面。
 
在此可以跟所有家長打包票的是:與青少年子女看似沒有盡頭的「過招」,絕對會有平安度過的那天。然而,在此先奉勸天下父母們得留意在「接招」過程中,自身的能量夠不夠?萬一在平安下莊前就弄到連自己也撐不下去,那整個家可是會分崩離析喔!
 
「你跟孩子之間,是愛還是債?」請身為大人的你先冷靜下來,讓我們一起想想。
 
打算養他到幾歲?
 
無論跟孩子間是愛還是債,若從資產配置觀點切入親子教養這門投資,首先就得問自己:「打算養他到幾歲?」
 
不得不承認母親一句:「如果你執意要念心理系,那畢業後就請自己養自己。」對我往後的日子起了莫大的影響。
 
說真的,我的生活也沒立刻出現什麼改變,但也許就從那時候開始,我知道有一天(大約在畢業出社會後),就得設法自行謀生。
 
服役退伍前,意識「時間」到了,我竟自動撰寫履歷……
 
轉眼入行已逾二十載,感恩尚能養活自己,偶爾還有機會四處分享專業。有時興致一來,會在親子教養講座一開場便要家長寫下「打算養孩子到幾歲?」多數爸媽考慮了一會兒便低頭寫下,但也有人想了個老半天仍無法下筆。通常我會分享自身的經歷,然後語重心長叮囑:「相信我,只要能決定這個數字對子女日後會帶來重大的改變!」
 
真有爸媽追問:「那要怎麼跟孩子開口?」
 
「看哪天跟孩子互動不錯時(不過理論上當孩子身高越高,跟爸媽有好互動的日子便屈指可數),可以跟他說『現在年輕人出社會賺錢不容易,所以將來也別操心每月要拿多少錢回家,我們會自己打理。倒是爸媽也得開始為自己存點錢,所以等你到○○歲後,就請自行打點囉!』」語畢換來現場一陣笑聲。
 
重頭戲當然是展示出「親子教養推背圖」,並強調當孩子長大(高)後會踏入社會,就非得發展「面對現實開銷」的能力。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孩提時會自製母親節卡片的孝行將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精打細算地且錙銖必較「算計」零用錢。
 
有家長會自我安慰「我家孩子很省,都把錢存下來。」
 
「節儉是美德沒錯,不過多年存下來的錢,將來也有很大機率會花在另一個『外人』身上。」我只好殘酷地揭露真相。
 
「還有最明顯的變化是:平時對你問話根本不太搭理的那位『酷哥(姊)』,要是突然跑來跟你說些有的沒的時,就表示他(她)需要資助。身為『付清』(父親)跟『補清』(母親)的你們,如果給得乾脆,說不定還能見到他(她)久違的笑顏呢!」索性一口氣讓家長認清長大後的青少年不是省油的燈。
 
「其實你們也不是不懂談判,偏偏腦力只用在面對老闆跟客戶身上時,回家不知是沒力了,還是覺得父子母女間應該懂得『互相』而不該彼此算計,『有話直說』的結果是,跟子女講沒幾句就彼此不爽。從我臨床上看來,爸媽經常是賠了夫人(心情不美麗)又折兵(最後還是買單)的一方。」努力喚醒專程來聽課的「學員」們能拿出白天在職場上奔走的本事,來跟逐漸社會化的子女「過招」。
 
「可是現在的小孩不但講不聽,還會耍脾氣,我們作家長的真是又氣又不知要怎麼辦,唯恐把彼此關係弄得不愉快。」
 
「以前我們也不是沒有青春叛逆啊,可是對長輩我們還是懂得要忍在心底。」
 
「現代父母還得來上親子講座,我爸媽那年代哪需要懂這些,時代真是變了,現在專家都說要我們尊重孩子啊!」會場頓時委屈聲四起。
 
「那,請記住今天我給大家的口訣:罵小孩有益健康。你們等會兒回家就可以『健康』一下,如果孩子一臉訝異,就說這是今天專家教的。這樣有沒有稍微開心點?」在我一臉認真地講著時,現場家長忍不住都笑了出來。
 
 
 
本文為舒霖《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部分書摘
 
 
 



文章取自 安心講堂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