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有天去吃麵,發現老闆娘夫婦除了賣麵,也幫忙在照顧孫子。特別讓我注意到的原因是…這孫子大概只有兩歲多,玩具卻有將近10樣供他選擇,然後他不斷地把玩具丟來丟去,老闆娘就不斷撿,然後叫他不可以這樣亂丟。
看到這景象,我覺得這孩子好可憐,也或許該說現在的孩子都很可憐,因為他們從那麼小就開始被長輩們「以愛之名」的餵養著欲望,然後由於長期被餵養的習慣,導致成年後就必須辛苦賺錢工作餵養自己的欲望,為了滿足這些欲望而活。好一點的會在重病後有所省思調整,其他的都在將死時才發現,自己沒有好好的「活過」,終其一生像個喪屍般的過生活。
為什麼要用「以愛之名」的詞彙?那是因為很多父母親都把自己童年所缺乏物資的缺憾,彌補在自己小孩身上,以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滿足。當然有些只是想炫耀而已,不見得是需要滿足自身的內心療癒需求。
小時候,我被母親逼著必須學鋼琴,她從未問過我想不想學?有沒有興趣學?她逼我只是因為堂姊有學,所以我們不能輸;而堂姊之所以被伯母逼著學,則是因為伯母從小就想學鋼琴,但當年家裡貧窮,於是她決定,以後都要讓她的小孩學鋼琴。小時候我跟堂姊都會偷偷私下講,她們大人幹嘛不自己學,我們根本沒有想要學啊!不過伯母這樣逼,也是有成果的,她家四個孩子,有兩個有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而我之所以無法繼續學鋼琴,則是因為突然家道中落,因此我就可以不必再過這痛苦的生活。
小時候生活的相當痛苦,物質上不缺乏,可心靈上非常空虛,也時常活在被母親拿來跟堂姊比較,當然我處處不如她,不會讀書、琴也談不好,也因此從小就相當自卑,很不快樂。直到出家後,母親才跟我說,我是最聰明的小孩,懂得選這條清淨的道路,然而…我是誤打誤撞走到這條路的呀!
因為現在住的地方沒有網路可使用,偶然才發現社區閱讀室有WIFI可以用,昨天要下樓時,發現對面鄰居鑰匙插在門上,按電鈴後沒人應門,我就把她家鑰匙帶下來,然後line她跟她說。稍晚她帶著兩個孩子下來寫功課,她陪大的寫,小的自己在看書,不到半小時,小的就看完書了,然後一直喊著「我好無聊」,重複喊了好多次,一直要媽媽陪,然後吵著要去游泳,媽媽不准,說有下雨,有酸雨,所以不准去游泳,後來叫他自己去外面跑步,他不要;媽媽又叫他,不然數一下這閱讀室總共有幾本書?他也不要,最後媽媽跟他說,那你先自己回家看電視好了,這孩子才安靜下來。
後來鄰居太太說他兒子一到時間就坐不住了,我說現在孩子好像都是這樣。接著我們談到「獨處」的問題,有建議她,還是要趁早協助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未來也是比較有幫助。
如果,我們的父母,從小就培養我們禪修的方式,是不是我們就可以生活的比較輕鬆呢?
現代人這樣寵溺孩子,其實只是容易把孩子培養成肯老族的人罷了,從小這樣餵養欲望,長大更難滿足。這些都是因果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