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如理作意深入現象本質變為習慣

一旦我們以這種方式練習了一段時間,並熟悉運用正念和智慧,我們就不必非要坐在墊子上才能練習,我們可以在行走或日常生活中練習。

例如,如果我們的眼根觸到不喜歡的人,不愉快的感覺生起,我們可以應用正念覺知此不愉快的感覺的生起,而不對不愉快的感覺馬上起討厭的反應,然後進一步以此不愉快的感覺為目標,以無執著的心作意「消失、消失」或「滅去、滅去」,如此作意後,我們可以再審查一下不愉快的感覺是否已經滅去。我們要不斷訓練直到看到這種不愉快的感覺真實的消失、逝去。

我們也可以進而觀不愉快感受與「我」無關,怎麼觀?心中持續地標誌「不愉快的感覺純粹是不愉快的感覺」,「不愉快的感覺不是一個自我」,「不愉快的感覺只是感受的一種現象,與‘我’無關」。此時,要以不執著的心去看待不愉快的感覺,仿佛那不愉快的感覺是屬於別人的與‘我’無關。每當不愉快的感覺在我的心中生起,只有我能馬上提起正念,觀照「這不是我的」,我馬上覺察到這不愉快的感覺即刻與「我」分離,心不受「不愉快的感覺」的影響。

我們也應該進一步探查不愉快的感受生起的因緣,以便充分瞭解這種不愉快的感受的因緣法和無我性。我們可以標誌「這種不愉快的感受是依靠因緣而起,而不是無因的」。

那因是什麼呢?

經探查,我們會發現不愉快的感受的生起是因為眼根觸到不可意的色塵,比如不喜歡的人。所以不可意的眼觸是因,苦受生起是果。(當然,我們內心潛伏的無明和恨意是根本因)進而我們見到無論眼觸還是苦受,都不是「我的」或「我的自我」,苦受僅僅是因緣下生起的心的現象。只要我們不黏著它為「我自己」,或緊緊握著它為恒常的,苦受會隨著因緣自己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如潮漲潮退般。

有時我們的眼根會接觸到非常迷人或誘惑的色塵,於是貪欲生起。只要我們不忘失提起正念覺知貪欲的生起,繼而觀或作意貪愛的「消失、消失」,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其實貪愛並不像我們以前認為的那麼根深蒂固。通過持續地觀照貪愛的無常,貪愛便會失去它黏著的力量,使我們的身心不再受它控制,當下就可以從貪愛解脫。

這就是正念和智慧如何保護我們的心,使我們不受煩惱的侵蝕。我的一個學生在給我的感謝函中分享了她的心得:

「法師教導的用正念和智慧,守護自心,是珍貴的禮物,這是我至今仍然時刻用到的保持善心的善巧方便。她教的對身心的無常和舍離觀,讓我覺得佛法非常殊勝,同時也幫助我從煩惱中出離,讓我活得輕鬆自在,並且激起了我精進修行的緊迫感:證入聖道,就在今生解脫是可能的。」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sYEsf3aHKg44LOwughDKU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