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每一個五門心路過程都有它的因——所緣的關係、依處的關係、媒介的關係,還有你的作意的關係,這個四個部分。最後造成五門心路過程是彼所緣的時分、速行的時分、確定的時分、還是轉向的時分或者說就是有分波動。
・一條心路過程中間的心是不會換所緣的,都是同樣的所緣。
・欲界意門心路過程可以生起二十九種速行心:十二個不善心、八個大善心、八個大唯作心、一個阿拉漢生笑心。大唯作心和生笑心是阿拉漢才有的。
・欲地十二種不善心都會生起來,但色地只會生起十種。為什麼生起十種?因為色地眾生生不起瞋根心。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眾生都不會生起瞋根心。生氣,只有我們欲界的人、天眾生才會,色界與無色界的眾生不會乾生氣的活。
・任何生命只要開始結生,結生心之後過十六心識剎那,就會生起一條貪相應的意門不善速行心。
・如果想證得禪那,你必須取概念所緣,你要取到入出息的概念所緣,而不能取它的究竟法所緣。
什麼是入出息的究竟法所緣?氣息碰觸皮膚的那種觸覺,是地界;呼吸進出的冷熱,是火界;呼吸的進出的那個動態,是風界。如果取這些所緣,就不是概念法所緣,不是概念法所緣就不能證得禪那。
・只要是持續覺知呼吸,雖然沒有妄念,乃至於感覺沈在呼吸裡面,都還是純意門心路過程,大部分都是速行七個。在呼吸的概念所緣裡面,不會有彼所緣,然後有分、落入有分。你越專注,這個有分心生起的就越少,然後這個持續覺知呼吸的心路生起來得就越密集。
・二因結生的人他可以作為純觀行者來修觀,他可以成就觀智,但是他不可能證得道果,他這一生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
・修觀呢,如果我們觀察的是禪那心,心識或者心所,這些是究竟法,彼所緣就會生起來。
・確定在五門裡面它是確定心;在意門裡面,它叫意門轉向心。
・其實身體的捨受就是樂,沒有苦就是樂,但你習慣了、沒感覺了。
・對治妄念沒有捷徑、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守護根門。
雲端起觀-第124課 心的順位和作用-五門心路復習 & 確定心
各位賢友好!我們繼續來學習心路的部分。有同學反映說:「聽不懂啦,在講心的順位以後就聽不懂啦。」如果完全沒有學過,或者是沒有去預習,可能就容易串不起來。
心路,其實在《阿毗達摩》裡面是最簡單的部分。為什麼最簡單呢?因為心路我們已經講過幾回了。第一個,就是在講名法的基礎知識的時候,我們就講過六個六。大家記得嗎?講六個六的時候,就是名法的基礎知識,其中就講到了這六門心路過程、六種所緣等。心路的部分,我們要記住的就是兩種心路:五門心路過程和意門心路過程。就是兩種心路,很簡單,記住了嗎?
五門心路過程乾嘛的呢?就是五根——眼、耳、鼻、舌、身,面對色、聲、香、味、觸的時候生起的心路過程。五門心路過程,隨所緣的大小或者明顯程度而有不同。這個明顯程度不僅僅指所緣到底有多大、規模有多大,不是這樣的,而是有若干種因緣影響。每一個五門心路過程都有它的因——所緣的關係、依處的關係、媒介的關係,還有你的作意的關係,這個四個部分。最後造成五門心路過程是彼所緣的時分、速行的時分、確定的時分、還是轉向的時分或者說就是有分波動。我們一般就只要記住最完整的五門心路過程就可以了。
最完整的五門心路過程,路心的角度上來講,從五門轉向到兩個彼所緣是十四個路心,但是從所緣開始撞擊根門來講,是從過去有分開始,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三個加進去,我們就說五門心路過程涉及到的心識有十七個,但是路心只有十四個。
五門心路過程,只是全然地去去提取色、聲、香、味、觸所緣究竟法全息的、整體的信息,它不對這個所緣作概念性的判斷。概念性的判斷是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過程。雷迪西亞多認為至少有七條,即使已經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也要有七條心路過程,從接觸所緣一直到它的名色概念,才能完整地識別出來。如果我們的識別能力弱一點,可能就要更多條。這個就是五門心路過程跟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過程,我們大概就清楚了。
所謂的這個門呢,我們講五門心路過程、意門心路過程,這個門的角度,就是指所緣透由哪一個根門識知,由哪一個根門引發的意思。比如說通過眼睛看顏色,叫眼門心路過程。為什麼叫眼門呢?就這一條心路是透由這個門生起來的。這個門生起來以後呢,這整條心路的所有心識取的目標,都是同一個門裡面取到的,就是在過去有分撞擊根門的那個色所緣。一條心路過程中間的心是不會換所緣的,都是同樣的所緣。
心路生起來是有它的順位的。眼睛看一個顏色或耳朵聽一個聲音是極大所緣時,心路過程生起的順序: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五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彼所緣。五門心路過程它要生起來,一定是按照這樣的順位,這叫心的定律。二十四緣裡叫等無間緣,它就是依著心的順位,無間地生起來的,就叫等無間緣。
五門心路是眼、耳、鼻、舌、身,取色、聲、香、味、觸所緣的。意門心路是我們沒有看、沒有聽、沒有聞、沒有嘗、沒有身體接觸的時候,在那邊想、或者在那邊覺知、或者在那邊安那般那,生起來的都是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就是你在想事、思惟事、或者覺知,跟五門沒有關的,單獨生起來的,就叫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六門心路過程,粗的角度就是這樣了。
但是意門心路過程可以有很大的開發空間;五門心路過程是死的,它沒有什麼可開發。頂多是你眼睛好點、差點,看得清楚一點、看得不清楚一點,這個基本上是天生的,你很難去訓練。你的眼睛,小時候比如說是1.5,然後你把它訓練成2.0,這是很難的,和你的眼淨色的業生色有關。你耳朵原來只能聽多少分貝的聲音,現在經過訓練,你可以增加好幾倍,這種可能性很小的,基本上沒有可能的。五門就是你生下來,你的業生色決定你的眼、耳、鼻、舌、身的根門的這種功能,你很難訓練它的,基本上沒有什麼訓練機會。
但是意門是有很大的訓練空間的,非常大的訓練空間。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講普通的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它可以有不善的、有善的。然後呢,它可以培養廣大的色界的心路、可以有無色界的心路、可以培養禪那、四禪八定、還可以培養神通、還可以培養生起道智、果智,可以道果。然後呢,你還可以跟佛陀一樣,成為阿拉漢。
佛陀的十四種智慧,也是意門心路過程生起來的。佛陀示現雙神變、佛陀入大悲定、佛陀的有情意樂隨眠智,看一個眾生的意樂隨眠是怎樣的,喜歡什麼、有什麼樣的煩惱、煩惱深淺、應該教他什麼樣的東西能夠快速證悟,這種有情意樂隨眠智、根上下智。在佛陀的內心裡,一看這樣的眾生,他馬上就能夠生起來。這是意門心路過程-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還不是禪那。
意門的心路過程,它的可開發空間是如此之大。但佛陀看東西也是跟我們一樣看,只是他的眼淨色比我們好,佛陀的耳淨色比我們好,因為他圓滿啊,圓滿的報身。但是他不會好到他不入神通,他的眼睛就跟我們有特別的、超功能的差別,不會的。但是意門的差別就大極了。前天我給大家看了這些圖表,在《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裡面都是很清楚的。《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裡面,五門心路過程很簡單,因為它就是那麼幾條,對不對?我們不用細講。
我們再說一下意門心路過程。
普通的欲界意門心路過程,對沒有禪那的人,大唯作心和阿拉漢生笑心跟我們沒關係。我們能生起來的速行是十二個不善心和八個大善心。如果你不好好學佛,這八個大善心基本上也很少見,寥若辰星,大部分都是貪瞋痴。這就是我們世間人的平常的內心的心理狀態——欲界意門心路過程。
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可生起的速行心有二十九種。對於我們來講,十二種不善心比較多。早上醒過來到晚上睡覺,可能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做到百分之二十生起善心啊,就很不錯!百分之八十都是來自不善心。當然呢,有不少的同學經常打坐,然後有正念正知,我相信會越來越好。在我們這個幾百人的群體裡面平均下來,我相信能達到百分之五十,比較厲害的人排到前面一點,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善心,可以給我們提升一下。那麼我們如果沒有入禪那,我們最多就只能到這個層次,在日常的意門心路過程的角度,我們從這裡一直努力,一直努力到三果聖者,都是這個層面上的。能夠生起大唯作心和生笑心的呢,只有阿拉漢和佛陀。
欲界意門心路過程可以生起二十九種速行心:十二個不善心、八個大善心、八個大唯作心、一個阿拉漢生笑心。大唯作心和生笑心是阿拉漢才有的。
這一個表,是講五門心路的善速行。剛才講的是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這個是五門的心路過程。五門心路過程就是由五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接下來速行。這個是善速行的心路,善速行只有八種,欲界意門的善速行也是八種。所以兩張圖表也很簡單,不用看。
不善速行呢,五門的十二種不善心,意門也是十二種不善心。
欲地十二種不善心都會生起來,但色地只會生起十種。為什麼生起十種?因為色地眾生生不起瞋根心。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眾生都不會生起瞋根心。生氣,只有我們欲界的人、天眾生才會,色界與無色界的眾生不會乾生氣的活。
五門呢,無色界本身就沒有五門的概念,因為它沒有根門嘛,所以這裡只寫色地十種心,無色地就不包含在這裡面了。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雖然是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但是色地與無色地的眾生也是可以生起來的。只要是欲界的眾生,五門跟意門十二種不善心都是可以生起來的,但是色地與無色地的眾生不會生起瞋心,貪心還是可以生起來的,我們講色貪、無色貪,對吧?但是你如果是初果了,邪見相應的心就不會生起來;如果你到了三果聖者,瞋相應的心也都不會生起來,任何貪也不會生起來了。
任何生命只要開始結生,結生心之後過十六心識剎那,就會生起一條貪相應的意門不善速行心。在《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和《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裡說,這條心路是貪、邪見不相應的。
在帕奧西亞多G的《智慧之光》裡,引導大家去修觀禪,去觀察這一條不善的貪心路的時候呢,是二十個名法,那也就是邪見相應的。我也請教了古瑪拉西亞多還有其他的老師。古瑪拉西亞多是認為,貪、邪見相應和不相應都可能生起。見法西亞多再去幫忙查找,就是《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比丘的英文版裡面是寫著邪見不相應,但是概要的註疏本身是沒有寫這句話的,但在其它的一些註解裡面有查到,指的是邪見相應。
我個人傾向於它是邪見相應,除了初果以上聖者。為什麼?因為它執取新生命的出現,執取結生心啊,它取的所緣是結生心,執取新的生命出現。而執取新的生命出現就是邪見,可能跟《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和《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上的表述會有不同,這裡跟大家說明一下。
那麼意門呢?我們剛才講,意門不止能夠生起不善心、善心,還能夠生起廣大速行(禪那心)。我們現在學習不管是佛隨念還是入出息念、還有遍禪的業處,都是意門心路。
如果想證得禪那,你必須取概念所緣,你要取到入出息的概念所緣,而不能取它的究竟法所緣。
什麼是入出息的究竟法所緣?氣息碰觸皮膚的那種觸覺,是地界;呼吸進出的冷熱,是火界;呼吸的進出的那個動態,是風界。如果取這些所緣,就不是概念法所緣,不是概念法所緣就不能證得禪那。但是就學習之初的人,因為禪相還沒有起來,對於入出息的概念還沒有很清晰或者很精確地把握,你偶爾還會取到那個冷熱、那個進出、那個觸覺,那也沒關係,只要取的是那個位置上的氣息為主,心裡面想「我取的是這個氣息」,它就有概念的成分。慢慢地,那個地方的相,我們講遍作相,那個相起來以後,那個概念就會越來越明顯,就比較容易把握了。你只要取到這樣的概念的相,你的定力就會越來越深。最後,你能夠證得禪那。
初次進入禪那,只有一個禪那心-安止定的一個禪那心,但是都會經歷這個遍作、近行、隨順、種姓,這個是修觀的時候你可以去觀察它的。其實它也就是一個心識、一個心識,取禪相為所緣。
種姓心指的是入禪之前生起來的是欲界的心,安止是色界的心,你的心種姓轉化了,升級了,意門心路過程升級了。一般初次進入世間禪那,是不自覺的,你基本上不知道哪一天進的,有時候感覺寂靜輕安一下,其實它已經入了,但是它很不穩定。所以,要持續地練習到能夠自在地長時間進入世間禪那速行。
帕奧西亞多G的要求,沈入似相能夠三個小時、四個小時沒有妄念,前提是覺知入出息的微息、全息,能夠三個小時、四個小時沒有妄念。那這個時候,它會偶爾、偶爾地進入禪那心,但是因為你還在覺知呼吸,所以一般大部分還是剎那定或近行定的狀態。這個近行定的狀態沒完全起來,它還是屬於七個速行獨立的欲界意門心路過程,只是持續三、四個小時,它都是覺知入出息的意門心路過程。你達到這樣的程度時,禪相出來,被吸進去以後,一般情況下,最少、最少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能夠沈入安止。能夠穩定安止一個小時左右或者是至少半個小時以上,你的心路就是持續地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心就沒有變過,都是禪那心。初禪的禪那心,三十四個名法的初禪禪那心一直維持中間不斷,但是你只要一有妄念,其實中間「欻」的一下就穿插進去一串普通的意門心路過程。
用這個圖,大家看得比較清楚。你只要中間一有妄念,這邊就插進來一條、很多條、若干條這種普通的純意門的心路過程。
只要是持續覺知呼吸,雖然沒有妄念,乃至於感覺沈在呼吸裡面,都還是純意門心路過程,大部分都是速行七個。在呼吸的概念所緣裡面,不會有彼所緣,然後有分、落入有分。你越專注,這個有分心生起的就越少,然後這個持續覺知呼吸的心路生起來得就越密集。以前給大家舉過例,從純意門心路過程七個、七個的速行,然後落入有分,到能夠變成廣大的安止速行,它怎麼變的呢?本來是七個速行、專注、然後落入有分,然後你越來越專注,這個有分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最後沒有有分了,兩段連起來了。這也是速行、速行、速行、速行,一串安止速行就起來了,就像飛機起飛一樣的,對吧!
為什麼說二因結生的人沒有辦法證得安止?因為他的有分心是二因,所以他這個專注的心,它是三十三個名法,沒有慧根;如果是沒有悅俱的話,三十二個名法。速行的時候很專注,是大善速行。但是這七個速行結束以後,一落入有分就是二因的,二因沒有慧。就像飛機的跑道上,每過一段時間、每過一段路就有一個坑,每過一段路就有一個坑,它就很難飛起來,這是比喻說了。總體來講,因為缺乏慧根,他很難生起完整的廣大禪那速行。
但是他可以修觀,就是二因結生的人他可以作為純觀行者來修觀,他可以成就觀智,但是他不可能證得道果,他這一生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
如果你用意門持續地覺知概念所緣,你可以生起色界的廣大心,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五禪;如果練習地、水、火、風、青、黃、紅、白及光明遍等九種遍禪,在九種遍禪第五禪的基礎上,還可以再訓練,成就四無色界定的四種禪那——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那麼你再訓練觀智,精進努力,最後你可以證得聖道、聖果。
對止觀行者來講,是先培養四禪的定力。
比如說你修到安那般那第五禪,然後開始修觀。先入安那般那第五禪,然後從安那般那第五禪出來、出定。出定,在安那般那五禪的近行定裡面開始修觀。這樣的近行定的心路呢,也是這樣的心路。修觀呢,如果我們觀察的是禪那心,心識或者心所,這些是究竟法,彼所緣就會生起來。修觀的心路,基本上就是 這樣的心路。我們講的隨覺的心路就是指這樣的心路,修觀的。
修觀,觀察十一種究竟名色法它的無常相、苦相、無我相。當我們觀智成熟的時候,它就會生起一條這樣的出世間的禪那心路。
如果你是大慧的,就是這樣一條,少掉一個遍作;如果是一個中慧者,它就是遍作、近行、隨順、種姓。其實它們就是一個速行心,看起來是普通的一個意門的心路過程。遍作、近行、隨順、種姓、道、果、果就是七個,就相當於七個速行,然後就落入有分了,所以它就是一個意門心路過程,道果的意門心路過程。雖然是叫禪那心路,因為道果心跟禪那心是一樣的。但是其實看起來,這是一個意門心路過程,像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一樣,也是七個速行,到七個速行有分就出現。那麼,對於大慧的人有三個果心;對於中慧的人,只有二個果心。這是一個意門心路,意門心路可以生起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意門心路生起來的。
證得道果完以後,可以隨時再入果定,就是果定的速行。
果定有五種——初禪的果定、二禪的果定,三禪的果定、四禪的果定、五禪的果定。但是初、二、三、四、五跟你是證得哪一個果位並不是直接相關的,並不是說你證得四果,一定就是五禪的果定,它不是這樣的。你證四果的時候,如果你是在觀察普通的色法的無常、苦、無我,而道智初起證得阿拉漢,那個時候你的果定也只會是初禪這樣的心路。但是如果你還沒有證初果,你還是一個凡夫,你觀察第五禪的禪那名法而道智出起,道智生起,證得了初果,那你初果的果定就是五禪的這樣的狀態,雖然它取的所緣是涅槃。
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給大家講心的順位?因為我們一生當中就是生起這樣的心。如果我們的意門不去訓練它,它就只能生起欲界的十二種不善心,連善心都很少生起來。除非遇到一些特定的場景,比如佛教徒去供養、佈施,或者非佛教徒看到世間有災難啊,然後悲憫心起來,偶爾生起幾條善心,大部分時候都是煩煩惱惱的。這個就是沒有訓練的心,沒有訓練的心就是很苦,都是愁、悲、苦、憂、惱。
前幾天我們在講,說我們像一條「五蘊狗」,後面也曾經講過叫「六境猴」,像猴子一樣,每天從這個樹抓到那個樹,色、聲、香、味、觸抓來抓去。還記得嗎?古印度抓猴子,是用一種很粘的膠,在猴子出沒的地方給它沾上,然後猴子跳過來,手一抓過去,就粘住了。但猴子不懂啊,它這個手抓住了,用另一個手來,想把這個手拎出來,結果那個手也被粘住了;那手被粘住完以後,它就伸另外一個腳想把它蹬出來,結果腳也粘住了;後來四肢都粘住了,四肢粘住完以後,它想用頭去頂;結果頭也被粘住了,身上也被粘住了,就粘死在那邊了。這個時候獵人來了,把它抓下來打死,把它燒了、烤了,吃了。
所以,我們會覺得六門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快樂,但是佛陀教我們,佛法說:「這是'六賊’。」佛陀在經典裡也講了,有一個想害死你的人,說要到你家作傭人,幫你乾活,不要錢,你就覺得太好了。他來到你家後,起早貪黑幫你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令你非常的歡喜,然後對他完全地不設防。當有一天你完全不設防的時候,他就拿把刀來,把你頭割下來。色、聲、香、味、觸就是像這樣的東西,你對它完全沒有辦法有防備。我們一生當中都是跟這樣的「六賊」,跟這樣「六境」打交道。然後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害你,你一直覺得它非常好。到臨死的時候,它就把你送到地獄去,你還不知道。佛陀在講說,被無明系縛的眾生,即使須彌山燒完了,宇宙成住壞空了,輪回永遠不止。
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惡趣裡面呆著,那我們想不想改變?想不想從這裡出來?要想從這裡出來,必須搞清楚我們每天是怎樣跟「六賊」打交道的?這「六賊」在騙我的時候,它早上起來說「我幫你乾活」,你是怎麼喜歡的?中午它又給你做飯,你是怎麼喜歡的?晚上它還給你按摩,你是怎麼喜歡的?它是怎麼贏得你的信任的?最後到你老死的時候,完全由不得自己的時候,它是怎樣一刀把你砍死的?把你送到四惡趣的?
怎麼看呢?看每天生起來的心吶。講心所的時候,其實是講心的素質;講心的時候,是針對一個、一個生起來的心。然而,真正的面對所緣,我們生起來的心都是一串、一串的。而一串、一串的心都是按著心的定律,依著心的位序,排的這個序生起來的。而每一個序位都有它的作用的,執行相應的作用。心的十四種作用在十種處,十種位序生起。十種處是會在十個位置上生起來。心在什麼地、生起什麼界的心路,在心路中生起來的處,這個處生起來時的素質,起什麼作用,我們必須搞清楚它。
一條最完整的五門心路,生起的欲界心是最多的,從五門轉向一直到彼所緣,五門心路中涉及到心的類別是最多的。給大家講到五門轉向是怎麼轉;五識是怎麼樣的作用;領受是怎麼樣的作用;推度是怎麼樣的作用;確定是怎麼樣的作用。我們講到確定,速行還沒有講,我們昨天是把意門的心路給大家過一下。
現在我們回到確定這個位置。確定在五門裡面它是確定心;在意門裡面,它叫意門轉向心。五門的確定心之後,就是速行心;意門的意門轉向心之後,也是速行心。速行心乾嘛呢?對於凡夫和有學聖者就是造業啊。
唯作速行是阿拉漢才有的。所以我們的速行,要麼是善心、要麼是不善心。善心有欲界的善心,我們也可以生起色界、無色界的善心。不善心就是十二種,我們很熟悉的八種貪、兩種瞋、兩種痴。
以後大家修緣起的時候,可以循著名色流往回查二十生、三十生、五十生,基本上二十生以上,三十一界差不多大部分都去過了。無色界可能會少一點,但你肯定去過色界天、去過地獄、做過畜生、做過餓鬼、做過人、做過欲界天的天人,差不多就有一圈了。除非極個別福報特別好,或者福報特別差。那一般,現在能夠學《阿毗達摩》,能夠修到緣起,這樣的人的生命都是不差的。你查過去二十生,差不多色界、欲界天、人、畜生、地獄,這些基本上都經歷過了。經歷完了以後,雖然你可能沒有神通去觀察,但是你可以觀察你的那個心路,就用觀智去順你的心路。你會很清楚地體驗到,色界天的心路基本上都是清澈、明亮、輕盈、純善的心路,偶爾生起一、兩個貪的心路也是輕快的。欲界天的心路呢?光明、快樂。人界的心路呢?哪怕你是國王,你的心路也大部分充滿憂受,是憂俱,以瞋心為多。地獄的不用講了,整個心路都是暗的,極其難受、非常地壓抑、非常地痛苦!畜生界的生命,都是痴痴呆呆地,心路很單純,基本上就是痴加上貪。
其實作為人,我們自己可以體會,早上醒過來到晚上睡覺,大部分都是憂憂慮慮地,各種不滿意、各種不滿足、各種擔憂、各種害怕。2020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大家都很焦慮。
焦慮就是憂俱,那憂俱有用嗎?這一年憂俱下來,改善了什麼?除了憂俱讓你的身心很不舒服以外,帶來什麼利益了嗎?顯然沒有。既然沒有,以憂慮來傷害自己的身心,那何必呢?那不是愚蠢嗎?這就是我們學習《阿毗達摩》要認知的東西。這個點在什麼地方呢?點就在「確」「意」這個位序上。遇到新冠了,這是我們大家的果報,不單是你的果報,是全人類的果報。每天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這樣的事,都是果報。
果報可以改變嗎?果報已經發生的,是不可能改變的;但是面對果報的態度,是可以多樣的,有些果報是可以規避的。疫苗生產出來你打不打?這是一種選擇;在國外的中國人趕著往回跑,航班很緊張,這也是一種選擇。這裡是一堆果報,但是在果報不可改變的時候,至少可以讓心不憂俱。你是可以做到的。有人說很難啊!為什麼很難?因為有一個非常頑固的觀念。這頑固的觀念,它習慣性地讓你焦慮。那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就在我們學習的這個 「確」「意」上,這是改變的落腳處。
大家思考一下,在一天當中,五門心路過程生起得最多的是哪一類?你只要不是大部分時間打坐,生起最多的應該是眼門心路過程,對吧?各種看,你得靠眼睛,不管上班、下班、做飯、上電腦、聯絡,現在在家裡上班了,對著屏幕了,都是靠眼睛;然後耳門心路過程最多,對不對?大家要交流、要說話、放鬆一下、聽一下輕音樂、不聽的話也要學法、聽法,現在你就用耳門;再下來就是舌門了,三餐飯要吃啊;身體的接觸呢,是很多的,只是一般大部分都是捨受。其實身體的捨受就是樂,沒有苦就是樂,但你習慣了、沒感覺了。明顯的是眼門和耳門,最明顯的是眼門。
我們講,色、聲、香、味、觸,這些所緣是我們的果報,果報成熟導致五所緣進來,引發五門心路過程。看一眼,一條眼門心路過程,至少跟著七條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過程對這一眼進行各種加工、分析、判斷。但大部分,我們都把它們折騰成憂俱,對吧?眼睛看、本來看只是看,它就是一個色所緣而已,但經過我們加工以後,出來的產品都是憂俱。當我們不看、不聽了以後呢,坐下來想,想我們剛才看到的、聽到的,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繼續憂俱。
所以修行從哪裡開始?修行從守護根門開始。大家禪修最大的問題就是妄念不能對治的問題。對治妄念沒有捷徑、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守護根門——不該看的不要看,盡量減少看,最好不看;盡量減少聽,最好不聽,沒有用的別聽。讓你的心持續地都在正念正知、在業處上,你的妄念就自然越來越少,沒有其它的特別的方式。
也有一些同學說:「我現在朋友圈已經不刷了,視頻已經不看了,bilibili也好、抖音也好,已經基本上不抖了,但是妄念還是很多,習慣性地總是要去想一些事情啊!」這個習慣性的東西從哪裡來?
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前面我們講過十三種。《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裡面講:以前直接體驗的、或者從以前直接體驗的加以推測,看、聽、嗅、嘗、觸就是體驗嘛。體驗完以後,只要沒體驗的,坐在那裡就開始想了、就推測,就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聽來的,聽來的加以推測,由於相信,相信就包括信仰、觀念、各種看法、推理、省思,之後所形成的見解,沒有正見就一定是邪見。然後由於業力,神通力就不用講,跟我們沒關係。四大不調,天天晚上做夢,天神的影響,這是很少見的。隨覺、證悟,這個是我們後面要努力的。每天學習《阿毗達摩》,認真做作業,觀察自己的心,正念、正知都是隨覺。
所緣對我們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對於所緣,唯一的方法只能守護。守護了,但坐在那了,依然是好長時間,心平靜不下來。這就涉及到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的認知行為模式。
這個認知行為模式,它在心路裡面怎麼呈現出來呢?
當心路起來時,它就在這個地方(確、意)起作用的;當心路沒起來的時候,慣性地去尋找:欲尋、瞋尋、害尋。
這個尋心所,它就是撞擊目標。只要有一點點的緣力出現、引發,這尋心所馬上就會去抓,你養成的是貪的習慣、還是排斥的習慣、還是總是想打人、罵人的習慣,它自己就會去抓這樣的所緣出來的,不管是五門還是意門,它都會去抓。比如喜歡殺生的人,他整天就會想哪天去釣魚啊、哪天去打獵啊,他整天想著就去殺生,就是害尋;瞋尋的人呢,就是每天瞋個臉,走到哪都像所有人欠你八百塊一樣的,看什麼都看不慣,很多所緣在他面前都是不可意所緣,這就是瞋尋;欲尋的人呢,整天都在算計,哪天能夠撈點東西回來,什麼東西能夠變成我自己的,就是習慣性地不斷地去找這樣的所緣。
所緣一出現,我怎麼確定?怎麼意門轉向?我怎麼如理作意?就是這樣的關係。守護了,這是第一步;正念、正知是第二步。但觀察你有什麼樣的認知行為模式?你有什麼樣的性行?這是修行的關鍵。所以我說,在以前聽過我的課的同學都知道,說修行的下手處在哪裡啊?修行的下手處,關鍵就在這裡(尊者指划:「確」「意」)。那怎麼來去下手呢?我們明天再來討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