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孩子2種發展 鄭如晴伴成長
文/項貽斐
兼具作 家與 老師身分的鄭如晴,有兩個寶貝女兒,一個學美術設計的張瀛、一個是演員張鈞甯。她把女兒當朋友,所以無話不談;也把女兒當媽媽,可以玩笑撒嬌;甚至拿出和情人相處的溫柔力量與女兒一起成長。
3歲喪母的鄭如晴,因母親生前罹患肺病,她出生後就由外婆撫養。她對母親唯一的印象就是2、3歲時被人抱著探望生病的媽媽,因從未共同生活、見到這個「陌生的病人」,她放聲大哭,母親生氣地說,「一直哭、一直哭、抱走算了!」鄭如晴6歲那年,父親又因政治因素遠走日本,留下她與姐姐在親戚間輾轉寄養。
父母的缺席,讓鄭如晴更渴望家庭,但她卻是當了媽媽後才開始思考教育與教養的問題。大女兒張瀛從小感性活潑,喜歡畫畫藝術,卻是數學白癡;妹妹理性安靜,偏愛數理邏輯,但缺乏想像力。該以怎樣的教育方式,面對兩個性向截然不同的孩子,像是兩道難解的問題,一度讓鄭如晴備感挫折。
張瀛國中學業成績很差,但即使數學只考30分,鄭如晴也不生氣,下次考了40分,還會開心地對女兒說,「妳進步了。」她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我得先面對失敗,也得讓孩子學習接受失敗。學會自失敗中看清自己的弱點,才能積極找出自己的長處。」
國中畢業前,張瀛決定放棄念高中,成為明星國中班上唯一報考美術職業學校的學生。雖然當時張瀛的選擇讓師長納悶,看似斷了升學之路。但鄭如晴清楚、也尊重女兒的興趣。進了高職,以往一看到書就打瞌睡的張瀛,開始熬夜設計作品,推甄上大葉大學、繼續插班台大。之後張瀛赴英,不但取得倫敦藝術大學碩士,更以第一名畢業。
讀法律的老二張鈞甯,從小木訥膽小,總跟著姐姐後面跑,但卻最有數學細胞、學業成績優秀,沒想到因為大學打工當模特兒、拍廣告,意外轉向愛上表演事業。以往看戲從不會哭的「冷血」小孩,因為演戲,打開感官,感受咀嚼人生的酸甜苦樂,從理性的法律世界跨入感性的表演藝術。
兩個孩子、兩種發展,讓鄭如晴體會到自發性學習的重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固定的教育體制、不是每個人各科目都能考到好成績、人生也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它有無限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的路,才是幸福的起點。」
鈞甯走星路「尊重她的選擇」
鄭如晴寫了「和女兒談戀愛」一書後,接到不少年輕讀者反應,抱怨父母無法和她一樣開明、會準備甜點和孩子喝下午茶談心事。不過她說,親子間得互相尊重,不是當父母就得一味包容忍耐,該守的原則一定得守。不當孩子隨叫隨到的書僮、不准孩子對長輩無禮,就是她的基本原則。
張鈞甯小學三年級時,有一天忘記帶運動褲,從學校打電話回家請媽媽送去。電話裡張鈞甯哭著說,沒運動褲,老師要罰她站在操場。鄭如晴早就提醒孩子出門前別忘東忘西,鐵了心腸不送,讓孩子當眾罰站。經此教訓,張鈞甯再也不敢打電話找媽媽,凡事自己想辦法。「孩子一旦過於依賴父母,長大要改就太晚了。」
不准對長輩無禮是鄭如晴教育孩子的另一大原則,因為人倫與禮貌是做人處世的根本。親子意見不同,吵架頂嘴不接受,有話可以好好說。張鈞甯高二為練儀隊,天天晚歸,成績從前十名掉到倒數第二。有一天張鈞甯累倒在沙發上睡著,鄭如晴忍不住勸她退出儀隊,沒想到向來溫和的女兒堅持到底,大聲問她,「這是我的人生、還是妳的人生?我會為自己負責。」鄭如晴當場愣住,清楚女兒的決定後,她不再反對。到了高三,張鈞甯果然把功課追回來。
張鈞甯決心走演藝事業,母女再度發生衝突,鄭如晴又聽到女兒以當年那句話質問她,她想想,就放手讓女兒去試。張鈞甯星途順遂,但鄭如晴從未探班、更不以星媽自居、甚至強調,「我一直到今天都不贊成她進演藝圈,但我尊重她的選擇。」
前陣子,鄭如晴在韓劇「媽媽發怒了」裡看到劇中母親反對女兒婚事,女兒脫口說出,「這是我的人生、還是妳的人生?」鄭如晴沒想到這句「台詞」竟出現在戲裡,真實人生鄭如晴兩度被女兒問倒,但韓劇裡的媽媽卻接著說,「妳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讓鄭如晴感觸良深。
鄭如晴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對父母而言,兒女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人生的一部分,只是父母的感受常被兒女忽略。「施與受平衡,才能和諧」,在強調傾聽與尊重孩子的同時,鄭如晴也向為人子女者喊話,「孩子!請愛我。」
※本文轉自99.01.29聯合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