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653_610479589030868_1739054616_n

 

日本愛知縣安城市立今池國小全體六年級的同學,無論男女生,都要在上「家庭課」時學會用縫紉機,縫出一個簡單的小背包。去京都、奈良畢業旅行時,還要背著自己的作品「亮相」,所以一點都不能打馬虎眼。

 

東京都台東區立黑門國小五年一班,全班學生套上圍裙、頭上紮著頭巾,戴著口罩,正專心聆聽「家庭課」田中老師的說明──「我們今天要學用菜刀,切水果拼盤,」田中老師手上拿著香蕉、奇異果和香吉士說,「首先請先把水果、餐具、菜刀和切菜板清洗乾淨,洗的時候要注意……」,從事前準備、削皮切片的方法到事後收拾整理,田中老師都按部就班詳細說明,並動手示範。

 

老師鉅細靡遺的說明,讓同學明白每個細節,而且能確保安全,使得「家庭課」不會變成「做一做,吃了就算」的一堂課。

 

「這樣的課程,引導孩子接觸家事,」來參觀這堂課的家長千葉太太表示,「我女兒前幾天就跟我說要買一把她能用的菜刀,她想在家裡練習。」

 

階段性打下自立基礎

 

家庭課,是日本全國小學生,從五年級開始的必修課,五年級生每年要上六十個小時,六年級生則上五十五個小時,而且國高中仍得持續,階段性的為下一代打下生活自立的基礎。

 

「五年級小朋友大概十歲左右,從體力或手腳靈活度來看,已經很適合學習『家庭課』了,」黑門國小校長,同時也是日本「家庭課教育研究會」會長的藤原孝子指出,她擔任家庭課老師長達二十五年,曾經參與「家庭課」課本的編輯,還受聘為文部科學省「國小學習指導要領解說家庭篇」編纂委員,對日本國小家庭課教育瞭若指掌。

 

文部科學省制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中的「家庭課」,揭示家庭課的目標:透過參與與食衣住相關的實踐性、體驗性活動,教導學生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識及技能,並培養身為家庭成員應對家庭有所貢獻的態度。

 

家庭課有四項具體的學習領域:家庭生活與家人、日常飲食與烹調、舒適的服裝與居住、消費生活與環境。

 

翻開五年級的家庭課教科書,第一章要同學回想並記錄,自己在家裡的生活情況,家人為自己做的事。接下來要「增加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烹調、縫紉、洗衣服、打掃等,每個單元都穿插許多照片、插畫,生動有趣,不亞於引人入勝的繪本。

 

家庭課的每一項學習項目,都有具體目標。以烹調來說,國小生必須學會均衡營養,為家人調配、烹調一餐飯;到了國中,難度升高為一天三餐,必須考慮家庭成員有哪些人,一天需要多少熱量?哪種菜單內容符合家人一天的營養需求?

 

從明治時代就被導入日本教育體系的家庭課,烹調與縫紉一直是主要的內容。近年來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增加了消費與環境的內容,」藤原校長指出,教育下一代「比方說,父母辛苦工作維持家計,孩子該如何避免浪費、聰明選購?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環保?」

 

至於烹調、洗衣、縫紉,為什麼一定要由學校來教?「現代的母親太忙,很難親自教,」藤原校長認為,「為了避免有些家庭教,有些家庭沒教,學校有義務提供良好的教育給所有的孩子」。

 

生活課,培養生活力的第一步

 

在國小五年級學習「家庭課」之前,一、二年級的「生活課」,可說是培養日本小學生「生活力」的第一步。

 

比起歷史悠久的家庭課,生活課新設不到二十年。日本文部科學省認為有生活力應是二十一世紀日本教育的重要方向,因此於一九八九年修改學習指導要領時,決定從一九九二年起,增加「生活課」。

 

生活課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具體的活動與體驗,讓下一代關心社會、自然與自己的關係,學習生活所需的習慣與技能,培養自立的基礎。

 

今池國小一年級新生的「生活課」,要跟著老師到校內各處「探險」,了解學校有哪些人,為大家做什麼事;還要跨出校園,到社區探險,認識學校周圍的環境。

 

他們的教室窗外放著一排花盆,那是五月中大家播種的牽牛花。他們觀察牽牛花的成長、畫圖做筆記,這是生活課的重要活動。

 

「請大家猜一猜生蠶豆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黑門國小一年三班的同學被須合老師一問,紛紛舉手回答。這堂生活課,同學們不但要學習有關生蠶豆的知識,還要和校內的烹飪員一起動手,為今天的營養午餐,剝出一顆又一顆的生蠶豆。

 

「透過生活課,希望小朋友了解自己受到許多人照顧,帶領小朋友認識自己與周遭環境、自然與社會的關係,」藤原校長說。生活課還要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見人會打招呼、會打掃、注重服裝儀容、擺好鞋子等,為小朋友打下自立的基礎。

 

日本小學非常注重生活小細節,全力準備好生根發芽的土壤,來打造學生的生活力。

 

黑門國小的學生,一早進校門,就在校門口和玄關之間的空地上,按照學年排好隊伍。三位輪班的六年級同學,指導大家把隊伍排好,等八點鐘整,當班的六年級同學先讓一年級同學進玄關。如果是雨天,就指揮大家先抖落雨傘上的雨滴,然後放在傘架中,再換上室內白鞋子,才各自進入教室。

 

該校在每一學年開始(四月初)時,會發給學生一張「黑門的好學生」,並要求家長保存一年。上面寫明在學校生活中,包括上下學、營養午餐、打掃、服裝、禮儀等各項規定。

 

到了學年結束的三月份,各班級利用班會時間,反省一年來有沒有遵守「黑門的好學生」的各項規定。

 

類似做法在日本小學普遍可見,但是,如何才能落實在每天的生活,不讓目標流於口號?

 

「每一年確實推動,就能讓學生養成習慣,習慣一旦養成,生活小細節自然而然會做好,」藤原校長扶了扶眼鏡,認真說:「不刻意要求學生注重生活細節,學生是不會成長的。」

 

 

 

 

 

文章來源: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247&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