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各種食物和生活用品,看起來像超商,其實是全台灣第一家社區型食物銀行――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位於台北市弱勢族群比例最高的忠勤里,照顧全里將近300戶中低收入戶日常所需。
你可能想像不到,這家銀行從無到有,都是靠著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四處籌錢、籌物資、招募人力,並且爭取里內退役郵局的閒置空間再利用,才得以順利開張。
靠食物銀行管理物資,確保弱勢家庭得到真正需要的物品
為什麼要費心成立食物銀行?原因得從一袋白米說起。
有一次,方荷生帶著廟宇捐助的物資去探視獨居長者,發現先前送來的米根本沒拆封、還長蟲了,因為老奶奶長年臥床,無法照料自己的飲食,比起米,她更需要紙尿布。
起初,方荷生只是把獨居老人用不完的米,帶給其他的弱勢家庭,再想辦法為老人家募集生活用品。但是他慢慢發覺,根本之道是要有一個機構集中管理各界捐助的物資,才能確保里民得到真正需要的物品,也不浪費各界愛心。食物銀行的概念,在方荷生的腦海中逐漸成形。
為了讓想法實現,他除了持續募款之外,還努力寫企畫、做簡報、練習演講,參加第十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獲得數十萬資助金,用以資助這個要送給全里民的大型專案。
最後終於湊到200萬元經費,遊說工程包商幫他「蓋銀行」,儘管錢不夠,卻打動了包商用優惠價,完成了空間改造工程。
捐贈的物資不是想要就拿,要靠社區服務來換
別以為名為「幸福」的食物銀行,是讓弱勢里民「伸手『拿』別人的好處」。方荷生的理念是,民眾「也可以『給』,貢獻自己的力量繼續幫助別人。」
他比照類似「銀行」「超商」經營方式,每戶弱勢家庭都是會員,擁有一本存摺,每個月有500點可供運用。當他們從架上拿取需要的物品之後,櫃檯人員會用感應器刷條碼,從POS系統帳戶內扣除點數。
當點數用完,就必須透過社區服務換取點數:當社區巡守隊、送餐給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每小時可以獲得20點;協助社區義賣活動,兩天可得320點。若是保留每月發放的500點,加起來就可以換得一床棉被。
系統化管理物品供給和需求,成為穩定的經營模式
如何確保物資不被浪費,也令方荷生費了一番功夫。銀行剛成立時,不但物資種類少,數量波動也很大。比方說,許多慈善團體經常同在民俗節日(旺季)捐米;淡季時,銀行物資卻又捉襟見肘。
針對過剩的白米,方荷生請來專人烹調4菜1湯(成本約70元),提供弱勢里民社區共餐服務,每人只需付20元,就能在「幸福廚房」裡吃頓熱騰騰的飯,其餘費用再由募款、食材募集、社會局補助等來源支應。
至於淡季時的困窘,他則是將所有捐助過的機構列入聯繫清單,定期寄發e-mail告知所需品項,還會帶著企畫書拜訪附近量販店,尋求合作機會。
頭腦靈活的方荷生發現,量販店產品大包裝的數量往往超過小家庭用量,便提議業者在結帳區放一個手推車,附上南機場食物銀行的理念說明書,民眾若是認同,可以捐出1~2個商品,讓銀行可以提供的物資種類更多元,也更貼近里民的生活需求。
雖然許多企業一開始不容易接受,但是在他附上照片佐證,還力邀對方實地考察之後,對方知道「我們管理非常有系統,成果也一目了然,就會樂意捐助。」
「我只是看見問題,然後一一解決,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今天。」已連任五屆里長,在這個職位上一待17年的方荷生,秉持著單純的初衷,發揮創意與毅力,為里民們爭取到更好的生活。
方荷生心目中的Super MVP
最棒的志工是願意把里民當成家人來照顧,讓孩子們安心長大、老人家安心生活,大家能團結在一起,共同成長。
延伸閱讀:
餐廳老闆娘看到一個女人在翻她店裡的垃圾桶~於是在店門口放了這個
文章來源: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168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