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9918_1028432370513496_308327811_n

《菩薩觀智的範疇》

你們都需要知道菩薩觀智的範疇。如果說觀智的範疇只包括觀禪的所緣,那就再簡單不過了。也就是說觀智的範疇涵蓋第一聖諦~究竟名色法以及第二聖諦~因及它們的果。但如果要詳細敘說,你們都必須要瞭解菩薩的觀智所涵蓋的範圍。

這個範圍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領域(或稱為刹土,khetta)。三個不同的刹土分別是誕生刹土、威令刹土以及境界刹土。

誕生刹土是指菩薩出生時所震動的一萬個輪圍世界。有多少個輪圍世界在震動?是的!一萬個輪圍世界,這就是誕生刹土。

接著,何謂威令刹土?是指菩薩觀智所緣的範圍。第一聖諦~究竟名色法與第二聖諦~因及它們的果是菩薩觀智的所緣。他要觀照一萬億個10 輪圍世界的所有究竟名色法。這就是威令刹土,是菩薩權威所攝受涵蓋的領域。

所以當菩薩觀照住在每一個輪圍世界眾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真實本質時,他徹底了知,不論一個輪圍世界裡有多少天人、人類及梵天,他們可以被歸納為十二個緣起支。你們記得十二個緣起支嗎?無明、行、識、名色、六 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悲苦憂惱。

所以菩薩把一個輪圍世界裡一切的有為法歸納為十二個緣起支。接著,透過照見一個輪圍世界裡所有十二個緣起支的生滅現象,他隨觀無常、苦、無我,同時也用同樣的方法觀照所有其餘的輪圍世界。

你們想成佛嗎?如果你們想成為佛陀的話,就必須記得要在一萬億個輪圍世界裡如實觀照所有這些法,這必須是你修觀的威令刹土。

《三類菩薩》

這裡,我要跟所有想成佛的人分享,你的願望必須由一位佛陀來授記才能實現。這個授記是成佛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授記之後才能稱做菩薩,之後要用至少四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時間圓滿巴拉密才能成佛。

菩薩可以分為三類:精進者菩(viriyādhika),信者菩薩(saddhādhika)以及慧者菩薩(paññādhika)。每一類的菩薩,根據他們的性向不同,所要完成巴拉密的時間也不盡相同。精進者菩薩,以精進為其最明顯的素質,要完成十六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巴拉密才能成佛。信者菩薩, 以信為其最明顯的素質,要完成八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巴拉密才能成佛。我們的菩薩是一位慧者菩薩。這類的菩薩是以智慧為其最明顯的素質。慧者菩薩要完成四個不可數 及十萬大劫的巴拉密才能成佛。你想做哪一類的菩薩?

以上所說並不只是佛陀的觀點。對於不肯定的事,在我們心中會生起一種觀點。但這是佛陀親自見證的。他圓滿覺悟後證得一切知智,分享此法給所有想成佛者。

如果你想成佛,是可以的,你可以先決定做精進者菩薩、信者菩薩或慧者菩薩。佛陀已解釋過,不同類別的菩薩所要完成巴拉密的期限,這是一切知的佛陀所如實知見,而非只是個觀點。

當他只是個菩薩,他所想的、所認為的都只是個觀點。但當他成佛時,就不僅僅是個觀點,而是佛陀的親證之智、 如實知見。我們不再稱之為觀點,這是由佛陀的一切知智所親證的智慧。

你認為如何?只是聽聞佛法就可能成佛嗎?有人能讓你成佛嗎?你的觀點是什麼?你要違背佛陀的教導嗎?這些都是你要深思熟慮的。

佛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自覺者(Sammāsambuddha),我們果德瑪佛(Gotama Buddha,喬答摩佛)是屬於這一 類。

另一類是獨覺佛(Paccekabuddha,辟支佛)。我們要用 多長時間圓滿巴拉密才能成為獨覺佛呢?想成為獨覺佛的 人需要用兩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圓滿巴拉密。

你想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嗎?你知道要用多長時間圓 滿巴拉密才能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嗎?一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

佛陀時代有很多大弟子。要成為佛的大弟子要用十萬大劫的時間圓滿巴拉密。

你要成為哪一種弟子?是不是只想做佛陀的普通弟子?經典並沒有記載成為普通弟子需要多久時間(幾世),也許你可在兩、三世就能斷盡所有的痛苦;但若願力不強,需要更長的時間。若你沒有願力想斷苦,即使歷經像菩薩圓滿巴拉密到成佛的那段漫長時間,你仍然無法滅苦。為什麼呢?因為你並沒有發願要做佛陀的普通弟子,成為能斷苦的阿拉漢(Arahant,阿羅漢)。

你想做佛陀的普通弟子嗎?做一個普通弟子是指成為阿拉漢。你必須如何修行才能成為阿拉漢呢?你必須要禪修,必須要培育定力。因為佛陀說要如實知見佛法、如實知見四聖諦者,都要培育定力,佛陀說這是滅苦之道。

你們在今生都可斷苦。如果能培育四禪定,這種定力,這種修證,可以讓你們如實知見究竟名色法,也就是第一聖諦,以及因和它們的果,也就是第二聖諦;涅槃是第三聖諦;而第四聖諦即是導向滅苦之道。這些都是可以實證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在今生培育定力而努力不懈,花上足夠時間,在一位合格導師的指導下,你可以證第一道智與果智,這該有多好!

現在,我碰到你們其中很多人今生已有很好的巴拉密,且在極短時間內就修得不錯。所以你們應當全心全意投入禪修,好好利用今生寶貴的時間,因為你們不僅遇到了佛陀正法,而且還是正法盛傳於世間時。

讓我們回到佛陀的觀智範疇,我前面已說過,他的威令刹土有一萬憶個輪圍世界。當菩薩觀照住在每一個輪圍世界眾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真實本質時,他徹底了知, 不論一個輪圍世界裡有多少天人、人類及梵天,他們可以被歸納為十二個緣起支。

用同樣的方法,當他觀照其餘輪圍世界的人、天、梵天 眾生及他們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本質時,他也就完全明暸 像這個輪圍世界的眾生一樣,同樣的十二個緣起支就是觀禪的所緣。

所以這是菩薩實證佛法與圓滿證悟的範疇,他能觀照的範疇竟是如此的深廣。

他如此觀照之後,觀智一個接一個的純熟。你知道能讓他完成目標的最後所緣是什麼嗎?有人知道嗎?他用來觀無常、苦、無我而證悟的最後所緣是什麼呢?你或許有不同的觀點,但如果你沒有正見,你可能無法瞭解趣向涅槃之道。你也有可能無法選擇正確的路,你甚至可能將後代的導師之錯誤教法牢記於心。

《圓滿證悟前觀禪的最後所緣》

現在讓我跟你們分享菩薩證悟前最後的所緣是什麼?

《隨煩惱經》的義註如此解釋:當觀智成熟時,菩薩進入初禪。義註中並沒有特別指出是依入出息念或遍業處證得禪那。但很多上座部大長老都認為是依入出息念,我們也就假設他是依入出息進入初禪。菩薩進入初禪,再從初禪出定後,他注意初禪的禪那法,即三十四個名法的滅去。透過觀察初禪禪那法的壞滅,他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隨觀無常、苦、 無我,直到他的觀智成熟,第一道智生起,緊接著就是第一果智的生起。

現在你們知道他證得第一道智前的所緣了。是什麼呢?是初禪的禪那法。然後他繼續為證入第二個果位修觀。 他進入第二禪,從第二禪出定後,透過觀察第二禪禪那法的滅去,並隨觀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時,他證得第二道智及果智。

第一道智斷除什麼煩惱?第一道智斷除「有身見」(sakkāya-diṭṭhi,薩迦耶見)、疑(vicikicchā)及戒禁取見(對錯誤修行的執取)。菩薩已經將這三種結縛完全斷除無餘。而第二道智斷除什麼?第二道智沒有斷除任何煩惱, 但在入流者(Sotāpanna,須陀洹)心中仍然強烈的煩惱會被第二道智削弱,因此心染污的強度與力道就被減輕。

菩薩繼續進入第三禪,從第三禪出定後,他觀察第三禪禪那法的滅去,隨觀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時,他證得第三道智及果智。你們能告訴我第三道智斷除什麼煩惱嗎?就是對欲界的貪欲及瞋恨完全斷除。你們能想像菩薩當時心有多清淨嗎?但他仍未證得圓滿覺悟。

然後,他進入第四禪,繼續前進以證得第四道智及果智。從第四禪出定後,他觀察第四禪禪那法的壞滅,隨觀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他證得與一切知智相應生起的第四道智及果智,他成為圓滿的證悟者~佛(Buddha)。

現在你明白了嗎?證得禪那是多麼有用!禪那對佛陀的證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今很多人認為禪那沒有必要。今天很多學佛者都持證悟並不需要安止定的觀點,甚至於根本不需要任何定力。我希望你們沒有這種觀點。

我們需要有禪那的強大力量,沒有這樣的定力,在修習觀禪時就無法擊敗煩惱,因為煩惱從不可知其起點的生命輪迴以來就已根深蒂固的深植在我們心的相續流中。

 

 

 

(待續)

 

 

 

 

 

 

 

圖文取自 陳義德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