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自愛者善於保護自己。智者每天至少反省自己一次 ◊◊
【157偈】
若人知自愛,須善自保護。
三時中一時,智者應醒覺。
【註解】
做人要懂得自愛,要懂得保護自己,要善於應用智慧,在人生的三個階段(童年、青年、老年)裡,至少有一個階段(老年)加緊修學,智者以培養德行來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覺王子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貝薩卡羅樹林裡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覺王子。
有一回,覺王子為自己建造一座雄偉的宮殿,當宮殿竣工時,他邀請佛陀前來接受供養。在這特殊意義的慶典裡,他用四種香味的熏香來淨化宮殿,他還準備了一匹名貴的地毯從大門一直鋪設到內殿。由於覺王子沒有子女,他決定以那匹名貴的地毯來預測,如果佛陀踩著那匹地毯走進內殿,他將獲得子女。
當佛陀來到時,覺王子恭敬的請佛陀進入內殿,可是佛陀站在門口一動也不動。王子再三的邀請,佛陀還是無動於衷,只是雙眼盯著阿難尊者,阿難尊者明白佛陀的意思,他請覺王子移開門口那匹地毯,過後,佛陀才率眾進入內殿。
覺王子供養佛陀許多美味的食物,餐後,王子問佛陀為何不踩著那匹地毯進來?佛陀反問王子為何要鋪設那匹地毯?是不是以此來預測是否會有子女。王子坦言是的。佛陀告訴他,他與他的妻子因為過去世的惡業,因此今世不會有孩子,接著佛陀講述了他們的過去世。
在過去世,覺王子和他的妻子是沉船的倖存者,他們流落荒島,在荒島上靠吃鳥蛋、鳥雛和小鳥過活,可是卻沒有一點悔意,因此累積了惡業,所以今世不會有孩子,如果當時他們心裡有那麼一點點悔意,那麼他們在今世將會有一至二位孩子。
佛陀對王子開示道:「一個熱愛自己的人,應該在生命的所有階段中,或至少某個階段中保護自己。」
【評論】自我保護勿令受傷,保護好自己,看守好自己,不要令自己遭受無謂的傷害,這是佛學的主要特性。自我解脫是個人的責任,別人不能代勞。佛教靠的是自力解脫,與其他宗教體系有所分別,需要特別注意。
嚴格的說,佛教並非宗教,並非如一般世俗的想像,佛教不屈於一位超能神祇的信仰與膜拜。佛學對追隨者的要求是不要盲目的信仰,因此,佛教不是迷信,而是由建立於知性的信心上。有時佛教徒難免會有疑問,這要在他證得初果時,對佛、法、僧的疑問才會完全消失,一個人在達到這個階段後,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信徒對佛陀的信心有如病人對醫生,學生對老師一般,雖然佛教徒視佛陀為無上的導師為他們指出淨化身心之道,可是他們並不屈服於佛陀。佛教徒不認為只憑皈依佛陀或對他信仰就能獲得淨化,淨化他們並為他們洗淨污穢這不在佛陀的法力範圍內,嚴格的說,一個人是不能淨化他人的。我們要把佛陀當作導師,不能把佛陀當作淨化的工具,我們要為自己的淨化負責。一個佛教徒不是書本或任何人的奴隸,他也不會在成為佛陀的追隨者後,犧牲自由的思想,他能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發展智慧到達解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