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ec453-8a99-43aa-9e50-beb2667d96ba  

  • 作者 : 羅玉岱(天主教聖功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
  •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他自知來日無多,最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女兒,醫療團隊幫他圓滿了心願……

最近有關84歲的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末期,進出醫院30多次,十分痛苦,所以決意要在台灣倡導安樂死合法化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許多朋友問起作為一位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在討論安樂死是不是幫助我們尊嚴善終最好的方式之前,我想先由何謂「善終」開始談起。

中國人期盼獲得五福臨門,根據《書經‧洪範》記載,人生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其中最後一福「考終命」指的是臨終時,身體沒有病痛,心中沒有煩惱,能夠安詳且自在地離開,這就是「善終」。

善終的定義來到現代社會,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根據趙可式教授對癌末病人的訪談發現,「善終」指的是身體平安、心理平安、思想平安。而近年台大的研究也指出,無論是專業醫療人員或民眾,都一致認為「善終」是沒有身體上的痛苦與自然的死亡。

安樂死加工縮短生命,並不是自然死亡

乍看之下,「安樂死」這個名詞似乎就代表安樂的死,豈不就是所謂的「善終」嗎?其實不然,從醫療的角度看來,安樂死是刻意以人為加工方式,協助病人獲得無痛苦的死亡,所以雖然採用的方法不會造成瀕死時的痛苦,仍是一種「協助加速的死亡」,絕對不是「善終」所指的自然死亡。

在臨床經驗中所接觸過的末期病患,多數表達他們最害怕的,是死亡前因疾病進展或治療所遭受的痛苦,因為無法預知、無法掌控身體與疾病的變化進展,心理上承受壓力與煎熬,自然會產生想要提早結束生命,不想繼續活下去的想法。

然而,當安寧團隊告知,我們能夠提供專業緩和醫療,例如給予嗎啡與其他多種藥物,配合輔助療法(神經阻斷、放射治療、中醫治療、音樂、藝術、芳香療法或寵物治療等等),盡全力控制身體的疼痛;而且願意藉由醫、護、社工、心理師、宗教師與志工等跨專業團隊,持續支持與陪伴個案及家屬,進行四道人生(道愛、道謝、道歉、道別)來幫助病人善終,家屬善別,民眾善生,直到死亡自然來臨的那一天時,這種負面想法與心理的害怕不安,多數皆能逐漸改變與獲得紓解。

減輕疼痛,他不再想提前結束生命

我曾照顧過一位三十出頭、大腸癌末期的年輕病人,癌症轉移至骨頭、肝臟、與肺部,因此他在轉來安寧病房之前,連稍微移動身體都疼痛不堪,他告訴我,他並不害怕死亡,但每每想到若要一直承受如此不堪的痛苦至死,真的有提早結束自己生命的念頭。

當醫療團隊利用口服嗎啡與貼片調整劑量、並轉介進行緩和放射治療協助止痛之後,他告訴我們他最放心不下的是6歲的女兒與妻子,所以住院期間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他寫下每一年女兒的生日卡片,直到女兒滿20歲時,還與太太一起拍攝錄影帶,告訴女兒自己因為生病將來必須離開,但是爸爸非常愛她,而且爸爸的愛會一直陪伴她長大。完成這些事情後,他回家接受居家安寧照顧,最後在家中,最愛的家人陪伴之下平安往生。

不縮短也不延長生命,留下人生美好回憶

安寧緩和醫療是針對面對威脅生命之疾病的病人與家屬的一種照顧方式,其目標是藉由早期偵測及評估,治療減緩疼痛及其他身、心、靈的問題,以提升個案的生活品質,這樣的照顧方式既不延長也不加速死亡的來臨,但多添了專業陪伴與支持。

台灣推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已經有30多年歷史,從立法修法,進而在健保體制下建立可負擔的居家、住院、共照與社區等多元照顧模式,到獲得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評比全球排名第六、亞洲第一的照顧品質,過去各界努力在在展現目前我們有足夠的資源、經驗與能力,提供末期的病患獲得尊嚴善終最好的服務選項。

如何面對死亡的未知是每一個人重要課題。因為感到痛苦,而產生希望選擇加工速成的死亡來脫離痛苦的「安樂死」想法時,若能夠轉念改由透過安寧緩和醫療照顧,積極處理與解決疾病所造成的身心靈痛苦,在自然邁向死亡的最後一哩路過程中,與親愛的家人與朋友道愛、道謝、道歉、道別,留下人生軌跡與美好回憶,沒有遺憾,難道不是更有尊嚴的「善終」嗎?

 

 

延伸閱讀:自殺往往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文章來源: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222&fullpage=tru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