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 憂愁、怖畏由親愛而生,捨棄親愛就不再有憂愁,何處有怖畏 ? ◊◊

 

213偈】

從親愛生憂,從親愛生怖;

離親愛無憂,何處有恐怖。

 

【註解】

一切憂悲苦惱皆從對至親至愛之人的執著而生起,一切怖畏也同樣從至親至愛之人而生起,只要放下對至親至愛之人的執著,就不會有憂悲苦惱,怖畏也無從生起。

 

【憂愁與怖畏因愛而生——女長者毗舍佉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鹿子母園(東園)普巴精舍的捐贈者——女長者毗舍佉。

  

話說每當毗舍佉女長者不在時,由她的孫女達陀招待前來化緣的比丘。不久,達陀因病去世,毗舍佉長者料理了她的後事,因無法控制心中的悲慟,哭著去見佛陀,她向佛陀頂禮後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問她:「毗舍佉!什麼事令您這麼悲傷?」「世尊!我那可愛的小孫女去世了,她對我又忠心又真誠,從今以後我再也見不到她那可愛的樣子了。」「毗舍佉!舍衛城裡有多少居民?」「少說也有七十萬,世尊!」「假如這些人都像您孫女一樣都是您的致愛,您願意嗎?」「我願意,世尊!」「舍衛城裡,一天死多少人?」「很多。世尊!」「這樣一來,您肯定不夠時間讓您悲哀,您將一天到晚,什麼事也不必做,到處哭泣。」「我明白了,世尊!」佛陀接著說:「那很好,別再傷心了,憂傷和怖畏都是由致愛而生。」

  

【評論】

本篇是在毗舍佉女長者痛失至親至愛的孫女後,佛陀為了慰藉她的悲慟,進而對她宣說的。毗舍佉是佛教創建初期,與給孤獨長者齊名的兩大護法之一。她出生與富裕家庭,從小就有愛心。在她還是少女時,在一個滂沱大雨的夜晚,母馬要生小馬,她頂著大雨,親自到馬廄為小馬接生,又親自休整馬廄,不讓母馬和小馬淋濕。後來更因為照料一頭母親被獵人獵殺的小鹿,而獲得鹿子母的雅號。婚後,更是以極大的努力,勸服丈夫與公公,放棄對異教的信仰改投佛陀門下,還將自己在舍衛城東面的一大片園地,捐贈給僧團,並在園地上興建精舍、寮房、講堂等建築,成為舍衛城兩大道場之一,更為後來比丘尼僧團成立後,為眾比丘尼提供了安定的住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