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 晝夜思念佛陀的佛弟子們,常保持善法與自我覺醒 ◊◊

 

296偈】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 晝夜思念佛法的佛弟子們,常保持善法與自我覺醒 ◊◊

 

297偈】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達摩。

 

 

◊◊ 晝夜思念僧伽的佛弟子們,常保持善法與自我覺醒 ◊◊

 

298偈】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僧伽。

 

【註解】

喬達摩佛陀(漢譯「瞿曇佛」)的弟子們,不停的在白天和黑夜,都能以善心處於自我醒覺的境界,觀想於佛陀的賢德、觀想於佛法的微妙、觀想於僧伽的無私奉獻。

 

 

◊◊ 晝夜思念自身的佛弟子們,常保持善法與自我覺醒 ◊◊

 

299偈】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於身。

 

 

◊◊ 晝夜常樂於不殺生的佛弟子們,常保持善法與自我覺醒 ◊◊

 

300偈】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常樂不殺生。

 

【註解】

喬達摩佛陀(漢譯「瞿曇佛」)的弟子們,不停的在白天和黑夜,都能以善心處於自我醒覺的境界,觀想於自身的不淨、觀想於戒律、永不犯戒、永不殺生。

 

 

◊◊ 晝夜常樂於禪定的佛弟子們,常保持善法與自我覺醒 ◊◊

 

301偈】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心常樂禪定。

  

【註解】  

喬達摩佛陀(漢譯「瞿曇佛」)的弟子們,不停的在白天和黑夜,都能以善心處於自我醒覺的境界,努力精進的修學禪定,讓自己處於大喜大樂的禪定境界之中。

 

【常思念於佛陀——樵夫和他兒子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樵夫和他的兒子。

  

在王舍城住著一名樵夫,有一回他帶了兒子到樹林裡去砍柴,順道帶了兩隻牛去放牧,黃昏時分,當他們回家途中,經過墳場時,解下牛軛讓牛隻自由的吃草後,便坐下來休息,可是牛隻趁他們不備時逃脫了,樵夫只好留下兒子在墳場看守車子,自己獨自去尋找牛隻。這一找找到城裡去了,天黑了城門關上了,樵夫無法和兒子會合,樵夫的兒子只好獨自在車底下過夜。

  

樵夫的兒子雖然年紀輕輕,可是對佛陀卻有堅決的信念。當晚,有兩隻餓鬼前來想加害於他,當其中一隻餓鬼在拉扯那孩子的腳時,那孩子念道:「我禮敬佛陀。」那兩隻餓鬼肅然起敬,認為有必要保護這孩子,其中一隻餓鬼留下來保護孩子,另一隻餓鬼到王宮中把頻婆娑羅王的食物帶來給孩子充饑,並在桌子上留下字條,這字條只有頻婆娑羅王看得到。那兩隻惡鬼視孩子如己出,無微不至的照顧他。

  

隔天早上,頻婆娑羅王發現食物及餐具都不見了,非常害怕,當他發現餓鬼留下的字條後,便派手下到城外尋找,終於發現遺留在牛車上的餐具和發現沉睡在柴車底下的孩子。孩子告訴頻婆娑羅王的手下說他父母晚上來餵他食物,他吃飽後無畏懼的睡著了,其他的事他一概不知,於是,頻婆娑羅王便召見了樵夫夫婦和孩子,並帶著他們一齊去謁見佛陀,當時,頻婆娑羅王已經知道那孩子對佛陀的堅決信念和那晚被餓鬼騷擾的事。

  

頻婆娑羅王問佛陀:「信念佛陀的賢德,是否是唯一保護惡魔和危險困擾的方法?信念於佛法是否也有同樣的功用?」佛陀回答頻婆娑羅王:「大王!有六種方法,只要通過對它們的信念和經常觀想它們,就能令你避開凶惡和危險而獲得保護。」

  

聆聽了佛陀的開示後,樵夫夫婦和孩子都證得初果,後來他們都加入僧團,不久都證得阿羅漢果。

 

【評論】

觀佛法門是一種老少咸宜的禪定修學法門。「觀」的意思是反省或觀想,因此觀佛就是於禪定中實踐觀想於佛陀的賢德。

  

佛陀擁有無限的賢德,這一切賢德都歸納為九大層次(四色界定、四無色界定加滅盡受想定),在實踐禪定時,要不斷的觀想佛陀的偉大賢德。

  

要在禪定中同時觀想佛陀所有的賢德是很困難的,因此必須一件一件慢慢來,首先從阿羅漢開始觀想,然後一件一件的依次第進行。

  

在進行禪定前,要沐浴淨身,然後以鮮花供養三寶,接著祈求三皈五戒,然後在佛像前以最舒適的姿勢盤坐,以敬愛心和敬慕心關注佛像,然後輕輕的閉上雙眼,左掌放在右腿上,右掌疊在左掌上,心專注於佛像,然後開始觀想佛陀的賢德行為:

  

1、佛陀從未犯下任何罪行,因此他被稱為阿羅漢。

2、佛陀從未犯下任何罪行,他已棄除所有垢穢、煩惱,他值得一切的供養,因此他被稱為阿羅漢。

  

就這樣繼續觀想佛陀其他的賢德,當我們做這樣的觀想時,我們的心就集中在佛陀身上,不再到處遊蕩,因此我們的心也變得純淨和安寧。觀想佛陀的賢德,開始時只是一個小小的範圍,因此我們發奮去實踐這種觀佛禪定法門。

 

觀法——就是觀想於佛陀所宣說的妙法,如:心所法,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六根六塵,三法印,四聖諦,還有《大念處經》記載的四念處,這些方法可能比較困難。

 

觀法可分為五支:

1、思惟觀。

2、五蘊觀。

3、對象(六根六塵)觀。

4、智慧觀。

5、真諦觀。

 

五蓋障礙觀:

在觀法的過程中,會遇到五種障礙,那就是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惡作蓋、散亂掉舉蓋、疑蓋。

  

一、貪欲蓋:由貪欲所產生的煩惱。觀想於貪欲的方法有五:

1、當某種欲念產生時,清楚的知道它的存在。

2、當那些欲念不存在時,清楚的知道它們不存在。

3、清楚的知道那些尚未產生的欲念即將產生。

4、清楚的知道熄滅那些已存在的欲念的方法。

5、清楚的知道那些已被熄滅的欲念不再產生。

 

二、瞋恚蓋:由惡行和惡念所產生的煩惱,它將心扭曲,並阻礙了通往涅槃的道路。觀想於瞋恚蓋的方法有五支:

1、當惡念產生時,清楚的知道它的存在。

2、當心中無惡念時,清楚的知道它不存在。

3、清楚的知道那些尚未產生的惡念即將產生。

4、清楚的知道斷那些已生的惡念的方法。

5、清楚的知道那些已斷的惡念不再產生。

 

三、睡眠惡作蓋:指身或心昏沉所造成的障礙。觀想方法與貪蓋、瞋蓋相似。

 

四、散亂掉舉蓋:指心的憂慮和激盪,在這種心識干擾下,使人無法平靜,因此阻礙了通往涅槃的道路。觀想方法與貪欲蓋、瞋恚蓋一樣。

 

五、疑蓋:對下列八法有所疑惑。 

1、對佛陀有所疑惑。

2、對佛法有所疑惑。

3、對僧伽有所疑惑。

4、對戒律有所疑惑。

5、對個人的前世有所疑惑。

6、對個人的來世有所疑惑。

7、對個人的前世和來世都有所疑惑。

8、對因果論及輪迴論有所疑惑。

  

觀想方法與貪蓋、瞋蓋相似。

  

經常觀想於這五蓋的障礙,這種方法就叫做五蓋障礙觀,這有助於培養正確的思惟。

 

五蘊觀,就是觀想五蘊的繫縛。五蘊繫縛於生命,也是生命的根基。

1、色蘊觀。

2、受蘊觀。

3、想蘊觀。

4、行蘊觀。

5、識蘊觀。

  

一個人應該這樣的觀想於色(世間一切的事物)。

  

色——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世俗的,他怎樣產生就怎樣滅亡。

  

同樣的用這種方法,觀想於其他各蘊,和他們組成,及如何斷除這一切繫縛,並覺悟他們的無常。

 

十二處觀(六根、六塵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學習觀想者應該以下列五種方法來觀想這十二處:

1、清楚的知道它們是什麼。

2、清楚的知道它們怎麼形成(生)。

3、清楚的知道那未生處的是什麼。

4、清楚的知道那已生處的如何終止。

5、清楚的知道那已終止的不再生。

 

這種方法可以觀想自身也可以觀想他人。

 

七菩提分觀(觀想於七菩提分):  

1、念菩提分。

2、擇法菩提分。

3、精進菩提分。

4、喜菩提分。

5、輕安菩提分。

6、定菩提分。

7、捨菩提分。

  

七菩提分觀由念開始,與邁向覺悟之道息息相關,因此要個別形容它們是很困難的。

  

有志於覺悟的修行者,應該留意於自己一切的意與行,這就叫做「念」。有了「念」他明辨是非以智慧來觀察它們這就是「擇法」。捨棄不正法後,努力發奮這就是「精進」。「精進」的修持,當智慧得到發展後,心中生起對正法的「喜」悅。由於「喜」的生起,身心輕快安適,他獲得「輕安」。由於獲得「輕安」,他的心不再動搖,精神集中,他逐漸的理解什麼是「定」。就這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產生。然後建立在寧靜的「定」上,把注意力放在善上和發展觀想,最後發現一切都是虛無,因此而產生一股平定力,這就是「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