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這是小尼最近加入一個線上讀書會的群組,昨日課後有法友提出的討論

 

這是轉貼這個連結的人講的

 

肉體的心並不是心所依處,如果是的話,按上文現代最新的人工心臟移植技術就無法解釋了。另外移植了另外一個人的心按現代科學的的研究並不會把供體的某些習性也一併轉移給受者。網上穿鑿附會的傳說都是經不起嚴格的科學觀測的驗證。

 

某居士回應的⋯⋯

 

心所依處色和意門有分的問題。心所依處色在心臟中的血液裡面,當心生色法生起時,應該是從心臟裡面的血液開始飛速沖向色法的目標,比如行走的腳。但是意門心路過程是產生於有分心。並不相同。而更換心臟只是更換了心生色法產生的起始地,並不妨礙心識的生起的果報心。但其中也一定會有相應的影響。下次課,也許尊者能做個題目進行解答。我們就不討論了。

 

分享至臉書後,另一位法友回應的⋯⋯

 

不是這樣理解的。
心所依處是心臟裡某心室裡的「血液」,血液是流動著的,所以也不是「特定的血」只是那個區域的血剎那的作為心所依處而已。
更不是指心臟,不要搞錯了⋯⋯

 

這部分是慈住戒尼在指導禪修群組中所開示的⋯⋯

 

在此說明:

 

1.心依處色不是心臟,

 

2.心依處色不能用眼睛看到,也不能用儀器測試到,

 

3.移植心臟,不是移植心依處色。

 

4.心依處色不能移植,

 

5.心依處色不是血液,

 

6.心依處色在心臟內部,心臟內部小洞中有血液,在小洞血液裡面,這小洞的血液不受心臟壓縮影響,也不循環身體,心依處色就是在小洞內的血液裡面,

 

7.心依處色只依靠個人的業能之力而生起,而且壽命最長只有17刹那。

 

8.心依處色在臨命終的精況,若此人昏迷而且6門心路已經不運作(沒知覺),可是尚未死亡,若有分心持續生起。

 

9.心依處色就可以支持有分心持續生起,一直支持到死心生起,6門心路沒運作不代表死亡,必需死心生起才是死亡;

 

10.只要移植手術開始,尚未切斷血液輸送管,一直到心臟移出之前,心依處色會支持有分心持續生起,但是沒有痛覺,因為6門心路沒作用,就沒痛覺,心臟移出死心必然生起。11.然後,心臟移到另一人身上血液暢通之後,另一人的転起業就會在裡面產生心依處色。

 

12.所以捐贈者和受捐者是同一個心臟,但是,不同的人転起業產生不同的心依處色。

 

13.心臟是由火界生色,食素生色,心生色,業生色共同構造,但是心依處色只是由個人的業產生10法聚。

 

14.心依處色在結生一刹那是和結生心俱生,在生命期當中是由Pavutti”転起業”產生。

 

所以,移植他人可用的心臟,或用人工做出的心臟,這些人的心臟都有血液在小洞當中,這人的”転起業”就會在小洞中血液裡,由個人之業能去產生”心依處色”在血液裡,這個人的転起業就是運作業生色聚的源頭。

 

15.心依處色由業能產生,業能來自過去世所造的行為能量,也是來自心(思)的運作。

 

16.心依處色在臨命終,這個人若是業能己快盡的話,那麼,在臨死速行只有5心刹那,在此時,這個人的心(5刹那速行心)可以·生起善速行,那麼這個善速行心的善業能,就可以支援這個人下一世在善處結生。

 

17.心依處色是由業產生,也是由業終止,這是佛陀的教導,生命是以個人之業能運転。

 

18.心依處色在生命第一刹那就產生,由業產生,不是父母給心依處色,父母只是提供一個生命開始的生存條件和養育責任,這個就是恩德。

 

19.心依處色不能用現在生起的心去改變,現在生起的心只是產生”心生色”,以及造新的業能,所以現在心不是產生”心依處色”的來源。

 

20.心依處色在生命過程當中,是快速的生滅,因為它是業產生的色法,每個人過去世所造的業不同,業在生命期運作也就不同。

 

21.心依處色並不能用現代科技智慧產生,這是因為業生色的究竟色法之壽命太短暫,無法保存。

 

所以,就像人的壽命也是無法完成自己該做的事,必需分許多世的努力,而且是正確的努力才能有好的結果。

 

 

以下是轉貼連結的內文

 

*******

  

橫跨大洋的人工心臟之夢

 

|陳琛、林峰

 

1957年,史稱「人工臟器之父」的Dr. Kolff及其研究小組在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用一個人工心臟替換狗的心臟,使狗存活了90分鐘,由此揭開了人工心臟研究的歷史序幕。

 

這一年,大洋彼岸的中國大陸正處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形勢喜人,知識界正被鼓勵開展「大鳴大放」,誰也沒有料到「反右」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就要接踵而來,經濟形勢從此急轉直下。

 

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國爆發,而此時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Baylor醫學院,心臟外科泰斗Dr. DeBakey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室輔助裝置(VAD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植入手術,一位因心臟手術後心肌受損而不能脫離體外迴圈的患者,通過VAD維持生命,使天然心臟得到休息和康復,10天后心臟完全康復,醫生成功地將VAD從其體內撤除。

 

1969年,在同樣位於休斯頓的德克薩斯州心臟研究院,Dr. DeBakey的競爭對手Dr. Cooley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全人工心臟(TAHTotal Artificial Heart)植入手術,一位瀕死的心衰患者的心臟由TAH取代(天然心臟被摘除),存活64小時後,等到了心臟移植的供體心臟,成功地進行了心臟移植。(VADTAH統稱人工心臟)

 

這兩個歷史性手術所採用的人工心臟裝置(包括VADTAH),均由出生於阿根廷、當時在Baylor醫學院工作的心臟外科大師Dr. Liotta領導設計製成,Dr. Liotta因此而被載入醫學史冊。

 

但是在Dr. Liotta的人生經歷中,更令我們感動的還是他對中國的友誼。在中國大陸與西方世界全面隔離的年代,1973年,Dr. Liotta訪問了中國,與周恩來總理會面,被任命為中國衛生部顧問。自1973年至1996年,Dr. Liotta在中國大陸和歐洲給許多中國醫生傳授了心臟外科技術,1990年他被授予廣州心血管中心名譽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名譽教授。

 

廣州顯然是197090年代中國大陸人工心臟研究的中心之一。1976年毛澤東去世,1978年中國大陸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此年11月,國家計委在廣州主辦了「全國第一屆人工心臟科研工作會議」。會議由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的黃家駟主持,黃博士被譽為中國外科學的奠基人,在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他在講話中指出,「人工心臟不僅對嚴重心臟病患者施行最終的補救手術……;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帶動其它有關學科的發展」,「人工心臟的研究要納入國家的統一規劃」。

 

198090年代,廣州、北京、上海的多個醫院和醫學院的研究小組牽頭開展了多種類型的人工心臟的研究開發,但是受人力物力條件限制,大多數難以形成系統,其中影響較大的,當推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羅征祥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葉椿秀合作研製的「羅葉泵」。

 

「羅葉泵」屬於搏動式人工心臟,這類裝置採用彈性材料做成容積可以變化的腔室,腔室在氣動或電動機構驅動下作收縮、舒張運動,模擬心臟動作。與這一傳統的技術概念不同,自199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一代VAD,改而不模擬心臟動作,只追求心臟的功能,它採用與工業泵相似的「旋轉式」血泵,由剛性的葉輪在電機驅動下旋轉,將血液由低壓端輸送到高壓端。

 

最近10年的研究表明,旋轉式血泵在人工心臟的長期使用能力上實現了對傳統的全面突破。2006年,美國人工心臟行業3大上市公司之一的World Heart公司戀戀不捨地宣佈停產搏動泵,標誌著搏動式人工心臟開始退出長期型人工心臟市場,這類裝置今後將主要供短期使用,不再是關鍵技術的研發前沿。

 

19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最著名的心血管病治療機構——北京阜外醫院開始進行旋轉式血泵研究開發,開展了多種技術概念的探索,大約從2005年開始著力開發名為FW的軸流泵,這一名稱顯然代表了阜外醫院的專家集體,FW的初步動物試驗結果已於2009年前後在國內外發表。

 

美國公司於1990年代中期完成了這一過程,目前已有幾千套旋轉式血泵成功地植入人體,其中包括2010年美國前副總統Dick Cheney接受的價值10萬美元的人工心臟HeartMate II

 

中國大陸在計劃經濟年代,在全國分佈了許多醫療器械研究所,由它們負責進行重大醫療設備的開發和認證測試,現在這些研究所基本上都已解散或轉變成企業,但是以往的老所長們還保持著私人聚會研討的習慣。本文作者之一陳琛於20105月應邀在這樣的研討會上展示了回國創業後在蘇州製成的人工心臟樣機,它是一個比國際上現有同類產品更小的植入式血泵。一位來自上海的老所長掂量著樣機說:「要是黃家駟在世,見到這個東西,不知道要有多高興啊!」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科學家對人工心臟何等的期待和為此付出的何等的艱辛!

 

人工心臟既是由金錢堆砌而成,更是多學科協作和經驗積累的產物,顯然不是「閉門造車」能做成的。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批人工心臟專業人士于1980年代中期來到美國深造,很快憑藉扎實的功底在各自的單位挑起了大樑;第二批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在美國名校獲得博士學位後,出類拔萃。

 

進入本世紀後,臨床研究表明某些人工心臟的長期使用效果已經好於其它治療手段,因而美國FDA2002年底批准首個人工心臟產品作為替代心臟移植的永久性植入物在臨床使用,這就明確地將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潛在市場展現在世人面前。而在這個時間點上,在美國已有五、六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業人士,已經(或者曾經)在美國人工心臟企業或研究機構做到了首席工程師一類的頂級技術職位。

 

更難得的是,他們還形成了一個特別融洽的小圈子。中美差距、市場、技術,是這個圈子中的主話題,接下來大家不禁感慨:如果將分佈在美國各地的華裔頂級專家聚到一起,何愁做不出一個世界上最好的人工心臟?那麼這顆人工心臟無疑應該稱作「中國心」!

 

2003年起,上述美國小圈子裡的同仁開始討論回國創業的話題。大家認為,除了商業因素外,回國創業至少還有另外兩方面功效:一是培養國內人才,二是帶動國內相關學科和產業的發展。2008年,陳琛實現了全職回國的願望,圈子裡的長者贈以「我們這代人有抱負而沒機會實現的願望希望你能有機會去實現,我本人在有生之年會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同輩則贈以「要什麼,給什麼」的肺腑之言。

 

2008年,本文作者的人工心臟商業計畫獲得「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專案資助和聯帶的風險投資,我們借此成立了蘇州同心醫療器械公司,2009年又接連得到蘇州市、江蘇省的人才引進專案資助。

 

2009年,國家科技部在部署「十一五」(第11個五年計劃)後期的科研重點時,決定再次掛出植入式人工心臟這塊硬骨頭,頒佈了相應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重點專案申請指南。蘇州同心醫療器械公司牽頭聯合其他單位組成申報小組,經過競爭後榮幸地中標。

 

(右1為本文作者陳琛,白髮者為德克薩斯州心臟研究院的Dr.Frazier,年輕的女士為「青年千人計畫專家」,人工心臟專業)

 

已有人工心臟技術通常被區分為三代:第一代為搏動式,第二、三代為旋轉式。第二代人工心臟採用浸沒於血液中的滑動軸承及樞軸關節對轉子加以支承,支承力通過機械接觸傳遞,軸承由血液潤滑。這類人工心臟可以做得很小,但是軸承附近的血液受到很高的流場剪應力作用,並易形成迴旋「死水區」,結果造成血液成分的受損和被啟動,導致血栓形成等嚴重的臨床併發症。

 

第三代人工心臟改而採用流體動力軸承或磁懸浮軸承,使得轉子完全懸浮,在不與周圍發生任何機械接觸的情況下旋轉,這不僅很好地解決了機械摩擦帶來的壽命問題,而且更有意義的是,血液可以在轉子和殼體之間的間隙中形成順暢的流動,使得接觸血液的表面各處不斷受到沖刷,避免血栓形成。但是第三代人工心臟的技術,特別是主動磁懸浮技術相對更為複雜和困難,在裝置尺寸、效率等方面面臨很大挑戰。

 

目前在美國市場上使用最普遍的是第二代人工心臟,包括HeartMate IIJarvik 2000MicroMed DeBakey等。第三代人工心臟只有很少量正在美國進行臨床研究,包括IncorCorAideDuraHeartLevacorHVAD等產品(澳大利亞的VentrAssist因品質問題已退出市場)。在這5種產品中,有3種是由前述華裔頂級工程師主持完成了關鍵技術的研發,因此我們是世界上對新一代人工心臟最有經驗的團體之一。

 

蘇州同心醫療器械公司成立後,很快提出了核心技術的專有方案,一口氣製作了幾代演示單元,接連獲得性能突破,接著完成了產品樣機的設計和製作,以及隨後的體外測試,目前已經做好動物試驗的準備。專案自2008年底啟動,於20103月和11月在蘇州順利做完了PDRCDR評審,用2年時間走完了國外同行通常需要花費3年以上的研究開發歷程。

 

公司的年輕工程師們對於國外先進技術、工作規範和流程表現出的學習熱情,甚至超出了美國專家的預期。產品涉及許多先進的加工方法,原計劃送往美國加工的零件,結果大部分在國內得以解決。這不禁令人感慨近幾年國內的製造能力提升之快,國人在整個研發、加工過程中表現出的創造力,更令資深專家們刮目相看。

 

在第三代人工心臟中,完全磁懸浮離心式血泵是一項具有潛在性能優勢的前沿技術,目前世界上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這類人工心臟只有2種,即由日本Terumo公司在美國設立的子公司開發的DuraHeart和美國公司World Heart開發的LevacorDuraHeart曾在剛剛閉幕的上海世博會日本產業館展出。由於體積較大,這2種人工心臟均只能植入人體腹腔。

 

蘇州同心醫療器械公司目前的產品樣機,在獲得比這2個產品更好的磁懸浮特性指標的同時,顯著縮小了裝置體積,使其縮小到可以植入人體胸腔的程度。這一好於預期的階段性成果,使我們對「十二五」計畫期間獲得政府的進一步科研資助和民間的商業投資充滿信心。

 

(應用團隊產品的第一個患者老李在年前給我們寄來了幾箱蘋果,我們拍了這張合影回贈,本文的作者林峰也在照片中,你能找到他嗎?)PS:反正我找不到,他本人能找到就不錯了哈,陳老師太不厚道了,你怎麼提供的有你的那張照片那麼清楚呢。

 

古往今來,中華大地曾令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傾心、奮鬥,今天在這塊土地上終於迎來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演繹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變革篇章。面對西方世界永無止境的科技創新大潮,置身中國歷史長河中最激動人心的發展階段,我們看到,大洋兩岸幾代人為之奮鬥的人工心臟之夢,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AzVt5Eq1uOvCc69X2sB-x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