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 165.JPG

在許多方面和對許多人來說,哲學和科學使心靈從教條主義中解脫出來,這是大有助益的。然而它們也在人的心裡製造出一片空白,人們變得空虛,幻想破滅和有失落感,然而我們能因此而責備哲學和科學嗎?哲學和科學幫助我,使我的心「從相信我父母的宗教中」解脫出來,然而卻將我帶到地獄的邊境。現在,讓我的生命有意義是我的責任。

讀存在哲學在某方面幫助我去了解西方人和他們的問題、他們的思惟模式、他們的思想中所欠缺的,以及他們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佛陀的教導能幫助他們嗎?如何幫助?

這個世間瘋了,毫無意義,是一件膺品,一場演出,一場驕傲自滿的演出。傻瓜中了圈套,虛榮,不真實的財產。

引喻

我假裝來改善世間,並使人快樂,實際上,我的內心感到空虛。

發現我多麼醜陋是令人駭怕的,去做某些事來遮蓋這醜陋吧。

我是空虛和無意義的,去尋找某些東西來填滿這空虛和無意義,我認為獲得某些東西可以充實我的生命,一些美麗和有意義的東西,仔細觀察後,我發現這也是空的。

我想要教人,為什麼?

可是我自己是愚癡的,為了隱藏我的愚癡,我必須教人和假裝我知道。

談論愛,崇高而美麗的字眼,像老鷹一樣高飛,然而我心中充滿憤怒和挫折。

假裝不執著,私底下卻渴望以不執著而出名;談論要少欲知足,卻享受奢侈品,收到饋贈感到高興和驕傲;談論清淨和貞潔,卻沒有勇氣看看自己是多麼的虛偽。

人們說:「你是個美麗的人,聰明又快樂。」我希望這是真的。

「我對修行『法』大部分是失敗的,部分是因為我的懶散,而部分是因為我對普通的形式和制度失去信心。」我親愛的朋友,這個我很了解,我的情況沒有多大不同。我覺得你知道的越多,在心智上你會變得越孤單。

噢,總之,我不再為此感到苦惱,雖然我仍渴望不會被評斷,而能開放的溝通。我試著學習孤獨的過日子,我必須如此。我覺得我好像是距離另一顆星星一百萬光年的星球。我認為每個人都非常寂寞,有些人比較敏感,所以他們的感受更強烈。

我的心很自由,不善的念頭是痛苦的,也會引起痛苦;而善的念頭是平靜的。

如果我們能圓滿的修習正念(不遺漏生活中的任何部分),這是足夠的。

我想要心靈上的解脫,在別人眼中,我不可能完成任何重大的事,然而無所謂。不過,我內心感到一種我從未感受到的自由,這是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我並非指有任何階段的證悟。

我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清明睿智的,你可以過平靜的生活。你為什麼這麼擔心別人?你認為你對他們有責任嗎?

為任何事情不悅是不值得的,我並非指我總是愉快的,我發現:當有個「大的自我」認同某些事情時,也會不快樂。

你說︰「我要說的是:在我心裡,我必須解決這個大問題:在西方,在這裡,以何種方式修行『法』,對真正的修行來說是對的,同時又滿足這種文化的物質需求。」這是一個大問題,你先為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在修行時,一個人首先應該清楚知道的是「不善的念頭使人不快樂」,不是要去克服他們,而是要明確的、清楚的觀察他們。

人們想要什麼?他們想要快樂,不要痛苦。所以觀察是什麼使你不開心。人們沒有發現是「不善的念頭」使他們不開心,大多數人很難接受這點。他們認為感官之娛和他們想要的所有東西能使他們快樂。如果你的內心是快樂的,即使你所擁有的不多也是快樂的。

以下是一些尼采的話︰

一、 如果沒有禁慾,人的生命會是動物性的和無意義的。

二、 即使只有一次妥協,只要有大眾的意見,這可能使一個思想家在論理上不完美。

三、 巨大的力量顯現在極大的自制上。~尼采

「一個人若不知道如何控制最深處的自我,他會以自己的輕慢心去控制旁人的意願。」~歌德

啊,美麗的夢,這些美夢使我快樂,它們滋養我,當我年輕時,它們很有用;現在我知道它們只是夢。有時,我希望我能再度活在夢中,這是一種無知之樂,可是沒有它又不可能。

我必須在中午獨自爬這座山,我渴望有個同伴,可是我找不到。我必須使我的身心更強壯,以便能單獨爬到山頂。

我知道孤寂的意思,我正為孤寂做準備,這是我的命運。 甜美、甜蜜的孤獨。

我最親愛的朋友,深入了解自己吧。

我越來越不想教導,然而我仍然有興趣跟聰明、心胸開闊的人,不會輕易相信經典中所說的每一件事的佛教徒交談。最糟的是:我不能聽某人像傳教士一樣談話,好像他知道一切似的。

如果你寫你的故事,我會閱讀的。一個充滿「矛盾的理想」的人,一個美籍猶太裔佛教徒;一個知道太多卻不知道他的一生要做什麼的人;一個在這世間看鬧劇/笑話的人,不會把事情看得太認真,包括他自己,對他而言,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對我而言亦然,然而我更了解我的心。)

瞧,他們不感激你的仁慈,反而認為你是便宜貨、愚蠢又可以利用,於是他們開始操縱。為什麼?因為他們不尊重他人。他們沒有學過和人建立良好關係;或許他們從未被尊重的對待過。我們從我們的經驗而不是書本中學習這些事,或許他們曾經與互相操縱的人,如父母、配偶共住過。

不去操縱別人的人是非常難找的。我們操縱別人,因為我們不信賴或尊重他們,也不信賴自己。如果我們彼此互相尊重、信賴,我們不會互相操縱。操控象徵著懦弱和不成熟。

生命是神祕的。那些無法體會這點的人,不會找到快樂或驚嘆;那些試著對生命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的人是徒然的,他們絕不會成功。我寧願是一個神祕主義者而非科學家。某些神祕主義者也是科學家。

欺騙(自欺)決不會導致成長或洞察力。如果你想要了解真相,首先你需要勇氣和誠實。我們都有一部分是天使,而一部分是惡魔。如果我們否認惡魔,它會在黑暗中纏住我們; 讓惡魔在白天現身吧。

假裝、幻術(maya)和自我暗示使生命更空虛。

「這個社會充滿焦慮、寂寞、空虛的人。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各種的『依賴』假裝為愛。這些依賴呈現多樣化,或以互相幫助的形式,或為了彼此慾望的滿足,或是透過各種人際關係的商業形式,乃至明顯的因寄生引起的被虐待狂。兩個感到孤獨和空虛的人彼此聯繫,以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讓彼此免受寂寞之苦,這也是常有的事。」~羅洛‧梅

「悲劇就是看到有關自己的事實和真相。」

對那些容易分心的人來說,最好使他們的心忙於觀察一個接著一個的目標;而對那些平靜和有正念的人來說,他們只需觀察自然生起的目標就可以了。

「當你被反對(thwarted)時,是你自己的態度出了問題。」~Meister Eckhart(1260~1328,是德國神祕主義神學家。)

假如你不是為了什麼而活,這表示你的生命中沒有什麼值得重視的,你的生命沒有中心。所有你重視的理想都是借來的。就像現在,你沒有穩固的地方可以立足。

「人永遠不能把外在事物做為生命的中心。」

「無論這任務有多麼困難, 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和我們所處的社會,透過深入了解自己,以及透過勇敢面對我們的歷史背景來尋找我們的道德中心。」

「學習如何去愛的最積極的方法,就是去了解我們如何無法去愛。」~ 羅洛‧梅

寬恕就是諒解,寬恕就是解脫。

當你不能原諒某人時,你是在束縛中,

當了解無我時,是誰在寬恕呢?

以下我覺得是一些非常發人深省的摘錄,這些引文大部分來自羅洛‧梅的《人的追求》(Man’s Search for Himself)或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1902~,是美國當代心理學泰斗。)的《學習的自由》。

「目前,這是眾所周知的心理傾向,就是當我們壓抑某種態度或情緒時,我們經常透過行為,或表面上裝出正好相反的態度來使它平衡。例如,你可能經常發現:你對你不喜歡的人特別有禮貌。」

「如果我們不坦率面對我們的憎恨和怨恨,它們遲早會形成對任何人絕不會有好處的結果,那就是自憐。自憐是憎恨和怨恨的被保護的形式。」

「沒有人能達到真正的愛、道德或自由,除非他坦白面對並化解他的怨恨。」

「自由並不是造反。自由意指開放、成長的意願;自由指有彈性,為了更大的人類的價值而可以隨時改變。」

「人總是生活在社會,而那個社會決定他的心理健康。」 「因此,好的社會是給人們最大自由的社會---自由不是定義為負面的、防衛性的,而是正面的定義為:自由是讓人有機會了解更崇高的人的價值。」

「自由是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參與其中的能力,是一種塑造自己的能力。」

「越能覺知自我的人,他選擇的範圍和他的自由會相對的增加。」

「因此,自由不只是對一個特定的決定說『可以』或『不可以』──這是一種塑造和創造自己的權力。」

「自由並非意指想要離群索居,它確實指一個人能面對孤獨,並能在他與世人的關係中,特別是那些在他周遭的人中自覺的負起某些責任。」

「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的生活是由自我選擇的目標所組成的︰他知道他想要什麼…。」

「在社會中流傳下來的信仰和傳統往往成為僵化的形式,是壓抑個人活力的死的形式。」

人永遠不能把外在事物做為生命的「中心」。

「困難的是,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和我們的社會,並透過深入了解自己,以及有勇氣面對我們的歷史背景,來找到我們的道德中心。」

「真正的問題是,在倫理學和宗教方面去區分什麼是健康的,並提供增加個人價值、責任和自由的安全感。因此,近來,人們在尋找能結合他們的生活的價值標準,他需要面對『沒有容易和簡單的辦法』這事實。」

「更準確的說,每個人需要去奮鬥以增長自覺能力、成熟、自由和責任,可是他往往停留在孩提階段,並依賴父母的保護,或由父母來代替,這兩者之間不是相衝突嗎?」

「一種特定的宗教會不會摧毀人的意志,使他停留在幼稚階段,並使他避免對自由擔憂和避開個人的責任?或是它會做為他的目標的基礎,肯定他的尊嚴和價值,這給他一個基礎,讓他能勇敢的接受他的極限和憂慮,以便幫助他培養他的權力、責任和愛他的同胞的能力?」~ 羅洛‧梅

「他們被教導快樂和成功是緊跟著他們的『行善』而來的,後者一般解釋為服從。如上面所說的,僅僅服從會破壞一個人的道德意識和心力的發展。由於長期服從外面的要求,他會喪失他的道德與『能分辨是非的選擇』(responsible choice)能力。之後,很奇怪的,這些人『成就善的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喜悅』都減少了。」

「交出自己道德自主權的人,也放棄了他獲得美德和快樂的能力。怪不得他感到怨恨。」

「宗教的功能有一個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是個人用來避免『必須面對孤寂和憂慮』的手段(device)。」

「人的內心深處基本上是孤寂的…,沒有求助的對象,最後必須自己獨自做抉擇。」

「除非人們能在冷酷的現實中面對絕望和憂慮,否則永遠無法克服絕望和憂慮。」

「只有當人們勇敢的接受他的寂寞時,成熟和克服孤獨才有可能。」

「宗教是個人的終極關懷。在心理學上,宗教被視為是一種有關人的存在的方式。」

「要求回報的愛不是真愛。」

「我們接受愛與『我們的要求、犧牲或需要』是不成比例的,然而大體上與我們自己去愛的能力成比例。而我們的愛的能力取決於我們生而為人的能力上。」

「我們沒有看到真相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

「當一個人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有勇氣獨立時,那麼,他可以像一個有權力的人一樣說話。」

「一個人越是有能力引導他的生命,他就越能把時間用在利益他人上。因此『能看到真相』與成熟的感情和道德並行不悖。當一個人以這種方式看到真相時,他會對他說的話有信心,他確實相信他的信仰和他自己的經驗,而不是透過抽象的原理或是別人告訴他的。」

「一個人越是缺乏自覺,他越是被焦慮、不理性的憤怒和怨恨所折磨;而憤怒通常會使我們無法了解真相,而焦慮總是阻礙我們。」

「然而當愛被用來克服寂寞時,卻以增加兩人的空虛感的代價下來達成它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