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主頁君在看坦尼沙羅尊者的一本書《Purity of Heart》,裡面提到佛陀說,有一種方法可以來測試一個人是否真正的擁有智慧。
一個人如果真的是擁有智慧的,他會去做一類事情:
這些事情雖然他不想去做,但還是會鼓勵自己付諸行動,因為知道這些行為會引向快樂和幸福。例如,冬天大早上特別冷,你是否能早起堅持坐禪練習。
一個人如果真的是擁有智慧的,他不會去做一類事情:
這些事情雖然他想去做,但會克制自己不去付諸行動,因為知道這些行為會引向痛苦和傷害。例如,說服自己戒除一個不善巧的上癮行為。
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做到以上兩點,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是擁有智慧的人。智慧,不是看一個人嘴上說了什麼,而是看他的行為。他是否能繞開種種的障礙,選擇真正善巧的道路。
拿德加尼亞禪師的例子來說,在他出家之前,他的習性是一個容易發怒的人,他生氣後,喜歡去打爛一些傢俱來發洩他的怒氣,發洩以後,他才感到滿意。
我與德加尼亞禪師的十次小參
當他的練習進步後,他覺察到這個脾氣沒有給他自己和他人帶來一丁點的好處,因此他會努力覺察嗔心,只要一點點嗔心生起,他都會持續觀照,不讓嗔心有任何增長,變大的機會,直到嗔心消失。現在你再遇到他,會覺得禪師是一位非常溫和的人,你甚至很難想像他曾經是一個暴脾氣的人。
這個佛陀給我們的自測題,可以很好的作為一種自我衡量的手段,測試和評估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進展。如果你足夠真誠的面對自己,這將會幫助你進步。
現在很多內觀禪修者,正念練習者,喜歡用一些所謂“特殊”的體驗來衡量自己的智慧水準,例如進入某種境界啦,自己有哪些感應啦,看到什麼什麼啦。也許前腳剛剛讚歎自己獲得了某種體驗,後腳就被煩惱打臉,碾壓在地上摩擦。
佛陀的這道自測題,給了我們指了一個方向。你可能會覺得它太平凡了,太不起眼了,但是智慧的起點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行為是善巧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善巧的,我們如何做一個選擇,選擇一條更善巧的道路。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FE1tQZ2QlaXcDCrA67I8e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