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C1F9EA-936E-495F-ABF1-25CC70150A48.jpeg

 

 

 

抑鬱是一種瞋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心不高興,會沮喪,再下去就會抑鬱。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抑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視乎想要的欲望有多強,有多強的欲望得不到時,抑鬱就有多重。一開始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心就開始不高興,那時其實還不是很嚴重;可是心又開始想要,還是得不到時,就更不高興了;然後,就開始覺得沮喪,煩惱越來越強。如果這想得到的心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就會越來越嚴重。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感受是感受,煩惱是煩惱,不是個人的,不是我的,只是所緣的話,貪心就會減少,貪心減少的時候,瞋心也會相對減少,抑鬱也就會減少。

 

很多人覺得每天生活都是一樣,刷牙、洗臉、吃飯、上班等等,抑鬱的人看這樣的現象就覺得絕望和沒有興趣,不知道怎麼辦,這是有問題的心態。正常人一般會覺得這是新的一天,不覺得和昨天一樣,會好好的去過,充滿精力的去過。而禪修者看每一刻都是新的,和之前肯定是不一樣的;每個當下都是新的,所緣和心都是新的,帶著這樣的認知去觀照、去體驗就沒有問題了。

 

我出家前,曾有重度抑鬱症。當時心很苦、很消沈,沒有動力,非常恐懼,單靠個人的力量很難脫離這樣的狀態。當時從早晨醒來開始,心無時無刻不在苦當中,沒有一刻停止。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想重獲正常的心境,可是都沒有用。我嘗試去旅行,去以前最愛去的地方,但發現無論身在哪裡,苦及苦因都在心內,都逃脫不了內心的痛苦。最後,我想到了禪修。

 

那時,我想了解心為什麼會這樣。我只問了一個問題,心為什麼會苦?如此從早到晚,一刻不停的觀察,經過三、四個月反覆的觀察,雖然心還是無時無刻不在受苦,但是終於突然在一剎那體驗到心沒有苦的狀態。就只因那一剎那,我相信,禪修是能對治苦的方法,然後就繼續不斷的修習。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不間斷地觀心,有時整天都像在看恐怖災難電影一樣,但時間久了,就不會被思想內容所嚇到,或欺騙了。從而,深刻地了解到心是怎樣運作的。

 

最後,禪修實際經驗到抑鬱的根本原因是貪心和無明。想要的東西太多,背後就是無明。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沮喪,要不然就抑鬱,要不然就很憤怒;憤怒是外向的,抑鬱是內向,抑鬱是內在的瞋心,向下沉的。

 

有個人有十艘船,有艘船下沉了,他就自殺了,他就沒想到還有九艘船,想的是失去的是什麼,船有多少價值,他損失多少,心想到是失去的,而沒有想到還有多少,這艘船曾經幫他賺過多少錢?他不會這樣想。

 

年輕的時候,我希望每時每刻都快樂,所以為了追求快樂,我什麼都去嘗試,但很快就發現,所有能做的,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貪心造成抑鬱,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答案,但花了很多年在體驗中去明白這個道理。

 

苦和快樂是內心的問題,沒有外人可以讓心快樂或者不快樂;也不要相信有人可以令我們快樂,如果我們相信某人可以讓自己快樂,那就是最愚痴的想法。

 

 

 

 

 

 

 

 

 

 

~德加尼亞禪師(Sayadaw U Tejaniy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