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名為〈皈戒釋疑〉,針對一般人所不了解和誤解的皈依與在家戒規,用問答的方式,闡明該義。本章收集了不少多年來許多佛友的問題,其中內容涵蓋了受戒、在家五戒、布薩八戒、慈心九戒、出家的相關問題,但願讀者能瞭解其中涵義,從中受益。
第一節 皈依釋疑
問1:請問尊者,我從小就信仰王爺、媽祖,已經幾十年了,現在皈依三寶,可以再拜媽祖嗎?
答:就如在《小誦經註》中所說:「這(三寶)是我的皈依,這(三寶)是我的依怙。」眾生由於受到生死輪迴的逼迫、怖畏與痛苦,因此尋求佛、法、僧三寶為皈依處、依靠處、避難處。既然已經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就應該以三寶為依歸,不要再拜三寶以外的神明了。如果你把祂們當作宗教導師來敬拜,會破失你對三寶的皈依。
當然,我們應該重視宗教和諧,尊重每一個人的宗教信仰,不應隨意批評其他宗教,甚至應該祝願他們平安快樂,但我們應該堅守佛教徒的本分。
問2:常聽人說,他皈依某某大師,這是什麼意思?
答:如果他是佛教以外的宗教徒,可能會有他皈依某某大師這回事;然而我們佛教徒只以佛、法、僧三寶為皈依的對象。當有人想要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但不知道如何皈依時,他可以請一名比丘、沙彌或懂得皈依程序的在家居士引導他受取皈依。當然,他也可以向那位長老、比丘或在家居士學習佛法,但他所皈依的對象是整體的三寶,而不是單一的個人。
問3:皈依某大師不是皈依僧嗎?
答:皈依的對象是整體的三寶,而不是單一的個人。所謂的僧,並不是指單一的個人,而是整體的聖僧團,也就是所有已經體證聖道與聖果的四雙八輩這八種聖人的團體。何況他所皈依的某某大師,是否已經證得道果的聖者──聖僧團的一分子呢!
問4:在〈三皈依淺釋〉提到的「值得供養者」,是什麼意思?
答:「值得供養者」,巴利語為“dakkhiṇeyya”,直譯為應施者,也可翻為值得布施者、應受布施者。
《長部復註》把「向值得供養者頂禮」解釋為:「以應施性的原因而頂禮」。
《清淨道論》在解釋「應施(dakkhiṇeyya,應受布施)」時提到:「『應施』是指由於相信有來世而布施可施物。該(僧)值得布施,或由於布施(僧)有利於淨化使得大果,因此為『應施者』。」
意思為:「值得布施」是指人們相信有來世,為了使來世更好,因此布施值得布施者,希望藉由布施的對象能淨化該布施,使自己獲得大果報。
向值得供養者頂禮或向應施者頂禮的「值得供養者」或「應施者」,是此人認為所頂禮的對象是值得供養者,能使自己淨化並獲得大果報者。所以,在此是指虔敬心所禮敬的宗教對象──宗教師或其他宗教的神等等。
問5:請問尊者,破了皈依要如何懺悔?
答:不需要懺悔。只要重新求受三皈五戒就可以恢復其佛弟子的身分了。
問6:不是只需要重受三皈依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說要重新求受三皈五戒呢?
答:雖然佛陀開示說: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者為近事男,但佛陀也開示說:近事男應受持五戒及捨棄五種不適當的謀生方式〔邪命〕。有長老說:三皈依基於五戒等而存在,如果在家居士破了五戒,他的三皈依自然失效,唯有已經證得道果的聖者,他們的皈依才是堅固不動搖的。
問7:在家居士也能證阿羅漢果嗎?證得阿羅漢果的在家居士能接受出家比丘頂禮嗎?
答:在家居士也能證阿羅漢果的。例如:耶舍(Yasa)長者子、柯瑪(Khemā)夫人、淨飯王、波斯匿王的山達帝(Santati)大臣等人就是以在家的身分證得阿羅漢果的。
在家人證得阿羅漢果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在證得阿羅漢果的當天就出家,否則他必定會在當天般涅槃。
在《彌林達王問》中龍軍尊者解釋說:由於在家的外形(gihiliṅga)有缺失(visama,不正常;不平;不等;不適),在家的外形無力,因此證得阿羅漢果的在家人只會在當天出家或般涅槃。這並不是阿羅漢的缺失,而是在家外形的缺失,在家外形的無力。就如食物保護、維持一切有情的生命,但在胃有異常、消化力弱時,有可能因無法消化而奪命。這過失並不在食物,而是在胃,在於消化力弱。就如將石頭放在小草葉片上,由於草葉柔弱無法承載、負荷石頭的重量,就會被壓垮、折斷。就如無力、沒有能力、出身卑微、沒有智慧的人執掌國家政權,會很快地(khaṇa,剎那)使國政走向毀滅、沒落、倒退,無法維持主權。
因此可以解釋為──由於阿羅漢的戒、定、慧等功德非常殊勝,以在家的身分難以承載、負荷這些殊勝的功德,所以證得阿羅漢果的在家人不是當天出家,就會在當天般涅槃。
即使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下座比丘或沙彌,也要頂禮凡夫上座比丘,何況證果的在家居士。凡夫上座比丘之所以能承受下座阿羅漢比丘的禮敬,是因為他擁有增上戒(adhisīla)。因此,假如比丘不持戒,對他非常不利。
第二節 受戒釋疑
問8:請問尊者,五戒逐條各別受和整體一起受有什麼不同?
答:目前斯里蘭卡和泰國在受沙彌戒時,大都採取整體一起受的方式;而緬甸大都採取逐條各別受的方式。在家五戒在受戒時,各國大都採取逐條各別受的方式。
在家五戒、布薩八戒等逐條各別受的方法,請見本書〈第一章 在家居士受戒法〉;在家五戒整體一起受的程序為:
求受三皈五戒文和三皈依文與五戒整體一起受的方式相同,不同之處為:
1. Pāṇātipāt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巴那梯巴搭 威拉嗎尼 希卡巴當)
離殺生學處。
2. Adinnād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阿釘那達那 威拉嗎尼 希卡巴當)
離不與取學處。
3. Kāmesu micchācār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卡梅蘇 咪恰洽拉 威拉嗎尼 希卡巴當)
離欲邪行學處。
4. Musāvād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目沙瓦達 威拉嗎尼 希卡巴當)
離妄語學處。
5. Surā-meraya-majja-pamādaṭṭhānā veramaṇī sikkhāpadaṃ.
(蘇拉 梅拉雅 嗎佳 巴嗎達搭那 威拉嗎尼 希卡巴當)
離(飲)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酒類學處。
Imāni pañca sikkhāpadāni samādiyāmi.
(依嗎尼 般恰 希卡巴達尼 沙瑪低雅咪)
我受持這五學處。
問9:請問尊者,如果我們在家佛弟子破了五戒的其中一條,想要重新受戒,一定要到寺院在比丘尊者面前受戒,或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行受戒?
答:《小誦經註》解釋說:「沙彌只有在比丘前受取了這離殺生學處等才成受持;而近事男即使自己受取也成受持,在他人前受取也(成受持);(五學處)一起受取也成受持,(五學處)各別受取也(成受持)。」
意思為:沙彌受戒時,只有在比丘面前求受不殺生等沙彌十戒才得戒,自行受戒無效;而在家佛弟子無論是自己在佛前受戒,或者在比丘面前求受,所受的戒都有效;五戒整體一起受,或者五戒逐條各別受,所受的戒都有效。
因此,在家居士如果想要重新受戒,可以前往寺院在比丘面前受戒,也可以在佛像前自行受戒。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在比丘面前受戒;假如住處的附近沒有比丘,也可以在菩提樹、佛塔或佛像前自行受戒。
問10:請問尊者,如何自行受五戒?
答:自行受五戒的程序很簡單,按照本書〈第一章 在家居士受戒法〉受戒的方法來念,只要把“Ahaṃ, bhante, tisaraṇena”(尊者,我請求三皈依)等前面三段請求文略去不念即可。
問11:聽說在家居士在受三皈五戒或三皈八戒時,只要念完三皈依就已經得戒,具足戒體了,不需要逐一念完戒條。請問尊者,這個說法正確嗎?
答:「戒體」的觀念是北傳佛教的說法,是從說一切都有部和唯識的理論衍生出來的。我們南傳上座部佛教沒有「戒體」的說法。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或布薩八戒,可以在比丘面前求受,也可在佛像前自行受戒。在比丘面前求受時,比丘只是引導者而已,是否得戒在於受戒者自己,而得戒的基礎在三皈依,但必須把五戒或布薩八戒的戒條念出來,因為這代表自己宣誓受持或決意受持所念出來的戒。假使省略不念戒條的話,就不知道自己所宣誓受持或決意受持的戒了。
問12:請問尊者,正確的布薩日是哪一天,布薩八戒一定要在布薩日受持嗎?
答:在《增支部‧三集‧天使品‧四大王經》提到:「持守、警醒布薩」(uposathaṃ upavasanti paṭijāgaronti.),以及
「半月的第八,十四十五日,及非常半月,善具備八支。」
根據這部經的內容,有普通布薩日、警醒布薩日和非常布薩日這三種布薩日。
「半月的第八、十四、十五日」是指「普通布薩日」。根據這部經,每個月盈和月虧的半個月各有三個布薩日,即:第八、第十四和第十五日,因此一個月共有六個布薩日,這稱為普通布薩日。而註釋書提到每半個的第五日也是普通布薩日,因此一個月共有八個布薩日。
然而,現今的在家居士每個月只持守四個布薩日,即月盈的第八、滿月日、月虧的第八及新月日,相當於中國農曆每個月的初八、十五、二十三及三十日(或者二十九日或隔月初一。目前南傳佛教國家的做法稍有不同)。
「警醒布薩日」是指在八個普通布薩日的前後再各加一天。這種布薩日為月盈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日及月虧的第一日共有十天;月虧的黑半月也有十天。其中每個月共有八個普通布薩日和十二個警醒布薩日。
「非常布薩(pāṭihāriya,神變;特別)」是比警醒布薩更強而有力的布薩。非常布薩是指連續不斷沒有間隔地持戒。
如果在家居士想要受持非常布薩,應該不間斷地受持完整三個月的雨安居期;假如無法受持完整三個月,應從阿薩尤佳月的月圓日到卡提卡月的月圓日受持一個月。如果無法受持一個月,他們應該從阿薩尤佳月的月圓日到卡提卡月的新月日受持半個月。也有註釋書主張非常布薩是指不間斷地受持完整五個月的布薩。
雖然佛陀在經中提到三種布薩,但並沒有訂下三天或六天的特別日子作為布薩日。其實這些日子是帝釋天王告訴三十三天的天神說:「人們在第十四、第十五及第八日受持布薩;這些日子稱為布薩日,他們也受持布薩。」這起因於四大王天在巡視人間後,把人間修福的情況報告帝釋天王,佛陀只是重述帝釋天王的話而已。
把每半個月的第八、第十四及第十五日作為布薩日,只是在說傳統上人們受持布薩日而已。佛陀並沒有在經中特別開示說:必須在這些日子受持布薩,在其他日子不能受持。
由於佛陀並沒有規定任何特定的日子作為布薩日,所以人們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歡的日子來持戒。受戒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日子,並依各種方式來受持布薩戒,而且他們的受持是有功德的。
問13:聽說布薩八戒可分為逐條各別受和整體一起受兩種。請問尊者,如果是逐條各別受,在受戒期間犯了其中一條戒或向他人捨一條戒,那麼其餘七條戒還在嗎?如此地持守七條戒還有功德嗎?
答:五戒和布薩八戒有兩種受法:整體一起受和逐條各別受。如果把五戒作為一個整體來受的話,破了其中一條戒,其他四條也失效了;假如逐條各別受的話,破一條戒,只有一條失效,其他四條還有效。
在布薩八戒中,只有犯了前五戒的其中一條戒才算破戒;犯了其他諸如非時食等戒為犯戒。意思是有犯戒的過失而已,該戒並未破失。
所以如果違犯的是不殺生戒等前五戒的其中一條,才算破戒,重新受那條戒就可以再度圓滿八戒了;假如違犯的是非時食等後三戒的其中一條,其布薩八戒並未破失,只有犯戒的過失而已。
無論受持的戒數目有多少,只要持好戒,就有其功德利益。當然,能圓滿地持守自己宣誓或所決意的戒是最殊勝的。
問14:聽說有一種活命八戒,請問尊者,這種戒有根據嗎?
答:活命八戒(ājīvaṭṭhamaka sīla,以正命為第八的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離間語、不粗惡語、不雜穢語和不邪命。
由於活命八戒是構成八聖道支的初梵行,並以正命構成了這組八戒,因此也稱為初梵行戒。
活命八戒包括了正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正語──不妄語、不離間語、不粗惡語、不雜穢語,以及邪命,這些是八聖道支中的增上戒學。
《清淨道論》說活命八戒是初梵行戒的同義詞,因為它包括了修習聖道最初階段所應奉行、清淨的戒,因此《中部‧大六處經》說:「其身業、語業、活命先前已極清淨。」
因此,活命八戒是有經典根據的。
在泰國和緬甸,目前幾乎沒有在家佛弟子受活命八戒,但在斯里蘭卡的某些道場,每當在家居士前往寺院時,就會授予他們活命八戒,而非在家五戒。
問15:聽說過慈心九戒,請問尊者,這種慈心九戒有根據嗎?
答:慈心九戒是指布薩九戒(navaṅga uposatha,布薩九支戒),出自《增支部‧九集‧獅子吼品‧布薩九支經》:
「諸比丘,持守(upavuttha,近住)了具有九支的布薩(戒)有大果、大利益、大光輝、大遍滿。諸比丘,持守了具有哪九支的布薩(戒)有大果、大利益、大光輝、大遍滿呢?
諸比丘,這裡有聖弟子如此思惟:『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殺生、離殺生,放下棍杖、放下刀,有慚恥、有悲心,住於利益、悲愍一切眾生。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殺生、離殺生,放下棍杖、放下刀,有慚恥、有悲心,住於利益、悲愍一切眾生。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一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不與取、離不與取,給與才取、希望給與,以不偷盜使自己住於清淨。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不與取、離不與取,給與才取、希望給與,以不偷盜使自己住於清淨。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二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非梵行,行梵行,離淫欲的粗俗法。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非梵行,行梵行,離淫欲的粗俗法。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三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妄語、離妄語,所說真實,誠實、可以信賴、可靠,不欺騙世間。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妄語、離妄語,所說真實,誠實、可以信賴、可靠,不欺騙世間。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四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酒類,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酒類。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酒類,離放逸原因的穀酒、花果酒、酒類。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五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一食,不夜食,離非時食。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一食,不夜食,離非時食。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六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觀聽跳舞、唱歌、音樂、表演,以及穿戴、莊嚴、妝扮原因的花鬘、香、塗香,離觀聽跳舞、唱歌、音樂、表演,以及穿戴、莊嚴、妝扮原因的花鬘、香、塗香。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觀聽跳舞、唱歌、音樂、表演,以及穿戴、莊嚴、妝扮原因的花鬘、香、塗香,離觀聽跳舞、唱歌、音樂、表演,以及穿戴、莊嚴、妝扮原因的花鬘、香、塗香。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七支。
『諸阿羅漢終其一生捨斷高、大床座,離高、大床座,坐臥小床或草敷具等低的床座。今天我也在今日、今夜捨斷高、大床座,離高、大床座,坐臥小床或草敷具等低的床座。我將隨行此阿羅漢支,持守布薩(戒)。』這是具有的第八支。
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同樣地,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上方、下方、橫方,於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以慈俱心遍滿、廣大、無量、無怨敵、無惱害遍滿而住。這是具有的第九支。
諸比丘,持守了具有如此九支的布薩(戒)有大果、大利益、大光輝、大遍滿。」
佛陀在此經從離殺生學處到離高大床座學處開示了布薩八戒,最後加上修慈的第九支:「以慈俱心遍滿一方而住」。第九支為修遍滿慈,即散播慈愛。第九支不一定要把它當成戒,而是散播慈愛即可。
受持布薩九戒的方法是在受持八戒後,再持續地修習慈愛。散播慈愛的方法為:
Sabbe sattā averā hontu, abyāpajjā hontu, anīghā hontu, sukhī attānaṃ pariharantu.
(沙悲 沙搭 阿維拉 逢吐 阿不雅巴佳 逢吐 阿尼嘎 逢吐 蘇棄 阿塔南 巴利哈蘭吐)
願一切有情没有仇敵,没有瞋害,没有惱害,保有自己快樂!
你們可以在布薩日或方便自己持戒的日子受持布薩九戒,只須在受持布薩八戒時,再修習慈愛,那就是在修持布薩九戒了。
問16:聽說有在家十戒,請問尊者,什麼是在家十戒?
答:在家十戒與沙彌十戒的內容相同。
有些在家居士會前往寺院聞法並住在寺院修行幾天,他們不滿足於僅持守八戒,因此會向寺中的長老比丘求受在家十戒。有些準備出家者住在寺院接受僧團的檢視與考核,在這段期間有些道場的長老會授予這種住在寺院準備出家者出離十戒,直到通過僧團的考核才讓他們出家受沙彌戒。因此在家佛弟子也可以受持在家十戒。
問17:我們在參加禪修營或住在寺院修行期間,有些尊者會在晚上或做完早課明相之前授予我們八戒。請問尊者,是否每天都要受八戒?八戒一定要持守一整天嗎?可以只持守半天嗎?
答:根據《增支部‧八集‧布薩品‧布薩略經》及相關經典,受持布薩八戒為一日一夜;但根據《大佛史》的解釋,無論布薩八戒或慈心九戒,可依照受戒者的能力受持七天、一個月、三個月或五個月。
因此,到底要受持多久,取決於受戒者的決定。如果受戒者決定受持布薩八戒七天,即使沒有每天受戒也是可以的。由於這個理由,清晨受戒或晚上受戒並沒有什麼過失。
有長老認為,持半天戒有持半天戒的功德,因此布薩八戒也可以只受持半天。但根據經典的說法,布薩八戒應該持守一整天。
問18:請問尊者,如果想長期受持布薩八戒,在寺院向比丘尊者求受後,是否每天都要前往寺院再度受戒?
答:有兩種受持布薩八戒的方法:一種是決意只受持一日一夜;另一種為決意受持一段時間。
如果你前往寺院向尊者求受布薩八戒,在求受時用心念或說出想受持一日一夜,那麼到第二天明相出現時,八戒就自動失效。
如果你在求受時,用心念或說出想受持一段時間,例如七天,到第八天明相出現時,八戒就自動失效。在這種情況,你可以不必每天受戒。
在持戒期間,如果由於不小心或不得已犯了前五戒的其中一條,那你的布薩八戒就破了。你可以到寺院向尊者再度求受,也可以在家中的佛像前自行重受。
問19:尊者,當我們受了布薩八戒後,遇到無法在午前用完餐的情況,請問是否可以先作意捨戒,然後再重新受持此戒?
答:對於在家居士,任何一天都可受持布薩八戒,所以你們平時受持五戒即可,假日再來受布薩八戒就不會有這個困擾了。
問20:請問尊者,我們受了布薩八戒後要如何捨戒?
答:如果你是參加禪修營或住在寺院期間受布薩八戒的,在你離開寺院前向比丘求受在家五戒時,八戒就自動失效了。
如果你只決意受持一日一夜的布薩八戒,在隔天明相出現的時刻,八戒就自動失效了。
如果你受了布薩八戒後有必須中途捨戒的因緣,可在一名聽得懂話的人面前說:「我現在捨所受持的布薩八戒」來捨戒;也可以自己下定決心說:「我現在捨所受持的布薩八戒」來捨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