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心相續流的說明。
・心與腦的關係。
雲端阿毗達摩第十二講
昨天我們講到生命的要素,不能不提到世間的五種定律。在《法聚論》義注和《殊勝義注》裡面都提到了世間的五種定律,也稱為五種自然律。
1. 時節的定律(utuniyàma)
時節就是utu,是火界的意思。菩提尊者把它翻譯成熱的元素。Niyàma是定律。時節定律規範了什麼東西?就是一切沒有生命現象的物質。比如宇宙、地球、星雲等等。從阿毗達摩的語境來講,它都是由時節產生的。任何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只有一種色聚,就是時節生色聚。時節生色聚就是指所有這些物質都是由火界產生的。或者說是火(熱的元素)製造了這個世界。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來講,所有的物質世界客觀的形成,它的成因都是火界,它的組成也是火界。火界也代表溫度、能量。
這樣一個由火界生成的物質現象,它有它的定律。我們能觀察到的,比如冷熱、風雨、季節,包括我們現代物理學研究的所有範疇,大部分化學研究科學研究的範疇都屬於時節的定律。比如元素週期律,分子、原子、電子、量子,有機、無機化學反應,地球自轉、公轉、晝夜更替;北半球一年是四季,印度洋氣候一年三季等等,這都屬於時節的定律。
2. 種子的定律
像各種植物的生長,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有它的力量,它在陽光、雨露、土壤、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到了相應的季節,就會生長出來,最後還會長出果實來。種子的定律適用於所有的動植物界,包括人類的精卵結合、胚胎發育,也是符合種子定律的原則。
我們講的一些遺傳學、基因學研究屬於種子定律。在《阿毗達摩議論》和《殊勝義論》形成年代,還沒有遺傳科學和基因科學,只是佛法里有一個定律——種子的定律。我們的理解是:不管是動物界還是植物界,它都有基因的代代傳承,這是種子定律的範疇。
植物界的種子定律是跟陽光、雨露,它生存的環境和條件有關的,比如南北半球的植物種子互換種植的話,可能會水土不服,甚至連發芽也不會。
但是對於動物和人類來說,它屬於六道輪回的生命範疇。它傳承和延續的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緣力,包括業緣力、因果律都介入其中。我們生的孩子雖然跟父母的基因有關聯,但很多是跟他自己的過去生,特別是他上一生臨死前成熟的那個業有關係,以及他無數生以來形成的那些習慣有關。
3. 業的定律
業的定律是個很大的範疇。它是緣起的定律,簡化稱業果法則。從心相續流圖看到:我們生命的傳承和相續是依著業果法則來的。每一個生命都有一條獨立的名色相續流。心相續流只是講心。在五蘊界里所有的心下面都要有色法來支持,心是名法。
對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來講,他的這條名色相續流是獨一的。他是不會跟其他生命流混雜的。你的生命相續流即使是跟你最親愛的母親、父親、孩子等等的親人,它也是沒有混雜的。你的生死跟其他人的生死沒有關係,它不會混在一起,它是獨一的。
它的關係是因緣果報的關係。我們簡稱為業果相續流。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每一個剎那的生命狀態都是與上一個剎那生命狀態留下來的影響力相關的。最特別的是,在死亡和下一生結生之間的關係。
對人來講,只要還不是阿拉漢,你的生命相續流可以再生,但如果是植物死了,就不會再生了。生命相續流之間的關係是業果的關係。如果展開來講,就是緣法與緣所生法的關係。緣法和緣所生法中間是24種緣力的關係。
業果法則總的原則是什麼?你造作了善業未來會產生善的果報;造作不善業未來可能帶來不善的果報。如果我們曾經造作過殊勝的三因善業,該善業在臨終的時候成熟,會給你下一生帶來三因的結生。如果你造作的業是低劣的三因善業,在臨終的時候成熟,可能給你帶來下一生是二因的結生。造作二因的善業在臨終的時候成熟,它在你下一生造成二因乃至無因的結生。如果你臨終的時候成熟的業是不善業,那麼帶來的結生一定是無因的、不善的果報結生。不善的果報結生一定是四惡趣的生命。
所以,業的定律跟種子定律有點相似,但它又有很多不一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一個關係,跟一般的自然界物質的基因遺傳、種子的遺傳,是不同的。
種子定律和時節定律是自然界物質現象的規律。業的定律是生命現象的。純物質現象里不存在業的定律。
4. 心的定律
心的定律就是我們心的運作規則。
心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在一個心識剎那,只有一個心生起,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只要你的煩惱沒有斷除,心是不會停止的。
比如你的壽命,身體會壞掉,但是心它是不斷延續的。從這一生的死亡心生起,到下一個生命的結生心生起,之間是沒有間隔的,是無間的,沒有中間的生命狀態,這是心的定則。
我們會學到心的14種作用,比如心可以識知目標,我們有結生心,有有分心,有死亡心,有五門轉向心,意門轉向心。會生起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會有果報心、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速行心,還有彼所緣。
只要你是由眼耳鼻舌身五門接觸到的所緣,所引發的心路過程,我們就叫五門心路過程。只要五門心路過程生起來,它必然就是這樣的一串心路過程: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五門轉向心、眼識、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速行心,最後是彼所緣心。
當所緣很明顯、很清楚的時候,這個心路一定是這樣的。當所緣不夠清晰,對你五門撞擊的力量不夠,也可能彼所緣不生起來,乃至速行不生起來,乃至果報心都不生起來,乃至五門轉向心也不生,只有一個有分波動一下。
和五門無關的、你平常的思考、念想、作意、決策乃至做夢等等,這些都是在意門發生的,叫意門心路過程。這也是心的定則。
前一個心滅去後下一個心立即生起,是無間的。我們叫無間緣或等無間緣。這也是心的定則。心的生起是定法,不會紊亂的。而且三十一界的生命都是如此,不會說不同的人生起來的心路方式不一樣。也就是說五門心路一定是這樣的狀態,意門心路也一定是這樣的狀態。
如果我們的五門遇到的是可喜所緣,也就是說,普通人都認為這是可愛的。那麼當這樣的所緣出現,你生起來的果報心就是善的果報心;體驗不可愛的所緣,生起的果報心就是不善的果報心。這是心的定法。
在每一個心路之間,是有分心來連接的。每一個有分心只維持一個心識剎那,接著另外一個心就生起來。有分心也稱為離路心,是單個、單個生起的,不包含在任何心路中,但在兩個心路之間起連接的作用。
心的定則現在只有研究阿毗達摩和實證阿毗達摩的人才會去研究,即使現在最前沿的心理學也是沒有研究到這樣一個層面的。
5. 法的定則
法的定則在這裡特指佛法的一些定則。
比如說煩惱是可以被斷除的,涅槃是可以被體證的。佛陀只在人間成佛,而且只在減劫的時候成佛。一位菩薩的最後一生一定是從兜率天來人間結生,經歷入胎、出生、出家、降魔、證悟、初轉法輪,最後入般涅槃。佛陀成佛之前一定要經歷菩薩的階段。菩薩被稱為菩薩不是自己給自己授記的,他是要被一尊活著的佛陀授記的。具足八種條件才有可能被授記,才能成為真正的菩薩。菩薩被授記的時候,他的菩提眷屬也要一起被授記。比如佛陀成佛之前的妻子耶輸陀羅,也是當時被授記的。菩薩被授記完之後,最少要經過四個阿僧祇劫加十萬大劫才能圓滿巴拉密。一種巴拉密都不能缺少,都必須圓滿。
菩薩分三種,即慧者菩薩(pabbadhika)、信者菩薩(saddhadhika)和精進者菩薩(viriyadhika),他們累積巴拉密的時間不同。
根據法的定律,在一個世間同一個時期,不可能有兩位佛陀同時出現。我們現在的是喬達摩佛陀(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教化期。在喬達摩佛陀的教法還存在的時間里,所有的學習都是按照喬達摩佛陀教導的,沒有古佛再來教導,或者未來佛來教導的說法。
佛陀說過:「諸比庫,無有此事,絕不可能,若一個世界中有兩位阿拉漢、正自覺者不先不後地出現者,無有此事!諸比庫,乃有此事,若一個世界只有一位阿拉漢、正自覺者出現者,乃有此事。」
法的定律還有很多,比如說道心生起的時候,它一定是取涅磐為所緣。初果道智、二果道智、三果道智、四果道智會斷除相應的煩惱,這是法的定則。
道心只生起一個心識剎那。道心生起之後緊接著果心會生起來,這個是心的定則,也是法的定則。所以我們在講法的功德的時候,說:「法乃佛陀所善說,是自見的、無時的、來見的、導向涅槃的、智者們可以各自證知的。」自見的,就是你自己可以看到的。無時的,就是道心生起接著下來就是果心。我們講因果因果,最快的因果就是這種因果。道心一生起無間感召到的就是果心的果報,你可以入以涅槃為所緣的果定。這是無時的意思。這也是法的定則。
如果你證得初果,那未來的輪回最多不會超過七生。有人說,當一個人證得初果,躺著睡覺都可以證悟涅槃。但是你放心,一旦證得初果,他對法的希求及具有的精進力,不會躺著睡覺,一定是向法行進。證得初果就具有不壞信,自然就去修行的。
當一個三果聖者斷除了欲貪和嗔恚的時候,他一定不會再投生到欲界。如果他那生沒有證得阿拉漢,他一定是投生到五淨居天。除非他選擇其他的色界。如果是阿拉漢聖者,他已經斷盡了煩惱,這一生證悟之後就是無余涅槃。有餘涅槃產生的心都是唯作心,他注定不會再輪回。
阿拉漢入無余涅槃的時候,他就不會再有出生。他也不可能說已經證得阿拉漢後,還會回小向大去發願成佛,在法的定則裡面沒有這樣的定則。
五種定律裡面,前面的兩種定律——時節定律和種子定律更多的涉及到物質世界。對於業的定則、法的定則和心的定則,它是屬於我們生命領域裡面的。它是那些想要瞭解生命的真相,想要超脫輪回、解脫生死的人所要掌握的。對於一個真的想超越生死的人,業的定則和心的定則就必須非常清楚地把握。對於法的定則,只要依照佛教的教法去修學就行。如果你想修菩薩道,最後要成佛,對於法的定則要很深入地去學習。
心的定則和業的定則只有佛陀才有能力去觀察,它不是屬於弟子的範疇,我們只能是依著佛陀的教導去理解。根據佛陀指導的修行方法,我們去體證。我們沒有辦法無師自通這樣深邃、微細的法。我們的生命是被這五種定則所規範的,阿毗達摩主要學習、解釋的就是這後面三種定則,重於業和心的定則。
五種定律暫做粗粗瞭解。
通過止觀修學,我們可以發現,人的心理活動的中樞是心臟不是大腦。
人們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心臟里的血液,大腦不是心理活動的中心。當你證得很熟練、很穩定的止禪,比如四禪八定,然後你再修14種御心法,你能部分看到三十一界的生命,然後你再修四界差別,破除色法(物質)的密集,見到究竟的28種色法,其中有一個叫心所依處色,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你就需要在心臟心室里的血液那個地方去觀察。
怎麼觀察呢?就是當你能夠純熟地觀察其他部位的色法,你再來觀察心臟的時候,老師會說:你動動你的手或動動你的腳,扭動一下你的身體。這些所有的動作,你想這樣那樣的指令,都是從心裡面發出來的。它是一個先有心理活動才會有身體活動的過程。
身體的活動是由心指揮的。你在心臟那個區域觀察,你會看到非常多的心生色法從心臟的位置上發出來,然後遍布全身。特別是它會朝向你想動的那個部位和方向。
我們身體的物質有四個方面的來源。一個是我們吃下去的東西,經過生命之火的消化後產生的營養叫食生色聚;再一個叫時節生色聚,就是你身體里所有色聚的火界都會再產生新一代色聚;再一個叫心生色聚,就是你的心裡活動會產生很多的物質,是心生的色聚;再一個是業生色聚,就是你過去的行為(這一刻之前都稱為過去)留下來的那些影響力——業力。這些業力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它會產生色聚,叫業生色聚。
對人來講,我們最主要的業生色聚是上一生臨死前成熟的那些臨死業所產生的。比如說我們的性根色,是男還是女,你再怎麼把它變性你也不可能改掉,因為它在結生那一刻就決定了。這是很明確的業生部分,包括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心所依處色、男女性根色、命根色九種業生色法。
你觀察這四種色法,當你有心理活動的時候,心生色法從哪裡出來你能很清楚地看到它。比如老師讓你再做一個動作,讓你在大腦那個地方觀察,你是看不到心生色法從大腦那裡面產生和發出的,但它會有接收,有經過,但不是心理活動的中心。在阿毗達摩的語境下,我們心裡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心臟裡邊的血液,大腦不是心裡活動的中心。
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來看,意門心路過程是在心臟那裡發生的。
五門的心理活動,它的引發是從我們的五門開始的——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
比如眼睛看到顏色,生起一個眼門心路過程。眼門心路過程是怎麼產生的呢?它是眼睛能接收到的色所緣,在過去有分的那個剎那,撞擊你的眼淨色。撞擊眼淨色的同時撞擊有分,也就是說一個所緣出現,它是同時撞擊你的眼睛和你的心的。
有一個比喻說,陽光下的一隻鳥飛過來,它站在一個樹枝上。那麼在地面上,樹枝和鳥的投影是同時投在地上的。就是比喻一個所緣的出現,它同時撞擊你的根門和意門。在過去有分的那個剎那,這個色所緣出現,會同時撞擊你的眼淨色和你的有分。有分產生一個波動,然後是有分斷,然後再生起一個五門轉向心。這個都是意門裡面發生的,在心臟里血液的地方發生的心理活動。
接下來產生一個五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眼識在哪裡產生?眼識不是在心臟產生的,它是在眼睛里的眼淨色那個地方產生的。眼識識別這個目標,接下來生起的領受心、推度心又回到意門。後面所有的心都是在意門裡面發生的。
眼淨色一識知目標,這個信息同時要到達意門,才能無間地在下一刻產生一個領受心和推度心。這個過程必然會有眼識,我們的眼淨色(或稱為視覺神經),跟我們的心有交互的信息傳遞過程。這不是我們研究的範疇,但是從心路上來看,眼識是在眼淨色上發生的。接下來的領受心、推度心是在我們的意門、心臟的地方發生的。
也就是說,由顏色撞擊眼門引發的眼門心路過程是這樣的一個運作狀態。聽到聲音的耳識也是這樣;聞到的香的鼻識也是這樣;嘗到的味道舌識也是這樣;身體所有的接觸也是這樣。
你的心產生一個指令出去,比如說你要把眼睛睜大一點,把事情看清楚一點,或者說你把耳朵靠近一點,或者你要表達歡喜憤怒、焦慮,你要做個鬼臉,都是你心裡發出指令,你的五官四肢要去協調配合。
心的運作是串行的,它不是並行的。也就是說,心不可能同時既看到顏色、又聽到聲音、又有味道的味覺、又有香的嗅覺、又有身體的觸覺,那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意門要去體驗某一個顏色目標,它就跟眼識要產生對接。心如果要去聽東西,就要跟耳識對接。
心是一個獨立的、串行的系統。那麼心要進行不同工作處置時,就要切換了,因為它不能並行。心每個心識剎那只能完成一個任務,所以它就要切換。怎麼切換呢,有尊者去觀察過:他發現大腦就像一個智能的開關群集,它是協調、連接五門和意門的。你要切換各種信息來源到你的心裡面去處理、加工,是要通過大腦來完成的。大腦是乾這個活的,它不是做思維工作的。
我們總認為是大腦在工作,所以經常大腦想到疼,大腦想到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一是因為它在不斷地切換;二是因為我們的意門和五門總是通過大腦交換信息,所以我們習慣把心放在大腦中,就像把心放在業處一樣,其實心理活動還是心所依處,但是放在大腦中效率低很多;三是因為即使是純意門的思維,心也會釋放很多帶身表的心生色法,而身表又需要通過大腦調節。不瞭解這些機制的人就總是放不開大腦,一直折騰到它疼。睡眠的時候,心就落入有分,大腦就不乾活了。但只要做夢大腦也不得消停。做夢是意門心路過程,似乎跟五門沒關係,但夢境中如果涉及各種身體活動,心依然會產生帶身表、語表的心生色法,通過大腦去協調。如果一個聲音把你吵醒了,也是從有分的狀態先生起一個意門心路過程。有些人被吵醒後,覺得自己像在做夢,是因為還在意門心路過程中,吵聲只造成了有分波動,沒有轉向五門轉向,接下來還是一條意門心路過程。
我以前給大家一個比喻,心臟像CPU,大腦像一塊主板,計算機的CPU由主板總線鏈接這些外設——屏幕呀、鼠標呀、鍵盤呀、掃描儀呀、打印機呀這些東西。我們的心由大腦連接著五官四肢及身體其他部分。
大腦要還要同時協調我們的情緒表達,在阿毗達摩里講到色法時,有身表和語表。我們的面部表情非常複雜多變,從面部表情觀察心理變化,雖然他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動作,但你能感受到他的心理變化。這是身表。聲音也可以有很多內涵,是憂慮的聲音,還是非常輕快的聲音,或者很憤怒的聲音呀,我們完全聽得出來,聽得出來也是要通過身體去表達。無論身體表達還是聲音表達,都是心發出色法指令,由大腦要去協調控制。
能夠支持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心所依處色是業生色,壽命是十七個心識剎那,生起來十七個心識剎那後滅掉,生起來十七個心識剎那滅掉。我們的心更是剎那剎那生滅,只要你的死亡心沒有生起來,不管你的心臟是放在體內還是放在外面,或者是移植一個進來,你的業生色都會在那個地方生起。只要你的心所依處色能夠生起來,你的心理活動就會產生。所以有人問心臟移植或人造心臟(葉克膜)時候心怎麼生起,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上來解釋很容易,也很簡單。
為什麼要討論心與大腦的關係呢?
現在的教育有一個很熱門的訓練,叫感統失調訓練。就是小孩子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自閉症、學習障礙、多動、抽動、語言障礙、智力遲緩等等。細的比如說注意力無法集中,想做一個事情、想表達,表達不了等等,這種情況特別多。
從阿毗達摩的語境下來理解這種感統失調,就是你的心和你的腦,也就是你的智能開關群集跟你五門的溝通,在它該建立的階段沒有得到有效的建立和訓練。
為什麼現在特別多這樣的情況呢?因為父母親對孩子太溺愛,什麼事都不讓他做,然後都是包辦代替,才會造成這麼多情況的出現。
我們小時候哪有什麼感統失調,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個詞。多高的樹都能爬,什麼樣的事都敢做。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把你扔到野外,你不會死掉的,現在的孩子扔到野外,各種問題都會出來。
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上來看,心、腦和五識應該怎麼去訓練?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你的想蘊所構建的,想蘊就是標記,比如你看到一個顏色,你就會對這個顏色做標記。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去認知一個東西最好不要用圖片,不要用電腦,因為它是虛擬的,不真實的。你要讓這個孩子認識看圖識字,最好拿實物來,拿實物的好處在哪裡呢?就是他對這個事物的標記是真實的,是跟客觀世界相關聯的。如果你都是用虛擬的、用抽象的思維方式來教導你的孩子,那你孩子以後的溝通就很困難。孩子從懷孕開始,你給TA六門什麼樣的標記和訓練,TA就怎樣成長。
在20年代,有一個印度的傳教士叫辛德,他在叢林里發現了兩個被狼撫育的狼孩。一個兩歲,一個八歲。兩歲的孩子養了一年以後就死了。八歲的這個孩兒一直養到17歲也死了。這個兩歲的孩子在辛德的教育下還能學會人類的語言能力,而這個已經到八歲的孩子,就完全沒有辦法,很困難。一直到17歲死去的時候,她的智力差不多是四歲的嬰兒。她不能雙腳走路,害怕陽光,在太陽下她的眼睛只能睜開一條縫,她習慣在夜裡看東西,白天睡覺晚上就很活潑。每天晚上到了10點、凌晨1點、3點,就發出非人非獸的怪叫。她不會用手拿東西,吃東西狼吞虎嚥,像狼一樣用舌頭舔。有人靠近她,就會像狼一樣做出嗚嗚的嚇唬聲。如果太陽曬得熱,她就會把舌頭伸出來,像狗一樣。用了25個月,才學會第一個音節,終其一生到死都沒有學會說話。心理學家對這個有很多很多的討論。
那也就是說心、腦和五識這種關係,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上和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上來看,可能會有互相交流的地方。這是阿毗達摩語境下,對心腦的一種看法。
2020年8月18日,尊者於北加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