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不要隨意用三輪體空去解佛法。因為這是違背業果制。
・把自己當成像擦腳布一樣卑微的生活,未來就獲得越來越高的成就。
・只有與邪見不相應的貪,才是慢生起的近因。
・傲慢會成為證得禪那、道果的障礙。
・中部第一經《五十種根本法門經》。
・傲慢有頑固的特點,會讓身心僵硬。
・作業:去檢查自己的慢。
雲端阿毗達摩第39講——我慢令智慧擱淺
什麼是上等的學教理心態呢?
一、為了脫離輪回,為了累積戒的功德、定的功德,修習止觀,證得道果。學習教理能夠清晰地把握佛陀的教導,讓佛法像鏡子一樣,照出我們內心裡的染污和錯誤的觀念。通過透徹地瞭解聖典,從而能更好的指導修習梵行——戒定慧三學。通過戒定慧之隨行,就可以淨化我們的內心,讓心更加隨順勝解。另外通過教理的瞭解,可以在戒的這個土地上,用定這把磨刀石,來磨礪智慧之劍,斬斷煩惱,然後再教導他人像自己這樣修。這是學教理的上等心態。有了這種高尚、聖潔的心態學教理,將不會在意名聞還是利養,而是按自己的原始目的來學習,學教理的初心就是為戒定慧,為解脫而學。
二、有些人一開始學習教理也許不是這個目的,可能為了掌握某種知識,可能為了獲得尊重或為了利養。但他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佛法就像鏡子一樣,會照出自己內心的染污,而生起慚愧。佛法像甘露一樣,會淨化我們的內心。透徹明白了教理後,心就像被注滿了一缸清淨的水。法水的明淨清澈,促使他轉變心態,轉變為聖潔的心態,最後成為解脫的因。
三、為了護持法的傳承,做一個法的傳承者。義注說為了法的傳承學教理,只是針對阿拉漢聖者的。阿拉漢也稱為無學,「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不需要再學習教理了,因為他已經解決問題了。阿拉漢聖者學習教理,純粹是為了護持法的傳承,讓佛陀的正法長久住世。
正法有三種:第一個是教正法,第二個是修正法,第三個是證正法。教正法是巴利三藏,修正法是基於戒定慧三學的止觀修學體系,證正法是四道四果。只有這三個都具足的時候,才可以稱為有正法住世。這個時代還有三藏持者,還有完整的止觀修學體系,還有人可以至少證得初果以上,就是正法住世。
只要教正法在,大家還能夠理解這個教法,就可以去修學體證。三種正法的基礎是教正法,驗證正法是否住世的標準是還有沒有人通過修學證果。因此只是有三藏的書籍存在還不能說教正法住世,還要有人能通達教理,準確地解說教理。阿拉漢聖者既是正法住世的標誌,也是最能夠精確無誤的把握佛陀教導要旨的人,阿拉漢學習、解說教理更有利於佛法長久住世。
佛陀是大醫王,醫什麼呢?醫無明大病。要有患無明大病的人被治癒,才能證明這個醫王到底是不是醫王。如果病人只是都拿著醫王的藥方說這個醫王真了不起,我們人人都要成為醫王,就是不去吃藥斷除無明,那怎麼去證明這個藥方有效,佛陀是醫王呢?
國際巴利三藏學院最近有很多同學參與,希望把巴利三藏加上所有的義注、附註在有修有證的人指導下,能夠翻譯成完整的華語和英文版,讓世界華語族群和英語族群能夠受惠,讓佛陀這麼偉大的教法不消失,長久住世。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依然要提起這樣一個心——為瞭解脫。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需要防止什麼東西呢?就是慢,「我會巴利,你會嗎?」「我現在會看義注呀,你會嗎?」這種攀比心只要一起來,我們的心就變得低劣。有人如果因為學習很自傲,「我們學阿毗達摩學的很好,我現在還會讀巴利,我現在參與翻譯了,你知道嗎?」對聖法學習的驕傲會成為我們進一步修證道果的障礙。
每天大家完成作業,就是在做神聖的實踐。學習佛陀的法是「教梵行」,實踐是「道梵行」,用戒定慧的清水來洗滌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的內心變得純淨和高尚。每天受五戒,在戒的大地上修習正念正知、入出息念等各種業處,在定的磨刀石上磨礪智慧之劍。幹什麼?刀鋒向內,刮骨療毒,將內心的煩惱切成碎片。敢不敢對自己下手呢?學法這麼久能不能夠刀鋒向內,切除自己的煩惱,這是根本,而不是跟別人爭是非比高下。
雖然我們自己還沒有證得,但是對佛陀的法有些許的瞭解,對於佛陀的法的實踐有些許的體會,在僧團的指導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也讓其他的同學能夠得到這樣的利益。這樣的做法是高尚的,應該很歡喜,是令人憧憬的。
佛弟子的義務是,徹底地學習佛陀的教法,徹底地實踐佛陀的教法,徹底體證佛陀的教法,讓生命成為活著的法。
對容貌的驕傲
這個時代願意學法的女眾比男人多很多倍。為什麼天女總是比天子要多得多,因為女眾願意學習,女眾願意佈施,女眾有更多慈悲,女眾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弟子叫subada,她非常的漂亮。不但長得很漂亮美麗,而且身體會發光,有12肘寬的身光。她走到哪裡,就給那你帶來明亮和優雅。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報呢?這是她過去生有純潔的道德,並供養僧團的善行。她是怎麼樣供養的呢?第一,她自己持有清淨的戒行;其二,她很恭敬地去供養佛陀為首的聖弟子僧團;第三,她供養的財物是如法獲得的,不是邪業、邪命獲得的;第四、她有業果智,充分相信業果。
如果你現在有美貌,那不是偶然的,是你過去生的功德帶來的。你希望美貌能夠持續,下一生還能更美,應該怎麼辦呢?你應該持戒清淨,經常對別人有慈悲心。很願意供養如法得到的東西,特別願意供養德行高的聖弟子僧團,而且供養的時候內心很歡喜,很清淨,同時相信這樣一定會有好的果報。繼續去造美貌的因,而不是因為美貌而生起我慢。
因自己的美貌生起傲慢心,貶低他人,把別人踩在腳下,會導致這一生很多行為失去控制,成為下一生醜陋的因。有個說法叫三世怨,就是過去生持戒,做佈施,做服務,做供養,聞法,修行,這一生獲得各種各樣善的果報,有權、有勢、有財富、有美貌、有地位,結果我慢高山,為所欲為,造作不善行,下一生就下去了。墮入惡趣的時候你抱怨,我怎麼會墮到這樣的地方來,就是三世怨。
我們要像佛陀時代的很多大弟子學習,無論是出家人、在家人,男居士、女居士,他們的學問、地位、財富、學識、容貌都非常好。給孤獨長者、visaka居士都有很高的地位,乃至他們自己都證得了果位。還有一些國王、皇后、王子,他們有崇高的地位,豐富的學識,優越的生活,被世人稱贊,有很多可以感到自豪的本錢。而且他們很多人還證得了各種果位,被佛陀授予各種第一的稱號。一些出家和在家的女弟子,她們可以戴智慧和美貌的雙王冠,智慧、美貌雙全。但是這些男女弟子從來不會為自己的地位、種姓、成就、美貌而感到驕傲。如果一個人因為容貌而感到驕傲的話,實在是很丟臉羞恥的事了。
傲慢究竟有什麼不好呢?傲慢心生起,除了丟臉羞恥之外,沒什麼好的收穫,來生更加低賤。傲慢的人不能證果,不能得到沙門法。自負和張狂可以阻止一個人達到道果和涅槃。為什麼呢?自負和張狂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法水不入。自高自大蔑視他人,或認為你講的法不怎麼樣,我都懂;這個東西很簡單,我一看就知道;阿毗達摩我學過三遍了,不就是那點東西嘛……;作業一次都不做,也從來不對自己的煩惱下手。
義注里形容出身高貴、有財富、有學識和美貌的人是上等人,但越是這樣,越要拔掉傲慢的毒牙,像沒有毒牙的蛇;或像鋸掉威武牛角的公牛,或像一塊擦腳布一樣謙卑的生活,這樣才可以達到越來越高的成就。
剛才講的這些都是慢心所的相,就是高舉、膨脹所帶出的種種經驗,以及它的過患。
傲慢的作用是什麼呢?高舉、抬舉、張揚相應的名法。由於傲慢心所本身有膨脹、希望壓倒其他人,或者比過他人的這樣一個特點,導致它所有的相應法也變得自大、洋洋得意、張揚。它的相應法是什麼呢?一個傲慢心裡有遍一切心的心所,還有尋、伺,有勝解、精進,可能有喜,可能無喜。一有欲,有痴、無慚、無愧、掉舉四個遍一切不善心的心所,一定有貪。可能有行也可能無行。你原來不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結果人家一來,「哎呦,姐姐你長得這麼漂亮啊!」「哦,是嗎?」被慫恿一下,慢生起來了,這是有行,再加昏沈、睡眠心所。
當慢起來的時候,上述這些心所也都會有高舉、膨脹的特相。貪也是貪的很膨脹;欲呢,就是要站在屋頂上,擺紅旗給人家看,踮腳尖那樣的感覺;思心所、精進心所也是這樣。在慢的主導下,你整個人行動表現出來這些名法都是很膨脹、很高舉、很張揚。當一個人很高舉的時候,他的心是很活躍的,相應名法也都很有力,撐著的那種感覺。那個時候讓他回到當下他就回不來,無法覺知。
這樣跟精進有什麼差別呢?
精進也可以支持相應名法,讓它們有力活躍起來,支持相應法讓其他的心所勇敢,勇往無前,永不放棄,一直要完成任務。不管是善的還是不善的,他就把心提起來,支持做完。這是精進。
慢起來的時候是什麼呢?讓自己感覺飄飄然。既使是卑慢,其實自己本來就很低,自卑,但是他也會想,雖然我不如你,但管你的,我也有吃有喝。這樣的心也是活躍起來的,也是感覺自己有力的,是提起相應名法的心。卑慢都是這樣,更何況勝慢、等慢,更能提起這個心,覺得高高在上。但是那個心不是要去持續做完一件事的精進心,而是怎樣炫耀給別人看,或者對別人不以為然,還要保護氣球不給人家戳破。
所以,精進是提升相應法,慢是讓所有相應法都飄飄然。
慢的現起是什麼呢?在禪修者心中,慢呈現為一枝獨秀,或者一種卓越、自我標榜的感覺。巴利語有一個字是ketu,Ketu是什麼?是旗幟,而且不是一般的旗幟,是插在屋頂最頂尖那個地方的旗幟。Ketu就是想要旗幟高高掛在頂端最顯眼的地方。所以慢心所就是自己驕傲,也令這些相應心所驕傲起來,在禪修者心中呈現為在屋頂或最高處,在尖頂上舉起旗幟的經驗。還有個詞叫keguka jata,它的意思是非常渴望自豪,渴望與眾不同的感覺。這種高高在上、一枝獨秀的動力,讓慢心、驕傲持續生起。
我慢的近因是什麼呢?與邪見不相應的貪。
你可能要問,不是我慢嘛,怎麼邪見不相應呢?邪見的我是自我的我,是在真實法的角度上,認為有恆常的東西可以帶來快樂的、可主宰的、很美好的、很清淨的,這是邪見;而慢側重於世俗概念法的我,要跟人攀比。邪見是對五蘊整體或者一部分持為常樂我淨;我慢是將概念化的「我」和我所的整體或部分去和別人攀比,像一個自戀狂。邪見沒有要跟別人比了,是覺得五蘊常樂我淨。慢和貪都是執著這個五蘊。一個是執著真實法的五蘊,一個是執著概念法的我。雖然兩者心智很像,但兩者是對立的,它們不能在同一個心識剎那出現。有慢就沒有邪見,有邪見就沒有慢。當然有些慢是因為邪見而引發的,這時邪見是貪慢生起的親依止緣。
比如,一個美女長得很漂亮,她執著地認為這個漂亮的身體是可以主宰的,清淨美好,她會長久的漂亮下去,或認為我每天化妝會讓她漂亮下去,或她覺得雖然會老,但我老了也會很優雅,一直漂亮下去,對色蘊做常樂我淨想,並為此感到很快樂,這是邪見。某一天,她去出席一個很高級的晚會,分別遇到了一些不如她美麗的,或者跟她差不多的,或者比她更漂亮的人時,她生起來各種慢心。「你看我比你漂亮,你這個身材很一般。」「我跟你差不多,你沒什麼了不起,我沒有比你差。」 「我是不如你一點啦,但是又怎麼樣呢?我不在乎,我也有很多男生愛我……」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自我標榜。這是傲慢。
大家能感覺到這些心的不同嗎?美女沒去晚會之前,她照鏡子,執取自己的身體美麗,那是邪見。她到了會場,生起攀比心,去和人家比,生起驕傲和貪,是邪見不相應的貪——我慢。這時照鏡子時生起的邪見,可能對後面生起的貪慢有自然親依止緣的緣力,但這個貪慢心裡沒有邪見心所。
慢不會跟邪見一起出現,會不會跟嗔心一起出現?不會的。以我慢執取五縕為我,是貪,貪和嗔同樣不會同時出現。慢的氣球被刺破了可能生起嗔,惱羞成怒,彼時貪慢成為嗔生起的自然親依止緣。
義注形容傲慢的人就像一個瘋子,像一個中了邪的神經病,自己覺得很厲害,其實在別人眼中不過如此。但是他自己看不出來,總是想把自己插到讓別人能夠看到的、最高的地方飄揚一下,表現一下,其實同時自己不足的地方也展露無余了。
對於學法的人,他可能已經在正見之流,已經到了正見的學習環境裡面了。比如我們在這裡學習阿毗達摩,如果學到高傲出來的時候呢,你的正見流就停滯了, 俗話說「擱淺啦」,自己拍在沙灘上,不可能往前走了。你的智慧擱淺了,你的慧命之流也擱淺了,不再能夠進步,遠離聖道聖果和涅槃了。所以傲慢者是被智者所呵斥的。
如何防止在聖法學習時生起驕傲呢?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傲慢會成為證得禪那和道果的障礙。作為一個學習聖法的人,道果是我們的目標,但現在的傲慢行為,反而會成為障礙。其次,要思維觀察慢的過患,尤其是假慢:「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肚子里其實沒什麼東西,但臉皮很厚,嘴還從來不饒人,這就很糟糕。它會成為道果的障礙,成為修學進步的障礙,正見之流會擱淺停滯。
再一個要思維你現在有良好的出生、地位、財富、學識、眷屬和修學環境,是過去善行——施、戒、定、慧,身語意的善業所帶來的。現在應該造作繼續優勝的因,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傲慢。要向佛陀時代的出家眾、在家眾弟子學習。
中部第一經《五十種根本法門經》,是佛陀給跟500位非常聰明的年輕婆羅門講法。這500位婆羅門進入僧團以後開始很認真地學習教理。由於智慧很強,很快就掌握了這些經文,因此他們覺得自己精通了佛陀的法,開始自傲。佛陀每天晚上講法,就經常不來聽。反而覺得佛陀每天都講這些東西——無常、苦、無我,四聖諦、七覺支、八正道,這些開示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困難,變得很自負。佛陀觀察到驕傲阻止了他們快速獲得道果的機會和努力,如果沒消除慢的刺,今生就不可能證得道果。所以佛陀專門給他們開示了《根本法門經》。剛開始講的時候,他們還不屑一顧。佛陀一路講下來,他們的傲慢慢慢地削弱了。當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傲慢時,就向佛陀懺悔,表示致敬,請求佛陀教導他們止觀業處。最後這500位婆羅們全部成為阿拉漢,而且都是四無礙解智的阿拉漢。
佛陀出家時候的馬夫闡陀,是佛陀小時候的玩伴,在佛陀離開王宮的時候一直陪著佛陀。闡陀因此而非常傲慢,到處講說佛陀是他主人的兒子,佛陀是他的佛陀。即使和沙利子尊者、大目犍連尊者交流的時候都很粗魯。所以即使跟著佛陀那麼久,天天聽法禪修都沒有證得任何道果。佛陀將入般涅槃的時候,告訴阿難達尊者,要對闡陀實施神聖的懲罰——梵罰。梵罰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要跟他說話。一個驕傲的人跟隨佛陀,身處正見之流,但是就像一根木頭卡在河流中的礁石上,四周的水滾滾向前,自己就是沒辦法前進。闡陀長老在受到梵罰以後,終於放下我慢,最後在阿難尊者教導下熱誠地修行止觀,才證得聖道聖果。
如果不放下傲慢,我們也不可能夠取得任何道果。
2020年9月15日,尊者於洛杉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