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5-25 上午9.56.25.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想心所的功能就是全息記錄,包括目標的各種形狀、相狀,心的各種體驗、感受,都會一起做標記。比如今天跟人吵了一架,你會完整地給它做個標記,小到細節大到整體。

 

・與智相應的想總是能正確的識別,錯誤方式的重復想,會形成更加深刻而錯誤的記憶,導致想顛倒。你就會總是繞在裡面,不斷製造新的痛苦,出不來。

 

想蘊很容易構建扭曲的認知,形成不好的認知行為模式。

 

在生命當中對我們能夠形成正面影響的是基於正念的、有慧的、智相應的想。

 

・你唯一要做的是回到當下,要讓你的念與慧生起。

 

・每一個當下都能夠覺知自己身心的狀態,你就不會被纏縛。

 

 

 

 

 

 

 

 

雲端阿毗達摩第42——世間與出世間的想

 

昨天講到物質的形態是色聚的基本色決定的。

 

名法也是一樣的。名聚由一個心識加若干心所組成。比如在貪心名聚裡面,有19種、20種或者21種名法,其他的心所的力量都沒有貪強,貪心所的力量最強,其他的心所都從屬於它。在貪心裡面想心所也是從屬於貪,會變成貪的想。

 

有些人一看到榴蓮,覺得很臭,很厭惡的。厭惡是嗔,這樣的想跟嗔相應。有些人就很喜歡吃榴蓮,一聞到那個味道口水就開始流,對榴蓮的想從屬於貪。貪想是對目標的識知,想在配合這種貪的識知。就像四大會跟隨特相明顯的基本色,心所也會跟隨心裡面力量特別明顯的名法。把錯的視為是對的,把不道德的視為是道德的人,是被邪見想所誤導。強烈的邪見想,是難以改正的。嫉妒的想和嫉妒相應;吝嗇的想與吝嗇相應;慢的想和慢相應。一旦形成堅固的想就會形成習慣。

 

想與慧的不同

想與慧(paññā)不同,慧僅認知什麼是善的。但是,想會記住對與錯、善與惡。比如觀智,只要你看清楚了,觀智一定是透視究竟法的。真正觀智的心是智相應的,智相應的想是由慧來主導的。你只要在觀智下正確標記過這個究竟法,那麼以慧相關的想形成的標記,永不以錯誤的方式來識知對象。

 

在帕奧禪林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修定不容易修,修起來還很容易退;但是修觀比較容易,觀智成熟後不容易退。因為究竟法的相等四法被觀智標記後,形成觀智的有慧想,究竟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被標記了,只要基本定力(近行定)沒有完全退掉,就能繼續修觀。

 

有定者可以如實知見,能觀察到名、色的所有現象是因為定力的緣故,以定為主導。那麼,當想與觀察色業處和名業處的定相關時,想則伴隨著這種定。根據這個描述,如果這時觀智的心沒有慧(= Nana vippayutta),那麼想則會始終遵循與該定相關的識。

 

智不相應心的想由識作為主導。在《法句經》裡面講:「諸法意先行,意主意造作。」 「諸法意先行」,意為主導,心識為主導。包括智不相應的善心、果報心、大唯作心,就是識相應的想。

 

定相應的想。為什麼入禪後能夠修五自在,而剛開始時可能入出息的相都找不著,因為由定主導的這個想還沒有形成,所緣還不夠讓你的心覺得清晰、有力,所以念就生不起來。念的近因是強有力的想。念生不起來,心對著所緣就漂浮、不安分,就不會有定。

 

不管任何一種止業處和觀業處,首先都要搞明白你的所緣是什麼?形成對業處所緣強有力的想。有些人說禪修可以不用學教理。坦率講沒有教理基礎,所緣都搞不明白。所緣沒搞清楚,你修十幾、二十年都玩不轉,甚至一輩子都玩不轉。定相應的想是以定為主導。當你曾經入過定,一生都不會失去對入出息念、白遍、水遍這樣的認知,只是定力差別而已。你修過四禪八定,哪怕定力退了,你現在眼睛一閉,那個遍相、所緣自然就呈現在你的心裡面,它不會丟掉的,你繼續修就不會有問題。

 

出世間的想是對涅槃進行標記

 

道智、果智以涅槃為主導,出世間的想是對涅槃進行標記。所以這個出世間的想能夠深深地體會到涅槃的喜悅和平靜。沒有見到涅槃的人,總是容易在那邊猜:涅槃沒有名色了,心沒了還有什麼意思?!灰身泯智,焦芽敗種……,對涅槃種種的批判,就是因為他們對「無我」覺得很恐懼。當你生起道智的時候,你深深的體會到涅槃的喜悅與平靜,就不會再擔憂了,就會非常歡喜的接受——「我願意灰身泯智!我就想焦芽敗種!」以灰身泯智和焦芽敗種作為你生命的最高目標。灰身泯智,你的生命不需要個名色了;你無始以來所造的善惡業的種子都失效了,就是焦芽敗種嘛!這是贊揚我們的話,不要覺得受侮辱了。

想跟照相機的拍照不同在哪裡?

想心所的功能就是全息記錄,包括目標的各種形狀、相狀,心的各種體驗、感受,都會一起做標記。比如今天跟人吵了一架,你會完整地給它做個標記,小到細節大到整體。

 

想跟照相機的拍照不同在哪裡?照片是二維的、靜止的,而記憶——你在回想過去的時候,當時那種酸甜苦辣、那種快樂痛苦,會感覺重新身臨其境一樣。你小時候遇到的恐懼的事,現在回想還會毛骨悚然;過去遭受的一些委屈,你現在想起還委屈;抱怨的事情想起就開始抱怨;悲痛的事情想起就開始哭;憋屈的事情想起就開始憋屈;快樂的事情想起來就會飄飄然來。

 

如果過去一個記憶,現在出現類似的場景,你自然而然就會反應。尤其是曾經遭受過不愉悅的事情,受保護機制的影響,就會以模糊識別的方式無限投射,心總是反復識別,以模糊方式反復確認自以為的對和錯。與智相應的想總是能正確的識別,錯誤方式的重復想,會形成更加深刻而錯誤的記憶,導致想顛倒。你就會總是繞在裡面,不斷製造新的痛苦,出不來。

 

昨天有不少同學交作業,挑幾個出來,大家看看。

 

《稻草人的影響》

 

5歲左右,一天上午姑媽出門前交待我把韭菜擇乾淨,中午吃餃子,作為獎勵還給我留了一個大蘋果。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我想先把蘋果吃了再乾活兒。於是我坐在沙發上,曬著太陽,腳烤在暖氣上,舒舒服服地吃蘋果,然後就睡著了,直到吃餃子的人都回來了我才醒。「蘋果倒吃完了,韭菜一根沒擇。」她就隱約記得這樣一句話。然後給她的標記是「安逸不會有好結果的,是會被譴責的。」如果下一次再碰到現在還有事沒做完——聽課,還要做作業,當你在家裡很舒服地吃著蘋果,開著空調,在沙發上一坐下來,這個記憶就出來了——「安逸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會被譴責的。」馬上就會跳起來。

 

6歲,我在姥姥家上幼兒園,那時我是全家起得最早的,我要取奶,去食堂買早點,天天如此。有一天,我很困。姥姥叫我起來,我就假裝聽不見,想耍個賴,幾經抵賴無效,被堅定地拖起來。所以她得出的結論——「偷懶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努力乾活,職責是必須完成的。」

 

童年的這些標記,讓我只要是面對工作就會非常努力,不允許自己有一絲的懈怠。對於工作進度,我總是盡量往前趕,只有提前完成,心理才覺得踏實。好像總有一種力量在逼迫自己,給自己造成很大壓力。而我也習慣用這種模式去逼迫別人,不能夠安心地享受當下,總要向前衝。日常生活中,看到別人拖拖拉拉心裡就抓狂。

 

這位賢友,我們認識了十幾年了,禪修也是上上下下,因為她總是要抓,總是對入出息念的所緣有各種要求。過去的稻草人是怎麼影響我們的修行的,我們就看得到。

 

《我的稻草人,好像不容易找》

 

小時候,去父親的辦公室,被父親一個同事(一位女性,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她是非常高大女性。)公開點名嘲笑,說我是家裡孩子中最笨的那個小孩……

 

給他的標記是什麼呢?以至於現在只要對高大的女性天生疏離排斥,也害怕別人覺得我笨。而且為了不體現我笨,用三種慢心來掩飾自己的內心不安,並且不喜歡別人開玩笑。如果用嘲諷的語氣說我,內心會起嗔心很難受。這是標記產生的作用。

 

《夜黑風高》

 

小時候看《神秘的大佛》電影,帶給我的影響就是害怕黑夜。電影里的強盜人總是在晚上,所以晚上只要我一個人在家就膽戰心驚,害怕電影里的蒙面強盜會出現在家裡。天不黑就先看床下,再看梁上,四周檢查一遍,插好門閂,埋頭鑽進被窩,再憋悶都不敢露頭。偶爾聽到點動靜,更是嚇得心咚咚直跳,出冷汗,不敢出氣,熬到不知幾點才能睡著。這恐懼伴隨我好多年,一到晚上就害怕,害怕小偷,害怕壞人。現在情況有改善,沒那麼怕了,可睡前還得把窗關好門反鎖,半夜若被什麼響動驚醒,心臟還會咚咚狂跳。白天就好好的。

 

這位賢友已經年過半百,還這樣。

 

《恐懼大風》

 

當刮大風的時候,我就莫名地害怕恐懼,擔心大風會傷害我,把我吹跑了。13歲左右,那天狂風暴雨,我在灶台下幫媽媽加柴禾,媽媽在灶台上面炒菜做飯。爸爸到外地去看坐牢的哥哥了。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我和媽媽當時嚇呆了,往身後一看,原來是一堵牆倒塌了。當時的景象,家裡和外面通透了,狂風吹到家裡呼呼響,還好牆壁是向外面倒塌的,沒有砸到自己。」。

 

從此後大風是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個是什麼?就是想蘊、想顛倒,有些已經發展到心顛倒,乃至見顛倒。

 

三種顛倒

 

為什麼我總強調要梳理你的想蘊標記?讓大家去好好找你內心中最真實的稻草人?要把它拆掉。因為想蘊很容易構建扭曲的認知,形成不好的認知行為模式。即使是看似良好的記憶,有些也會造就傲慢,看不得別人,這也要梳理。不梳理,它就會在你的工作、生活、修行過程中產生障礙,產生影響。

 

在生命當中對我們能夠形成正面影響的是基於正念的、有慧的、智相應的想。然而如果沒有學習佛法,我們的想蘊很多是不與有慧相應的,有一點跟識相應——智不相應的想,大部分是跟邪見、貪、慢、嗔相應的想。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想」呢?因為顛倒。

 

而這個顛倒,並不是你想不顛倒就能不顛倒的。

 

剛才那位賢友,家裡的牆壁突然間倒了,狂風暴雨吹進來了,很恐懼。現在四十幾歲,事情已經過去三十年了,只要遇到大風雨,他就會感到的害怕。根本不需要再看到跟過去大風吹來、牆壁倒掉、狂風暴雨完全一樣的場景。只要大風一刮,內心恐懼就會莫名翻出來,甚至當時倒牆壁的影像並沒有在他心裡面呈現出來。這就是想顛倒向心顛倒的一種演進了。

 

在這件事情上他是如何形成常樂我淨的錯誤認知模式呢?

 

那陣狂風暴雨使廚房的牆倒掉的想蘊,構建出「只要是大風,牆就會倒掉」,大風會傷害我的認知,是常;遇到大風就會產生憂受,這是「樂」;覺得「有一個可以傷害我的大風永恆存在」,是有風我;大風很可怕,令人恐懼,是「淨」。淨,正面上來講就是美好的、漂亮的,反面來講的話就是會帶來傷害的,一定會讓人恐怖的、會讓你抓取的這種感覺。這種常樂我淨認知就是顛倒認知。其它可以類推,不管是那個小女孩從床上被拎起來,還是被人家說一句「你這個人最笨」,把這些牢牢記住,當作常樂我淨,製造內心的痛苦。

 

有三組十二種類型的顛倒,第一組是基於錯誤判斷的想顛倒,這組不健康的心理,將事物無常、苦、非我、不淨的本質錯誤地判斷成常、樂、我、淨(4種)。第二組是基於錯誤認知的心顛倒,心完全無視事物本具的無常、苦、非我、不淨的特性,直接將事物錯誤地識別為常、樂、我、淨(4種),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心顛倒(=Citta vipallasa)。這些想顛倒和心顛倒重復地執取錯誤的觀點,持續的出現、扭曲在一起,進一步錯誤地執取事物為常、樂、我、淨(4種),就會形成第三組見顛倒。在《大分別論注》裡面:錯誤的認知、錯誤的見解會導致很多不善形成,引發——貪、嗔、痴、慢、嫉妒、慳吝……,這些不善想又會追隨貪、嗔、痴等,以它們為主導。以貪嗔痴為主導的顛倒想,將眾生拖入無休止的低級世界循環,沒有任何逃脫的機會。

想顛倒

 

雷迪西亞多的比喻:有一位農夫在一片大森林裡面種下一片田,農夫不在田裡時野鹿經常來稻田裡來吃稻穀,農夫做一個稻草人竪立在田中央用來嚇野鹿。他先用繩子把稻草綁成人的形狀,有頭有手有腳,然後用白色的石灰在罐子上畫出人臉的輪廓,再把罐子安在身軀之上,再將舊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並在稻草人手上安置弓箭。當野鹿像往常一樣來吃稻穗的時候,看到稻草人以為這是真的人,受驚嚇而逃跑。在此比喻中,這些野鹿以前曾經見過人,在它們的記憶中留有人會傷害它們的印象,這個標記是正確的。但這些野鹿再來時,啓動了保護機制的模糊識別,錯認稻草人為真人,是判斷錯誤。想顛倒在野鹿的比喻中顯示是非常清楚的。

 

這種想顛倒也可以用迷路者的例子來說明。迷失道路者無法辨識基本方位,比如說東方、西方、自己的位置,儘管日落日出可以被任何睜著眼的人清楚地覺查,但是對於無法正確辨識方向的人,它是沒有用的。錯誤識別發生以後就非常容易堅固的確立,如果要更正這個錯誤很困難。做想蘊梳理,就是要去發現並更正對標記的錯誤判斷。比如,野鹿睜著大眼睛就可以把稻草人當成真人。

心顛倒

 

雷迪西亞多舉例:幻術——點石成金。魔術師把土塊陳列給觀眾,對於面前的土塊,所有能看得見的人都認為自己看見的是真正的金塊。這是魔術師魔術的力量,以至於這些觀眾以錯誤的、不正常的視野來認識土塊。這不是判斷錯誤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會識別。認為土塊就是金子,直接就把它認為是金子了。

 

前面的例子是原來看到過人,後來看到假人以為是真人。現在這個例子,直接把土塊看成是金子,就像鹿直接把稻草人看成是真人了。人在魔術、幻術面前,心被顛倒了。在魔術師面前,對於事物真實性的判別力被顛倒了,把土塊看成金塊。如此他們會認為自己所觀察到的東西就是金塊,這樣他所相信的、所觀察的,或者他的印象、記憶就形成了錯誤。

 

同樣的,我們的心和觀念也會習慣於認假為真,以至於自我欺騙。雷迪西亞多舉例:在夜晚經常誤以為看到人,天比較暗,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一個人,其實它就是一個樹樁;或者一片矮的灌木叢,你以為是一隻野象,或者看到一隻野象卻以為是一叢灌木。在此世間一切以所緣境同起的錯誤印象就屬於心顛倒。心顛倒比想顛倒更深、更難測度。由於心顛倒令諸假象,很多假的、相似性的顯示為真而欺騙眾生故。

 

心顛倒和想顛倒有什麼差別呢?想顛倒,一開始見到的是真的,想標記是真實的。再次看到的時候卻判斷錯誤,把假的判斷為真的了。因為想的作用就是不深入觀察,大風一吹來,他就覺的牆壁要倒了,我會被壓死掉的。他不深入去思考此時此地非彼時彼地。另一位同學說,只要見到高大的女人,她就很難受、排斥,也是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女人非彼女人,那個女人早都不知道哪兒去了。這是明顯的想顛倒。

 

心顛倒,就是你糊塗了,明明是土塊非得說它是金子。一開始就標記錯了,認知開始就是錯的。一定要執持假的東西為真,這個就是心顛倒。雷迪西亞多說,你現在看到並認知的東西跟事實是不相符的,這是心顛倒。

 

心顛倒比想顛倒更深。想顛倒通過梳理,心顛倒也可以通過調查、探究、分析、總結,試著把它弄清楚。認為這個土塊是金的,拿來用牙咬咬,拿著噴槍燒一燒,看看它到底是不是金的。你可以透由工具、判斷等,捨斷心顛倒。

 

見顛倒

 

心顛倒不如見顛倒根深蒂固。雷迪西亞多比喻:當以迷路者的比喻來闡明見顛倒。有一座巨大的森林,裡面有眾多的邪惡的非人夜叉在其中出沒,它們建了一個夜叉村鎮而住。某日有商旅人來到森林,他們不熟悉怎麼穿過森林的道路。這些夜叉就把它們的村鎮化成天宮——天神的宮殿一樣的壯麗,它們這些難看的、凶惡的夜叉紛紛偽裝成男女天神的形象,夜叉又把森林裡面的小路變成像天界一般的舒適、令人愉悅。當旅客們看到這些,便相信這些道路能帶領他們到大的村鎮道路,因此他們就離開了正確的道路而走入歧途。他們沿著錯誤的道路走向夜叉的村鎮,因此都被夜叉吃了。

 

在這個比喻里,巨大的森林代表有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旅客代表我們這三界的眾生。正確可以走出森林的道路是八支正道,以正見為先導的八正道,錯誤的道路就是邪見。正見有兩種:一種是世間正見,一種是解脫正見。世間正見就是世俗業正見、因果正見。所謂世俗業正見就是「一切眾生都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者,以業為起緣,以業為親屬,以業為皈依處,無論所造的善惡業都是它的承受者。」解脫正見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智慧。苦智、苦集智導致苦滅,苦之滅智導致苦滅之道智。簡單來講,包括名色分別智、緣起攝受智、十二處、十八界的處智、觀智。

 

這兩種正見當中,正見是生死輪回中的正道,善人的城鎮代表善趣——人類、天人、梵天的居處。錯誤的歧途就是否定有善惡業和異熟業的邪見——虛無見、無因見、無作見,那個是最大的邪見。夜叉的城鎮就是惡趣、地獄、畜生、惡鬼、阿修羅之處。

 

破除顛倒

我們講世間如海市蜃樓。有同學提出,「我們每天就這樣生活,難道我們要捨棄這個東西?還有一個其它的東西可以去追尋嗎?你總是排斥我們這種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本身就是不善啊?」因為你被世間的海市蜃樓騙走了,被三顛倒帶入知見叢林而不自知了。

 

然而在這裡,我們還是要提醒大家,所有的排斥都是不善心,不管是排斥在家生活,還是排斥快樂。正確的佛法是不造一切惡,具足於諸善,所有的不善心都不應該生起來。真正的佛法是要訓練不生起貪、嗔、痴。哪怕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很不滿意,也不能夠生起貪、嗔、痴。

 

有些同學說,「往事不堪回首,我不能踫它,一碰它,就會難受,痛哭流涕,沒辦法。」往事不堪回首,是讓你回去如實判斷。在當下,那個往事如果對你現在產生影響,你就要正視它。回首,不是讓你去回味那個痛苦,而是要你看既然都成往事了,為什麼現在還痛苦?要看到是你對往事判斷錯誤,把往事當稻草人,天天扛在肩上。不是往事不堪回首,是你不願意放棄那個往事,牢牢地把那個往事當作你的命根抱著,當成最親愛的人擁抱著,日日夜夜地跟它在一起,隨時地邀請它:傷害我一下,傷害我一下吧,你一直傷害我吧!然後再跟別人講,你看我一直被傷害。如果不放下稻草人,就算你遇到佛陀,也是沒有辦法了。

 

佛陀教導一切時處要有正念。你唯一要做的是回到當下,要讓你的念與慧生起。怎麼做到呢?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正念正知,每一個當下都能夠覺知自己身心的狀態,你就不會被纏縛,你就不會被魔術師騙走,你也不會被稻草人嚇著,你也不會被稻草人的影像所拉走。回到當下,當稻草人的影像一起來,恐懼出來了,馬上追過去,這個恐懼從哪裡來的?背後的稻草人在什麼地方?看到它、看透它——是個稻草人,把它拆了!那這個稻草人在你的內心裡就不再起作用了。

 

在正念的當下,看到果報出現了,要覺知心裡面起什麼念頭,看看是什麼樣的反應?無論是身體的苦受、樂受,還是帶有喜的貪、心的憂受,都會引發苦。最容易混淆是導致悅懼的貪相應的心生起的所緣:很好吃的、好聽的、好看的;丈夫跟你說句好話,給你買個包回來;太太給你說句好話,安撫你一下。噢!很舒服。去覺知那個舒服,這種悅懼的背後往往潛伏著惴惴不安,完全沒有善心生起來的那種輕安、輕快、柔軟、適業、正直、練達。

 

悅俱的貪會讓你黏著、會想再要,如果沒有,它會讓你覺得被剮掉一塊肉,它是這樣地來傷害你的。能不能看到它?如果看到了,回去看稻草人在哪裡,把稻草人卸了。為什麼?因為非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切東西的正確態度是非我。非我就是沒有恆常、沒有永恆不變、我不可以控制。今天太太愛撫一下,舒服的,但是不能夠一直期待太太一定要這樣。如果太太哪一天不這樣,你就會苦。同樣地,對先生的態度也是這樣。去年過生日,先生突然記起來,給你買回一個包,你很歡喜。結果今年先生忘了,沒買包。沒買包,怎麼辦?你看去年都給我買包,今年沒買,是不是有外遇了?是不是起壞心了?是不是哪個野狐狸把他叼走了?各種猜測、難受、痛苦,然後偷看他的手機,檢查他的郵件,觀察他的神情,越看越像,一定有小三,追查他,請個私人偵探。非得把你先生搞神經病不可。

 

常樂我淨的想都是對所緣進行情感糾纏。悅俱貪相應的所緣,如果不能看到它的無常、苦、非我,就會產生這個問題。你可以享受這個喜、這個悅,但是要知道這個東西不是常樂我淨的,這是佛法的基本態度。

 

要不斷地去觀察發現自己的煩惱,不斷地淨化煩惱。用戒、定、慧三學,一點點來落實,練習睜眼四聖諦,走睜眼八正道,破除三顛倒,這才是現實的佛法、真實的佛法。所以我們專門組織了想蘊梳理的課程。如果你有很多稻草人,你自己梳不清楚,真想解決問題,就加入梳理組,大家互動。有好多賢友通過梳理走出來,然後自己的案例又成為指導其他人很好的教材,這也是弘法。以自己成長的事例幫助到別人,讓人家看到希望,讓大家知道,可以從深陷的煩惱中走出來。

 

三種顛倒的完全斷除要到四道阿拉漢。初道、初果能夠斷除「常、樂、我、淨」之見顛倒,和以及「常、我」的想顛倒和心顛倒。二果道智,會減弱所有剩下的「樂、淨」的想顛倒力量。三果道智,「淨」的想顛倒、心顛倒會斷除。到四道阿拉漢的時候,「樂」的想顛倒和心顛倒會斷除。

 

 

        2020年9月18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