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7-04 下午5.05.26.png

 

附錄四

佛陀舍利的早期流布史 

一、引言 

千百年以來,佛陀的舍利遺骨是人們既感興趣而又覺得神秘的佛教聖物。舍利為佛教所獨有,是佛陀的遺體經火化後所凝成的如茉莉花蕾、珍珠、米粒、芥子般的身骨和碎骨塊。後來也包括修行成就的高僧遺體火化後所撿拾得的遺骨。 

西元前 3 世紀,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無憂王大興佛法。為了供養佛陀所教導的八萬四千法蘊,他在印度全境199修建了八萬四千座塔寺,於是佛陀的舍利也被廣泛地供奉於印度各地的佛塔中。在無憂王的熱心護持和積極推動之下,佛陀的教法跨越印度本土,弘傳到東南亞、斯里蘭卡、中亞、西亞,甚至遠達非洲的埃及和歐洲的希臘。隨著佛教的國際化,佛陀的舍利也隨之而流布至亞洲各地,供奉著佛舍利的莊嚴秀麗的佛塔,也如珍珠般點綴著佛教盛行的國家與地區,成為佛教弟子們朝禮聖地、憶念佛陀、積累功德的神聖對象。 

鑒於當前亞洲各佛教國家和地區都有供奉或傳出有關「佛陀真身舍利」的報道,許多朋友會問及這些「佛陀舍利」的真實性。200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目前在各地發現和供奉的「佛陀舍利」分為歷史真實舍利和信仰舍利兩類

1.歷史真實舍利:是指從建造於西元前的古老佛塔遺址中發掘而得的舍利遺骨,或者有專史記載其流傳脈絡,在時間上可以直接追溯到佛陀般涅槃當年八分舍利那段史實的舍利。例如:出土於印度咖畢叻瓦土古塔遺址、現藏於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的佛陀遺骨,出土於韋沙離城古塔遺址、現藏於印度巴特那博物館的佛陀舍利,現供奉於斯里蘭卡康提佛牙寺、有專書《佛牙史》 記載的佛牙舍利等。 

2.信仰舍利:是指從後期修建的各地佛塔地宮中發掘而得,或者是供奉在佛塔、寺院、信徒家中的「真身舍利」。這類舍利多數來歷不明,更無法接續至佛陀般涅槃當年的歷史,但由於僧俗信徒們普遍相信其真實性,或者不計較其真偽,或者是經過所謂的「專家考證」,因此,視這類舍利猶如菩提樹、佛像一樣,作為象徵佛陀的聖物而進行禮敬、供奉也是無過失的。 

本文並無意涉及舍利的真偽之爭,只是想把見諸於巴利聖典和義註,以及斯里蘭卡古史中有關佛陀舍利遺骨的記載翻譯過來,幫助讀者們了解佛陀般涅槃後,直至西元前 1 世紀約五百年間,佛陀舍利遺骨的流布過程和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二、《大般涅槃經》及其義註的記載巴利經藏《長部·大般涅槃經》中記載: 

「被火化的跋葛瓦遺體,那曾有的表皮、皮膚、肉、筋或關節滑液,它既不見有灰,也沒有炭,只剩下諸舍利。猶如被燃燒的酥油或油,既不見有灰,也沒有炭。同樣地,被火化的跋葛瓦遺體,那曾有的表皮、皮膚、肉、筋或關節滑液,它既不見有灰,也沒有炭,只剩下諸舍利。」 (D.2.235) 

《大般涅槃經》義註解釋:

「只剩下諸舍利:以前曾以一身軀住世故名為身體,現在已離散故叫做諸舍利201,即剩下如同茉莉花蕾、如同洗淨的珍珠、如同黃金一般的遺骨202的意思。諸長壽的佛陀之舍利如同金塊般只有一塊,但跋葛瓦以『我將活不久就般涅槃了,只因我的教法尚未傳播到一切處,所以般涅槃以後,即使獲得我的如芥子般大小的遺骨在各自的住處建塔,讓敬拜的大眾最終都能生天』而決意讓遺骨分散。那麼有多少遺骨散碎?多少沒有散碎呢?四顆牙、兩根鎖骨和頂骨這七塊遺骨沒有散碎,其餘的都散碎了。其中203,一切細碎的遺骨皆如芥子般大小,大塊的遺骨則在中間破碎為米粒般大小,極大塊的則在中間破碎為綠豆般大小。」(D.A.2.235) 

「把跋葛瓦的舍利平分為八份:這裡的過程是這樣的:據說多納(Doõa)得到他們的同意後打開金棺,諸王湊前來看見棺裡只有金色的遺骨,悲傷地說:『我們以前見到跋葛瓦、一切知者您具足三十二大人相,閃耀著六色光芒,莊嚴著八十隨形好的金色身軀,可現在卻只剩下金色的遺骨,這與跋葛瓦您太不相稱了!』 

[多納]婆羅門在那時趁著他們不注意,拿了右邊的牙齒藏在髮髻中,然後才分為相同的八份,所有遺骨有普通筒204的十六筒,每一處的市民皆分得兩筒。沙格天帝在婆羅門分遺骨時觀察:『是誰拿了為有諸天的世間而斷除疑惑、宣說四諦的 跋葛瓦的右牙?』發現是婆羅門拿了。『婆羅門將不能對佛牙作適當的恭敬,我拿它吧!』[於是把佛牙]從髮髻中取出,放在金花盤中,送上天界建立小摩尼潔地(Cåëàmaõi Cetiya)[供養]。 

婆羅門分完遺骨後不見了佛牙,卻像被抓住的盜賊一樣,連問『誰拿了我的佛牙?』都不敢。『難道你不是分遺骨嗎?為什麼你當初不知道自己也想擁有遺骨?』一想到這就對自己很生氣,連『也給我一份吧』都說不出來。接著想:『這個金瓶也是裝遺骨的,曾用來量過如來的遺骨,我將為它建塔。』於是說:『賢者們,這個瓶子給我吧,我也將為瓶子起塔並供奉。』」(D.A.2.238) 

《長部·大般涅槃經》記載了八個部族分到佛陀舍利後,各自迎請回去建塔供奉的情況

「當時,(1)韋迭希之子馬葛特國未生怨王 (Ràjà Magadha Ajàtasattu Vedehiputto)在王舍城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2)韋沙離的離差維族人(Vesàlikà Licchavã)在韋沙離城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3)住在咖畢叻瓦土城的釋迦族人 (Kapilavatthuvàsã Sakyà)在咖畢叻瓦土城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4)阿叻咖巴的布離族人(Allakappakà Bulayo) 在阿叻咖巴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5)拉馬村的果離亞族人(Ràmagàmakà Koëiyà) 在拉馬村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6)韋特洲的婆羅門(Veññhadãpako Bràhmaõo) 在韋特洲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7)巴瓦的馬叻族人(Pàveyyakà Mallà)在巴瓦 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8)古西那勒的馬叻族人(Kosinàrakà Mallà)在古西那勒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 

(9)多納婆羅門(Doõo Bràhmaõo)為瓶子起塔並供奉, 

(10)畢巴離林的孔雀族人(Pippalivaniyà Moriyà) 在畢巴離林為炭灰起塔並供奉。 

如是,八座舍利塔,第九為瓶塔,第十為炭灰塔。往昔之事如此。」(D.2.239) 

《大般涅槃經》義註記載了當時的供奉情形

「在王舍城為跋葛瓦的舍利建塔並供奉:怎樣做呢?從古西那勒到王舍城有二十五由旬,在此之間拓寬八伍思帕205作平整的道路。就像馬叻 王在加冕處(Makuñabandhana)和集會堂之中作供奉時一樣,如此也在二十五由旬的道路上作供奉。為了不讓世間人失望而開放各處的市場中,把遺骨放在金棺內,由持槍人圍著作護衛,並集合了自己領土內五百由旬範圍的人們。他們迎請了遺骨,從古西那勒開始載歌載舞離開,去到哪裡見到有金色的花,就在那裡放到槍陣中間的遺骨去作供奉,等到那些花枯萎時才走。從車隊的最初到最後處,在七天中皆作歌舞。如此護送遺骨經過了七年七個月又七天。 

邪見者們譏嫌說:『自從沙門果德瑪般涅槃時開始,以威力強迫我們歌舞,而使我們所有人都荒廢工作。』因心中惱怒[佛陀]而投生十萬六千量的惡趣。漏盡者[用神通]轉向後,知道大眾因心中惱怒而投生惡趣,『我們將讓沙格天帝設法護送遺骨。』於是去到他跟前,告知此事後說: 『大王,你想辦法護送遺骨吧!』沙格說:『尊者,凡夫中沒有人能有像未生怨王一樣的信心,他也不會照我的話去做,但我可以讓他見到惡魔怖畏的怖畏』我將發出巨大的聲響,[讓他]被亞卡附體、嘔吐、厭食,[並對他說:]『大王,你要知道非人們都生氣了,護送遺骨吧!』這樣讓他護送。 然後沙格全都照著做了。 

長老們也來到國王面前說:『大王,非人們生氣了,請護送遺骨吧!』國王說:『尊者,我的心並不就此而滿足,即使勞累也要這樣護送。』到第七天時才護送遺骨。如此把遺骨護送到王舍城建塔並供奉。其他人也隨各自的能力而在自己的地方建塔並供奉。(D.A.2.239) 

「往昔之事如此:如此分遺骨和建十座塔是在瞻部洲206往昔的事,是後來[第二次、第三次] 結集者說的。 

但馬哈咖沙巴長老(Mahàkassapatthera)預見到遺骨會在這樣建立的諸塔中[因邪見者而]遺失,來到未生怨王跟前說:『大王,適合建造一座 遺骨瘞藏處(dhàtunidhàna)。』

『薩度!尊者,建瘞藏處的工作由我來做,但其餘的遺骨我如何能請來呢?』 

『大王,請遺骨不是你的責任,由我來負責。』

『薩度!尊者,您去請遺骨,由我來建造遺骨瘞藏處。』

於是長老只留給那些王族們能夠侍奉的份量 207,把其餘的遺骨都請走了。但在拉馬村的遺骨為龍族所有,它們是不會遺失的,[知道它們]未來將安奉在蘭卡島大寺的大塔內而沒有請走,只從其餘七座城市請走它們,安置在王舍城的東南方,決意:『此處若有岩石,請它消失,讓泥土清淨,水不湧上來!』

國王令人把那個地方挖出來的土燒成磚後,修建了八十大弟子的潔地208。有人問『國王在此建造什麼?』而答『大弟子們的塔』,[這樣]誰 也不知[這裡是]瘞藏遺骨之處。然後在八十肘(約40 米)深處那個地方開始,下面用銅板鋪地後,在那裡的塔園內用赤銅做成潔地堂大小的地宮,用黃旃檀等做成八個函和八座塔。於是把跋葛瓦的遺骨安放在黃旃檀函中,並把該黃旃檀函放進另一個黃旃檀函中,然後再把它放進另一個當中。這樣用八個黃旃檀函一個套一個的方法,再把這八個黃旃檀函放進八座黃旃檀塔中。八座黃旃檀 塔又放進八個紅旃檀函中,八個紅旃檀函又放進八座紅旃檀塔中,八座紅旃檀塔又放進八個象牙函中,八個象牙函又放進八座象牙塔中,八座象牙塔又放進八個百寶函中,八個百寶函又放進八座百寶塔中,八座百寶塔又放進八個金函中,八個金函又放進八座金塔中,八座金塔又放進八個銀函中,八個銀函又放進八座銀塔中,八座銀塔又放進八個玻璃函中,八個玻璃函又放進八座玻璃塔中,八座玻璃塔又放進八個紅寶石函中,八個紅寶石函又放進八座紅寶石塔中,八座紅寶石塔又放進八個貓眼石函中,八個貓眼石函又放進八座貓眼石塔中,八座貓眼石塔又放進八個水晶函中,八個水晶函又放進八座水晶製成的塔中。 

這一切最上面的水晶塔,就如塔園的潔地一樣大小209,在它上面又用百寶製成地宮,其上再用黃金做成,其上再用銀製成,其上再用銅製成地宮。在那裡撒滿百寶製成的沙子,撒上數千朵水生、陸生花,用黃金製作了六百五十個本生、八十位大長老、淨飯大王、馬哈瑪亞王后、七個俱生等。放置五百個金銀製成的滿罐,豎立五百枝金幢。還做了五百金島、五百銀島,注滿香油後放上黃麻布燈芯。 

於是,具壽馬哈咖沙巴決意:『願花鬘不枯萎,香氣不飄散,燈火不熄滅!』並讓人在金牒上刻字: 

ßAnàgate Piyadàso nàma kumàro chattaü ussàpetvà Asoko dhammaràjà bhavissati. So imà dhàtuyo vitthàrikà karissatã'ti.û 

『未來將有名叫喜見的王子,高舉傘蓋而成為無憂法王,他將廣布這些遺骨。』 

國王用一切裝飾供養後,從第一道門開始關上後離開。他關上銅門,鎖上紐鎖,並在那裡擺放一塊大摩尼板,令人刻上字:『未來有窮困的國王獲得此摩尼後,請對遺骨作禮敬。』

沙格天王對維思甘馬(Vissakamma)說:『 孩子,未生怨王修建了遺骨瘞藏處,你去設置保護吧!』他來到後,安裝了威猛的機械裝置。[]在那[供奉]遺骨的地宮中,安裝了手持水晶色劍的木像如風一般快速旋轉的機關,並只用一塊小橛綁著。在四周砌了磚屋相貌的石圍牆,蓋好上面成一整體後,堆上泥土並平整地面,在其上建立[一座] 石塔。 

如此遺骨瘞藏處竣工後,[馬哈咖沙巴]長老隨其壽元般涅槃了,國王也隨其業而走了,那些人也都去世了。 

後來有位名叫喜見的王子,高舉傘蓋而成為無憂法王,取出這些遺骨廣布到瞻部洲。怎樣的呢? 

他依止榕樹沙馬內勒(Nigrodha Sàmaõera)而對佛教獲得信心,修建了八萬四千座寺院後問比庫僧團:『尊者們,我修建了八萬四千座寺院,要從哪裡獲得遺骨呢?』 

 

『大王,我們聽說有遺骨瘞藏處,但不知在哪裡。』 

國王打開王舍城的潔地卻沒找到遺骨,重新修復後,帶著比庫、比庫尼、近事男、近事女四眾到韋沙離。在那裡也沒找到後去咖畢叻瓦土,在那裡也沒找到後去拉馬村,打開拉馬村的潔地後也不見有,潔地裡只有已經摔倒的容器碎片。這樣在那裡也沒找到後,去阿叻咖巴、韋特洲、巴瓦、古西那勒,打開所有地方的潔地都沒找到遺骨,重新修復後又回到王舍城,召集四眾問: 『有誰曾經聽說過遺骨瘞藏處在某某地方嗎?』

那裡有位一百二十歲的長老說:『我不知道遺骨瘞藏處在某某地方,但我的父輩大長老在我七歲時,讓我拿著花盤:‘來,沙馬內勒,某處有座石塔,我們去那裡吧!’去到供養後說:‘你要記住這個地方,沙馬內勒。’大王,我知道的只有這些。』

國王說:‘只有那個地方了。’ 

到了那裡,清除石塔和塵土後見到石灰地。 

從那裡清除石灰和磚後,次第走下僧房,見到了七寶沙,和旋轉著的持刀木像。他叫來巫婆作祭祀後,還是無法找到起點與終點,於是敬告諸天說:『我取出這些遺骨安奉在八萬四千座寺院中作禮敬,請諸天不要給我作障礙!』 

沙格天王在行走時見到他後,對維思甘馬說: 『孩子,無憂法王將取出遺骨,已走下僧房,你去解除木像吧!』 

他變成五歲小村童的樣子走到國王前面,手持弓站著說:『大王,我來解除。』 

『解除吧,孩子!』 

他拿了箭射中機關,所有[機關]即停止。於是國王拿掉綁在紐孔上的紐鎖,見到摩尼板上的文字『未來有窮困的國王獲得此摩尼後,請對遺骨作禮敬』後生氣了:『說像我這樣的國王為窮困的國王真不恰當。』打開一道道門進入裡面的地宮。 

在兩百一十八年前點燃的燈仍然燃燒著,青蓮花就像剛剛採下來供奉的一樣,花地毯像剛剛鋪上的一樣,香粉也像剛磨好後放在那裡的一樣。國王拿了金牒讀[上面刻的文字]:『未來將有名叫喜見的王子,高舉傘蓋而成為無憂法王,他將廣布這些遺骨。』[激動地]用右手拍打著左手道: 『看啊,愛卿們,我被聖尊馬哈咖沙巴長老[預言到了]!』

他只在那個地方留了侍奉份量的遺骨,把其餘的遺骨都取出遺骨地宮,然後像先前蓋著的一樣蓋回去,全部都恢復到原先的一樣,再在上面建立[一座]石潔地。 

他把遺骨安奉於八萬四千座寺院後,禮敬大長老們問道:『尊者,我是佛教的繼承者嗎?』

『大王,你怎麼是繼承者呢?你還是佛教的外人。』 

『尊者,我花費九億六千萬的財產修建了八萬四千座寺院,我不是繼承者,還有誰是繼承者呢?』

『大王,你只能稱為資具施主,但若能讓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出家,這才稱為佛教的繼承者!』他讓兒子和女兒出家,於是長老們說:『大王,你現在是佛教的繼承者了!』

往昔之事如此:過去如此安奉遺骨的事在瞻部洲中也成往昔。這句是舉行第三次結集時加進去的。」(D.A.2.240) 

ßAññhadoõaü cakkhumato sarãraü, sattadoõaü jambudãpe mahenti. Eka¤ca doõaü purisavaruttamassa, Ràmagàme nàgaràjà maheti. Ekàhi dàñhà tidivehi påjità,ekà pana gandhàrapure mahãyati; Kàliïgara¤¤o vijite punekaü, ekaü pana nàgaràjà maheti.û 

「具眼者的舍利有八桶,人中至上尊的七桶[舍利]供奉在瞻部洲,一桶在拉馬村由龍王供奉。 

一顆犬牙由三十三天敬奉,另一顆在犍陀羅城供奉,咖林葛王之國也一顆,另一顆由龍王供奉。」(D.2.240) 

「具眼者的舍利有八桶」等偈頌是銅掌島的長老們所說的。(D.A.2.240) 

 

三、《遺骨史》的記載 

斯里蘭卡史書《遺骨史》(Dhàtuvaüsa)中記載了佛陀的四顆佛牙、頸骨、額骨及其生前用品在後代的供奉情況。以下是節譯自該史書的記載

多納在分遺骨時,偷偷拿了三顆佛牙。他把一顆右牙遺骨藏在髮髻中,被沙格天王拿了迎請到三十三天建造了一由旬高的小摩尼大塔。 

多納把另一顆右牙遺骨藏在腳尖中間。那時有位名叫勝軍(Jayasena)的龍王聽說跋葛瓦般涅槃的消息,以龍王的大威力前來古西那勒參加佛 陀葬禮。他作禮敬後站在一邊,看見藏在腳尖中間遺骨,以龍的神力拿到龍界,供奉在龍城中間鑲滿寶物的塔中。後來在銅掌島咖萬帝思王 (Kàkavaõõatissaràja)時期,大天(Mahàdeva)長老的一位弟子名叫馬興德(Mahinda)長老,他到龍界把這顆右牙請到銅掌島謝盧城(Serunagara)的笈利無畏 (Giriabhaya) 的謝盧城山 (Serunagarapabbata) 中建塔供奉。 

多納把另一顆左牙藏在內衣中間,被一位過去曾發至上願而獲得授記的犍陀羅人看見,他以善心從多納的內衣中拿了佛牙,和犍陀羅居民一起回自己的國家建塔林供養。 

還有一顆下顎的左牙被沙利子長老一位名叫安穩牟尼(Khemamuõi)的弟子從燃燒的火葬堆中取出,帶到南印度的咖林葛城(Kàliïgapura),並在梵授王(Brahmadatta)面前展示這顆牙骨舍利。這顆左下牙從此王開始,直到古訶西瓦王(Guhasãva) 時期(西元 371 年),都在瞻部洲為人天供養。210 

如來的頸骨(Gãvaññhi)被沙利子長老一位名叫薩勒普(Sarabhå)長老的弟子以神通從火葬堆中取出,在斯里蘭卡的馬希揚葛納(Mahiyaïgaõa)以黑石建了十二肘高的塔。 

在分遺骨時,佛陀的額骨(Nalàñadhàtu)被分給了古西那勒的馬叻族。後來,馬哈咖沙巴長老前來對他們說:「導師的額骨在分給你們的那一份遺骨之中,請拿出來吧!跋葛瓦在世時已同意它到銅掌島,所以請把它交給我!」馬叻王聽了說: 「這樣啊,那請尊者接受這遺骨吧!」然後交給了馬哈咖沙巴長老。 

馬哈咖沙巴長老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弟子馬哈難德(Mahànanda)長老。馬哈難德長老接過遺骨後,供奉在韋沙離城大林寺尖屋廳堂導師曾住過 的香屋中。 

馬哈難德長老臨近般涅槃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弟子月護(Candagutta)長老。月護長老接過遺骨後,供奉在沙瓦提城揭德林十力曾居住的香室並長住在那裡。 

月護長老壽終將近般涅槃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弟子賢軍(Bhaddasena)長老。賢軍長老接過遺骨後,供奉在初轉法輪的仙人落處大寺中導師曾居住的香室並長住在那裡。 

賢軍長老將近般涅槃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弟子勝軍(Jayasena)長老。勝軍長老接過遺骨後,供奉在竹林大寺中導師曾居住的香室並長住在那里。 

勝軍長老將近般涅槃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弟子大僧護(Mahàsaïgharakkhita)長老。大僧護長接過遺骨後,供奉在高賞比附近科西德長者所建的科西德園中跋葛瓦曾居住的香室並長住在那裡。 

大僧護長老臨近般涅槃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弟子大天(Mahàdeva)長老。大天長老接過遺骨後,在天愛帝思王時期送到斯里蘭卡並交給了天愛帝思大王。 

天愛帝思王盡其一生護持該遺骨,到臨終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兒子亞嗒叻帝思(Yañàlatissa)王子。 

亞答叻帝思王子即位後也終生護持該遺骨,到臨終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兒子果他無畏 (Goñhàbhaya)王子。 

果他無畏王子即位後也終生護持該遺骨,到臨終時把遺骨托付給他的兒子咖萬帝思王子。 

咖萬帝思王接過額骨舍利,在馬哈瓦盧格河 (Mahàvàlukagaïga)南岸謝盧池(Seru daha)中間名叫瓦拉訶(Varàha)的石池上建塔供養。 

該書還說,佛陀為了人、天的利益而決意,其餘的牙齒、頭髮、體毛、指甲等全部,在其般涅槃時不被燒毀,一一拔出住立在虛空,每一輪圍世界的諸天依次拿到一一的頭髮、體毛、指甲、牙齒遺骨,迎請回去建塔。 

佛陀的衣、鉢、手杖在馬圖拉(Madhurà),下裙在古思喀勒 (Kusaghara) ,敷具在咖畢叻 (Kapila),眉間毫毛(Uõõaloma)在高思叻(Kosala), 水杯和腰帶在巴嗒釐子城(Pàñaliputta),坐具在阿槃提(Avanti),水浴衣在詹巴(Campa),敷布在天國(Devaraññha),濾水器在維迭希(Videhi),剃刀和針筒在印德巴特(Indapattha)。 

 

 

主要參考資料 

  1. SuttantapiñakeDãghanikàyeMahàvaggapàëi, Chaññhasaïgãtipiñakaü, Buddhasàsana Society,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Yangon, Myanmar, 2008 
  2. DãghanikàyeMahàvaggapàëi,Chaññha Saïgàyana CD (version 3),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India, 2000 
  3. DãghanikàyeMahàvagga-aññhakathà,CSCD (version 3), VRI,India, 2000 
  4. DãghanikàyeMahàvaggañãkà,CSCD(version 3), VRI, India,2000 
  5. r[m0g3⁄4ygVdaw1fjrefrmjyef(大品巴利緬譯本),緬甸國家宗教事務部譯,緬甸國家宗教事務部, 2016 
  6. okwfr[m0gygVdaw1fedó, (yxrwJG) (經大品巴利依詞釋上冊), Ariyàlaïkàra Thera, 緬甸月王三藏書店, 1983 
  7. okwfr[m0gt|uxmedó, (yxrtkyf) (經大品義註依詞釋上冊), Pa¤¤àjota Mahàthera, 緬甸曼德勒地方三藏印刷廠, 1960 
  8. Dhàtuvaüso,ChaññhaSaïgàyanaCD(version3),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India, 2000 

9. 《巴利三藏、義註、復注、其他--辭典助讀》 電子版本 1.9.1.0, Alobha, 中國, 2010 

10. Last Days of the Buddha, The Mahàparinibbàna Sutta, Sister Vajirà & Francis Story, 2nd revised edition,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Sri Lanka, 1998 

11. The Buddha's Last Days, Buddhaghosa's Commentary on the Mahàparinibbàna Sutta, Yang-Gyu An, The Pali Text Society, Oxford, 2005 

12. 《南傳大般涅槃經》,巴宙譯,財團法人台北市慧炬出版社,1998.07 

13. 《緬漢詞典》,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緬甸語教研室編,商務印書館,2009.08 

1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2)》,李行健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10.05 

15. 《當代漢語詞典》《當代漢語詞典》編委會編,中華書局,2011.05 

 

--------

199 無憂王在位期間的版圖,包括今天的印度(南端除外)、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和阿富汗。 

200 世界各地發現和供奉的舍利不勝枚舉,在此就以「佛牙舍利」為例,來說明佛陀舍利何其多。據《長部·大般涅槃經》 和蘭卡史書《舍利史》《佛牙史》等記載,佛陀的遺體火化後留下四顆牙齒,其中一顆供奉在三十三天界,兩顆在斯里蘭卡,一顆在西北印度的犍陀羅。然而,根據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在古印度有七八個國家供養著佛牙,史書記載在中國的佛牙也有十多處,而近幾十年來僅在中國發現的佛牙,除了著名的北京靈光寺佛牙外,還有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佛牙、福建鼓山湧泉寺佛牙、天津薊縣定光佛塔佛牙、山東汶上寶相寺佛牙等等超過二十處之多。在海外,也有台灣佛光山佛牙、新加坡佛牙寺佛牙、馬來西亞吉蘭丹州蓮花寺佛牙、泰國清邁巴達拉毗龍寺佛牙、韓國乾鳳寺佛牙等等。

201 復註解釋:以能見到各部分而使用複數的表達方式,即身體的各部分遺骨稱為「諸舍利」。

202 遺骨:巴利語 dhàtu,與舍利同義。經典中有時使用 sarãràni,有時使用 dhàtuyo 來表示「舍利」。為了和經典的用詞一致,本文把 sarãràni 音譯作「舍利」,把 dhàtuyo 意譯作「遺骨」。

203 復註解釋:「沒有散碎」即是以相同的外形存在之義。說 「其餘的都散碎了」之後,為了說明它們是如何散碎而說「其中」等。 

204 :巴利語 nàëi,古印度一種筒狀的容器。

205 伍思帕:巴利語 usabha 的音譯,古印度的長度單位,約等於 70 米。 

206 瞻部洲:巴利語 Jambudãpa 的音意譯合成詞,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和孟加拉國。 

207 復註說,把那些遺骨交到諸王的手中,而不是放在潔地裡。所以後來無憂大王打開那些潔地時,並沒有找到遺骨。

208 潔地:巴利語 cetiya 音譯。原指供古印度人祭拜的神樹、祠堂、塔廟等,後來專指佛塔,並與 thåpa 同義。本義註有時使用 thåpa,有時使用 cetiya,皆表示佛塔。為了和經典的用詞一致,本文把 thåpa 譯作「塔」,把 cetiya 音譯作「潔地」。

209 塔園的潔地一樣大小:是指和斯里蘭卡天愛帝思王 (Devànaüpiyatissa)所建造的塔園中的潔地那樣大小。

210 在斯里蘭卡吉祥雲色王(Kittisiri Meghavaõõa, 362-389 ) 時期,咖林葛的金鬘(Hemamàlà)公主及其丈夫丹德王子(Dantakumàra)把該左下牙帶到了斯里蘭卡。

 

 
(本書完)
 
 
 
圖片取自 曾國興 PP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