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8696_1016294095056076_6909544521984016272_n

問:『阿毗達摩』是很難的學說,我們要如何來學習?

瑪欣德尊者答:其實阿毗達摩也不算是很難的學說;如果能系統地學習『阿毗達摩』,既可以用來指導禪修,又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學習『阿毗達摩』有兩種方法:

第一、先掌握『阿毗達摩學』的義理,然後再次第地修行,如此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第二、先修再學。就像在帕奧禪林,有些六、七十歲的老年禪修者,他們連看書都很吃力,但是在業處導師的指導下,有次第、有系統地修行之後,他們對名色法的瞭解,甚至比那些精通阿毗達摩的學者還要清楚,因為他們已經通過觀智親自觀照過了。根據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藏》不是為了增加一門學科,不是為了豐富知識,更不是為了辯論,而只是為了修行,為了斷去煩惱,這才是佛陀開示阿毗達摩的意趣。

 

問:何謂教理行證?

瑪欣德尊者答:教是教理,行是修行,證是證悟。教理是律、經、論三藏,行是修行戒、定、慧三學,證悟是聖道、聖果以及涅槃。這是構成佛法的三大要素。

第一、教理,或者說教法、聖典、學習。

第二、行道,即實踐、禪修、修行。

第三、通達,這裡的通達是指證悟涅槃。

因此,教理是教,行是修行,證是證悟。修行要依照教理,脫離了教理、脫離了三藏的修行是盲修瞎練。如果只懂教理,卻不肯修行,想要證果永遠是說食數寶,就是只看別人吃飯自己不會飽。所以,要先學教理,再依教修行,修行才能證悟。它們之間的次第是這樣的。

 

問:請尊者開示,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的差別?

瑪欣德尊者答:『有餘』,又作有餘依,巴利語sa-upādisesa,意思是還有剩餘。『涅槃』,巴利語nibbāna,梵語nirvà.a。và.a是渴愛,nir是沒有之意。巴利語nibbāna意思是火被熄滅了,也就是貪瞋癡之火的完全熄滅。

有兩種涅槃,一種是有餘涅槃,另一種是無餘涅槃。

第一、有餘涅槃,也叫做煩惱涅槃,是心已經完全沒有煩惱了,但是還剩下一堆五蘊,一堆名色法,或者說還有身心,這稱為有餘涅槃。

第二、無餘涅槃,是五蘊的般涅槃。就像佛陀和一切阿拉漢,當他們在生命終結、命根斷絕之後,五蘊不會再重組。因為他們沒有煩惱了,所以沒有重組的力量,於是不會再投胎,這就稱為無餘涅槃,也就是作為所依身的五蘊已經完全沒有了。

聖者的涅槃分為兩個階段。我們舉佛陀為例子,當我們的菩薩在菩提樹下證得正自覺那一剎那,他斷盡了一切煩惱,從那個時候起就稱為有餘依涅槃,因為佛陀的五蘊身心還在。45年之後,也就是在佛陀80歲那一年,他在古西那拉城外的沙喇雙樹之下,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當他的命根完全斷絕之後,稱為無餘依涅槃,因為那時佛陀的五蘊已經沒有任何殘留了。這是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的差別。

 

問:請問尊者,禪有哪些意思?是修行的同義詞嗎?

瑪欣德尊者答:『禪』有三種意思:

第一種禪,古代依梵語dhyàna翻譯成禪那,巴利語為jhāna,這種禪是指四禪八定的禪。佛陀教導修習這種禪。

第二種禪巴利語為bhāvanā,翻譯為禪修,包括修止和修觀。這也是佛陀所教導的。

第三種是禪宗的禪。漢語叫Chan,西洋人依日語譯為Zen。這種禪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所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被認為很難用語言來表達。

佛陀在開示八聖道時教導的正定,是指禪那;佛陀講到修行方法時,是指止與觀,這些都是佛陀教導的。至於禪宗的禪,只能說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不能把它當成印度佛教。正如禪宗也有所謂『如來禪』、『祖師禪』之分。

 

問:見到究竟法對修行有何幫助,請說明?

瑪欣德尊者答:唯有見到究竟法,才能修行真正的維巴沙那(觀),因為觀智的目標必須是究竟法。我們不能對概念法修觀。為什麼呢?因為觀智是觀照諸行法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但是概念法只是施設,只是假名,並不能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為了修行維巴沙那,為了要見到究竟法,禪修者在修觀的第一個階段,就要修色業處和名業處,嘗試見到色聚和名聚,再破除色聚和名聚的密集,直到見到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因此,想要修行真正的維巴沙那,先要見到究竟名色法。

 

問:有人都說上座部只能證到『我空法有』,但北傳佛教能證到『我空法空』。不知道尊者對這樣的話有什麼看法?

瑪欣德尊者答:根據北傳佛教的說法,『小乘佛教只能證人無我,不能證法無我。而大乘佛教既破人我,也破法我,證得我空法空。』現在大家學了阿毗達摩之後,我想問大家一句話:「想要修『人無我』可以嗎?」『我』屬於什麼?或者『人』屬於什麼?屬於概念法!既然是概念法,可不可以說它是無我還是有我呢?不能!

當然,北傳大乘佛教提出這一句話,是針對當時北傳說一切有部(梵Sarvasti-vàdin)所持的『我空法有』論而來的,但是用這句話來套上座部佛教是行不通的。因為在修觀的階段,如果取概念法為所緣來修,那就不是真正的維巴沙那。如果你認為還有個人、有個我,這些只是概念法。我們在講到概念法時已經知道:所謂的『人』,在究竟意義上並不能稱為有個實體的人。我們要觀照的是什麼?觀照五取蘊,觀照名法、色法。名法、色法都不能稱為人,人是概念。如果你取概念法為所緣,去修一輩子的觀禪,還是無法將觀智真正地培育起來。因此想要觀『無我』,先要將所謂的『我』,分析為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

佛陀說過:「一切諸法無我。」法,包括了有為法和無為法。有為法是什麼?名法、色法,或者說心法、心所法、色法,這些都是『無常、苦、無我』的。作為無為法的涅槃,也是無我的,不能執著涅槃有個什麼東西存在。不管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它們都是無我的,都是『空』的,從究竟意義上沒有所謂的『自性』,沒有一個本體我,故不能夠說『法有』。因此,在究竟意義上並沒有所謂的『我空法有』。修觀要觀照的是究竟法,究竟名色法才是無我。無我,其實也是空的另一種說法。

現在我們學了阿毗達摩,特別是有維巴沙那實修經驗的話,你會覺得人家說『觀人無我』,『人』等是概念法,我們不觀照人,為無常、苦、無我。也不能說概念法是常、還是無常,因為它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要觀照的是刹那刹那生滅的名色法,因為刹那刹那生滅,所以是無常的,沒有永恆的存在;因為它們一直受到生滅的逼迫,所以是苦的。在這些生滅中,並沒有一個實體的我、本體、自性,連真實我都找不到,怎麼可以說是我呢?所以我們觀這些法為無我,最終證得法空。

對於人與法,人只是一個概念,如果要分析它,它只是五蘊、名色法而已,實質上並沒有所謂的人,因此不能夠說:「上座部只能證到我空,不能證到法空。」假如你們將這句話,去問那些不懂北傳佛教的上座部比庫,他們也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延伸閱讀:

 

什麼是阿毗達摩?

 

為什麼要學習阿毗達摩

 

拒絕學《阿毗達摩》

 

 

 

 

 

 

 

 

圖文取自 Seki Yakumo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