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可曾想過,我們每次作出決定與行動前,思緒是怎麼運作的呢?本次由 Trevor Maber 主講的 TED-Ed 就要向大家介紹我們腦中的「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以及這樣的心智模式如何害人們做出錯誤判斷,而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些錯誤!

 

「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這個概念是由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及系統學者Chris Argyris所提出的一種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而這個理論與左手欄 (Left-hand Column)和兼顧主張與探詢(Balancing Inquiry and Advocacy)這兩個理論並列為行動科學領域中的三個最著名的工具,也在最經典的學習系統學著作(《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中被詳細的闡述。今天要介紹的推論階梯,就是用階梯的譬喻分析人們思緒從觀察、判斷、行動之間所經歷的七個階段:「觀察」、「過濾資訊」、「賦予意義」、「假設」、「作出結論」、「調整看法」、「作出行動」。現在,讓我們跟著可愛的動畫一起瞭解這個大腦中的迷你階梯吧!

 

 2

 1. 原始資料(Raw Data)

在階梯的第一層,我們觀察原始資料及經驗,像是觀賞錄影帶一樣看著事件的發生經過。

 

 3

 2. 過濾資訊(Filter Info)

接著,我們的大腦開自動代我們做出選擇:它依據我們的習慣或喜好,從觀察得來的資料中挑選出我們認為重要的資料及經驗。

 

 4

 3. 賦予意義(Assign Meaning)

在第三層,我們開始詮釋這些資訊,為剛剛所挑選出的資料賦予意義。

 

 5

 4. 假設(Assumptions)

緊接著在第四層,十分關鍵的過程發生了:我們根據先前所做的詮釋發展出假設,而我們也開始模糊掉事實與故事間的界限。 

 

 6

 5. 結論(Conclusions)

第五層中,我們根據剛剛的假設定下結論,而我們也在這階段決定了我們對該事件的情緒反應。

 

 7

 6. 調整看法(Adjust Beliefs)

我們建立起對世界的種種看法與信念。

 

 8

7. 作出行動(Take Actions)

最後,我們根據方才所建立的信念採取行動。

 

 9

動畫中,Trevor Maber 透過停車位被搶走的故事舉例說明這個階梯如何運作、如何導致錯誤的推斷;當我們看見好不容易找到的停車位被人無禮的搶走,我們首先目睹了這個事件、從觀察到的資訊中篩選出對方急促的車速、剎車聲、以及駕駛的表情。

 10

接著,我們開始將這樣的行為連結起過去認知的意義、並且做出假設和結論:「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要依序排隊、相互禮讓才是對的,眼前這位插隊的駕駛,恐怕就是個沒有家教的混賬吧!」而面對這樣的情境,我們的大腦便告訴我們:此時我們應該表示出憤怒與不滿。於是衝突便發生了!

 11

然而,一如現實世界中一樣,我們的判斷很可能是錯的!這位搶走停車位的駕駛下車、道歉連連,解釋到他是因為妻子即將臨盆,情急之下才停了這個停車位!此時,我們才會發現,我們所觀察到、篩選過的資訊不足以完整地瞭解事件經過,導致我們做出了接下來一連串的錯誤假設、結論、認知、與行為!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後,他人的推論梯子打破了我們原有的想法,情緒也因此有了轉變。

 12  

上圖便指出,依據這個心智模式,人們會在每一次的思考的第六個階段建立起信念,影響著下次我們在第二階段挑選資料的偏好,逐漸建立起每個人獨有的價值觀及思考路徑。也就是說,藉由認識我們心智模式的運作,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大腦很可能是偏頗、不可靠的,需要不時地由梯子上往下檢視自身的反射性情緒和思考。

因此,我們不妨練習著在作出行動前停下來想想:我的思考是否夠完整、周延,而非倉促的跳到結論去(jump to conclusion)?我們是否站在自己的梯頂上、將我們習以為常的個人假設當作事實、從而用自己的價值去評斷他人?當發生誤會、衝突、偏見時,我們能否重新檢視自己的假設和結論,並試著瞭解對方腦中的推論梯子與我們有何不同呢?另外,除了不斷的反思,共享觀察成果與資訊也能幫助我們拓展獨自思考所形成的僵化思路!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沒有意識的狀況下對周遭環境作出各種判斷及反應;今天,就讓我們在重新認識「思考」這件事背後運作的模式後,試著打破固守的成見與信念、用全新的視角觀察世界吧!

 

 

 

 

 

 

 

 

 

 

 

文章來源:

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rethinking-think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