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jpg

印度佛教問世近趨二千六百年,開花散葉傳播世界,不論是宗教信仰或是學術研究,始終佔有獨到一席之地。

 

但這獨到一席,若是深究解析,會發現其實是揉合該地方國家文化後,所開展出獨樹一幟的哲理。只是這哲理,隨著年久日遠,漸漸被遺忘它的源流,取代之的,是吸收同化後的思路。而此思路,鮮少人思辨:

 

它是否還接軌古印度的佛教義理?

 

就舉「漢式菩薩道」來說,時下實踐的行者,應該是認同菩薩道很殊勝、很偉大, 所以發願想成佛。但如果依考據的史料指出,

 

當今的「漢式菩薩道」與古代的「漢式菩薩道」,其實是南轅北轍時,是否會覺得驚訝呢?

 

又如果,史料文獻說明,

 

不論本土當今或古代的「漢式菩薩道」,與「印度菩薩道」,其實是涇渭分明的大相逕庭時,是否又會感到撼動驚奇呢?

 

基本上,不太會驚奇,因為有國情認知歸屬,所以認為那是不同國度文化使然。無感於驚訝,是因為有時代認同歸屬,在同步平行的時間點上、因地隨緣制宜之下,法師如此教、法友如此做,深信這就是「漢式菩薩道」的和諧圓融精神,並駕悲智雙運的世代傳承。

 

只是如果…假設只是如果,錯解了菩薩道正義,並以這錯解見地當成修行次第,試問,未來目標真的能成佛嗎?

 

而將錯解扭曲的佛法,精勤努力去實踐又宣揚,那麽未來感召的果報,是善業或是不善業如地獄四惡道呢?

 

當然,這個如果,只是假設的如果所以不用驚嚇。但如果其實不是假設性的如果,那…我們所認知的菩薩道,是否有必要再重新審慎檢視一下?畢竟這有關慧命甚至有關輪回墮哪兒去,所以豈能兒戲小覷。

 

有鑑於此,推讀《南傳菩薩道》這本書,讓有志成佛者有個方針依循,一窺成佛前的養成教育,到底是哪些範疇施設以及該怎麽正規執行。

 

而關於《南傳菩薩道》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依據南傳《佛種姓經》、《行藏》、《本生經》及注疏等共匯成文;屬於不可多得的極品串連文獻。

 

此書作者,為緬甸已故的持三藏大師明貢長老(mingun sayadaw 1911-1993)。此位長老來頭赫赫,是佛教史上第六次結集的總編輯,同時也是第六次結集會上,扮演優婆離尊者與阿難尊者的回答雙角色(詳閱書中作者簡介)。

 

至於何故要推讀,又憑甚麽推《南傳菩薩道》一書為圭臬來談菩薩行道?這個問題將在章節導讀中會作說明。

 

只是在說明前的這裡,要提出一項功德讚歎隨喜,是有關原作者明貢長老的部分。

 

在上一段文中所述,我們知道長老本身是位持三藏者,也知道於第六次結集會 上是扮演二位回答者的角色;但可能不深刻的是明貢長老的三藏與結集時的回答,都是完整無漏的"默背"出來。可想而知,長老的佛學領域與串聯度是如何深廣!

 

倘若無法意會長老這能力有多超能,那我們可以測試一下自己:在五部尼柯耶中能默背幾部尼柯耶?或一部尼柯耶中能背出幾篇經文?(四部阿含能默背幾部阿含?或一部阿含中能背出幾篇經文?)

 

這答案,應該就不會再解離無感,反而崇敬隨喜明貢長老波羅密深厚。🙏

 

 

《南傳菩薩道》章節探索

 

 

審法尊者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ufbUvwjPa5b2mAAQ5zUCo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