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7168C-319E-41F9-8553-3AD200DE375A.jpeg

 

我的編輯生涯裡,因為做新人的經驗多,經歷了許多作家在一書爆紅後,從一個素人一夕之間變成鎂光燈焦點的路上所展現的面貌。我站在邊上,有時也做一下「偽」心理諮商,提點一下,或者伸出手去拍拍。當然,也更多時候,我是無能為力的,只能看著。

 

昨天周慕姿在臉書上貼了一篇文章,很誠實地寫出自己的心路歷程,讀過超感動,真開心她能這樣坦誠的面對自己。跟慕姿合作了三年,知道她心裡有個「坎」。尤其在2017年《情緒勒索》超級熱賣之後,那個在文字裡颯爽而有自信有能量的慕姿,她不是走出去,而是躲起來了。

 

對,她是一個心理師,也是一個樂團主唱。但她縮起來了。她在躲那些過分的目光,她活在一個被要求「要做『有用』的事,當『有用』的人」的「他們都說妳『應該』」的框架裡。她怕別人說:「身為心理師,這樣不專業、這樣太譁眾取寵。」她怕別人看穿她,她活在別人的標準裡,隔了三年,隔了三年,她才能跟自己說:「原來,我不只是周慕姿心理師;我是周慕姿。」

 

在閱讀慕姿文章的同時,我腦中快速閃過的前幾週出版許慧貞老師《最後抱他的人》中,一則真實的師生故事〈搗蛋背後的悲傷:那個我在麥田邊抓住的孩子〉。

 

「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寫作業?就算給我上建中、台大,找到一個好工作,最後也是結婚生子,還不是要死掉。既然最後都是死,那幹嘛要做這些?我不知道生命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

 

這吶喊的孩子是何則文(作家,前世界五百強企業人資整合行銷主管,現於一新創團隊負責人才戰略規劃與雇主品牌塑造),那時他在慧貞老師的班裡,由兩位姑姑帶大的則文,調皮搗蛋叛逆,是作業欠繳大戶,就算交了,字跡潦草也直逼中毒的蚯蚓。

 

是啊,人終究要死,念書有甚麼意義?但慧貞老師沒放棄他,對致力推動閱讀的慧貞老師來說,只要你沒有閱讀障礙,你就能讀書,不只是讀課本,最重要的是讀課外書,從那些經典文字裡,你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意義。透過閱讀和對話,一本書又一本書,一次又一次的讀書會,終於讓則文看見自己的不凡。

 

這兩則看似不相關的故事,其實在說明同樣一件事:不要活在別人定義的框架裡。慕姿如此優秀,但她曾經深怕別人認為她「還」不夠認真、不夠努力!是一位老師點醒了她:「但實際上,你的存在,就是你的價值所在,你並不需要費力去證明什麼。」

 

則文如此叛逆,是因為他在別人定義的優秀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同樣是被老師點醒了:閱讀吧,你會找到自己的意義。而我們呢?我們是不是也常活在別人的定義下,害怕、焦慮?或者我們也總這樣要求孩子,讓他們也活在恐懼自己不夠好的擔心裡?我們要做那個最後還擁抱自己的人啊。

 

週日夜裡寫這個,好像嚴肅了一點,但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的週一,突然想著該去開瓶 Deus香檳啤酒,並藉著許慧貞老師書裡的話,告訴自己:不管在他人眼裡,你是什麼樣。但你之所以成為你,這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了。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文章來源:

https://today.line.me/TW/pc/article/57WERE?utm_source=linesha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