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ABF6CA-0B64-416D-9BF7-A21E927FD050_4_5005_c.jpeg

 

她覺察到造成她的憂鬱症的並不是這個世界,而是她對世界的看法。與其絕望地設法改變世界來迎合 自己的想法,她不如質疑這些念頭,並藉由接受現實並擁抱現實,體驗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喜悅。

直接給予她的洞見 或解答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當我們深信不疑的念頭跟現實起了衝突時,我們就會痛苦。 

我們感受到的所有的壓力就是因為我們與事實對抗。 

「功課」讓你看到你認為不應該發生的事是應該發生的,它應該發生,是因為它已經發生 了,世上沒有一個念頭可以改變這個事實。這不是說你寬恕或贊同它,這只是說你可以不帶 抗拒、沒有內心掙扎或困惑地面對現實。 

當我們與現實對抗時,我們必會感到緊張和 挫敗,覺得不自在、心情紊亂;而當我們停止與現實對抗時,行動自然變得簡單、靈活、仁 慈、無懼。 

世上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你的事、老天的事。對我而言,老天這個詞意味著 「現實」,現實就是老天,因為它操控一切。 所有超越你、我或他人控制的事,我通稱為老天的事。 

我們絕大部分的壓力,都源於我們不專注於我們自己的事。 

如果我都在管你或老天的事,心裡就會生出分離感。 

我領悟到在我一生中,每當我覺得受到傷害或感到孤獨 時,經常都是因為我在關注於別人的事。 

如果你在過你的生活而我的心卻跑去專注於你的生活狀況,誰在這兒過我的生活呢?我 倆都在那兒過你的生活呢。我的心忍不住跑去管你的事,不能專注在我自己的事,我便和自 己分裂了,難怪我的日子那麼難過。 

當我自以為我知道什麼對別人最有利時,我是在管自身以外的事,即使是以愛為藉口, 也是純粹的傲慢,帶來的結果是緊張、焦慮和恐懼。我知道什麼對我最有利嗎?那是我唯一 的本分。 

如果對這三種事的理解足以讓你專注於自己的事,你將享受到一種超乎想象的自在。下 次當你覺得有壓力或難過時,不妨問一問自己正在管誰的事?你可能會忍不住大笑!這個問 題會將你的心帶回到自己身上。你將會覺察到自己從未真正活在當下,你一生都在專注於別 人的事。 

念頭本身並不會傷害我們,除非我們相信它。帶給我們痛苦的,並不是我們的念頭,而 是我們對念頭的執著。執著於一個念頭,意味著不經質疑就相信它是真實的。信念其實就是 我們經年累月執著不放的念頭。 

念頭的出現是自然現象,它們來自虛無,又回歸虛無,就有如雲彩飄過 空無一物的天空。它們來了又走,絕不停留,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除非我們毫不質疑地信 以為真。 

儘管有些人會談論他們是如何控制他們的想法的,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得了 自己的想法。我沒有放下我的念頭——而是用理解面對它們,於是它們放下了我。 

把想法寫在紙上:功課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寫下你的批評,不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任何讓你焦慮不安 的情境——可能是某位你討厭的人,或是使你生氣、害怕、難過的人。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要批評。但事實上,我們還是一直這樣做。甚至可以說, 我們的腦海裡的批評聲浪一刻也不曾停止過。通過「功課」,我們終於有機會允許那些聲音在 紙上宣洩出來,甚至縱情吶喊。請放心,你大可恣意批評,因為即使最卑劣的想法,也會峰 迴路轉,引發出無條件的愛。 

我鼓勵你寫下至今你仍無法全然寬恕的那個人。就由這個「某人」開始,會有立竿見影的 效果。即使你已經寬恕了那個人的百分之九十九,但除非完完全全地寬恕,否則你不會真正 自由的。因為那無法寬恕的百分之一,會在你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包括你與你自己的關係 中),繼續作祟下去。 

如果你把指責的指頭先朝外,一旦焦點不在自己身上,你便能更加放鬆、肆無忌憚地批 評。我們常常很確定我們知道別人該做什麼、該怎樣生活、該和誰在一起。我們對別人有百 分之百的完美視力,卻完全看不清自己。 

做「功課」將使你從「認定別人是怎樣的人」轉而認出原來自己是怎樣的人。最終你會明白到 你所看到的一切全是你自己想法的倒影:你是那個編故事的人,也是那個播放所有的故事的 投影儀,而整個世界都是你各種念頭投射出來的影像。 

有史以來,人們為了追求快樂,一直設法改變外在的世界,但卻從來沒有成功過,因為 事實的真相被扭曲了。 「功課」提供了一套方法,讓我們改變投影儀——我們的心,而不是投 射出來的影像。好比投影儀的鏡頭沾上一根細毛時,我們以為是銀幕上的瑕疵,因而設法改 變這個人、那個人、或下一個看上去有瑕疵的人,但試圖改變投射的影像是徒勞的。一旦意 識到細毛所在處,我們便可以直接清潔鏡頭。這是痛苦的終止,天堂里喜悅的開始。 

如何寫你的作業單:請把自己變得主觀臆斷、苛刻、幼稚和小氣,像一個傷心、發怒、困惑或害怕的小孩一 樣自發地寫下你的念頭,不要試圖明智、高尚或仁慈。這是你的感受全然誠實而且不受任何 審查的時刻。坦誠地、寫下你的感覺,讓你的感受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無須擔心任何後果 或懲罰。 

1.誰讓你感到憤怒、心煩意亂、困惑,失望,為什麼?他們什麼地方讓你不喜歡? 

2.你希望他們怎樣改變?你希望他們做些什麼? 

3.他們應該或不應該做、成為、想、或感覺什麼?你想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 

4.你需要他們怎麼做,你才會高興? 

5.你對他們有什麼看法? 請列出來。(切記:盡可能孩子氣,小心眼) 

6.你再也不想和那個人經歷什麼了? 

探究程序:四個提問和反轉 

  1. 那是真的嗎? 
  2. 你能確定那是真的嗎? 
  3. 當你相信那個念頭時,你是怎樣反應的? 發生了些什麼? 
  4. 沒有那個念頭時,你會是怎樣呢?
    把那個念頭反轉過來。並且找出至少三個在你生活中真實與具體的事例,證明每個反轉的確是真的。 

現在讓我們用這四個提問來探究一下以上作業單中、第一道題的第一句回答: 

1.那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保羅不肯聽我說話——那是真的嗎?讓自己的心靜下 來,如果你真心想知道真相,答案會自然升起與問題相遇——讓頭腦問問題,靜靜等待答案 從內心浮現。 

2.你能確定那是真的嗎?考慮一下這些問題:「我能確定保羅不肯聽我說話嗎?我真的 可能知道某人是否在聽嗎?我是否有時候沒有在聽,但表面上看起來卻好像在聽呢?」 

3.當你相信那個念頭時,你是怎樣反應的?發生了些什麼?當你相信了保羅不肯聽你 說話的那個念頭時,你是怎樣反應?你如何對待他?把它們列出來。例如,「我給他臉色 看;我打斷他的話;我用不理會他來懲罰他;我說話的聲音變得又快又大聲;我試圖逼著他 聽我說話。」隨著你對內心的繼續深入,把這些都列出來,並且看看在那個情形下你是如何 對待自己的,你的感覺如何?例如,「我將自己封閉起來;我不願和人交往;我大吃大喝、 蒙頭大睡;我坐在電視機前不動地方;我感到非常沮喪和孤獨。」讓自己體驗一下當持有保 羅不肯聽我說話這個念頭所產生的反應。 

4.沒有那個念頭時,你會是怎樣呢?現在想象一下,如果你沒有「保羅不肯聽我說話」這 個念頭時,你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閉上你的眼睛,想象保羅不肯聽你說話、但你卻沒有保羅 不肯聽你說話(或他應該聽你說話)這個念頭時,花一點時間,看看有什麼新發現。你看到 了什麼?感覺如何? 

把它反轉過來。原句「保羅不肯聽我說話」如果反轉過來的話,可以變成「我不肯聽保羅說 話。」對你來說,這是不是和原句一樣真實,或者甚至更加符合實情呢?你何時不肯聽保羅 說話?當你在想保羅不肯聽你說話時,你有聽他說話嗎?找出至少三個在你生活中真實與具 體的事例,證明這個反轉的確是真的。 

另一個反轉是,「我不肯聽我自己說話。」第三個反轉是「保羅的確肯聽我說話」 找出至少三 個在你生活中真實與具體的事例,證明這個反轉的確是真的。 

輪到你探究 

把寫在批評鄰人作業單里的答復,逐句的用四個提問來質疑,然後再把你質疑的那句話 反轉過來。(若需協助,可以參考前面「如何寫作業單」)在這整個過程中,以開放的心態來 探索你未曾意識到的各種可能性。沒什麼比發現未知的心靈更讓人興奮。 

它很像潛水,經由不斷提問,然後耐心等待,讓答案來找你,我稱之為心和頭腦的相 遇:頭腦更溫柔的那一極(我稱它為心)和因未經過質疑而混亂的另一極相遇。一經頭腦真 誠地提問,心就會自動應答。通過這種經驗,你將對你自己和你的世界,有種種意想不到的 發現,使你整個人生徹底改變。 請先看你寫在作業單里的第一道問題里的第一句答復,並依照下列提問來反問自己: 

1. 那是真的嗎? 

對我而言,事實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在你眼前正在發生著的一切。不管你喜不喜歡,天 正在下雨。「不該下雨」只是個念頭,不是事實。事實裡面不存在「應該」或者「不應該」,那些是 我們強加在事實上面的看法。沒有「應該」或者「不應該」這樣的判斷,我們可以不帶觀點的看 待現實,這將解放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的行動有效、明確、理智。 

2. 你能確定那是真的嗎? 

如果你對第一道題的回答是肯定的,請再追問下去: 「我能確定那是真的嗎?」 在很多案 例里,多半的答案看起來「好像」是真的——當然如此,因為那些概念全都奠基在你這一生從 未審查過的「似是而非的證據」上。 

現實完全不在乎「應該是什麼」,只在乎「它是什麼」,也就是它此時此刻所呈現的面 貌,事實永遠都凌駕於一切故事之上,而每一個故事在未質疑之前,都有遮掩事實的重大嫌 疑。 

3. 當你相信那個念頭時,你是怎樣反應的?發生了些什麼? 

如果我相信那 個念頭,就會導致不安和悲傷。 

4. 沒有那個念頭時,你會是怎樣呢? 

這是力道十足的一句問話。想象你正站在你寫的那個人面前,而他正在做著你認為不該 做的事。現在,閉上眼睛,慢慢深呼吸,花一兩分鐘想象:倘若沒有這個念頭,你會是怎樣 呢?你會過怎樣不同的生活呢?請繼續閉上眼睛,僅僅看著他,沒有你的 「故事」介入,你看 到了什麼?你對他有何感覺?你比較喜歡加上你的故事,還是放下你的故事呢?你覺得哪一 個更友善呢?哪一個更平安呢? 

反轉過來:要做反轉、重寫你的句子。首先把它變成好像在寫你自己,將任何你寫下的對「他人」的 看法,都一一返回自己身上。用「我」取代「他」或「她」 。例如,「保羅不感激我」反轉過來變 成「我不感激保羅」和「我不感激我自己」 。另一種是 180 度的反轉: 「保羅的確感激我。」並找 出三個在你生活中真實與具體的事例,證明每個反轉的確是真的。這並非要你自責或內疚, 而是幫助你發現真相及你內在本有的平靜。例如,「保羅不感激我」反轉成「我不感激保 羅」和「我不感激我自己」。 

反轉是「功課」非常強有力的部分。一旦你認為問題的肇因是「在外面」——你認定任何人或 任何事物該為你受的苦負責——你就陷入了絕境。這表示你永遠是受害者的角色,而且是在 天堂里受苦。所以,請把真相帶給你自己,並開始釋放自己吧。探究和反轉合併使用,是發 現自我的快捷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